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山鸡、野鸡(雉)-原文
(一)山鸡∶主五脏气喘、不得息者。食之发五痔。和荞麦面食之,生肥虫。卵∶不与葱同食,生寸白虫。〔嘉〕
(二)又,野鸡∶久食令人瘦。又九月至十二月食之,稍有补。他月即发五痔及诸疮疥。〔嘉〕
(三)不与胡桃同食,即令人发头风,如在舡车内,兼发心痛。〔嘉·证〕
(四)亦不与豉同食。自死、足爪不伸,食之杀人。〔证〕
(五)菌子、木耳同食,发五痔,立下血。〔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山鸡、野鸡(雉)-译文
(一)山鸡:主治五脏气喘、呼吸不畅的人。食用山鸡会导致五种痔疮。与荞麦面一起食用,会生肥大的虫子。鸡蛋:不要与葱一起食用,否则会生寸白虫。
(二)另外,野鸡:长期食用会让人瘦弱。从九月到十二月食用,稍微有些补益。其他月份食用会导致五种痔疮以及其他皮肤病。
(三)不要与核桃一起食用,否则会引发头痛,就像在船舱内一样,还会引起心痛。
(四)也不要与豆豉一起食用。如果是自死的,或者脚爪不能伸直的,食用会致命。
(五)蘑菇和木耳一起食用,会导致五种痔疮,并且立即出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山鸡、野鸡(雉)-注解
山鸡:山鸡,指野生鸡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鸡被认为是一种野味,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古代医书中,常用来治疗一些疾病。
五脏气喘:五脏指心、肝、脾、肺、肾,气喘指呼吸困难。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气喘可能是由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五痔:五痔,指痔疮,中医认为是由湿热内蕴、气血瘀滞所致。
荞麦面:荞麦面,由荞麦磨成粉制成的面食,荞麦在中国古代被视为有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等功效。
卵:卵,指鸟类的蛋,这里指山鸡的蛋。
葱:葱,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发散风寒、通阳利便的功效。
寸白虫:寸白虫,指人体肠道寄生虫,中医认为与饮食不洁有关。
野鸡:野鸡,指野生鸡类,与山鸡类似,但在古代医书中,野鸡的药用价值和食用禁忌有所不同。
胡桃:胡桃,即核桃,是一种坚果,在中国古代被视为有补脑、益肾等功效。
头风:头风,指头痛,中医认为是由风邪侵袭头部所致。
豉:豉,即豆豉,是一种发酵豆制品,具有调味和药用价值。
自死:自死,指动物因疾病或非正常原因死亡。
足爪不伸:足爪不伸,指动物死亡后,脚爪不能自然伸直。
菌子:菌子,指各种食用菌类,如香菇、金针菇等。
木耳:木耳,即黑木耳,是一种食用菌类,被认为有滋阴润肺、补血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山鸡、野鸡(雉)-评注
(一)此段古文出自《嘉祐本草》,对山鸡的药用价值及食用禁忌进行了描述。‘山鸡∶主五脏气喘、不得息者’表明山鸡具有缓解五脏气喘、呼吸不畅的功效。‘食之发五痔’则指出山鸡虽有益,但过量食用会导致痔疮发作。‘和荞麦面食之,生肥虫’说明山鸡与荞麦面同食会导致体内产生寄生虫。‘卵∶不与葱同食,生寸白虫’进一步指出山鸡卵不宜与葱同食,否则会引起寄生虫病。整段文字体现了古人对食物相克的认知,以及对食物药用价值的探讨。
(二)此段继续介绍野鸡的食用特点。‘久食令人瘦’说明长期食用野鸡会导致人体消瘦。‘又九月至十二月食之,稍有补’则指出在特定季节食用野鸡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他月即发五痔及诸疮疥’则提醒人们在非特定季节食用野鸡可能会引发痔疮和其他皮肤病。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人对食物季节性和药用价值的重视。
(三)此段文字讲述了胡桃与山鸡的相克关系。‘不与胡桃同食,即令人发头风,如在舡车内,兼发心痛’说明胡桃与山鸡同食会导致头痛和心痛。‘证’字表明这一说法有医学根据。这段文字体现了古人对食物相克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
(四)此段文字介绍了豉与山鸡的相克关系。‘亦不与豉同食’指出山鸡不宜与豉同食。‘自死、足爪不伸,食之杀人’则警示人们,食用死去的或足爪不伸的豉会导致死亡。这段文字强调了食物的新鲜度和食用安全。
(五)此段文字讲述了菌子、木耳与山鸡的相克关系。‘菌子、木耳同食,发五痔,立下血’说明菌子、木耳与山鸡同食会导致痔疮发作,并伴有出血症状。这段文字再次强调了食物相克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食用时需注意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