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蜀椒-秦椒〈温〉-原文
(一)粒大者,主上气咳嗽,久风湿痹。
〔证〕
(二)又,患齿痛,醋煎含之。
〔嘉·证〕
(三)又,伤损成疮中风,以面裹作馄饨,灰中炮之,使熟断开口,封其疮上,冷,易热者,三五度易之。亦治伤损成弓风。
〔嘉·证〕
(四)又去久患口疮,去闭口者,以水洗之,以面拌煮作粥,空心吞之三、五匙,(以)饭压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
〔嘉·证〕
(五)又,椒∶温,辛,有毒。主风邪腹痛,寒痹。温中,去齿痛,坚齿发,明目,止呕逆,灭瘢,生毛发,出汗,下气,通神,去老,益血,利五脏。治生产后诸疾,下乳汁。久服令人气喘促。十月勿食,及闭口者大忌,子细黑者是。秦椒白色也。
〔嘉·证〕
(六)除客热,不可久食,钝人性灵。
〔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蜀椒-秦椒〈温〉-译文
(一)颗粒较大的,主要症状是君主(可能指身体重要部位)气喘咳嗽,长时间的风湿痹症。
(二)另外,患有牙痛,可以用醋煎煮后含在嘴里。
(三)另外,如果伤口化脓中风,可以用面皮包裹成馄饨状,然后在灰中烤熟,等冷却后打开伤口,敷在伤口上。如果伤口冷了,就再热敷,如此反复三五次。也可以治疗伤口化脓后形成的弓风。
(四)另外,对于久患口腔溃疡,闭口不愈的情况,可以用水清洗,然后用面拌煮成粥,空腹时吞服三到五勺,用饭压下。病情严重的可以再服,以病愈为度。
(五)另外,花椒:性温,味辛,有毒。主要用于治疗风邪引起的腹痛,寒痹。可以温中,去牙痛,坚固牙齿和头发,明目,止呕,消除疤痕,促进毛发生长,发汗,下气,通神,去除老年病,益血,利五脏。治疗产后各种疾病,促进乳汁分泌。长期服用会导致气喘。十月份不要食用,闭口者大忌,颜色细黑的是秦椒,白色的花椒。
(六)花椒可以去除客热,但不能长期食用,否则会钝化人的精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蜀椒-秦椒〈温〉-注解
粒大者:指药物或食物的颗粒较大,此处可能指某种草药。
主上气咳嗽:上气咳嗽,指咳嗽伴有气喘,可能是肺部疾病的表现。
久风湿痹:风湿痹,中医术语,指因风湿侵袭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证:在中医中,证指的是疾病的具体表现和症状。
患齿痛:患齿痛,即患有牙齿疼痛。
醋煎含之:用醋煎煮后含在口中,是古代治疗牙齿疼痛的一种方法。
伤损成疮中风:伤损成疮,指因受伤而形成的疮口;中风,此处指疮口受到风邪的影响。
面裹作馄饨:用面粉包裹成馄饨状,可能指用面粉制成的某种形状的药物。
灰中炮之:在灰烬中炮制,指将药物放在灰烬中加热处理。
使熟断开口:使药物煮熟后断开,可能指将药物煮熟后分成几份使用。
封其疮上:将药物敷在疮口上,用于治疗。
冷,易热者,三五度易之:冷敷和热敷交替进行,每次三五次交替。
去久患口疮:治疗长期存在的口疮。
去闭口者:去除闭合的口疮。
以水洗之:用水清洗。
以面拌煮作粥:用面粉煮成粥。
空心吞之三、五匙:空腹时服用三到五勺。
(以)饭压之:用饭压下,可能指用饭团压下粥。
重者可再服:病情严重者可以再次服用。
(以)瘥(为度):以病情好转为度。
椒:指花椒,一种香料和药用植物。
温:性质温热。
辛:味道辛辣。
有毒:具有一定的毒性。
主风邪腹痛:主要治疗由风邪引起的腹痛。
寒痹:寒性痹症,指因寒邪引起的痹痛。
温中:温中散寒,指温养中焦,驱散寒邪。
去齿痛:治疗牙齿疼痛。
坚齿发:使牙齿坚固,头发浓密。
明目:明目,指改善视力。
止呕逆:止吐逆,指治疗呕吐。
灭瘢:消除疤痕。
生毛发:促进毛发生长。
出汗:发汗,指通过发汗来治疗疾病。
下气:降气,指治疗气逆等症状。
通神:通神明,指有通灵的作用。
去老:去老年病,指治疗老年人的疾病。
益血:益血,指补血。
利五脏:利五脏,指对五脏有益。
治生产后诸疾:治疗产后各种疾病。
