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芜荑〈平〉-原文
(一)上主治五内邪气,散皮肤肢节间风气。能化食,去三虫,逐寸白,散腹中冷气〔卷·嘉·证〕
(二)又,患热疮,为末和猪脂涂,瘥。〔卷·嘉〕
(三)又方,和白沙蜜治湿癣。〔卷·嘉〕
(四)又方,和马酪治干癣,和沙牛酪疗一切疮。〔卷·嘉·证〕
(五)案经∶作酱食之,甚香美。其功尤胜于榆仁,唯陈久者更良。可少吃,多食发热、心痛,为其味辛之故。秋天食之(尤)宜人。长吃治五种痔病。(诸病不生)。〔卷·嘉·证〕
(六)又,杀肠恶虫。〔卷·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芜荑〈平〉-译文
(一)上品药材可以治疗五脏内的邪气,以及疏散皮肤和肢节间的风气。它能够帮助消化,去除体内的寄生虫,消除寸白虫,散除腹中的冷气。[卷·嘉·证]
(二)另外,对于患有热疮的病人,将药材研成粉末,与猪脂混合后涂抹,可以治愈。[卷·嘉]
(三)还有一方,用白沙蜜来治疗湿癣。[卷·嘉]
(四)还有一方,用马酪来治疗干癣,用沙牛酪治疗各种疮。[卷·嘉·证]
(五)根据古书记载:制作成酱料食用,非常香美。它的功效比榆仁还要好,尤其是存放时间较久的更加有效。可以适量食用,但过多食用会导致发热和心痛,这是因为它的味道较辛。秋天食用特别适宜。长期食用可以治疗五种痔疮疾病。(不会引起其他疾病)。[卷·嘉·证]
(六)另外,这种药材还可以杀死肠内的寄生虫。[卷·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芜荑〈平〉-注解
五内邪气:指人体内部的五种邪气,即心、肝、脾、肺、肾五脏所生之邪气,常用来泛指各种内在的疾病或不适。
风气:中医术语,指风邪,即风这种病邪侵袭人体,多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
化食:指药物能够帮助消化食物,增进食欲。
三虫:指人体内的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
逐寸白:指逐寸地清除体内的白色寄生虫,寸白虫是一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中。
腹中冷气:指腹部因寒邪而引起的冷感。
热疮:中医术语,指皮肤上因热邪引起的疮痈。
末:指粉末状,这里指将药物磨成粉末。
猪脂:指猪的脂肪,常用于中医中的外用药物。
瘥:病愈,康复。
白沙蜜:指纯净的白沙蜜,用于治疗疾病。
湿癣:中医术语,指皮肤因湿邪引起的癣病。
马酪:指马的乳制品,这里指马奶。
沙牛酪:指沙牛的乳制品,沙牛是一种产奶的动物。
疮:指皮肤上的疮痈,即炎症性的皮肤损伤。
酱:指用豆类、麦类等发酵制成的调味品。
榆仁:指榆树的果实,榆仁在古代有时被用作食物。
陈久:指存放时间较长的,这里指酱存放时间较长。
发热:指身体温度升高,出现发热症状。
心痛:指心脏部位的疼痛。
辛:指味道辛辣,中医认为辛辣食物有发散作用。
痔病:指痔疮,即肛门周围的静脉曲张性疾病。
肠恶虫:指肠道中的有害寄生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芜荑〈平〉-评注
(一)上主治五内邪气,散皮肤肢节间风气。能化食,去三虫,逐寸白,散腹中冷气〔卷·嘉·证〕
此句描述了一种具有广泛疗效的草药。‘五内邪气’指的是人体内部的病邪,‘散皮肤肢节间风气’则表明此药可以消除肌肤和关节间的风邪。‘化食’意味着它可以促进消化,‘去三虫’指的是驱除肠道寄生虫,‘逐寸白’可能是指清除肠道内的粘液或废物,‘散腹中冷气’则说明此药可以缓解腹部寒凉感。整体而言,这段文字描绘了该草药的多种治疗功效,反映了古人对草药药理的深刻理解。
(二)又,患热疮,为末和猪脂涂,瘥。〔卷·嘉〕
此句介绍了该草药在治疗热疮方面的应用。‘热疮’通常是指由热毒引起的皮肤疾病,‘为末和猪脂涂’说明将草药研磨成粉末,与猪脂混合后外敷。‘瘥’意为治愈,表明这种治疗方法是有效的。这反映了古人在皮肤疾病治疗上的经验,以及草药与油脂结合使用的传统。
(三)又方,和白沙蜜治湿癣。〔卷·嘉〕
此句描述了该草药在治疗湿癣方面的应用。‘湿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和白沙蜜治’意味着将草药与白沙蜜混合使用。白沙蜜是一种甜味剂,具有滋润肌肤的作用。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草药与食物结合使用的智慧。
(四)又方,和马酪治干癣,和沙牛酪疗一切疮。〔卷·嘉·证〕
此句进一步展示了该草药在不同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干癣’和‘一切疮’都是皮肤病,‘和马酪治’和‘和沙牛酪疗’说明草药与不同类型的奶制品结合使用。这反映了古人在治疗皮肤病时对食物和草药相辅相成的认识。
(五)案经∶作酱食之,甚香美。其功尤胜于榆仁,唯陈久者更良。可少吃,多食发热、心痛,为其味辛之故。秋天食之(尤)宜人。长吃治五种痔病。(诸病不生)。〔卷·嘉·证〕
此段文字详细描述了该草药的食用方法及其功效。‘作酱食之’表明该草药可以制成酱料食用,具有香味。‘其功尤胜于榆仁’说明其功效优于榆仁,‘唯陈久者更良’则表示存放时间较长的草药效果更佳。‘可少吃,多食发热、心痛’提示了过量食用的副作用,‘秋天食之(尤)宜人’表明秋季食用更为适宜。‘长吃治五种痔病’说明长期食用可以治疗多种痔疮,体现了古人对草药长期食用的认识。
(六)又,杀肠恶虫。〔卷·证〕
此句指出该草药可以杀灭肠道中的恶虫,这是对草药驱虫功效的补充说明。‘肠恶虫’是指寄生在肠道中的寄生虫,这段文字再次强调了该草药在驱虫方面的作用,反映了古人对寄生虫疾病治疗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