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酒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酒-原文

(一)味苦。主百邪毒,行百药。当酒卧,以扇扇,或中恶风。久饮伤神损寿。〔嘉〕

(二)谨按∶中恶疰杵,热暖姜酒一碗,服即止。〔嘉〕

(三)又,通脉,养脾气,扶肝。陶隐居云∶“大寒凝海,惟酒不冰”。量其热性故也。

久服之,浓肠胃,化筋。初服之时,甚动气痢。与百药相宜。只服丹砂人饮之,即头痛吐热。〔嘉〕

(四)又,服丹石人,胸背急闷热者,可以大豆一升,熬令汗出,簸去灰尘,投二升酒中。

久时顿服之,少顷即汗出瘥。朝朝服之,甚去一切风。妇人产后诸风,亦可服之。〔证〕

(五)又,熬鸡屎如豆淋酒法作,名曰紫酒。卒不语、口偏者,服之甚效。〔证〕

(六)昔有人常服春酒,令人肥白矣。〔嘉〕

(七)紫酒∶治角弓风。〔证〕

(八)姜酒∶主偏风中恶。〔证〕

(九)桑椹酒∶补五脏,明耳目。〔证〕

(十)葱豉酒∶解烦热,补虚劳。〔证〕

(十一)蜜酒∶疗风疹。〔证〕

(十二)地黄,牛膝,虎骨,仙灵脾,通草,大豆,牛蒡,枸杞等,皆可和酿作酒,在别方。〔证〕

(十三)蒲桃子酿酒,益气调中,耐饥强志,取藤汁酿酒亦佳。〔证〕

(十四)狗肉汁酿酒,大补。〔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酒-译文

(一)味道苦。主要能驱除各种邪毒,增强药效。在饮酒卧床时,可以用扇子扇风,或者遇到恶风。长期饮用会伤害精神,损害寿命。

(二)小心注意:如果中了恶疰病,喝一碗热姜酒,服用后即可停止。

(三)另外,酒还有疏通经脉、滋养脾气、扶持肝脏的作用。陶隐居说:‘大寒时海水凝结,只有酒不会冻结。’这是因为酒的热性所致。长期服用,会使肠胃浓稠,有助于消化筋骨。刚开始服用时,可能会引起剧烈的气痢。与各种药物相配合使用。但单独用丹砂酿酒饮用,会导致头痛和呕吐。

(四)另外,对于服用丹石而胸背感到急闷发热的人,可以用一升大豆,熬煮使其出汗,然后筛去灰尘,加入二升酒中。长期服用,不久就会出汗而病愈。每天服用,可以有效去除各种风邪。妇女产后出现的各种风邪,也可以服用。

(五)另外,熬制鸡屎酒的方法和豆淋酒类似,叫做紫酒。对于突然失语、口歪的人,服用后非常有效。

(六)从前有个人经常服用春酒,结果变得肥胖白皙。

(七)紫酒:治疗角弓风。

(八)姜酒: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

(九)桑椹酒:补益五脏,明目。

(十)葱豉酒:解除烦热,补益虚劳。

(十一)蜜酒:治疗风疹。

(十二)地黄、牛膝、虎骨、仙灵脾、通草、大豆、牛蒡、枸杞等,都可以用来酿酒,具体方法在其他方剂中。

(十三)葡萄酿酒,能益气调中,耐饥强志,用葡萄藤汁酿酒也很好。

(十四)狗肉汁酿酒,具有大补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酒-注解

百邪毒:指各种邪气、毒素,古代医学认为邪气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

百药:泛指各种药物,古代医学认为不同的药物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酒卧:指在饮酒后躺下休息。

