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黄精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黄精-原文

(一)饵黄精,能老不饥。

其法∶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黄精令满。

密盖,蒸之。令气溜,即曝之。

第二遍蒸之亦如此。

九蒸九曝。

凡生时有一硕,熟有三、四斗。

蒸之若生,则刺人咽喉。

曝使干,不尔朽坏。

〔证〕

(二)其生者,若初服,只可一寸半,渐渐增之。

十日不食,能长服之,止三尺五寸。

服三百日后,尽见鬼神。

饵必升天。

〔证〕

(三)根、叶、花、实,皆可食之。

但相对者是,不对者名偏精。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黄精-译文

(一)食用黄精可以使人不老不饿。制作方法是这样的:可以取一个去掉底部的瓮子,把它放在锅上,让瓮子底部接触到锅,然后往里装满黄精。盖上盖子,蒸它。等到蒸汽流出来后,就把它晾晒。第二次蒸也是同样的方法。要蒸九次,晒九次。生黄精一个大概有一升,煮熟后有三四斗。如果蒸得不熟,吃起来会刺激喉咙。晾晒干燥后,否则会腐烂。

(二)新鲜的黄精,如果刚开始服用,一次只能吃一寸半(约4.5厘米),然后逐渐增加。连续十天不吃饭,可以长期服用,最多可以吃到三尺五寸(约1.1米)。服用三百天后,就能看到鬼神。食用黄精后,必定能升天。

(三)黄精的根、叶、花、果实都可以食用。但要注意,只有相对应的部分才是正宗的黄精,不对应的部分叫做偏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黄精-注解

饵黄精:饵黄精指的是用黄精这种植物制成的食品。黄精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传统医学中,黄精被认为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的功效,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老不饥:老不饥意指服用黄精后能够使人长寿且不感到饥饿,这里可能是指黄精具有增强体力、提高食欲的效果。

瓮子:瓮子是一种古代的陶制容器,用于储存食物或液体,形状类似现代的坛子。

釜上安置令得:釜上安置令得指的是将瓮子放在锅上,以便进行蒸煮。

气溜:气溜可能是指蒸煮过程中产生的蒸汽。

曝之:曝之是指将蒸煮后的黄精暴露在阳光下晾干。

九蒸九曝:九蒸九曝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多次蒸煮和晾晒,以去除黄精中的杂质,增强其药效。

硕:硕在这里指的是量词,用于计量黄精,相当于现代的“公斤”或“斤”。

刺人咽喉:刺人咽喉可能是指食用未蒸煮好的黄精时,因为其质地坚硬而刺激喉咙。

朽坏:朽坏是指食物因长时间存放而变质。

证:证在这里可能是指证据或证明,用于说明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生者:生者指的是新鲜的黄精。

初服:初服是指刚开始服用黄精。

渐渐增之:渐渐增之意指逐渐增加服用的量。

长服之:长服之指的是长期服用。

三尺五寸:三尺五寸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相当于现代的1.1米左右。

鬼神:鬼神在这里可能是指超自然的存在,或者是通过服用黄精后达到的一种精神状态。

升天:升天在这里可能是指通过服用黄精后达到的某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或者是传说中成仙的意思。

根、叶、花、实:根、叶、花、实指的是黄精的各个部分,都可以食用。

偏精:偏精可能是指黄精的一个变种或不同部位,与通常所说的黄精有所区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黄精-评注

(一)这段古文描述了一种古代的食品制作方法,即用黄精制作成可以延年益寿的饵食。‘饵黄精,能老不饥’这句话直接点明了黄精的神奇功效,即食用后可以使人老而不饥,体现了古人对黄精的崇拜和对其营养价值的认可。‘其法’以下,详细介绍了制作过程,包括取瓮子去底、釜上安置、蒸制、曝晒等步骤,这些描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食品加工技术的掌握,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密盖,蒸之。令气溜,即曝之’这一句中,‘密盖’和‘曝之’体现了古人在食品保存过程中的智慧,通过密封和曝晒来防止食物变质,同时也保证了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九蒸九曝’这一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制作过程的繁琐和精细,暗示了这种饵食的珍贵和不易得。

‘凡生时有一硕,熟有三、四斗’这句话说明了经过九蒸九曝后的黄精,其体积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黄精本身的滋补功效。‘蒸之若生,则刺人咽喉’则是对未经过蒸制处理的黄精的直接描述,说明了生黄精的口感和食用时的不适感。

(二)第二段文字进一步阐述了服用黄精饵食的效果。‘其生者,若初服,只可一寸半,渐渐增之’说明了服用黄精饵食的起始量,以及逐渐增加的过程,这体现了古人在服用药物或食品时的谨慎态度。‘十日不食,能长服之,止三尺五寸’则是对长期服用黄精饵食后身体变化的描述,‘三尺五寸’可能是指身高增长或身体强健,反映了黄精饵食的神奇效果。

‘服三百日后,尽见鬼神。饵必升天’这两句话则是对黄精饵食功效的最高赞誉,‘尽见鬼神’可能是指服用者能够感知到超自然的存在,‘饵必升天’则暗示了服用黄精饵食后可以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体现了古人对黄精饵食的宗教化和神秘化。

(三)第三段文字则是对黄精不同部分的食用方法的描述。‘根、叶、花、实,皆可食之’说明了黄精全株可食,体现了古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但相对者是,不对者名偏精’则是对黄精不同部位名称的说明,‘相对者’可能是指同一植株上的相对部位,‘偏精’则是对非相对部位的称呼,反映了古人对植物形态和名称的细致观察和区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黄精》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24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