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令狐德棻(583年—666年),《周书》的主编是唐代史学家令狐德棻。他是唐初著名的史学家和官员,曾参与编撰多部史书,包括《周书》《北齐书》《隋书》等。令狐德棻在唐太宗时期受命主持修史工作,对唐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代: 唐代初年(7世纪),《周书》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是唐代官修史书的一部分。唐代初年,朝廷组织学者编撰前朝历史,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巩固统治。
内容简要:《周书》是唐代令狐德棻等人编撰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主要记载了北周(557—581年)的历史。全书共50卷,包括本纪、列传等部分,详细记述了北周的政治、军事、文化及重要人物事迹。《周书》以简洁严谨的文风著称,史料丰富,是研究北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了解北周政权兴衰的关键资料,也为后世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九-原文
不平,形于言色。及行禅代,愤惋逾甚。隋文帝既不能谴责,内甚愧之。开皇六年,封后为乐平公主。后又议夺其志,后誓不许,乃止。大业五年,从炀帝幸张掖,殂于河西,年四十九。炀帝还京,诏有司备礼,祔葬后于定陵。
宣帝朱皇后名满月,吴人也。其家坐事,没入东宫。帝之为太子,后被选掌帝衣服。帝年少,召而幸之,遂生静帝。大象元年,立为天元帝后,寻改为天皇后。二年,又改为天大皇后。册曰:“咨尔弥宣四德,训范六宫,轩庭列序,尧门表庆,嘉称既降,盛典宜膺。尔其饰性履道,无愆礼正,永固休祉,可不慎欤。”后本非良家子,又年长于帝十余岁,疏贱无宠。以静帝故,特尊崇之,班亚杨皇后焉。宣帝崩,静帝尊为帝太(皇)后。隋开皇元年,出俗为尼,名法净。六年殂,年四十,以尼礼葬京城。
宣帝陈皇后名月仪,自云颍川人,大将军山提第八女也。大象元年六月,以选入宫,拜为德妃。月余,立为天左皇后。二年二月,改天左大皇后。册曰:“咨尔仪范柔闲,操履凝洁,淑问彰于远近,令则冠于宫闱。是用申彼宠章,加兹徽号。尔其复礼问诗,披图顾史,永隆嘉命,可不慎欤。”三月,又诏曰:“正内之重,风化之基,嘉耦之制,代多殊典。轩、喾继轨,次妃并四;虞舜受命,厥娶犹三。礼非相袭,随时不无。朕祗承宝图,载弘徽号,自我改作,超革先古。曰天元居极,五帝所以仰崇;王者称尊,列后于焉上俪。且坤仪比德,土数惟五,既缛恒典,宜取斯仪。四大皇后外,可增置天中大皇后一人。天中大皇后爰主粢盛,徽音日跻,肇建嘉名,宜膺显册。”于是以后为天中大皇后。帝崩,后出家为尼,改名华光。
后父山提本高氏之隶。仕齐,官至特进、开府、东兖州刺史、谢阳王。高祖平齐,拜大将军,封(浙)〔淅〕阳郡公。大象元年,以后父超授上柱国,进封鄅国公,除大宗伯。
