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二十

作者: 令狐德棻(583年—666年),《周书》的主编是唐代史学家令狐德棻。他是唐初著名的史学家和官员,曾参与编撰多部史书,包括《周书》《北齐书》《隋书》等。令狐德棻在唐太宗时期受命主持修史工作,对唐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代: 唐代初年(7世纪),《周书》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是唐代官修史书的一部分。唐代初年,朝廷组织学者编撰前朝历史,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巩固统治。

内容简要:《周书》是唐代令狐德棻等人编撰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主要记载了北周(557—581年)的历史。全书共50卷,包括本纪、列传等部分,详细记述了北周的政治、军事、文化及重要人物事迹。《周书》以简洁严谨的文风著称,史料丰富,是研究北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了解北周政权兴衰的关键资料,也为后世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二十-原文

王盟 贺兰祥 尉迟纲 叱列伏龟 阎庆

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乐浪人。六世祖波,前燕太宰。祖珍,魏黄门侍郎,赠并州刺史、乐浪公。父罴,伏波将军,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

魏正光中,破六汗拔陵攻陷诸镇,盟亦为其所拥。拔陵破后,流寓中山。孝昌初,除积射将军,从萧宝夤西征。宝夤僭逆,盟遂逃匿民间,以观其变。及尔朱天光入关,盟出从之。随贺拔岳为前锋,擒万俟丑奴,平秦陇,常先登力战。拜征西将军、平秦郡守。太祖将讨侯莫陈悦,征盟赴原州以为留后大都督,镇高平。悦平,除原州刺史。

魏孝武至长安,封魏昌县公,邑一千户。大统初,复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三年,征拜司空,寻转司徒。迎魏文帝悼后于茹茹。加侍中,迁太尉。魏文帝东征,以留后大都督行雍州事,节度关中诸军。赵青雀之乱,盟与开府李虎辅魏太子出顿渭北。事平,进爵长乐郡公,增邑并前二千户,赐姓拓(拔)〔王〕氏。东魏侵汾川,围玉壁,盟以左军大都督守蒲阪。军还,迁太保。九年,进位太傅,加开府仪同三司。

盟姿度弘雅,仁而泛爱。虽位居师傅,礼冠群后,而谦恭自处,未尝以势位骄人。魏文帝甚尊重之。及有疾,数幸其第,亲问所欲。其见礼如此。大统十一年,薨,赠本官,谥曰孝定。子励,字丑兴,性忠果,有才干。年十七,从太祖入关,及太祖平秦陇,定关中,励常侍从。太祖尝谓之曰:“为将,坐见成败者上也,被坚执锐者次也。”励曰:“意欲兼之。”太祖大笑。寻拜平东将军、散骑常侍,赐爵梁甫县公。大统初,为千牛备身直长、领左右,出入卧内,小心谨肃。魏文帝尝曰:“王励可谓不二心之臣也。”沙苑之役,励以都督领禁兵从太祖。励居左翼,与帐下数十人用短兵接战,当其前者,死伤甚众。励亦被伤重,遂卒于行间,时年二十六。太祖深悼焉。赠使持节、太尉、领尚书令、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追封咸阳郡公,谥曰忠武。子弼袭爵。尚魏安乐公主,官至抚军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

励弟懋,字小兴。盟之西征,以懋尚幼,留在山东。永安中,始入关,与盟相见,遂从征伐。大统初,赐爵安平县子,授扬烈将军。从盟迎魏悼后还,拜城门校尉。魏文帝东征,以抚军将军兼太子左率,留守。俄转右率。历尚食典御、领左右、武卫将军。录前后功,进爵为公,增邑千户,迁右卫将军。于时疆埸交兵,未申丧纪,服齐斩者,并墨缞从事。及盟薨,懋上表辞位,乞终丧制。魏文帝不许。累迁大都督、散骑常侍、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左卫将军、领军将军。

