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淡菜〈温〉-原文
(一)补五脏,理腰香港脚,益阳事。
能消食,除腹中冷气,消 癸气。
亦可烧,令汁沸出食之。
多食令头闷、目暗,可微利即止。
北人多不识,虽形状不典,而甚益人。
〔嘉补〕
(二)又云,温,无毒。
补虚劳损,产后血结,腹内冷痛。
治症瘕,腰痛,润毛发,崩中带下。
烧一顿令饱,大效。
又名壳菜,常时频烧食即苦,不宜人。
与少米先煮熟后,除肉内两边 及毛了,再入萝卜,或紫苏、或冬瓜皮同煮,即更妙。
〔嘉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淡菜〈温〉-译文
(一)可以滋养五脏,治疗腰部的湿寒脚气,增强男性的性功能。它能帮助消化,去除腹中的寒气和不良气味。也可以将其烧煮,喝其汁液。但过多食用会导致头昏眼花,所以适量即可。北方人不太了解这种食物,虽然它的外形不常见,但对人体很有益处。
(二)另外,它还被认为是温和且无毒的。可以补充体力,治疗劳损,产后血瘀,腹部冷痛。还能治疗症瘕、腰痛,润泽毛发,治疗崩漏带下。烧煮一顿就能让人饱腹,效果显著。它也被称为壳菜,经常烧煮食用会变得苦涩,不适合食用。如果先用少量米煮熟,去掉肉的两边和毛,再和萝卜、紫苏或冬瓜皮一起煮,会更加美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淡菜〈温〉-注解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这五个脏器,中医认为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五脏调和则身体健康。
腰香港脚:腰香港脚,又称腰腿痛,是指腰部和腿部的疼痛,可能由于劳累、受寒或肾虚等原因引起。
益阳事:指有益于增强男性性功能。
消食:指帮助消化食物。
腹中冷气:指腹部感觉寒冷,可能是由于脾胃虚寒引起的。
癖气:指体内积累的病气,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汁沸出食之:指将食物煮沸后取出食用。
头闷:指头部感觉沉重。
目暗:指视力模糊,看东西不清楚。
北人:指北方人,这里可能是指北方人对某些食物不熟悉。
形状不典:指外观不寻常或不符合常规。
虚劳损:指身体虚弱,劳累过度。
产后血结:指产后血液瘀滞。
腹内冷痛:指腹部内部感到寒冷和疼痛。
症瘕:指腹中结块,中医认为是气血瘀滞所致。
腰痛:指腰部疼痛。
润毛发:指使头发和指甲保持滋润。
崩中带下:指女性月经不调,月经期间有淋漓不尽的出血。
壳菜:指一种海产品,可能是蛤蜊一类的食物。
常时频烧食即苦:指经常食用会变得苦涩。
少米:指少量的米。
萝卜:一种蔬菜,中医认为有消食、利水的作用。
紫苏:一种植物,中医认为有解表散寒、行气的作用。
冬瓜皮:冬瓜的外皮,中医认为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淡菜〈温〉-评注
(一)此段古文描述了一种古代中草药的效用。首先,‘补五脏’表明此药具有调和人体五脏的功能,即心、肝、脾、肺、肾,这是中医理论中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原则。‘理腰香港脚’中的‘香港脚’指的是脚气,这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理’在这里意味着调理、治疗。‘益阳事’则是指增强男性性功能,这与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有关,强调阴阳和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能消食,除腹中冷气,消癖气’说明此药有助于消化,缓解腹部冷痛和消化不良的症状,‘癖气’指的是体内积聚的病气。‘亦可烧,令汁沸出食之’说明此药可以经过烧煮后饮用,这种使用方法体现了古代对药物制备的实践智慧。
‘多食令头闷、目暗,可微利即止’是对此药使用量的提醒,指出过量食用可能导致头部不适和视力模糊,因此建议适量使用。‘北人多不识’反映了地域差异,说明这种药物可能在北方地区并不常见。‘虽形状不典,而甚益人’则是对药物外观和功效的对比,强调虽然外观不引人注目,但实际效果显著。
(二)第二段继续介绍这种药物的特性。‘温,无毒’说明此药性质温和,没有毒性。‘补虚劳损,产后血结,腹内冷痛’列举了此药的治疗范围,包括体虚、产后病症和腹部疼痛等。‘治症瘕,腰痛,润毛发,崩中带下’进一步扩展了其治疗功效,涵盖了多种疾病。
‘烧一顿令饱,大效’说明此药在食用后可以迅速缓解饥饿感,并且效果显著。‘又名壳菜’指出此药可能有多个名称。‘常时频烧食即苦,不宜人’提醒人们频繁食用可能会导致苦味,不适合长期食用。‘与少米先煮熟后,除肉内两边及毛了,再入萝卜,或紫苏、或冬瓜皮同煮,即更妙’则是对此药食用方法的详细说明,通过与其他食材的搭配,可以提升其口感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