宣帝元皇后名乐尚,河南洛阳人也。开府晟之第二女。年十五,被选入宫,拜为贵妃。大象元年七月,立为天右皇后。二年二月,改为天右大皇后。册曰:“咨尔资灵姜水,载德涂山,懿淑内融,徽音潜畅。是用加兹宠数,式光践礼。尔其聿修仪范,肃膺显册,祗承休命,可不慎欤。”帝崩,后出俗为尼,改名华胜。初,后与陈后同时被选入宫,俱拜为妃,及升后位,又同日受册,帝宠遇二后,礼数均等,年齿复同,特相亲爱。及为尼后,李、朱及尉迟后等并相继殒没,而二后于今尚存。后父晟,少以元氏宗室,拜开府。大象(末)〔元〕年七月,以后父进位上柱国,封翼国公。
宣帝尉迟皇后名炽繁,蜀国公迥之孙女。有美色。初适杞国公亮子西阳公温,以宗妇例入朝,帝逼而幸之。及亮谋逆,帝诛温,进后入宫,拜为长贵妃。大象二年三月,立为天左大皇后。册曰:“咨尔门膺积善,躬表灵贶,徽音茂德,朕实嘉之。是用弘兹盛典,申彼宠章。尔其克慎厥猷,寅荅景命,永承休烈,可不慎欤。”帝崩,后出俗为尼,改名华首。隋开皇十五年,殂,年三十。
静帝司马皇后名令姬,柱国、荥阳公消难之女。大象元年二月,宣帝传位于帝,七月,为帝纳为皇后。册曰:“坤道成形,厚德于焉载物;阴精迭运,重光所以丽天。在昔皇王,膺干御历,内政为助,昭被图篆。惟尔门积庆灵,家韬休烈,徽音令范,无背一时。是用命尔,作俪皇极。尔其克励婉心,肃膺盛典,追皇、英之逸轨,庶任、姒之芳尘,袆翟有光,粢盛无怠,虽休勿休,以隆嘉祚。”二年九月,隋文帝以后父拥众奔陈,废后为庶人。后嫁为隋司(州)〔隶〕刺史李丹妻,于今尚存。
史臣曰:孔子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是以周纳狄后,富辰谓之祸阶;晋升戎女,卜人以为不吉。斯固非谬焉。自周氏受命,逮乎高祖,年踰三纪,世历四君。业非草昧之辰,事殊权宜之日,乃弃同即异,以夷乱华。捐婚姻之彝序,求豺狼之外利。既而报者倦矣,施者无厌,向之所谓和亲,未几已成雠敌。奇正之道,有异于斯。于时高祖虽受制于人,未亲庶政,而谋士韫奇,直臣钳口。过矣哉!
历观前载,以外戚而居宰辅者多矣。申、吕则旷代无闻,吕、霍则与时俱盛。倾汉室者王族,丧周祚者杨氏。何灭亡之祸,合若符契焉。斯魏文所以发一概之诏也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九-译文
心中不平,表现在言语和脸色上。等到禅让帝位时,愤恨和惋惜更加严重。隋文帝既不能责备他,内心也感到非常惭愧。开皇六年,封她为乐平公主。后来又商议剥夺她的志向,她发誓不同意,这才作罢。大业五年,跟随炀帝到张掖,在河西去世,享年四十九岁。炀帝回到京城,命令有关部门准备礼仪,将她合葬在定陵。
宣帝的朱皇后名叫满月,是吴地人。她的家族因事获罪,被没入东宫。宣帝还是太子时,她被选为掌管皇帝衣服的人。宣帝年少时,召她并宠幸她,于是生下了静帝。大象元年,被立为天元帝后,不久改为天皇后。二年,又改为天大皇后。册文说:“你广泛宣扬四德,训导六宫,在宫廷中排列有序,在尧门中表示喜庆,美好的称号已经降下,盛大的典礼应该接受。你要修饰性情,履行正道,不违背礼法,永远巩固福祉,能不谨慎吗?”她本来不是良家女子,又比皇帝年长十多岁,疏远低贱,不受宠爱。因为静帝的缘故,特别尊崇她,地位仅次于杨皇后。宣帝去世后,静帝尊她为帝太后。隋开皇元年,她出家为尼,法名法净。六年去世,享年四十岁,以尼姑的礼仪葬在京城。