懋性温和,小心敬慎。宿卫宫禁,十有余年,勤恪当官,未尝有过。魏文帝甚嘉之。废帝二年,除南岐州刺史,进爵安宁郡公,增邑并前二千户。魏恭帝二年,迁大将军、大都督。后拜小司寇。卒于官。子悦嗣。官至大将军、同州刺史,改封济南郡公。

盟兄子显,幼而敏悟,沉静少言。初为太祖帐内都督,累迁奉车都尉、宁朔将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燕朔显蔚四州诸军事、燕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卿、凤州刺史,赐爵洛邑县公,进位大将军,卒。子谊嗣。谊倜傥有大志,深为高祖所亲委。少历显职,见重于时。位至柱国、平阳郡公。宣帝即位,进封扬国公,拜大司空。大象末,襄州总管、上柱国。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有纥伏者,为贺兰莫何弗,因以为氏。其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保定二年,追赠太傅、柱国、常山郡公。

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语在护传。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邑五百户。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增邑并前一千三百户。大统三年,从仪同于谨攻杨氏壁,祥先登,克之。迁右卫将军,加持节、征虏将军。沙苑之役,诏祥留卫京师。后以留守功,增邑八百户。寻除镇西将军。四年,魏文帝东伐,祥领军从战河桥,以功加使持节、大都督。八年,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九年,从太祖与东魏战于邙山,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十四年,除都督三荆南襄南雍平信江随二郢淅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之属及

运,别有传。运弟勤,少历显位。大象末,青州总管。起兵应伯父迥,事在迥传。安弟敬,尚世宗女河南公主,位至仪同三司。

叱列伏龟字摩头陀,代郡西部人也。世为部落大人。魏初入附,遂世为第一领民酋长。至龟,容貌瑰伟,腰带十围,进止详雅,兼有武艺。嗣父业,复为领民酋长。

魏正光五年,广阳王深北征,请龟为宁朔将军,委以帐内兵事。寻除善无郡守。孝昌三年,又除别将,从长孙稚西征。以战功,累迁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后还洛,授都督,遂为齐神武所宠任,加授大都督。沙苑之败,随例来降。太祖以其豪门,解缚礼之。仍以邵惠公女妻之。大统四年,封长乐县公,邑一千户。自此常从太祖征讨,亟有战功。八年,出为北雍州刺史,加大都督。寻进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十四年,征拜侍中,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除恒州刺史,增邑通前一千四百户。十七年,卒。子椿嗣。

椿字千年。世宗时,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封永世县公,邑一千二百户。保定二年,授幽州刺史。天和初,除左宫伯,进位大将军。

阎庆字仁庆,河南河阴人也。曾祖善,仕魏,历龙骧将军、云州镇将,因家于云州之盛乐郡。祖提,使持节、车骑大将军、炖煌镇都大将。父进,有谋略,勇冠当时。正光中,拜龙骧将军。属卫可孤作乱,攻围盛乐。进率众拒守,绵历三载,昼夜交战,未尝休息,以少击众,城竟获全。以功拜盛乐郡守。庆幼聪敏,重然诺,风仪端肃,望之俨然。及卫可孤侵逼盛乐,庆随父固守,颇有力焉。拜别将,稍迁轻车将军,加给事中。后以军功,拜步兵校尉、中坚将军。

既而齐神武举兵入洛,魏孝武西迁,庆谓所亲曰:“高欢跋扈,将有篡逆之谋,岂可苟安目前,受其控制也!”遂以大统三年,自宜阳归阙。太祖谓庆曰:“高欢逆乱,宇内分崩,群盗竞兴,入皆徇己。卿遂能尽忠贞之节,重君臣之义,背逆归顺,舍危就安,虽古人所称,何以加也。”即拜中坚将军、奉车都尉。河桥之役,以功拜前将军、太中大夫,迁后将军,封安次县子,邑四百户。及邙山之战,先登陷陈。拜抚军将军、大都督,进爵为伯,增邑五百户。