下乳汁:促进乳汁分泌。
久服令人气喘促: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气喘。
十月勿食:在农历十月不要食用。
及闭口者大忌:特别是闭口(口疮)的人应避免食用。
子细黑者是:细小的黑色花椒。
秦椒白色也:秦椒是白色的。
除客热:去除客热,指消除外感热邪。
不可久食:不宜长期食用。
钝人性灵:会使人变得迟钝,影响精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蜀椒-秦椒〈温〉-评注
(一)粒大者,主上气咳嗽,久风湿痹。〔证〕
此句出自古代医书,描述了一种草药的药用功效。‘粒大者’指的是这种草药的形态特点,通常指草药颗粒较大。‘主上气咳嗽’表明此草药可以治疗上气咳嗽的症状,即治疗因气逆引起的咳嗽。‘久风湿痹’则指出此草药对于久治不愈的风湿痹症也有疗效。这句话体现了古人对草药药用价值的认识,强调了草药形态与功效的关系,以及对症状的准确描述。
(二)又,患齿痛,醋煎含之。〔嘉·证〕
此句继续介绍同一草药的另一种用途。‘又’字表明这是对前一种用途的补充。‘患齿痛’指的是牙齿疼痛的症状,‘醋煎含之’则说明使用方法是将草药与醋一起煎煮后含在口中。这种方法体现了古人对口腔疾病的独特治疗方法,通过草药与醋的相互作用来缓解症状。
(三)又,伤损成疮中风,以面裹作馄饨,灰中炮之,使熟断开口,封其疮上,冷,易热者,三五度易之。亦治伤损成弓风。〔嘉·证〕
此句描述了该草药在治疗外伤和疮口中的应用。‘伤损成疮中风’指的是因受伤导致的疮口和风邪侵袭。‘以面裹作馄饨,灰中炮之’描述了将草药与面粉混合制成馄饨,并在灰中炮制,使其熟透。‘使熟断开口,封其疮上’说明炮制后的草药可以用于封闭疮口,防止感染。‘冷,易热者,三五度易之’则是对使用方法的补充,说明应根据疮口的变化调整草药的使用次数。
(四)又去久患口疮,去闭口者,以水洗之,以面拌煮作粥,空心吞之三、五匙,(以)饭压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嘉·证〕
此句进一步介绍了该草药在治疗口腔疾病中的应用。‘去久患口疮’指的是治疗长期存在的口腔溃疡,‘去闭口者’则是指治疗嘴唇闭合不严的情况。‘以水洗之,以面拌煮作粥’描述了将草药用水清洗后,与面粉混合煮成粥。‘空心吞之三、五匙’说明了服用方法,即空腹时服用三到五勺。‘以饭压之’是指用饭压下草药,以减轻对胃的刺激。‘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则是对重病患者服用量的说明,以病情好转为度。
(五)又,椒∶温,辛,有毒。主风邪腹痛,寒痹。温中,去齿痛,坚齿发,明目,止呕逆,灭瘢,生毛发,出汗,下气,通神,去老,益血,利五脏。治生产后诸疾,下乳汁。久服令人气喘促。十月勿食,及闭口者大忌,子细黑者是。秦椒白色也。〔嘉·证〕
此句详细描述了花椒的药性、功效以及注意事项。‘椒’指的是花椒,‘温,辛,有毒’描述了花椒的药性,温性、辛辣且有毒。‘主风邪腹痛,寒痹’等列举了花椒的主要治疗功效,包括治疗风邪引起的腹痛、寒痹等。‘温中,去齿痛,坚齿发,明目,止呕逆,灭瘢,生毛发,出汗,下气,通神,去老,益血,利五脏’则是对花椒更多功效的描述。‘治生产后诸疾,下乳汁’说明了花椒在产后疾病和催乳方面的作用。‘久服令人气喘促’是对花椒长期服用的副作用进行提醒。‘十月勿食,及闭口者大忌’则是提醒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不宜食用花椒。
(六)除客热,不可久食,钝人性灵。〔心〕
此句是对花椒食用时的注意事项。‘除客热’指的是花椒可以去除身体中的客热,即外来热邪。‘不可久食’则是对花椒食用量的限制,说明花椒不宜长期食用。‘钝人性灵’则是对长期食用花椒可能对精神状态产生影响的警告。‘心’字表明这一句话出自《神农本草经》,体现了古人对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