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大豆〈平〉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大豆〈平〉-原文

(一)主霍乱吐逆。

〔心〕

(二)微寒。

主中风脚弱,产后诸疾。

若和甘草煮汤饮之,去一切热毒瓦斯。

〔证〕

(三)善治风毒香港脚,煮食之,主心痛,筋挛,膝痛,胀满。

杀乌头、附子毒。

〔证〕

(四)大豆黄屑∶忌猪肉。

小儿不得与炒豆食之。

若食了,忽食猪肉,必壅气致死,十有八九。

十岁以上者不畏也。

〔证〕

(五)(大豆)卷∶ 长五分者,破妇人恶血,良。

〔证〕

(六)大豆∶寒。

和饭捣涂一切毒肿。

疗男女阴肿,以绵裹内之。

杀诸药毒。

〔嘉〕

又,生捣和饮,疗一切毒,服、涂之。

〔心〕

(七)谨按∶煮饮服之,去一切毒瓦斯,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淋血,散五脏结积内寒。

和桑柴灰汁煮服,下水鼓腹胀。

〔心·嘉〕

(八)其豆黄∶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气,胃气结积,益气润肌肤。

末之,收成炼猪膏为丸,服之能肥健人。

〔嘉〕

(九)又,卒失音,生大豆一升,青竹 子四十九枚,长四寸,阔一分,和水煮熟,日夜二服,瘥。

〔嘉〕

(十)又,每食后,净磨拭,吞鸡子大,令人长生。

初服时似身重,一年以后,便觉身轻。

又益阳道。

〔心·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大豆〈平〉-译文

(一)主要治疗霍乱引起的呕吐。〔心〕

(二)轻微的寒凉。主要治疗中风、脚软、产后各种疾病。如果和甘草一起煮成汤喝,可以去除一切热毒。〔证〕

(三)擅长治疗风毒香港脚,煮来食用,可以治疗心痛、筋挛、膝痛、胀满。可以消除乌头、附子的毒性。〔证〕

(四)大豆黄屑:忌食猪肉。小孩子不能和炒豆一起吃。如果吃了,再吃猪肉,一定会造成气滞,有十之八九的人会因此死亡。十岁以上的人不怕。〔证〕

(五)(大豆)卷:长度为五分的,可以治疗妇女的恶血,效果很好。〔证〕

(六)大豆:性质寒凉。和饭一起捣碎涂抹可以治疗各种毒肿。治疗男女阴部肿胀,可以用绵布包裹后放入。可以消除各种药物的毒性。〔嘉〕

(又,生大豆捣碎和酒一起饮用,可以治疗各种毒物,服用或涂抹都可以。)〔心〕

(七)谨慎使用:煮成汤服用,可以去除一切毒气,消除胃中的热痹、伤中、淋露、下淋血,散除五脏的结积和内在的寒气。和桑柴灰汁一起煮成汤服用,可以治疗水肿和腹胀。〔心·嘉〕

(八)豆的黄色部分:主要治疗湿痹、膝痛、五脏气虚、胃气结积,可以益气润泽肌肤。将其磨成粉末,和炼猪油一起制成丸药服用,可以使人体态肥胖健康。〔嘉〕

(九)另外,突然失音,可以用一升生大豆,四十九枚青竹子(长度四寸,宽度一分),加水煮熟,一天两次服用,可以治愈。〔嘉〕

(十)另外,每次饭后,洗净磨碎,吞服像鸡蛋一样大,可以使人长生不老。刚开始服用时可能会感觉身体沉重,一年以后,就会感觉身体轻盈。还可以增强性功能。〔心·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大豆〈平〉-注解

霍乱: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的腹泻、呕吐和腹痛为特征。

吐逆:指呕吐和反胃的症状。

中风:中医术语,指因脑部血管病变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脚弱:指脚部无力或软弱。

