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莲子〈寒〉-原文
(一)上主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利益十二经脉、廿五络血气。生吃(微)动气,蒸熟为上。〔卷·心·嘉〕
(二)又方,(熟)去心,曝干为末,着蜡及蜜,等分为丸服。(日服三十丸),令(人)不饥。学仙人最为胜。〔卷·嘉〕
(三)若雁腹中者,空腹服之七枚,身轻,能登高涉远。采其雁(食)之,或粪于野田中,经年犹生。〔卷·嘉〕
(四)又,或于山岩石下息、粪中者。不逢阴雨,数年不坏。〔卷·嘉〕
(五)又,诸飞鸟及猿猴,藏之于石室之内,其猿、鸟死后,经数百年者,取得之服,永世不老也。〔卷·嘉〕
(六)其子房及叶皆破血。〔卷·嘉〕
(七)又,根停久者,即有紫色。叶亦有褐色,多采食之,令人能变黑如 。〔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莲子〈寒〉-译文
(一)上品主治五脏不足,损伤中气,能够补益十二经脉和二十五络的气血。生吃(轻微)动气,蒸熟吃为最佳。〔卷·心·嘉〕
(二)又有一种方子,(熟)去掉中心部分,晒干后磨成粉末,加入蜡和蜜,等量混合制成丸子服用。(每天服用三十丸),让人不感到饥饿。学仙人的方法最为有效。〔卷·嘉〕
(三)如果是从雁的腹中得到的,空腹服用七枚,身体轻盈,能够登高涉远。采集雁的食粮来吃,或者将其粪便撒在野外田中,经过一年仍然能够生长。〔卷·嘉〕
(四)另外,有些在山岩石下休息、排泄的,不遇到阴雨天气,几年都不会变质。〔卷·嘉〕
(五)还有,各种飞鸟和猿猴,将它们藏于石室之中,那些猿猴、鸟死后,经过数百年的,取出来服用,可以永世不老。〔卷·嘉〕
(六)它的子房和叶子都能破血。〔卷·嘉〕
(七)另外,根放置时间长的,就会变成紫色。叶子也有褐色,多采集食用,可以使人的皮肤变黑。〔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莲子〈寒〉-注解
五脏不足:指人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这五个脏器的功能不足,中医认为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伤中气绝:中医术语,指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受到损伤,导致生命活力下降。
十二经脉:中医学中的概念,指人体内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共有十二条,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和器官。
廿五络血气:廿五络是中医经络系统中的一种,指的是经络网络中的细小分支,负责将气血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生吃(微)动气:生吃食物后,食物中的气会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影响人的精神状态。
蒸熟为上:指食物经过蒸煮后,更加易于消化吸收,也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去心:去掉食物中的核心部分,通常指去掉植物的果实中心部分。
曝干:将食物放在阳光下晒干,以保存食物并便于储存。
为末:将食物磨成粉末状。
着蜡及蜜:在食物中添加蜡和蜜,通常用于制作丸药,增加药物的粘性和保存时间。
等分为丸服:将药物粉末制成等分的丸药,服用时每次服用一定数量的丸药。
令(人)不饥:使人体不感到饥饿。
学仙人最为胜:学习仙人修炼的方法,可以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雁腹中者:指雁鸟的腹中,可能指的是某种药物或食物。
身轻,能登高涉远:服用后感觉身体轻盈,能够轻松攀登高山,远行。
采其雁(食)之:采集雁鸟的食粮,可能是指某种可以食用的植物或果实。
粪于野田中,经年犹生:将粪便施用于野田中,经过一年仍然能够生长,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的繁殖能力非常强。
山岩石下息、粪中者:在山岩石下休息或排泄的粪便,可能指的是某种药物或食物的来源。
诸飞鸟及猿猴:各种飞鸟和猿猴。
藏之于石室之内:将药物或食物藏于石室之中,可能指的是某种药物的保存方法。
其猿、鸟死后,经数百年者,取得之服,永世不老也:猿猴和鸟死后,经过数百年,取其尸体服用,可以使人长生不老,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内容。
子房及叶:植物的子房和叶子,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的药用部分。
破血:中医术语,指某种药物或食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紫色:一种颜色,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或食物的颜色变化,可能具有某种药用价值。
褐色:一种颜色,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或食物的颜色变化,可能具有某种药用价值。
多采食之,令人能变黑如:经常采集食用,可以使人的皮肤变黑,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具有美容效果的草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莲子〈寒〉-评注
(一)此段文字出自《嘉祐本草》,描述了一种具有强身健体功效的草药。‘上主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表明此草药能调理人体五脏,补益中气,对于因中气不足导致的疾病有显著疗效。‘利益十二经脉、廿五络血气’说明其对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积极作用。‘生吃(微)动气,蒸熟为上’则是对其食用方式的说明,生食可能会对气产生微动,而蒸熟则更适宜食用,体现了古人对草药食用安全的重视。
(二)此段文字继续介绍该草药的食用方法。‘又方,(熟)去心,曝干为末,着蜡及蜜,等分为丸服’描述了将草药制成丸剂的方法,去心可能是指去除草药中的杂质或有害部分。‘日服三十丸’,‘令(人)不饥’表明其有增强食欲、防止饥饿的功效,‘学仙人最为胜’则暗示此草药对于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三)此段文字描述了雁腹中草药的特殊功效。‘若雁腹中者,空腹服之七枚,身轻,能登高涉远’说明此草药能够使人身体轻盈,增加体力,有利于长途跋涉。‘采其雁(食)之,或粪于野田中,经年犹生’则是对其生命力的一种赞美,即使被雁食用或排泄在野外,也能存活多年。
(四)此段文字继续描述该草药的耐久性。‘或于山岩石下息、粪中者。不逢阴雨,数年不坏’表明此草药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不易腐烂,这与其生命力强盛的特性相呼应。
(五)此段文字进一步强调了该草药的神奇效果。‘又,诸飞鸟及猿猴,藏之于石室之内,其猿、鸟死后,经数百年者,取得之服,永世不老也’描述了一种传说,即一些动物将此草药藏在石室中,即使它们死后,此草药仍能保持不老,这反映了古人对长生不老神话的向往。
(六)此段文字提到了草药的其他部分也有药用价值。‘其子房及叶皆破血’说明草药的子房和叶子都有活血的功效,‘破血’可能是指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血瘀相关的疾病。
(七)此段文字描述了草药的颜色变化及其食用效果。‘根停久者,即有紫色。叶亦有褐色,多采食之,令人能变黑如’说明草药的颜色变化可能与时间、环境等因素有关,而多食用此草药则能使人肤色变黑,这可能是对草药的一种特殊功效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