庆善于绥抚,士卒未休,未尝先舍,故能尽其死力,屡展勋劳。累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州大中正,加侍中,赐姓大野氏。孝闵帝践祚,出为河州刺史,进爵石保县公,增邑千户。州居河外,地接戎夷。庆留心抚纳,颇称简惠。就拜大将军,进爵大安郡公,邑户如旧。入为小司空,除云州刺史,转宁州刺史。庆性宽和,不苛察,百性悦之。天和六年,进位柱国。晋公护母,庆之姑也。护虽擅朝,而庆未尝阿附。及护诛,高祖以此重之。

乃诏庆第十二子毗尚帝女清都公主。庆虽位望隆重,婚连帝室,常以谦慎自守,时人以此称之。建德二年,抗表致仕,优诏许焉。庆既衰老,恒婴沉痼。宣帝以其先朝耆旧,特异常伦,乃诏静帝至第问疾。赐布帛千段。医药所须,令有司供给。大象二年,拜上柱国。隋文帝践极,又令皇太子就第问疾,仍供医药之费。开皇二年薨,时年七十七。赠司空、荆谯淅湖沣广蒙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成。

长子常,先庆卒。次子毗嗣。大象末,位至大将军。

史臣曰:中阳御历,沛邑多封侯;白水配天,南阳皆贵戚。是知阶缘近属,以取宠荣,其来尚矣。王盟等始以亲党升朝,终以才能进达,勤宣运始,位列周行。实参迹于功臣,盖弗由于恩泽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二十-译文

王盟、贺兰祥、尉迟纲、叱列伏龟、阎庆

王盟,字子仵,是明德皇后的兄长。他的祖先是乐浪人。六世祖名叫波,曾任前燕的太宰。祖父名叫珍,曾任魏国的黄门侍郎,被追赠为并州刺史、乐浪公。父亲名叫罴,曾任伏波将军,以良家子的身份镇守武川,因此在那里安家。

魏正光年间,破六汗拔陵攻陷了各镇,王盟也被他裹挟。拔陵被击败后,王盟流落到中山。孝昌初年,他被任命为积射将军,跟随萧宝夤西征。萧宝夤篡位谋逆,王盟便逃匿到民间,观察局势变化。等到尔朱天光入关,王盟便出来跟随他。他随贺拔岳担任前锋,擒获了万俟丑奴,平定了秦陇地区,常常率先冲锋陷阵。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平秦郡守。太祖准备讨伐侯莫陈悦,征召王盟到原州担任留后大都督,镇守高平。侯莫陈悦被平定后,王盟被任命为原州刺史。

魏孝武帝到达长安后,封王盟为魏昌县公,食邑一千户。大统初年,又加封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三年后,征召他为司空,不久又转为司徒。他前往茹茹迎接魏文帝的悼后。加封侍中,升任太尉。魏文帝东征时,王盟以留后大都督的身份代理雍州事务,统领关中诸军。赵青雀叛乱时,王盟与开府李虎辅佐魏太子驻扎在渭北。叛乱平定后,王盟进爵为长乐郡公,食邑增加到二千户,并被赐姓拓(拔)〔王〕氏。东魏侵犯汾川,围攻玉壁,王盟以左军大都督的身份镇守蒲阪。军队返回后,他升任太保。九年,进位为太傅,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王盟风度弘雅,仁爱宽厚。虽然位居师傅之位,礼仪上超越群臣,但他谦恭自处,从未因权势地位而骄横。魏文帝非常尊重他。当他生病时,魏文帝多次亲自到他家中探望,询问他的需求。他受到的礼遇如此之高。大统十一年,王盟去世,被追赠为原官,谥号为孝定。他的儿子王励,字丑兴,性格忠诚果敢,有才干。十七岁时,跟随太祖入关,太祖平定秦陇、关中时,王励常侍从左右。太祖曾对他说:“作为将领,能够坐观成败的是上等,亲自披甲执锐的是次等。”王励回答说:“我想两者兼得。”太祖大笑。不久,王励被任命为平东将军、散骑常侍,赐爵梁甫县公。大统初年,他担任千牛备身直长、领左右,出入皇帝寝宫,小心谨慎。魏文帝曾说:“王励可谓是不二心的忠臣。”沙苑之战中,王励以都督的身份率领禁兵跟随太祖。他位于左翼,与帐下数十人用短兵接战,面对敌军时,死伤惨重。王励也受了重伤,最终在战场上阵亡,年仅二十六岁。太祖深感悲痛,追赠他为使持节、太尉、领尚书令、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追封为咸阳郡公,谥号为忠武。他的儿子王弼继承爵位,娶了魏安乐公主,官至抚军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