产后诸疾:指妇女产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疾病。

热毒瓦斯:中医术语,指体内因热邪引起的毒素。

风毒香港脚:香港脚即脚气,中医认为是由风毒引起的。

心痛:指心脏部位的疼痛。

筋挛:指肌肉或肌腱痉挛,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膝痛:指膝盖部位的疼痛。

胀满:指腹部或身体某部位感到膨胀和不适。

乌头、附子:两种有毒的植物,中医中有时会使用其提取物,但需谨慎。

大豆黄屑:大豆的一种加工品,用于药用。

猪肉:一种常见的肉类,中医认为与某些药物相克。

炒豆:指炒熟的大豆。

恶血:中医术语,指体内不正常的血液。

毒肿:指因毒邪引起的肿胀。

阴肿:指女性外阴部位的肿胀。

桑柴灰汁:桑树燃烧后的灰烬浸泡的水,用于药用。

下水鼓腹胀:指腹部肿胀,可能是由于水肿或消化不良等引起的。

湿痹:中医术语,指因湿邪引起的痹症,表现为关节疼痛和肿胀。

五脏不足气:中医术语,指五脏功能不足,导致气血虚弱。

胃气结积:中医术语,指胃部气机不畅,导致积聚。

益气润肌肤:中医术语,指通过药物或食物补充元气,润泽肌肤。

收成炼猪膏为丸:将药物与猪油混合炼制成丸剂。

瘥:病愈,康复。

阳道:中医术语,指男性生殖系统,也指男性的性功能。

净磨拭:清洁并磨碎。

吞鸡子大:吞咽鸡蛋大小的一团。

身重:身体感觉沉重。

身轻:身体感觉轻松。

益阳道:增强男性的性功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大豆〈平〉-评注

(一)主霍乱吐逆。〔心〕

此句描述了大豆在治疗霍乱和呕吐方面的作用。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剧烈的呕吐和腹泻。大豆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能够帮助缓解这些症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心’字在这里可能表示此处的描述具有核心重要性。

(二)微寒。主中风脚弱,产后诸疾。若和甘草煮汤饮之,去一切热毒瓦斯。〔证〕

此句中,大豆被描述为微寒性质,适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脚弱和产后多种疾病。与甘草同煮饮用,可以去除体内的热毒瓦斯。‘证’字表示这里提供的是关于大豆药用效果的证据或依据。

(三)善治风毒香港脚,煮食之,主心痛,筋挛,膝痛,胀满。杀乌头、附子毒。〔证〕

此句说明大豆对于治疗风毒引起的香港脚(脚气)有显著效果,同时也能缓解心痛、筋挛、膝痛和胀满等症状。此外,大豆还具有解毒作用,能够中和乌头和附子的毒性。‘证’字再次表明这是对大豆药用效果的证实。

(四)大豆黄屑∶忌猪肉。小儿不得与炒豆食之。若食了,忽食猪肉,必壅气致死,十有八九。十岁以上者不畏也。〔证〕

此句提到了大豆黄屑与猪肉同食的禁忌。大豆黄屑与猪肉同食可能导致壅气,严重时甚至致命。这种禁忌对小儿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证’字强调了这一禁忌的可靠性。

(五)(大豆)卷∶ 长五分者,破妇人恶血,良。〔证〕

此句描述了大豆卷(大豆的加工品)的药用价值,特别是对于妇女恶血(月经不调)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证’字再次表明这是对大豆卷药用效果的证实。

(六)大豆∶寒。和饭捣涂一切毒肿。疗男女阴肿,以绵裹内之。杀诸药毒。〔嘉〕

此句详细介绍了大豆的寒性及其在治疗毒肿、男女阴肿等方面的应用。大豆可以与饭捣碎后外敷,用于治疗各种毒肿,以及男女阴肿。同时,大豆还具有解毒作用,可以中和其他药物的毒性。‘嘉’字表示这是对大豆药用价值的赞美。

(又,生捣和饮,疗一切毒,服、涂之。)〔心〕

此句是对大豆解毒作用的补充说明,指出大豆生捣后与水混合饮用,可以治疗一切毒物中毒,既可口服也可外敷。‘心’字可能表示这一用法对治疗解毒具有重要意义。

(七)谨按∶煮饮服之,去一切毒瓦斯,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淋血,散五脏结积内寒。和桑柴灰汁煮服,下水鼓腹胀。〔心·嘉〕

此句详细说明了大豆煮饮的多种药用效果,包括去除体内的毒瓦斯、治疗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淋血以及散解五脏结积内寒等。同时,与桑柴灰汁煮服,还可以治疗下水鼓腹胀。‘心’字表示这是核心内容,‘嘉’字表示这一方法的良好效果。

(八)其豆黄∶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气,胃气结积,益气润肌肤。末之,收成炼猪膏为丸,服之能肥健人。〔嘉〕

此句描述了大豆豆黄的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治疗湿痹、膝痛、五脏不足气、胃气结积等症状,并且能够益气润肌肤。将豆黄研末,与炼猪膏制成丸剂服用,可以使人肥健。‘嘉’字表示对这一方法的赞赏。

(九)又,卒失音,生大豆一升,青竹 子四十九枚,长四寸,阔一分,和水煮熟,日夜二服,瘥。〔嘉〕

此句介绍了大豆与其他草药结合治疗突发失音的方法。使用生大豆和青竹子加水煮熟,分两次服用,可以治愈失音。‘嘉’字表示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十)又,每食后,净磨拭,吞鸡子大,令人长生。初服时似身重,一年以后,便觉身轻。又益阳道。〔心·嘉〕

此句描述了大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食用方法,即在每餐后服用一定量的磨碎大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虽然初期可能会感到身体沉重,但一年后便会感觉身体轻盈。此外,大豆还有助于增强阳道。‘心’字表示这是重要的养生方法,‘嘉’字表示这一方法的良好效果。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下-大豆〈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25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