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食茱萸)〈温〉-原文
(一)主心腹冷气痛,中恶,除咳逆,去脏腑冷,能温中,甚良。
〔证〕
(二)又,齿痛,酒煎含之。
〔证〕
(三)又,杀鬼毒。中贼风,口偏不语者,取子一升,美豉三升,以好酒五升,和煮四五沸,冷服半升,日三四服,得汗便瘥。
〔证〕
(四)又,皮肉痒痛,酒二升,水五升,茱萸子半升,煎取三升,去滓微暖洗之立止。
〔证〕
(五)又,鱼骨在腹中刺痛,煎汁一盏服之,其骨软出。
〔证〕
(六)又,香港脚冲心,和生姜煎汁饮之。
〔证〕
(七)又,鱼骨刺入肉不出者,捣封之。其骨自烂而出。
〔证〕
(八)又,闭目者名 子,不堪食。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食茱萸)〈温〉-译文
(一)主要的治疗心脏和腹部冷痛,可以消除咳嗽和呕吐,去除脏腑的寒冷,能够温暖内部,效果非常好。〔症状〕
(二)另外,对于牙齿疼痛,可以用酒煎煮后含在嘴里。〔症状〕
(三)另外,可以用来驱除鬼毒。如果中了邪风,导致口歪不能说话的人,取一升这种果实,三升好的豆豉,用五升好酒,一起煮四五次沸腾,冷却后服用半升,每天服用三四次,出汗后病就会好。〔症状〕
(四)另外,对于皮肤和肌肉的瘙痒和疼痛,用二升酒,五升水,半升茱萸子,煎煮到剩下三升,去掉杂质,稍微加热后用来洗,立刻就能止痒止痛。〔症状〕
(五)另外,如果鱼骨卡在腹中引起刺痛,可以煎煮汁液一盏服用,鱼骨就会软化并排出。〔症状〕
(六)另外,如果脚气严重到冲心,可以用生姜煎煮汁液饮用。〔症状〕
(七)另外,如果鱼骨刺入肉中不能出来,可以用捣碎的药物敷封,鱼骨会自然腐烂并排出。〔症状〕
(八)另外,闭眼不动的叫做子,不能食用。〔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食茱萸)〈温〉-注解
主心腹冷气痛:主心腹冷气痛指的是心腹部由于寒邪侵袭或气血瘀滞所引起的疼痛,常见于中医理论中的寒证。
中恶:中恶在中医中指的是突然受到邪气侵袭,出现昏厥、昏迷等症状。
除咳逆:除咳逆是指消除咳嗽和气逆的症状,咳逆即咳嗽时伴有气逆。
去脏腑冷:去脏腑冷是指消除脏腑内的寒冷感,常用于治疗寒邪引起的内脏不适。
能温中:能温中是指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等症。
甚良:甚良表示效果非常好,非常有效。
齿痛:齿痛是指牙齿疼痛,可能是由于牙齿本身的疾病或身体其他部位的问题反射到牙齿上。
酒煎含之:酒煎含之是指用酒煎煮后含在口中,以治疗牙齿疼痛。
杀鬼毒:杀鬼毒在古代中医中指的是具有驱除邪气和解毒作用的药物或方法。
中贼风:中贼风是指被邪风侵袭,常见于中医理论中的风邪致病。
口偏不语:口偏不语是指面部歪斜,不能言语的症状,可能是中风的表现。
取子一升,美豉三升,以好酒五升,和煮四五沸,冷服半升,日三四服,得汗便瘥:这是一道治疗中风的药方,使用茱萸子、美豉和好酒煎煮后服用,目的是通过发汗来驱除邪气,使病情好转。
皮肉痒痛:皮肉痒痛是指皮肤和肌肉出现瘙痒和疼痛的症状。
酒二升,水五升,茱萸子半升,煎取三升,去滓微暖洗之立止:这是一道治疗皮肉痒痛的药方,使用酒、水和茱萸子煎煮后洗浴,以达到止痒止痛的效果。
鱼骨在腹中刺痛:鱼骨在腹中刺痛是指鱼骨卡在喉咙或食道中引起的疼痛。
煎汁一盏服之,其骨软出:煎汁一盏服之是指煎煮药汁后服用,以软化鱼骨使其能够自然排出。
香港脚冲心:香港脚冲心是指香港脚(脚气)症状严重,影响到心脏。
和生姜煎汁饮之:和生姜煎汁饮之是指将生姜煎煮后饮用,以治疗香港脚。
捣封之:捣封之是指将药物捣碎后敷在患处。
闭目者名 子:闭目者名子是指眼睛闭着的状态,这里可能是指某种病症的表现。
不堪食:不堪食表示不能食用,可能是指某种食物或药物不适合食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食茱萸)〈温〉-评注
(一)此句描述了一种药物的功效,‘主心腹冷气痛’表明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腹部的冷痛症状,‘中恶’指的是中邪或中了恶毒,‘除咳逆’说明该药物还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去脏腑冷’则说明它能够去除脏腑中的寒气,‘能温中’强调了它的温中补阳功能,‘甚良’是对该药物功效的高度评价。从中医角度来看,这反映了该药物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二)此句介绍了该药物对齿痛的治疗方法,‘又,齿痛’表明除了上述功效外,该药物还能治疗齿痛,‘酒煎含之’则说明了具体的用法,即用酒煎煮后含在口中。这种用法体现了中医‘以酒为引’的治疗方法,酒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
(三)此句详细描述了该药物对中邪、中风、口偏不语的疗效,‘杀鬼毒’说明其具有驱邪解毒的作用,‘中贼风’指的是中了风邪,‘口偏不语’则是指中风后口眼歪斜、语言不清的症状。‘取子一升,美豉三升,以好酒五升,和煮四五沸’是具体的制备方法,‘冷服半升,日三四服,得汗便瘥’则是服用方法和疗效判断,体现了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
(四)此句描述了该药物对皮肤瘙痒、疼痛的治疗方法,‘皮肉痒痛’是症状描述,‘酒二升,水五升,茱萸子半升,煎取三升,去滓微暖洗之立止’是具体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去滓微暖洗之’说明了制备过程中要去除杂质,以保持药物纯净,‘立止’则强调了疗效迅速。
(五)此句描述了该药物对鱼骨卡喉的治疗方法,‘鱼骨在腹中刺痛’是症状描述,‘煎汁一盏服之’是治疗方法,‘其骨软出’则是疗效描述,说明该药物能够软化鱼骨,使其顺利排出。
(六)此句描述了该药物对香港脚的治疗方法,‘香港脚冲心’是症状描述,‘和生姜煎汁饮之’是治疗方法,生姜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与该药物相配合,可以增强其疗效。
(七)此句描述了该药物对鱼骨刺入肉的治疗方法,‘鱼骨刺入肉不出者’是症状描述,‘捣封之’是治疗方法,即捣碎后敷在伤口处,‘其骨自烂而出’则是疗效描述,说明该药物能够软化鱼骨,使其从肉中自行排出。
(八)此句描述了该药物的一种特殊情况,‘闭目者名 子,不堪食’表明如果药物闭目不张,则表示药物已经变质,不宜食用。这反映了中医对药物品质的重视,强调‘药到病除’的同时,也要注意药物的保质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