王励的弟弟王懋,字小兴。王盟西征时,因为王懋年纪尚小,便将他留在山东。永安年间,王懋才入关,与王盟相见,随后跟随王盟征战。大统初年,他被赐爵安平县子,授扬烈将军。跟随王盟迎接魏悼后返回后,被任命为城门校尉。魏文帝东征时,王懋以抚军将军的身份兼任太子左率,留守京城。不久转为右率。历任尚食典御、领左右、武卫将军。因前后功绩,进爵为公,食邑增加一千户,升任右卫将军。当时边境战事频繁,丧礼未能如期举行,服丧的人只能穿着墨色的丧服继续工作。王盟去世后,王懋上表请求辞去职位,要求完成丧礼。魏文帝没有批准。他历任大都督、散骑常侍、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左卫将军、领军将军。

王懋性格温和,小心谨慎。他在宫中担任宿卫十多年,勤勉尽责,从未有过失。魏文帝非常赞赏他。废帝二年,他被任命为南岐州刺史,进爵为安宁郡公,食邑增加到二千户。魏恭帝二年,升任大将军、大都督。后来被任命为小司寇。在任上去世。他的儿子王悦继承爵位,官至大将军、同州刺史,改封为济南郡公。

王盟的侄子王显,自幼聪慧,性格沉静,少言寡语。最初担任太祖的帐内都督,历任奉车都尉、宁朔将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燕朔显蔚四州诸军事、燕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卿、凤州刺史,赐爵洛邑县公,进位大将军,去世。他的儿子王谊继承爵位。王谊性格豪爽,志向远大,深受高祖的信任和重用。年轻时便担任显要职位,受到时人的重视。官至柱国、平阳郡公。宣帝即位后,进封为扬国公,被任命为大司空。大象末年,担任襄州总管、上柱国。

贺兰祥,字盛乐。他的祖先与魏国一同兴起,有一位名叫纥伏的人,担任贺兰莫何弗,因此以贺兰为姓氏。后来有一位以良家子身份镇守武川的人,便在那里安家。他的父亲名叫初真,年轻时便有名气,受到乡里的敬重。娶了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保定二年,被追赠为太傅、柱国、常山郡公。

贺兰祥十一岁时成为孤儿,守丧期间严格遵守礼仪。他在舅家长大,特别受到太祖的喜爱。虽然身在军中,但他常常广泛结交儒士,教导他们经书典籍。太祖初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太祖派人迎接他们,具体经过记载在护的传记中。十七岁时,贺兰祥被任命为奉朝请,加封威烈将军。他年轻时就有胆识,立志建功立业。不久被提拔为都督,常在帐下任职。他跟随太祖平定侯莫陈悦,又迎接魏孝武帝。因前后功绩,被封为抚夷县伯,食邑五百户。随后跟随太祖攻打潼关,俘获了东魏将领薛长孺。又攻下回洛城。返回后,被任命为左右直长,进爵为公,食邑增加到一千三百户。大统三年,他跟随仪同于谨攻打杨氏壁,率先登城,攻克了城池。升任右卫将军,加封持节、征虏将军。沙苑之战时,诏令贺兰祥留守京师。因留守有功,食邑增加八百户。不久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四年,魏文帝东征,贺兰祥领军在河桥作战,因功加封使持节、大都督。八年,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九年,跟随太祖与东魏在邙山作战,进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封侍中。

