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青粱米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青粱米-原文

(一)以纯苦酒一斗渍之,三日出,百蒸百曝,好裹藏之。

远行一餐,十日不饥。

重餐,四百九十日不饥。

〔嘉〕

(二)又方,以米一斗,赤石脂三斤,合以水渍之,令足相淹。

置于暖处二三日。

上青白衣,捣为丸,如李大。

日服三丸,不饥。

〔嘉〕

(三)谨按∶《灵宝五符经》中,白鲜米九蒸九曝,作辟谷粮。

此文用青粱米,未见有别出处。

其米微寒,常作饭食之。

涩于黄,如白米,体性相似。

〔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青粱米-译文

(一)用一斗纯苦酒浸泡,三天后取出,经过一百次蒸煮和一百次晒干,然后好好保存起来。远行时带上一餐,可以维持十天不饿。如果吃得多一些,四百九十天都不会饿。[嘉]。

(二)另一个方子,用一斗米和三斤赤石脂混合,用水浸泡,使它们充分浸泡。放在温暖的地方两三天。等米上长出青白色衣层后,捣成丸子,大小如李子。每天服用三丸,就不会感到饿了。[嘉]。

(三)仔细查阅《灵宝五符经》中提到,白鲜米经过九次蒸煮和九次晒干,可以做成辟谷的粮食。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是青粱米,没有看到其他来源。这种米稍微有些凉性,经常用来做饭吃。它的口感比黄米涩,颜色像白米,性质相似。[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青粱米-注解

纯苦酒:纯苦酒是一种古代的酿造饮品,以谷物如高粱、黍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和蒸馏制成,具有很高的酒精含量和苦味。

一斗:一斗是古代的容量单位,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升。

渍:渍是指将物品浸泡在液体中,使其吸收液体中的成分。

三日出:三日出指的是浸泡三天后取出。

百蒸百曝:百蒸百曝是指将浸泡好的物品反复蒸煮和晒干,以去除水分和杂质。

好裹藏之:好裹藏之表示将处理好的物品妥善包装并保存。

远行一餐,十日不饥:远行一餐,十日不饥是指这种食品可以长时间提供能量,适合长途旅行时食用。

重餐,四百九十日不饥:重餐,四百九十日不饥表示即使食用较多,也可以维持四百九十天的饥饿感,这里可能是指这种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嘉:嘉在这里可能是指赞许或者推荐的意思。

赤石脂:赤石脂是一种矿物,具有收敛、止血等药用价值,古代常用于治疗创伤出血。

合以水渍之:合以水渍之表示将赤石脂与水混合浸泡。

令足相淹:令足相淹是指浸泡时让赤石脂完全被水淹没。

置于暖处二三日:置于暖处二三日表示将浸泡好的混合物放置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

上青白衣:上青白衣可能是指浸泡后表面出现的青白色沉淀物。

捣为丸:捣为丸是指将沉淀物捣碎并制成丸状。

如李大:如李大表示制成的丸子的体积大小与李子相当。

日服三丸:日服三丸是指每天服用三个这样的丸子。

不饥:不饥表示服用后可以长时间不感到饥饿。

《灵宝五符经》:《灵宝五符经》是道教经典之一,包含了道教符咒、养生等内容。

白鲜米:白鲜米是一种古代的稻米品种,因其米粒白净而得名。

九蒸九曝:九蒸九曝是指将白鲜米反复蒸煮和晒干九次,以达到特定的养生效果。

作辟谷粮:作辟谷粮表示这种米可以用来进行辟谷修炼,辟谷是道教修炼中的一种养生方法,通过不吃五谷杂粮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青粱米:青粱米是一种古代的稻米品种,与白鲜米相似,但颜色偏青。

微寒:微寒表示青粱米的性质偏凉。

常作饭食之:常作饭食之表示青粱米通常用来煮饭。

涩于黄:涩于黄可能是指青粱米的口感比黄色的稻米更涩。

如白米:如白米表示青粱米的颜色和性质与白米相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青粱米-评注

(一)此段文字描述了一种古代的辟谷食品制作方法,即用纯苦酒浸泡青粱米,经过三日的浸泡、百次的蒸煮和曝晒,最终制作出的食品具有极好的保存性和食用效果。‘渍’字体现了古代对于食材的腌制技艺,通过酒的浸泡,可以去除米的杂质,增加食品的香气和保存时间。‘蒸’和‘曝’则是对食品进行熟化和干燥处理,使得食品更加耐久,便于携带。‘好裹藏之’则是对食品保存状态的肯定,‘远行一餐,十日不饥’和‘重餐,四百九十日不饥’则是对食品营养价值的极高评价,这种食品在当时可能被视为一种非常珍贵的食物,能够满足长途跋涉中的食物需求,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二)第二段文字介绍了一种不同的辟谷食品制作方法,使用米和赤石脂的混合物。‘米’在这里指的是粮食,‘赤石脂’是一种矿物质,具有收敛、止血、生肌等功效。通过水的浸泡,使得米和赤石脂充分混合,放置在温暖处,经过数日,米粒表面会出现青白色,这是由于赤石脂的氧化作用。将这种混合物捣成丸状,每日服用三丸,可以达到不饥的效果。这里的‘如李大’是对丸的大小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日服三丸’则是对服用量的规定,体现了古代对于食品使用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三)第三段文字是对前两段所述食品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谨按’是一种尊重和引用前人观点的表述方式,‘《灵宝五符经》’是一部古代的道教经典,其中记载了白鲜米的制作方法,用于辟谷。这里提到的青粱米,虽然没有在《灵宝五符经》中明确记载,但通过‘其米微寒,常作饭食之’可以看出,青粱米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粮食,具有微寒的性质,适合用来制作饭食。‘涩于黄,如白米,体性相似’则是对青粱米品质的描述,与黄米相比,青粱米口感涩,颜色接近白米,性质相似,说明青粱米是一种适合制作辟谷食品的优质粮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青粱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28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