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粳米〈平〉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粳米〈平〉-原文

(一)主益气,止烦(止)泄。其赤则粒大而香,不禁水停。其黄绿即实中。〔嘉〕

(二)又,水渍有味,益人。都大新熟者,动气。经再年者,亦发病。江南贮仓人皆多收火稻。其火稻宜人,温中益气,补下元。烧之去芒。春舂米食之,即不发病耳。〔嘉〕

(三)仓粳米∶炊作干饭食之,止痢。又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嘉·证〕

(四)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嘉·证〕

(五)久陈者,蒸作饭,和醋封毒肿,立瘥。〔嘉〕

(又,毒肿恶疮∶久陈者,蒸作饭,和酢封肿上,立瘥。)〔证〕

(六)又,研服之,去卒心痛。〔嘉〕

(七)白粳米汁∶主心痛,止渴,断热毒痢。〔嘉〕

(八)若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之,令人卒心痛,即急烧仓米灰,和蜜浆服之,不尔即死。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嘉〕

(九)淮泗之间米多。京都、襄州土粳米亦香、坚实。又,诸处虽多,但充饥而已。〔证〕

(十)性寒。拥诸经胳气,使人四肢不收,昏昏饶睡。发风动气,不可多食。〔心 〕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粳米〈平〉-译文

(一)主要作用是补益气血,止住烦躁和腹泻。如果是红色的,颗粒大且香气浓郁,但不宜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如果是黄绿色,就是成熟的稻谷。〔嘉〕

(二)另外,浸泡过的水有味道,有益于人体。新熟的稻谷容易引发疾病。江南地区的仓库里人们都多储存火稻。火稻对人有好处,能温暖脾胃,补益元气,增强下元。烧去稻谷的芒。春天舂成米食用,就不会引发疾病。〔嘉〕

(三)仓库里的粳米:煮成干饭食用,可以止泻。还能补中益气,强健筋骨,疏通血脉,增强性功能。〔嘉·证〕

(四)北方人将粳米在瓮中煮,用水浸泡至酸,食用可以温暖五脏六腑。〔嘉·证〕

(五)存放时间长的粳米,蒸成饭,与醋混合封住毒肿,可以立即见效。〔嘉〕

(又,毒肿恶疮:存放时间长的粳米,蒸成饭,与醋混合封住肿处,可以立即见效。)〔证〕

(六)另外,研磨后服用,可以去除突然的心痛。〔嘉〕

(七)白粳米汁:主要治疗心痛,止渴,断除热毒引起的腹泻。〔嘉〕

(八)如果经常食用干饭,会让人体内生热,嘴唇和口腔干燥。不可与苍耳一起食用,会导致突然心痛,这时应立即烧仓米灰,与蜜浆混合服用,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不可与马肉同食,会引起久治不愈的疾病。〔嘉〕

(九)淮河和泗水之间的地区出产很多米。京都和襄州的土粳米也很香、坚实。另外,其他地方虽然出产多,但只能用来充饥。〔证〕

(十)性寒。会阻碍经络中的气,使人四肢无力,昏昏欲睡。容易引发风邪和气滞,不可多吃。〔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粳米〈平〉-注解

