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熊-原文
(一)熊脂∶微寒,甘滑。冬中凝白时取之,作生,无以偕也。脂入拔白发膏中用,极良。脂与猪脂相和燃灯,烟入人目中,令失光明。缘熊脂烟损人眼光。
〔证〕
(二)肉∶平,味甘,无毒。主风痹筋骨不仁。若腹中有积聚寒热者,食熊肉永不除差。
〔证〕
(三)其骨煮汤浴之,主历节风,亦主小儿客忤。
〔证〕
(四)胆∶寒。主时气盛热,疳 ,小儿惊痫。十月勿食,伤神。
〔证〕
(五)小儿惊痫 ,熊胆两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涎良。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熊-译文
(一)熊脂:微寒,味道甜而滑。在冬天脂肪凝固成白色的时候取用,用来制作生食,没有比这更好的了。熊脂加入去除白发的膏中,效果非常好。熊脂和猪脂混合燃烧时,烟会进入人的眼睛中,导致失明。这是因为熊脂燃烧产生的烟会损害人的视力。
(二)熊肉:性质平和,味道甜,无毒。主要用于治疗风痹和筋骨不仁。如果腹中有积聚的寒热,食用熊肉永远无法痊愈。
(三)熊骨煮汤洗澡,可以治疗历节风,也可以治疗小儿的客忤。
(四)熊胆:性质寒凉。主要用于治疗时令流行的高热、疳积和小孩的惊痫。十月份不要食用,以免伤神。
(五)小孩惊痫,可以用两粒熊胆,加上乳汁和竹沥一起服用,这样可以去除心中的痰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熊-注解
熊脂:熊脂是指熊的脂肪,古代文献中常用来作为药用或制作化妆品的原料。熊脂性微寒,味甘滑,具有滋润、生津的作用。
拔白发膏:一种古代用于治疗白发或乌发的药物,其中可能含有熊脂等成分,用以滋养毛发。
猪脂:猪脂即猪的脂肪,常用于烹饪和照明。与熊脂相比,猪脂的烟较少,但燃烧时会产生一定的烟雾。
烟:指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古代文献中提到熊脂与猪脂混合燃烧时产生的烟会损伤人的眼睛。
缘:因为,由于。在这里表示原因。
损人眼光:损伤人的视力。
风痹:中医术语,指因风邪侵袭引起的痹症,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筋骨不仁:指筋骨麻木不仁,感觉异常。
积聚寒热:中医术语,指体内寒热不调,气血瘀滞。
差:病愈,好转。
历节风:中医术语,指因风邪侵袭引起的关节疼痛、变形等症状。
客忤:中医术语,指因外邪侵袭引起的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症状。
时气盛热:指时令之气盛热,易引发热病。
疳:中医术语,指小儿营养不良、发育不良的症状。
惊痫:中医术语,指因惊吓或癫痫引起的突然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
乳汁:哺乳动物的奶汁,这里指人乳。
竹沥:竹子经煮沸后流出的液体,古代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熊-评注
(一)熊脂∶微寒,甘滑。冬中凝白时取之,作生,无以偕也。
此句描述了熊脂的特性,微寒、甘滑,体现了中医对药材性质的描述。‘微寒’表明熊脂性质偏凉,适用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甘滑’则说明其口感,也暗示其可能具有润燥、滑肠的功效。‘冬中凝白时取之’则点明了熊脂的采集时机,冬季熊脂凝结成白色,此时采集可能更为纯净。‘无以偕也’表示熊脂的珍贵,无物可与之相比。
脂入拔白发膏中用,极良。
此处提到熊脂在拔白发膏中的应用,‘极良’一词强调了其效果之佳。熊脂可能具有滋养毛发、促进头发生长的作用,这与中医理论中‘以形补形’的观点相吻合。
脂与猪脂相和燃灯,烟入人目中,令失光明。
此句描述了熊脂与猪脂混合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对眼睛的伤害。熊脂与猪脂混合可能产生了有害物质,导致烟雾对眼睛的伤害,体现了古人对化学物质反应的认识。
缘熊脂烟损人眼光。
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熊脂烟雾对眼睛的伤害,‘缘’字表示原因,即熊脂烟雾是导致视力受损的原因。
(二)肉∶平,味甘,无毒。
此句对熊肉的描述,‘平’表示其性质平和,‘味甘’说明其味道甜美,‘无毒’则表示其安全性。中医认为,熊肉性平味甘,有益于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主风痹筋骨不仁。
‘主’字表示熊肉的主要功效,风痹筋骨不仁是指风湿性疾病导致的关节疼痛、肌肉麻木等症状,熊肉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
若腹中有积聚寒热者,食熊肉永不除差。
这句话指出,若患者腹中有积聚寒热,即脾胃虚弱、寒热错杂,食用熊肉不仅不能治愈,反而可能加重病情。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三)其骨煮汤浴之,主历节风,亦主小儿客忤。
此句描述了熊骨的药用价值,‘历节风’是指关节疼痛的风湿性疾病,‘小儿客忤’则是指小儿惊风。熊骨煮汤浴之,具有祛风除湿、止痛安神的功效。
(四)胆∶寒。
此句对熊胆的描述,‘寒’字表明其性质偏凉,适用于热性疾病的治疗。
主时气盛热,疳 ,小儿惊痫。
‘主’字表示熊胆的主要功效,时气盛热、疳、小儿惊痫均属于热性疾病,熊胆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安神的功效。
十月勿食,伤神。
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十月这个季节不宜食用熊胆,以免损伤精神。体现了古人对季节与饮食关系的认识。
(五)小儿惊痫 ,熊胆两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涎良。
此句描述了熊胆在治疗小儿惊痫中的应用,‘两大豆许’表示用量,‘和乳汁及竹沥服’说明了服用方法。熊胆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小儿惊痫。‘去心中涎良’表示熊胆可以去除心中的痰涎,有利于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