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船底苔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船底苔-原文

冷,无毒。

治鼻洪,吐血,淋疾∶以炙甘草并豉汁浓煎汤,旋呷。

又,主五淋∶取一团鸭子大,煮服之。

又,水中细苔∶主天行病,心闷,捣绞汁服。

〔嘉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船底苔-译文

这种植物性冷,没有毒性。可以用来治疗鼻出血、吐血、淋病:用炙甘草和豆豉汁浓煎成汤,随时饮用。另外,它还能治疗五种淋病:取一团像鸭子那么大的量,煮了服用。还有,水中的细苔:可以治疗流行性疾病,心闷的症状,捣碎后挤出汁来服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船底苔-注解

冷:指药物的性味,这里指药物的性质不热,性质平和。

无毒:指药物对人体没有毒性,安全性高。

治:治疗,用药物或方法来消除疾病。

鼻洪:中医术语,指鼻出血。

吐血:指从口中吐出血液,是中医中的一种症状。

淋疾:中医术语,指泌尿系统疾病,如淋病。

炙甘草:指经过炮制的甘草,炙制后的甘草具有和中、补气、缓急的作用。

豉汁:豆豉的汁液,豆豉是一种发酵豆制品,具有调味和药用价值。

浓煎汤:指将药材煎煮成浓稠的汤汁。

旋呷:即时饮用,不等待冷却。

主:治疗,针对某种疾病或症状。

五淋:中医术语,指五种不同的淋病症状。

取一团鸭子大:指取的药物量相当于一团鸭子的体积。

煮服之:将药物煮好后服用。

水中细苔:指水中的细小苔藓。

主天行病:天行病,即流行病,古代对传染病的称呼。

心闷:指心情不畅,感觉压抑。

捣绞汁服:将药材捣碎后挤出汁液服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船底苔-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古代医药文献,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对某些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冷,无毒。’这句话表明所描述的药物性质,即该药物性质温和,无毒性,适合用于治疗疾病。

‘治鼻洪,吐血,淋疾∶以炙甘草并豉汁浓煎汤,旋呷。’这里描述了该药物的具体用途。鼻洪、吐血和淋疾均为古代常见的疾病,炙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功效,豉汁则有助于增强药物的疗效。‘旋呷’一词说明服用方法为少量多次,以便药物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又,主五淋∶取一团鸭子大,煮服之。’此句进一步说明了该药物对五淋(即五种淋病)的治疗作用。‘取一团鸭子大’形象地描述了药物用量,‘煮服之’则说明了服用方法。

‘又,水中细苔∶主天行病,心闷,捣绞汁服。’这里的‘水中细苔’可能指的是一种水生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天行病,心闷’表明该药物适用于治疗因天气变化引起的疾病以及心闷不适等症状,‘捣绞汁服’则说明了服用方法。

‘〔嘉补〕’这一标注可能表示此段内容为后人所补充,是对原有医药知识的补充和完善。

总体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我国古代医学的实践经验,通过描述药物的性质、用途和服用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医学资料。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对疾病治疗方法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船底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21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