宣帝的陈皇后名叫月仪,自称是颍川人,是大将军山提的第八个女儿。大象元年六月,被选入宫,拜为德妃。一个多月后,被立为天左皇后。二年二月,改为天左大皇后。册文说:“你仪态柔美,操行纯洁,美好的名声远近闻名,美好的法则在宫中领先。因此申明那宠爱的章程,加上这美好的称号。你要恢复礼法,研读诗书,披阅图史,永远隆盛美好的命令,能不谨慎吗?”三月,又下诏说:“正内的重任,是风化的基础,美好的配偶制度,历代多有特殊的典章。轩辕、喾继承轨范,次妃并列四人;虞舜受命,娶妻仍为三人。礼法不是相沿袭的,随时都有变化。我恭敬地继承宝图,弘扬美好的称号,自我改革,超越古代。天元居极,五帝所以仰慕;王者称尊,列后因此并列。而且坤仪比德,土数只有五,既然繁缛的常典,应该采取这种仪式。四大皇后之外,可以增设天中大皇后一人。天中大皇后主持祭祀,美好的名声日益提升,建立美好的名称,应该接受显赫的册封。”于是以她为天中大皇后。宣帝去世后,她出家为尼,改名华光。
她的父亲山提原本是高氏的奴隶。在齐国做官,官至特进、开府、东兖州刺史、谢阳王。高祖平定齐国后,拜他为大将军,封为淅阳郡公。大象元年,因为她是皇后的父亲,超授上柱国,进封鄅国公,任命为大宗伯。
宣帝的元皇后名叫乐尚,是河南洛阳人。开府晟的第二个女儿。十五岁时,被选入宫,拜为贵妃。大象元年七月,被立为天右皇后。二年二月,改为天右大皇后。册文说:“你资质灵秀,德行如山,美好的品德内蕴,美好的名声潜藏。因此加上这宠爱的数目,以光耀礼仪。你要修习仪范,恭敬地接受显赫的册封,恭敬地接受美好的命令,能不谨慎吗?”宣帝去世后,她出家为尼,改名华胜。起初,她与陈皇后同时被选入宫,都被拜为妃子,等到升为皇后,又同日接受册封,宣帝对两位皇后的宠爱和礼遇均等,年龄又相同,特别相亲相爱。出家为尼后,李皇后、朱皇后及尉迟皇后等都相继去世,而两位皇后至今还在。她的父亲晟,年轻时因为是元氏宗室,拜为开府。大象元年七月,因为她是皇后的父亲,进位上柱国,封为翼国公。
宣帝的尉迟皇后名叫炽繁,是蜀国公尉迟迥的孙女。有美丽的容貌。起初嫁给杞国公尉迟亮的儿子西阳公尉迟温,按照宗妇的惯例入朝,宣帝逼迫并宠幸她。等到尉迟亮谋反,宣帝诛杀尉迟温,将她接入宫中,拜为长贵妃。大象二年三月,被立为天左大皇后。册文说:“你家族积善,自身表现灵验,美好的名声和盛大的德行,我实在赞赏。因此弘扬这盛大的典礼,申明那宠爱的章程。你要谨慎地履行你的职责,恭敬地接受美好的命令,永远继承美好的事业,能不谨慎吗?”宣帝去世后,她出家为尼,改名华首。隋开皇十五年去世,享年三十岁。
静帝的司马皇后名叫令姬,是柱国、荥阳公司马消难的女儿。大象元年二月,宣帝传位给静帝,七月,为静帝纳她为皇后。册文说:“坤道成形,厚德因此载物;阴精迭运,重光因此丽天。在过去的皇王中,膺干御历,内政为助,昭被图篆。只有你家族积善,家韬休烈,美好的名声和法则,不违背一时。因此命令你,作为皇极的配偶。你要努力修习婉心,恭敬地接受盛大的典礼,追随皇、英的逸轨,庶几任、姒的芳尘,袆翟有光,粢盛无怠,虽然美好但不要停止,以隆盛美好的国祚。”二年九月,隋文帝因为她的父亲拥众投奔陈国,废她为庶人。她后来嫁给隋司隶刺史李丹为妻,至今还在。
史臣说:孔子说“夷狄有君主,不如华夏没有君主”。因此周朝接纳狄后,富辰称之为祸阶;晋朝晋升戎女,卜人认为不吉。这确实不是错误的。自从周氏受命,到高祖,年过三纪,世历四君。事业不是草创之时,事情不同于权宜之日,却抛弃同族,亲近异族,以夷乱华。抛弃婚姻的常序,追求豺狼的外利。不久,报应者疲倦了,施予者无厌,以前所谓的和亲,不久就变成了仇敌。奇正之道,与此不同。当时高祖虽然受制于人,未亲庶政,但谋士韫奇,直臣钳口。真是过分了!
