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胡麻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胡麻-原文

(一)(胡麻)∶润五脏,主火灼。山田种,为四棱。土地有异,功力同。休粮人重之。填骨髓,补虚气。〔证〕

(二)(青 )∶生杵汁,沐头发良。牛伤热亦灌之,立愈。〔证〕

(三)(胡麻油)∶主喑 ,涂之生毛发。〔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胡麻-译文

(一)胡麻:能滋养五脏,主要治疗火灼(烧伤)的病症。在山田里种植,种子呈四棱形。不同土地种植的胡麻,功效相同。断食的人特别重视它。能填充骨髓,补充虚弱之气。(注:证指的是治疗病症的证明或依据)

(二)青:可以挤出汁液,用来洗头发效果很好。牛如果受到热伤,也可以用这种汁液灌洗,立刻就能见效。(注:证指的是治疗病症的证明或依据)

(三)胡麻油:主要用于治疗哑症,涂抹后可以促进毛发生长。(注:证指的是治疗病症的证明或依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胡麻-注解

胡麻:胡麻,又称芝麻,是一种油料作物,具有润五脏、补虚气的功效。在古代中医中,胡麻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如火灼、虚损等。胡麻油是胡麻榨取的油脂,常用于涂抹皮肤或作为药用。

火灼:火灼,指因火伤或热病引起的皮肤或内脏的灼热感。在中医理论中,火灼可能由内火或外火引起,需要通过清热解毒、润燥等治疗方法来缓解。

山田种,为四棱:山田种,指的是在山地种植的作物。四棱可能是指胡麻的种子形状,古代文献中有时会描述作物的特征。

土地有异,功力同:土地有异,指的是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不同,但胡麻的药用功效相同。这反映了古代医学中对于药物功效的普遍性和地域性的认识。

休粮人重之:休粮人,指那些需要节食或断食的人。重之表示胡麻对于这些人群尤为重要,可能是因为胡麻有助于补充营养。

填骨髓,补虚气:填骨髓,补虚气是中医术语,指的是胡麻能够滋养骨髓、增强身体虚弱的部分。

青:青,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如青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古代医学中,青蒿常用于治疗热病。

生杵汁,沐头发良:生杵汁,指将青蒿等植物捣碎后取得的汁液。沐头发良表示这种汁液对于洗护头发有很好的效果。

牛伤热亦灌之,立愈:牛伤热,指牛因热病而受伤。灌之表示将青蒿汁液灌入牛体内,立愈则表示这种治疗方法能够迅速治愈牛的热病。

胡麻油:胡麻油,即芝麻油,具有滋润皮肤、促进毛发生长的功效。在古代医学中,胡麻油常用于治疗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等问题。

喑:喑,指声音嘶哑或失声。在中医理论中,喑可能由肺热或气滞引起,胡麻油被用来治疗喑症,可能是因为其润肺、通气的功效。

涂之生毛发:涂之,指将胡麻油涂抹在皮肤上。生毛发表示胡麻油能够促进头发生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胡麻-评注

(一)此段古文描述的是胡麻(芝麻)的药用价值。胡麻被赞誉为‘润五脏,主火灼’,说明其具有滋养内脏、调节火气的功效。‘山田种,为四棱’表明胡麻适宜在山地种植,且其种子呈四棱形。‘土地有异,功力同’则指出胡麻在不同的土地上种植,其药效并无差异。‘休粮人重之’意味着胡麻对于禁食或节食的人尤为重要,因为其能够‘填骨髓,补虚气’,即填充骨髓、补充虚弱之气。‘证’字表明此段文字是对胡麻药用效果的证明或认证。

(二)此段古文讲述的是青(青黛)的药用特性。‘生杵汁,沐头发良’说明青黛可以制成汁液,用于洗沐头发,具有良好的效果。‘牛伤热亦灌之,立愈’则指出青黛对于治疗牛只因热病引起的伤害有显著疗效,能够迅速治愈。‘证’字再次表明此段文字是对青黛药用效果的证明。

(三)此段古文描述的是胡麻油的应用。‘主喑,涂之生毛发’表明胡麻油主要用于治疗哑症,涂抹后能够促进毛发生长。‘证’字表示此段文字是对胡麻油药用效果的证明。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胡麻》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27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