扇扇:用扇子扇风,古代认为可以驱散邪气。

中恶风:指受到邪风侵袭而导致的疾病。

久饮伤神损寿:长期饮酒会伤害精神,损害寿命。

嘉:表示赞美或推荐。

谨按:按照,依照。

中恶疰杵:中恶,指受到邪气侵袭;疰杵,指身体不适。

热暖姜酒一碗:热暖的姜酒一碗,即用姜煮的酒。

服即止:服用后即可停止病情。

通脉:疏通血脉,指改善血液循环。

养脾气:养护脾气,指增强脾胃功能。

扶肝:扶持肝脏,指保护肝脏健康。

陶隐居:指陶弘景,南北朝时期著名道士、医学家。

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极寒时海水会结冰,但酒不会结冰,形容酒的热性。

浓肠胃:使肠胃浓稠,指酒对肠胃有影响。

化筋:使筋骨柔韧,指酒对筋骨有好处。

气痢:因气引起的腹泻。

丹砂:一种矿物,古代用于制作丹药。

头痛吐热:头痛并伴有呕吐和发热的症状。

紫酒:一种用紫草酿制的酒,用于治疗角弓风。

角弓风:古代医学名词,指一种以肩背疼痛为主的疾病。

姜酒:用姜酿制的酒,用于治疗偏风中恶。

偏风:古代医学名词,指中风的一种,表现为半身不遂等症状。

桑椹酒:用桑椹酿制的酒,用于补益身体。

葱豉酒:用葱和豆豉酿制的酒,用于解热补虚。

蜜酒:用蜜酿制的酒,用于治疗风疹。

风疹:一种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瘙痒、起疹子等症状。

地黄: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

牛膝: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

虎骨:虎的骨骼,古代用于制作药物。

仙灵脾:一种中药材,具有强壮筋骨的作用。

通草:一种中药材,具有通血脉的作用。

大豆:黄豆,古代用于酿酒。

牛蒡: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枸杞:一种中药材,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

蒲桃子:葡萄,古代用于酿酒。

狗肉汁:狗肉的汤汁,古代用于酿酒。

大补:具有大补身体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酒-评注

(一)此段描述了酒的性质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味苦’表明酒有苦味,这在中医理论中与驱邪解毒有关。‘主百邪毒,行百药’说明酒有驱除百邪毒的作用,并能促进药物的功效。‘当酒卧,以扇扇,或中恶风’指出在酒后应避免直接入睡,以防中风。‘久饮伤神损寿’则是对长期饮酒可能带来的伤害的警示,体现了中医的养生思想。

(二)此段介绍了姜酒在治疗中恶疰杵(一种热病)时的应用。‘谨按’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对治疗方法的详细说明。‘中恶疰杵,热暖姜酒一碗,服即止’说明姜酒可以缓解热病症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三)此段进一步阐述了酒的功效。‘通脉,养脾气,扶肝’说明酒能疏通血脉,养护脾气和肝脏。‘陶隐居云:“大寒凝海,惟酒不冰”。量其热性故也’引用了陶隐居的话,强调酒的热性,并说明这是酒能驱寒的原因。‘久服之,浓肠胃,化筋’则是对长期饮酒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描述,‘初服之时,甚动气痢’则是对酒初饮时的反应的描述。

(四)此段介绍了大豆酒在治疗胸背急闷热、产后诸风等疾病中的应用。‘可以大豆一升,熬令汗出,簸去灰尘,投二升酒中’说明了大豆酒的制备方法。‘久时顿服之,少顷即汗出瘥’表明大豆酒有发汗退热的功效。

(五)此段描述了紫酒在治疗卒不语、口偏等疾病中的应用。‘熬鸡屎如豆淋酒法作,名曰紫酒’说明了紫酒的制备方法。‘服之甚效’表明紫酒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六)此段讲述了一个服用春酒(春季酿造的酒)使人肥白的故事,反映了酒在古代社会中的一种审美观念。

(七)此段介绍了紫酒在治疗角弓风(一种风邪病)中的应用。‘治角弓风’直接说明了紫酒的治疗作用。

(八)此段说明了姜酒在治疗偏风中恶(中风)中的应用。‘主偏风中恶’表明姜酒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药物。

(九)此段介绍了桑椹酒在补五脏、明耳目方面的功效。‘补五脏,明耳目’表明桑椹酒有全面的养生保健作用。

(十)此段描述了葱豉酒在解烦热、补虚劳方面的功效。‘解烦热,补虚劳’说明葱豉酒有清热解毒、补益身体的作用。

(十一)此段说明了蜜酒在治疗风疹方面的功效。‘疗风疹’表明蜜酒对风疹有治疗作用。

(十二)此段列举了多种药材可以用来酿酒,反映了古代酿酒的多样性和药材在酿酒中的应用。

(十三)此段介绍了蒲桃子酿酒的功效。‘益气调中,耐饥强志’说明蒲桃子酒有增强体力、调节中气、耐饥和增强意志的功效。

(十四)此段描述了狗肉汁酿酒的滋补作用。‘大补’表明狗肉汁酒有显著的滋补效果。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酒》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27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