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菌子〈寒〉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菌子〈寒〉-原文

(一)发五脏风壅经脉,动痔病,令人昏昏多睡,背膊、四肢无力。

〔嘉·证〕

(二)又,菌子有数般,槐树上生者良。

野田中者,恐有毒,杀人。

〔嘉·证〕

(三)又,多发冷气,令腹中微微痛。

〔嘉·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菌子〈寒〉-译文

(一)会导致五脏风邪阻塞经脉,引发痔疮疾病,使人感到昏昏欲睡,背部、肩膀和四肢无力。

(二)另外,蘑菇有好几种,槐树上生长的蘑菇是好的。田野中的蘑菇,恐怕有毒,会致命。

(三)还会引起很多冷气,让肚子微微疼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菌子〈寒〉-注解

五脏:指人体内的五个主要器官,即心、肝、脾、肺、肾,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和情感表现。

风壅经脉:中医术语,指风邪阻碍了经脉的畅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痔病:中医术语,指肛门周围的静脉曲张或膨胀,现代医学称为痔疮。

昏昏多睡:形容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的状态。

背膊:指背部和肩膀。

四肢无力:指手脚没有力气,感觉疲惫。

菌子:指各种真菌,如蘑菇、木耳等。

槐树:一种落叶乔木,其木材坚硬,花可入药,叶可制茶。

野田中:指田野之中,即非人工种植的地方。

冷气:中医术语,指寒气,即寒冷的气流或感觉。

腹中微微痛:指腹部有轻微的疼痛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菌子〈寒〉-评注

(一)此句出自古代医书,描述了一种病症,即‘五脏风壅经脉’。‘五脏’指心、肝、脾、肺、肾,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核心概念,代表人体内部的五个重要器官系统。‘风’在中医理论中是一种病理因素,常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壅’意为阻塞,‘经脉’则是指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整句话的意思是,这种病症是由于五脏的气血运行受阻,导致风邪侵袭,进而引发痔病,使人感到昏昏欲睡,背部和四肢无力。这里的‘证’字表明,这是对病症的描述和诊断。从专业角度来看,这句话体现了中医对疾病成因和症状的细致观察和理论分析,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

(二)此句继续讨论病症,提到了‘菌子’。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有限,菌子(即蘑菇等真菌)在民间传说中既有药用价值,也有毒性。这句话指出,菌子有多种,槐树上生长的菌子被认为是良性的,而野田中的菌子可能有毒,甚至能致命。这里的‘良’和‘毒’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利用,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安全的重视。‘嘉’字在此处可能是一种强调或赞美的语气,表明槐树上的菌子是值得推荐的。这一段文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食物来源的谨慎态度,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

(三)此句描述了病症的另一种表现,即‘多发冷气’。‘冷气’在中医中指的是寒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一种外邪。‘微微痛’则是对腹部不适的描述。整句话的意思是,这种病症还会导致人体产生寒邪,使腹部出现轻微的疼痛。这里的‘证’字再次表明,这是对病症的进一步描述。从中医理论来看,这句话体现了寒邪侵袭人体后,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不畅,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菌子〈寒〉》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22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