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犬(狗)-原文
(一)牡狗阴茎∶补髓。
〔证〕
(二)犬肉∶益阳事,补血脉,浓肠胃,实下焦,填精髓。
不可炙食,恐成消渴。
但和五味煮,空腹食之。
不与蒜同食,必顿损人。
若去血则力少,不益人。
瘦者多是病,不堪食。
〔嘉〕
比来去血食之,却不益人也。
肥者血亦香美,即何要去血?去血之后,都无效矣。
〔证〕
(三)肉∶温。
主五脏,补七伤五劳,填骨髓,大补益气力。
空腹食之。
黄色牡者上,白、黑色者次。
女人妊娠勿食。
〔证〕
(四)胆∶去肠中脓水。
〔嘉〕
(五)又,上伏日采胆,以酒调服之。
明目,去眼中脓水。
〔证〕
(六)又,白犬胆和通草、桂为丸服,令人隐形。
青犬尤妙。
〔嘉〕
(七)又,主恶疮痂痒,以胆汁敷之止。
胆敷恶疮,能破血。
有中伤因损者,热酒调半个服,瘀血尽下。
〔证〕
(八)又,犬伤人,杵生杏仁封之瘥。
〔证〕
(九)犬自死,舌不出者,食之害人。
九月勿食犬肉,伤神。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犬(狗)-译文
(一)公狗的阴茎:可以滋补骨髓。
(二)狗肉:有益于性功能,补充血脉,增强肠胃功能,充实下焦,填补精髓。不能烤着吃,否则可能引发消渴症。应该调和五味煮食,空腹食用。不能和蒜一起吃,否则会大大损害人的健康。如果去掉了血,其功效就会减少,对人不益。瘦狗肉多数有病,不适合食用。
(三)狗肉:性温。主要作用于五脏,补益七伤五劳,填补骨髓,大补元气。空腹食用。黄色的公狗肉最好,白色和黑色的次之。孕妇不宜食用。
(四)狗胆:可以去除肠道中的脓水。
(五)另外,在伏天采集狗胆,用酒调和服用。可以明目,去除眼中的脓水。
(六)另外,白色的狗胆和通草、桂皮制成药丸服用,可以让人隐形。青色的狗胆效果更佳。
(七)另外,狗胆还可以治疗恶疮和瘙痒,用胆汁涂抹可以止痒。胆汁涂抹恶疮,可以破血。如果有内伤或损伤,可以用热酒调和半个狗胆服用,瘀血会全部排出。
(八)另外,如果狗咬伤人,可以用捣碎的生杏仁敷在伤口上,可以治愈。
(九)如果狗死后舌头没有伸出,食用它会对人有害。九月不要食用狗肉,否则会伤害精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犬(狗)-注解
牡狗阴茎:牡狗的阴茎,古代医学中认为有补髓的功效,即补益骨髓,增强体质。
补髓:补益骨髓,增强身体机能,常用于中医理论中。
证:这里指的是古代医学中的证候,即对某种疾病或症状的描述。
犬肉:狗的肉,古代医学中认为有壮阳、补血脉、强肠胃、充实下焦、填精髓等功效。
益阳事:增强性功能。
补血脉:补益血脉,即改善血液循环。
浓肠胃:增强肠胃功能。
实下焦:充实下焦,指增强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功能。
填精髓:填益精髓,即补益脑髓。
炙食:用火烤食。
消渴:糖尿病。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蒜:一种植物,古代医学中认为与某些食物同食会有不良反应。
顿损人:立即对人造成伤害。
力少:力量减弱。
嘉:美好的,这里指对某种事物的赞赏。
肉:指狗的肉。
温:性质温和。
主五脏:主要作用于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补七伤五劳:补益七种伤害和五种劳损,七伤指七种疾病,五劳指五种过度劳累。
填骨髓:补益骨髓。
大补益气力:大补身体,增强体力。
女人妊娠:妇女怀孕。
胆:狗的胆,古代医学中认为有去肠中脓水、明目、隐形等功效。
脓水:化脓的液体,常指疾病引起的。
伏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古代有采胆的习俗。
隐形:使物体看起来消失或难以被察觉。
恶疮痂痒:严重的疮口和皮肤瘙痒。
杵生杏仁:将生杏仁捣碎。
封之瘥:用捣碎的杏仁封住伤口,使其愈合。
舌不出:狗死后舌头不伸出。
伤神:伤害精神,即精神受到损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犬(狗)-评注
(一)牡狗阴茎∶补髓。〔证〕
此句出自古代医药文献,牡狗阴茎被认为具有补髓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髓为肾之精,肾主骨生髓,因此牡狗阴茎被视为能够滋补肾脏、强化骨骼的重要药材。此处的‘证’字表明,此说法有医学文献或实践经验作为依据。
(二)犬肉∶益阳事,补血脉,浓肠胃,实下焦,填精髓。不可炙食,恐成消渴。但和五味煮,空腹食之。不与蒜同食,必顿损人。若去血则力少,不益人。瘦者多是病,不堪食。〔嘉〕
犬肉在古代医药中被认为有多种功效,包括增强性功能、补血、增强肠胃功能等。‘益阳事’指的是增强男性性功能,‘补血脉’则是指增强血液循环。‘不可炙食’等禁忌说明古代对食物相克的认识,以及烹饪方式对食物功效的影响。‘嘉’字表明,此段内容被古代医家所推崇。
比来去血食之,却不益人也。肥者血亦香美,即何要去血?去血之后,都无效矣。〔证〕
此段是对犬肉食用方法的补充说明,强调去血后的犬肉不再具有功效。‘证’字再次表明这一观点有实践依据,反映了古代对食物处理与食用效果之间关系的认识。
(三)肉∶温。主五脏,补七伤五劳,填骨髓,大补益气力。空腹食之。黄色牡者上,白、黑色者次。女人妊娠勿食。〔证〕
此段详细描述了犬肉的功效和食用方法。‘温’字表明犬肉性质温热,适合用于温补。‘主五脏’等描述则是对其具体功效的阐述。‘证’字再次表明这些说法有医学依据。
(四)胆∶去肠中脓水。〔嘉〕
犬胆在古代医药中被认为可以治疗肠中脓水,即肠道内的炎症或脓肿。‘嘉’字表明这一用途被古代医家所认可。
(五)又,上伏日采胆,以酒调服之。明目,去眼中脓水。〔证〕
此段描述了犬胆在特定时间(伏日)采集后,与酒调和服用,可以明目并去除眼中的脓水。‘证’字表明这一方法有实践经验作为支撑。
(六)又,白犬胆和通草、桂为丸服,令人隐形。青犬尤妙。〔嘉〕
此段记载了一种利用犬胆制作药物的方法,声称可以使服用者隐形。‘嘉’字表明这一用途在当时被看作是一种奇妙的治疗方法。
(七)又,主恶疮痂痒,以胆汁敷之止。胆敷恶疮,能破血。有中伤因损者,热酒调半个服,瘀血尽下。〔证〕
此段描述了犬胆在治疗恶疮、痂痒等皮肤疾病中的应用,以及其破血的功效。‘证’字表明这些治疗方法有实践经验。
(八)又,犬伤人,杵生杏仁封之瘥。〔证〕
此句说明在犬伤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杵碎的生杏仁进行封敷以治疗伤口。‘证’字表明这一方法有实践经验。
(九)犬自死,舌不出者,食之害人。九月勿食犬肉,伤神。〔证〕
此段提供了关于犬肉食用的禁忌,指出犬死后舌不伸出者不可食用,以及九月不宜食用犬肉。‘证’字表明这些禁忌有实践经验作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