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艾叶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艾叶-原文

(一)干者并煎者,(主)金疮,崩中,霍乱。

止胎漏。

春初采,为干饼子,入生姜煎服,止泻痢。

三月三日,可采作煎,甚治冷。

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弹子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艾叶-译文

那些可以干燥后煎煮的草药,主要用于治疗刀伤,以及崩漏(月经不调)和霍乱。它们可以用来止血和止胎漏。春天初时采摘,可以制成干饼,加入生姜煎煮后服用,可以用来止泻止痢。在三月初三这一天,可以采摘来煎煮,对治疗寒冷效果很好。如果患有冷气病,可以取熟艾叶面裹成馄饨状,大小可以和弹子一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艾叶-注解

干者:指干燥的艾草,艾草经过晒干处理后,可以长期保存,便于使用。

并煎者:指将艾草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

金疮:指刀伤、箭伤等开放性伤口。

崩中:指妇女月经不调,经血过多。

霍乱: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呕吐、腹泻为特征。

止胎漏:指治疗孕妇胎漏,即孕妇怀孕期间阴道出血。

春初采:指在春季初时采集艾草。

为干饼子:指将艾草制成干饼。

入生姜煎服:指将生姜与艾草一起煎煮后服用。

止泻痢:指治疗腹泻和痢疾。

三月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上巳节。

可采作煎:指在这一天采集艾草可以用来煎药。

甚治冷:指艾草煎剂对于治疗寒冷症状非常有效。

若患冷气:指如果患有冷气病,即寒性疾病。

取熟艾面裹作馄饨:指使用成熟的艾草粉末包裹成馄饨形状。

可大如弹子许:指馄饨的大小可以和弹子一样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艾叶-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中国古代医药典籍,主要描述了艾草的药用价值和采摘时间。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干者并煎者,此句指出艾草可以干燥后煎煮使用,说明艾草具有较好的保存性和使用便捷性。

(主)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此句列举了艾草的主治疾病,包括金疮(刀伤)、崩中(女性月经不调)、霍乱(急性肠道传染病)和胎漏(孕妇流产),显示了艾草在古代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春初采,为干饼子,入生姜煎服,止泻痢。此句详细说明了艾草的采摘时间、制作方法和服用方式。春初采摘的艾草晾干后制成干饼,与生姜煎煮服用,可以治疗腹泻和痢疾,体现了古代对艾草药性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三月三日,可采作煎,甚治冷。此句指出三月三日是采摘艾草进行煎煮的最佳时机,同时强调此时期采摘的艾草对于治疗寒性疾病有显著效果。

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弹子许。此句描述了治疗寒性疾病的另一种方法,即将熟艾面裹成馄饨大小,用以缓解冷气。这不仅展示了艾草的多样用途,也反映了古代医者在治疗疾病时的创造性思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艾叶》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21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