十四年,贺兰祥被任命为都督三荆南襄南雍平信江随二郢淅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进爵为博陵郡公。此前,贺兰祥曾代理荆州事务,虽然时间不长,但颇有政绩,此次再次前往,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汉南的流民,每天都有上千人背着孩子前来投奔。远近的蛮夷,无不归附。贺兰祥随机应变,安抚接纳,深得他们的欢心。当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贺兰祥亲自巡视境内,观察政事得失。看到有人挖掘古墓,暴露骸骨,便对地方官员说:“这难道是仁者所应为的政事吗?”于是下令将骸骨收葬,当天便下起了大雨。这一年,荆州大丰收。州境内原本有许多古墓,当地人有挖掘古墓的习俗,从此便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密戚,但性格非常清正廉洁。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丰富,有许多珍奇异宝。当时与梁国交好,使者往来频繁,公私赠礼,他一概不接受。梁国的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钦佩他的节俭,便送给他竹屏风、细葛布等物品

运,另有传记。运的弟弟勤,年轻时历任显要职位。大象末年,担任青州总管。起兵响应伯父迥,事情记载在迥的传记中。安的弟弟敬,娶了世宗的女儿河南公主,官至仪同三司。

叱列伏龟,字摩头陀,是代郡西部人。世代为部落首领。北魏初年归附,于是世代为第一领民酋长。到了龟这一代,容貌雄伟,腰带十围,举止优雅,兼有武艺。继承父业,再次成为领民酋长。

北魏正光五年,广阳王深北征,请求龟担任宁朔将军,委以帐内兵事。不久被任命为善无郡守。孝昌三年,又被任命为别将,跟随长孙稚西征。因战功,累迁至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后来回到洛阳,被任命为都督,于是被齐神武宠信,加授大都督。沙苑之战失败后,随例投降。太祖因其是豪门,解缚礼待。还将邵惠公的女儿嫁给他。大统四年,封为长乐县公,食邑一千户。自此常跟随太祖征讨,屡有战功。八年,出任北雍州刺史,加授大都督。不久进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十四年,征拜侍中,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任命为恒州刺史,增邑至一千四百户。十七年,去世。儿子椿继承爵位。

椿,字千年。世宗时,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不久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封永世县公,食邑一千二百户。保定二年,授幽州刺史。天和初年,任命为左宫伯,进位大将军。

阎庆,字仁庆,是河南河阴人。曾祖善,在北魏任职,历任龙骧将军、云州镇将,因此家在云州的盛乐郡。祖父提,担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炖煌镇都大将。父亲进,有谋略,勇冠当时。正光年间,拜龙骧将军。当时卫可孤作乱,围攻盛乐。进率众拒守,历经三年,昼夜交战,未曾休息,以少击众,最终保全了城池。因功拜盛乐郡守。庆幼年聪敏,重承诺,风仪端庄,望之俨然。当卫可孤侵逼盛乐时,庆随父固守,颇有功劳。拜别将,稍迁轻车将军,加给事中。后因军功,拜步兵校尉、中坚将军。

不久齐神武举兵入洛阳,魏孝武西迁,庆对亲近的人说:“高欢跋扈,将有篡逆之谋,岂能苟安目前,受其控制!”于是以大统三年,从宜阳归顺朝廷。太祖对庆说:“高欢逆乱,天下分崩,群盗竞起,人人自保。你能尽忠贞之节,重君臣之义,背逆归顺,舍危就安,即使古人所称,也不过如此。”即拜中坚将军、奉车都尉。河桥之战,因功拜前将军、太中大夫,迁后将军,封安次县子,食邑四百户。及邙山之战,先登陷阵。拜抚军将军、大都督,进爵为伯,增邑五百户。

