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慈鸦-原文
(一)主瘦病,咳嗽,骨蒸者,可和五味淹炙食之良。
其大鸦不中食,肉涩,只能治病,不宜常食也。
〔证〕
(二)以目睛汁注眼中,则夜见神鬼。
又“神通目法”中亦要用此物。
又《北帝摄鬼录》中,亦用慈鸦卵。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慈鸦-译文
主要治疗瘦弱病症、咳嗽、骨蒸症状的,可以调和五味后烤炙食用,效果很好。但是大乌鸦的肉不适合食用,肉质粗糙,只能用来治病,不适宜经常食用。
将鸟的眼睛分泌物注入眼中,就可以在夜晚看到神鬼。此外,在‘神通目法’中也需要用到这种物质。还有《北帝摄鬼录》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使用慈鸦的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慈鸦-注解
主瘦病:主瘦病指的是以消瘦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瘦病在古代医学中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可能与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寄生虫感染等因素有关。
咳嗽: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胸部不适,声音从喉咙发出,通过喉部、气管和支气管的收缩产生。
骨蒸:骨蒸在中医中是指体内热邪深伏,导致骨节疼痛、潮热、盗汗等症状,是一种虚热证。
五味淹炙食之良: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淹炙是一种烹饪方法,指用盐和其他调料腌制后再烤制,认为这样的食物可以调和五味,对健康有益。
大鸦:大鸦指的是大型乌鸦,这里可能是指乌鸦的一种,但在古代文献中,乌鸦常被提及,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肉涩:肉涩指肉质不鲜嫩,口感不佳。
治病:治病是指治疗疾病,使患者恢复健康。
常食:常食指经常食用。
目睛汁:目睛汁可能是指某种动物的泪液,在这里可能是指乌鸦的泪液,古代文献中有时将动物的某些分泌物用于医疗目的。
神鬼:神鬼在古代文化中指超自然的存在,包括神和鬼,它们被认为是掌控自然和人类命运的力量。
神通目法:神通目法可能是指一种古代的神秘或占卜方法,通过观察某些现象来预测未来或了解未知。
北帝摄鬼录:北帝摄鬼录是一部古代的宗教或迷信文献,可能记载了关于北帝(即北方神祇)和鬼魂的故事或仪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慈鸦-评注
(一)首句‘主瘦病,咳嗽,骨蒸者,可和五味淹炙食之良’描绘了一种古人对疾病的治疗方法。‘瘦病’和‘咳嗽’是常见的疾病症状,而‘骨蒸’则指身体虚弱,形容患者体质消瘦。这里的‘和五味淹炙食之良’指的是将食物与五味调和,经过烹饪后食用,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这体现了古代医学中食疗的重要性,强调食物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理念。‘大鸦不中食,肉涩,只能治病,不宜常食也’则是对大鸦肉的评价。‘大鸦’可能指的是某种鸟类,‘不中食’意味着不适合食用,‘肉涩’形容肉质口感不佳。尽管如此,它被认为有治疗作用,但不宜经常食用。这反映了古人对食物选择和食用的谨慎态度,以及对食物功效与食性的认识。
(二)‘以目睛汁注眼中,则夜见神鬼’这句话描绘了一种神秘的治疗或占卜方法。‘目睛汁’可能指的是眼睛的分泌物,这里可能是指某种液体被用来治疗眼睛疾病或用于某种仪式。‘夜见神鬼’则暗示了这种方法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可以让人在夜晚看到通常不可见的事物。‘神通目法’中亦要用此物,说明这种液体在古代某些神秘学或宗教仪式中具有重要作用。‘又《北帝摄鬼录》中,亦用慈鸦卵’进一步说明了慈鸦卵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可能被用于驱鬼或进行某种宗教仪式。这些内容反映了古代人对神秘现象和宗教仪式的信仰,以及对自然界中某些物质特殊功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