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芰实(菱实)〈平〉-原文
(一)上主治安中焦,补脏腑气,令人不饥。仙家亦蒸熟曝干作末,和蜜食之休粮。
〔卷·嘉〕
(二)凡水中之果,此物最发冷气,不能治众疾。(令人脏冷),损阴,令玉茎消衰。
〔卷·心·嘉·证〕
(三)(可少食。多食)令人或腹胀者,以姜、酒一盏,饮即消。含吴茱萸子咽其液亦消。
〔卷·嘉·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芰实(菱实)〈平〉-译文
(一)上主治安中焦,补脏腑气,令人不饥。仙家亦蒸熟曝干作末,和蜜食之休粮。
(现代白话文翻译:)上主治安中焦,可以补充脏腑之气,让人不感到饥饿。修炼仙道的人也会将这种东西蒸熟后晒干磨成粉末,与蜜混合食用,可以达到不食五谷的效果。
(二)凡水中之果,此物最发冷气,不能治众疾。(令人脏冷),损阴,令玉茎消衰。
(现代白话文翻译:)所有水中的果实,这种东西最容易发散冷气,不能治疗多种疾病。(会导致内脏寒冷),损害阴气,使男性的生殖器衰退。
(三)(可少食。多食)令人或腹胀者,以姜、酒一盏,饮即消。含吴茱萸子咽其液亦消。
(现代白话文翻译:)可以适量食用。如果过量食用,可能会让人腹胀,可以用姜和酒各一杯调和饮用,就能消除腹胀。也可以含着吴茱萸子,咽下它的汁液来消除腹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芰实(菱实)〈平〉-注解
上主:上主,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最高神或天神,此处可能指道教中的天神。
治安中焦:治安中焦,指调养身体中的中焦(指脾胃之间),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补脏腑气:补脏腑气,指补充和调和身体各个脏腑的气,以增强体质。
令人不饥:令人不饥,指这种食物可以使人不感到饥饿。
仙家:仙家,指道教中的修炼者或仙人。
蒸熟曝干作末:蒸熟曝干作末,指将食物蒸煮后晒干,然后磨成粉末。
和蜜食之:和蜜食之,指将粉末与蜜混合后食用。
休粮:休粮,指停止食用五谷杂粮,是道教修炼中的一种清修方式。
水中之果:水中之果,指生长在水中或与水相关的果实。
发冷气:发冷气,指产生或引起寒凉之气。
治众疾:治众疾,指治疗多种疾病。
脏冷:脏冷,指内脏受到寒凉侵袭,导致身体不适。
损阴:损阴,指损伤身体的阴气,阴气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代表身体的滋润和阴凉状态。
玉茎消衰:玉茎消衰,指男性生殖器官的衰退,可能指性功能减弱。
可少食:可少食,指可以适量食用。
多食:多食,指过量食用。
腹胀:腹胀,指腹部膨胀,感觉不适。
姜:姜,指生姜,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和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酒:酒,指酒精饮料,在此可能指米酒或黄酒,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一盏:一盏,指一定量的酒,具体量根据容器大小而定。
含吴茱萸子:含吴茱萸子,指含着吴茱萸的种子。
咽其液:咽其液,指吞咽吴茱萸子分泌的液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芰实(菱实)〈平〉-评注
(一)此句出自《神农本草经》中的食物养生章节,上主治安中焦,补脏腑气,表明此物具有调和气血、滋养脏腑的功效。‘不饥’一词则暗示此物有良好的饱腹感,适合作为日常饮食的补充。仙家亦蒸熟曝干作末,和蜜食之休粮,这里的‘仙家’指的是修炼仙道的道士,他们通过此物来调和身体,维持健康。‘休粮’则是指停止食用其他食物,只以这种食物为食,体现了古人对食物养生的高度重视和追求。整句强调了食物的养生功效,以及古人对食物养生的独特理解。
(二)此句是对水中果实的一种描述,指出这种果实能引发冷气,不利于治疗多种疾病。‘不能治众疾’表明此果实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加重病情。‘令人脏冷’和‘损阴’则是对此果实对人体产生的负面影响的进一步说明。‘玉茎消衰’则是指此果实可能对男性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性功能下降。整句反映了古人对食物性味的认识,以及对食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担忧。
(三)此句继续讨论食物的食用方法及其影响。‘可少食’表明此食物不宜过量食用,‘多食’则是对过量食用的警告。‘令人或腹胀者’是对过量食用可能导致的身体不适的描述。‘以姜、酒一盏,饮即消’和‘含吴茱萸子咽其液亦消’则提供了缓解不适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食物相克和食物疗法的认识。整句强调了食物的食用量与身体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古人对食物疗法的实践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