庆善于安抚,士卒未休息,自己从不先休息,因此能尽其死力,屡展勋劳。累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州大中正,加侍中,赐姓大野氏。孝闵帝即位,出任河州刺史,进爵石保县公,增邑千户。州居河外,地接戎夷。庆留心抚纳,颇称简惠。就拜大将军,进爵大安郡公,食邑如旧。入为小司空,任命为云州刺史,转宁州刺史。庆性宽和,不苛察,百姓悦之。天和六年,进位柱国。晋公护的母亲,是庆的姑姑。护虽擅朝,而庆未尝阿附。及护被诛,高祖因此看重他。

于是诏令庆的第十二子毗娶帝女清都公主。庆虽位望隆重,婚连帝室,常以谦慎自守,时人因此称赞他。建德二年,上表请求退休,优诏允许。庆既衰老,常患重病。宣帝因其是先朝耆旧,特异常伦,于是诏静帝至其家问疾。赐布帛千段。医药所需,令有司供给。大象二年,拜上柱国。隋文帝即位,又令皇太子至其家问疾,仍供医药之费。开皇二年去世,时年七十七岁。赠司空、荆谯淅湖沣广蒙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号成。

长子常,先于庆去世。次子毗继承爵位。大象末年,官至大将军。

史臣曰:中阳御历,沛邑多封侯;白水配天,南阳皆贵戚。由此可见,凭借近亲关系获取宠荣,由来已久。王盟等人最初以亲党升朝,最终以才能进达,勤宣运始,位列周行。实参迹于功臣,盖弗由于恩泽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二十-注解

王盟: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其家族源自乐浪(今朝鲜半岛),六世祖波曾任前燕太宰,祖珍为魏黄门侍郎,父罴为伏波将军。王盟在魏正光年间因战乱流寓中山,后随贺拔岳征战,屡立战功,官至太傅,封魏昌县公,谥号孝定。

贺兰祥:贺兰祥,字盛乐,其家族与北魏同起,父初真为太祖姊建安长公主之夫。贺兰祥年少丧父,居丧合礼,深受太祖喜爱。他虽在军中,但常延请儒士教授书传,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博陵郡公,以清素节俭著称。

尉迟纲:北周时期的著名将领,曾多次参与重要战役,功勋卓著。

叱列伏龟:代郡西部人,世为部落大人,魏初入附,成为第一领民酋长,后因战功显赫,被封为长乐县公。

阎庆:河南河阴人,曾祖善仕魏,祖提为车骑大将军,父进有谋略,庆本人因军功显赫,历任多种高级官职。

太祖:指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泰,他在位期间奠定了北周的基础。

富平堰:位于今陕西省富平县,是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农田。

同州:古代地名,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是北周时期的重要行政区。

柱国:北周时期的最高军事官职之一,相当于现代的元帅。

大司马:古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

晋公护:指北周时期的权臣宇文护,他在北周政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吐谷浑:古代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曾多次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

凉州:古代地名,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是西北地区的重要军事重镇。

洮州:古代地名,今甘肃省临潭县一带,是西北地区的重要行政区。

凉国公:北周时期的封爵,封地在凉州,是高级贵族的象征。

谥曰景:谥号是古代对已故皇帝或贵族的尊称,’景’表示光明、显赫之意。

隋文帝:指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他在位期间统一了中国。

吴国公:北周时期的封爵,封地在吴地,是高级贵族的象征。

谥曰武:谥号是古代对已故皇帝或贵族的尊称,’武’表示勇武、战功显赫之意。

运:指人名,具体事迹不详,但文中提到其弟勤和安弟敬,显示其家族地位显赫。

勤:运的弟弟,少时即担任显要职位,大象末年任青州总管,起兵响应伯父迥。

安弟敬:运的弟弟,娶世宗女河南公主,官至仪同三司。

史臣曰:史书的编者评论,用以总结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二十-评注

本文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几位重要将领的生平事迹,包括王盟、贺兰祥、尉迟纲、叱列伏龟和阎庆。这些人物均出身于北魏的军事世家,他们的家族背景与北魏的建立和发展密切相关,反映了北魏早期军事贵族集团的形成与壮大。