主益气:主要是指这种食物能够补益元气,增强体质。

止烦:指能够止住烦躁不安的情绪。

止泄:指能够止住腹泻。

赤:指颜色呈红色。

粒大而香:指颗粒大且香气扑鼻。

不禁水停:指这种食物不耐水浸泡,容易变质。

黄绿:指颜色呈黄绿色。

实中:指果实内部充实。

水渍:指食物被水浸泡。

益人:指对人有好处。

动气:指引起身体不适。

再年:指经过两年。

火稻:指一种经过火烤的稻谷。

温中益气:指能够温暖中焦,补益元气。

补下元:指能够补充下焦的元气。

去芒:指去除稻谷的芒。

仓粳米:指仓库中储存的大米。

炊作干饭:指煮成干饭。

止痢:指能够止住痢疾。

补中益气:指能够补益中焦的元气。

坚筋骨:指能够使筋骨强健。

通血脉:指能够使血脉畅通。

起阳道:指能够提升性功能。

瓮:一种用来盛放液体的容器。

酸:指食物经过水浸泡后变酸。

暖五脏六腑之气:指能够温暖五脏六腑。

久陈:指长时间存放。

蒸作饭:指用蒸的方法做成饭。

和醋:指与醋混合。

封毒肿:指用醋封住毒肿。

立瘥:指立即见效,病愈。

研服之:指将食物研磨后服用。

去卒心痛:指能够去除突然发作的心痛。

白粳米汁:指用白粳米制成的汁。

断热毒痢:指能够断绝热毒引起的痢疾。

热中:指身体内部过热。

唇口干:指嘴唇和口腔干燥。

苍耳:一种植物,其果实有毒。

卒心痛:指突然发作的心痛。

仓米灰:指仓库中米的灰烬。

蜜浆:指用蜜制成的浆液。

淮泗之间:指淮河和泗水之间地区。

性寒:指食物的性质偏寒。

拥诸经胳气:指食物会阻塞经络和血脉。

四肢不收:指四肢无力。

昏昏饶睡:指容易感到困倦,想睡觉。

发风动气:指可能引发风邪和气滞。

诸经胳气:指所有经络和血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粳米〈平〉-评注

(一)本段描述了一种谷物,强调其具有益气、止烦、止泄的功效。‘主益气’表明这种谷物对人体的整体健康有益,可以增强体力。‘止烦’和‘止泄’则具体说明了其对精神状态和消化系统的正面影响。‘其赤则粒大而香,不禁水停’描绘了谷物的外观和品质,‘赤’可能指谷粒的颜色,‘粒大而香’则表明其颗粒饱满且香气浓郁,‘不禁水停’则可能意味着这种谷物不宜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以免影响其品质。‘其黄绿即实中’则是对谷物成熟状态的描述,‘黄绿’可能指成熟后的颜色,‘实中’则表明其内部充实。整体而言,这段文字通过对谷物特性的描述,传达了其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

(二)此段继续讨论上述谷物的食用方法和功效。‘水渍有味,益人’说明这种谷物经过水泡后味道更佳,且对健康有益。‘都大新熟者,动气’指出新收获的谷物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经再年者,亦发病’则暗示存储时间较长的谷物也可能导致疾病。‘江南贮仓人皆多收火稻’反映了江南地区对这种谷物的重视。‘其火稻宜人,温中益气,补下元’具体说明了火稻的药用价值,包括温暖中焦、益气和补充下焦元气的功效。‘烧之去芒’和‘春舂米食之,即不发病耳’提供了处理谷物的具体方法,以确保其安全食用。

(三)本段详细介绍了仓粳米的用途。‘炊作干饭食之,止痢’说明了仓粳米可以用来煮干饭,具有止痢的作用。‘又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进一步阐述了仓粳米的多种健康益处,包括补益中焦、强健筋骨、疏通血脉和提升性功能。

(四)此段描述了北方人食用仓粳米的一种特殊方法。‘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表明北方人将仓粳米在瓮中煮熟,并使其发酵变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说明了这种方法对内脏健康的益处。

(五)本段介绍了仓粳米在治疗毒肿方面的应用。‘久陈者,蒸作饭,和醋封毒肿,立瘥’和‘久陈者,蒸作饭,和酢封肿上,立瘥’都说明了使用陈年仓粳米蒸饭,与醋混合后敷在毒肿上,可以迅速治愈。

(六)此段提到了仓粳米的另一种药用方法。‘研服之,去卒心痛’说明了将仓粳米研磨后服用,可以治疗突然发生的心痛。

(七)本段介绍了白粳米汁的功效。‘主心痛,止渴,断热毒痢’说明了白粳米汁可以治疗心痛、止渴和热毒痢。

(八)此段提供了关于仓粳米食用的注意事项。‘若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提醒人们,过量食用干饭可能导致体内热盛,嘴唇和口腔干燥。‘不可和苍耳食之,令人卒心痛’和‘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则是具体的饮食禁忌,以防不良反应。

(九)本段讨论了不同地区谷物的品质。‘淮泗之间米多’和‘京都、襄州土粳米亦香、坚实’说明了淮泗地区和京都、襄州的粳米品质较好。‘又,诸处虽多,但充饥而已’则表明其他地区的谷物虽然数量多,但品质较差,只能用来充饥。

(十)最后一段描述了仓粳米的性质。‘性寒’表明仓粳米性质偏寒,可能不适合所有人食用。‘拥诸经胳气,使人四肢不收,昏昏饶睡’说明了过量食用仓粳米可能导致身体虚弱,四肢无力,精神不振。‘发风动气,不可多食’则是对其可能引起的风湿病和气滞病的警告。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粳米〈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27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