历观前代,以外戚而居宰辅的人很多。申、吕则旷代无闻,吕、霍则与时俱盛。倾覆汉室的是王族,丧失周祚的是杨氏。为什么灭亡的祸患,如此吻合呢?这就是魏文所以发出一概之诏的原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九-注解
禅代:指皇帝禅让帝位给他人,这里指隋文帝取代北周宣帝的过程。
乐平公主:隋文帝封给北周宣帝皇后的封号,以示安抚。
祔葬:指将皇后的陵墓与皇帝的陵墓合葬。
天元帝后:北周宣帝朱皇后的封号,后改为天皇后、天大皇后。
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古代对妇女的四项基本要求。
六宫:指皇帝的后宫,泛指皇帝的妃嫔。
轩庭:指皇宫中的庭院,象征皇室的尊贵。
尧门:指尧帝的门庭,象征圣明的君主。
尼礼:指佛教中尼姑的葬礼仪式。
天左皇后:北周宣帝陈皇后的封号,后改为天左大皇后。
天中大皇后:北周宣帝新增的皇后封号,地位高于其他皇后。
粢盛:指祭祀时用的谷物,象征皇后的职责。
天右皇后:北周宣帝元皇后的封号,后改为天右大皇后。
坤仪:指皇后的仪态和德行,象征皇后的尊贵。
天左大皇后:北周宣帝尉迟皇后的封号。
静帝:北周宣帝的儿子,继承帝位后称为静帝。
庶人:指被废黜的皇后,失去皇室身份,成为普通百姓。
夷狄: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带有贬义。
和亲:指通过婚姻关系来缓和与少数民族的冲突。
外戚:指皇帝的母族或妻族,常指皇后家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九-评注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北周宣帝及其后妃的历史,反映了北周晚期至隋朝初期的政治变迁和宫廷生活。北周宣帝的后妃们经历了从皇后到尼姑的身份转变,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
首先,北周宣帝的后妃们在宣帝禅位给隋文帝后,大多被迫出家为尼,这表明了隋文帝对前朝皇室成员的压制和防范。尤其是朱皇后、陈皇后、元皇后和尉迟皇后,她们在宣帝去世后都选择了出家,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选择,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其次,北周宣帝的后妃们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封号变化频繁,如朱皇后从天元帝后到天皇后,再到天大皇后,陈皇后从天左皇后到天左大皇后,元皇后从天右皇后到天右大皇后,尉迟皇后则被封为天左大皇后。这些封号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宣帝对后妃们的宠爱,也体现了当时宫廷礼仪的复杂性和等级制度的严格性。
此外,北周宣帝的后妃们大多出身低微,如朱皇后本非良家子,陈皇后是山提的女儿,元皇后是开府晟的女儿,尉迟皇后是蜀国公迥的孙女。她们的命运与政治斗争紧密相连,尤其是尉迟皇后,她的丈夫温因谋逆被诛,她被迫入宫成为宣帝的妃子,最终也出家为尼。这些后妃的命运反映了当时女性在政治斗争中的被动地位。
最后,史臣的评论揭示了北周晚期至隋朝初期的政治局势。史臣引用孔子的话,批评了北周与少数民族的和亲政策,认为这种政策不仅没有带来和平,反而加剧了矛盾。史臣还指出,外戚干政是导致汉朝和周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反映了当时对皇权与外戚关系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北周宣帝及其后妃的历史,还通过后妃们的命运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女性在宫廷中的被动地位。同时,史臣的评论也揭示了北周晚期至隋朝初期的政治局势,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