王盟的家族源自乐浪,其六世祖波曾任前燕太宰,祖珍为魏黄门侍郎,父罴为伏波将军,显示出其家族在北魏政权中的重要地位。王盟本人因战乱流寓中山,后随贺拔岳征战,屡立战功,官至太傅,封魏昌县公,谥号孝定。他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北魏初期军事将领的崛起与功勋积累的过程。

贺兰祥的家族与北魏同起,父初真为太祖姊建安长公主之夫,显示出其家族与北魏皇室的密切关系。贺兰祥年少丧父,居丧合礼,深受太祖喜爱。他虽在军中,但常延请儒士教授书传,显示出他对文化的重视。贺兰祥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博陵郡公,以清素节俭著称,反映了北魏时期军事贵族在文化修养与个人品德上的追求。

尉迟纲、叱列伏龟和阎庆的家族均源自代北,他们的父辈均为北魏名将,显示出代北军事贵族在北魏政权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人物年少从军,随太祖征战,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常山郡公,以勇猛善战闻名。他们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北魏初期军事将领的勇武精神与战功积累的过程。

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对王盟、贺兰祥、尉迟纲、叱列伏龟和阎庆等人物生平的记载,展现了北魏初期军事贵族集团的崛起与发展。这些人物不仅在北魏的军事征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有所建树,反映了北魏初期军事贵族的多重角色与复杂身份。他们的生平事迹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研究北魏初期的政治、军事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北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尤其是关于宇文祥、尉迟纲等将领的军事和政治活动。文本通过详细描述他们的功绩和封赏,展现了北周时期的政治结构和军事制度。宇文祥作为北周的重要将领,不仅在水利工程上有所建树,还在军事上屡建奇功,尤其是在与吐谷浑的战争中表现出色,最终被封为凉国公,显示了他在北周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尉迟纲则是另一位杰出的将领,他不仅在北周的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还在政治上有重要影响。他与宇文护的关系密切,参与了多次政治决策,尤其是在废立皇帝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尉迟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他成为北周政权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文本还反映了北周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更迭。宇文护作为权臣,掌握着极大的权力,甚至能够废立皇帝。这种政治环境下的权力斗争,反映了北周政权内部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功勋和忠诚的高度重视。宇文祥和尉迟纲的封赏和谥号,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功绩的认可,也是对忠诚和勇武精神的褒奖。这种价值观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艺术特色方面,文本通过简洁明了的叙述,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尤其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充满了动感和紧张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文本还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历史价值方面,这段古文为研究北周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宇文祥、尉迟纲等人物的详细记载,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北周政权的运作机制和历史背景,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通过详细记载叱列伏龟和阎庆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北魏至北周时期的社会政治结构和军事活动。叱列伏龟和阎庆均出身显赫家族,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战功,逐步攀升至高位,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个人能力和军功的重视。

叱列伏龟的形象描写尤为突出,其‘容貌瑰伟,腰带十围,进止详雅,兼有武艺’,不仅描绘了他的外在形象,也暗示了他的内在品质和军事才能。他的生平事迹,从领民酋长到被封为长乐县公,反映了北魏时期部落大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及其在政治军事中的作用。

阎庆的故事则更多地体现了忠诚与智慧的结合。他在面对高欢的篡逆时,选择背逆归顺,显示了他对君臣大义的坚守。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他在多次战役中屡建奇功,最终成为北周的重要官员。

史臣的评论部分,通过对王盟等人的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亲党和才能的看法,以及这些因素在个人升迁中的作用。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反映了编者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整体而言,本文通过具体人物的生平,展现了北魏至北周时期的政治军事动态,以及个人能力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二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3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