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鼠李〈微寒〉-原文
(一)主腹胀满。
其根有毒,煮浓汁含之治齿。
并疳虫蚀人脊骨者,可煮浓汁灌之食。
〔证〕
(二)其肉∶主胀满谷胀。
和面作饼子,空心食之,少时当泻。
〔证〕
(三)其煮根汁,亦空心服一盏,治脊骨疳。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鼠李〈微寒〉-译文
(一)主要症状是腹部胀满。这种植物的根有毒,可以煮出浓汁含在嘴里来治疗牙齿问题。如果有人因为疳虫侵蚀脊骨而痛苦,也可以煮浓汁灌食来治疗。(症状描述)
(二)这种植物的肉:主要用于治疗腹部胀满和谷胀。将肉和面做成饼子,空腹食用,不久后就会腹泻。(症状描述)
(三)煮这种植物的根汁,空腹时服用一杯,可以治疗脊骨疳病。(症状描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鼠李〈微寒〉-注解
主腹胀满:指腹部胀满,可能由消化不良、积食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
其根有毒:指某种植物的根部含有毒性成分。
煮浓汁含之治齿:指将植物的根部煮成浓汁,用来漱口治疗牙齿问题。
并疳虫蚀人脊骨者:疳虫,指寄生虫,这里指某种寄生虫侵蚀人的脊骨。
煮浓汁灌之食:指将植物的根部煮成浓汁,灌入体内以治疗疳虫侵蚀脊骨。
证:在古文中医学中,证是指症状和体征,这里指上述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或症状描述。
其肉:指某种植物的肉质部分。
主胀满谷胀:指这种植物的肉质部分可以治疗胀满和谷胀(谷胀指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
和面作饼子:指将这种植物的肉质部分与面粉混合制作成饼。
空心食之:指空腹时食用。
少时当泻:指食用后不久会有腹泻的现象,可能是治疗手段的一种。
其煮根汁:指将这种植物的根部煮成汁。
亦空心服一盏:指空腹时服用一盏(一盏通常指一种古代的量器,大约相当于现代的量杯)。
治脊骨疳:指用煮根汁治疗脊骨疳(疳,指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疳积可能指寄生虫引起的营养不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鼠李〈微寒〉-评注
(一)本段文字描述了一种古代医术中的治疗方法。‘主腹胀满’指出该方法的适用症状,即治疗因腹部胀满引起的疾病。‘其根有毒’表明所用的药材具有毒性,这在古代医学中并不罕见,因为古人认为某些有毒的药材具有特殊的疗效。‘煮浓汁含之治齿’说明将药材的根部煮成浓汁,用来含漱可以治疗牙齿疾病。‘并疳虫蚀人脊骨者,可煮浓汁灌之食’进一步说明,如果疳虫侵蚀人的脊骨,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这里的‘疳虫’指的是寄生虫,古代医学认为疳虫是引起疳积病的原因之一。‘证’字在此处可能指的是症状或病例的记录,表明这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上述疾病时有一定的效果。
(二)第二段文字继续介绍该药材的药用价值。‘其肉∶主胀满谷胀’指出,该药材的肉质部分可以用来治疗腹胀和谷胀。‘和面作饼子,空心食之,少时当泻’描述了具体的用药方法,即将药材与面粉混合制作成饼子,空腹食用后,短时间内会有泻肚的反应。这里的‘泻’字在古代医学中可能指的是通过腹泻来排除体内毒素,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第三段文字进一步阐述了该药材的药用效果。‘其煮根汁,亦空心服一盏’说明,将药材的根部煮成汁液,空腹时服用一杯。‘治脊骨疳’再次强调了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脊骨疳疾的疗效。这里的‘一盏’指的是古代的量器,一杯的量。整体来看,这三段文字详细介绍了古代一种利用特定药材治疗多种疾病的医术,反映了古代医学对疾病认识和治疗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