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羊(杨)梅〈温〉-原文
(一)上主(和)脏腑,调腹胃,除烦愦,消恶气,去痰实。
〔卷·嘉·证〕
(二)(亦)不可多食,损人(齿及)筋(也),然(甚能)断下痢。
〔卷·嘉·证〕
(三)又,烧为灰,(亦)断下痢。其味酸美,小有胜白梅。
〔卷·嘉·证〕
(四)又,取干者,常含一枚,咽其液,亦通利五脏,下少气。
〔卷·证〕
(五)若多食,损人筋骨。甚酸之物,是土地使然。若南人北,杏亦不食。北人南,梅亦不啖。皆是地气郁蒸,令烦愦,好食斯物也。
〔卷·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羊(杨)梅〈温〉-译文
(一)上主调理脏腑,调和腹胃,消除烦躁和不安,消除恶气,去除痰湿。〔卷·嘉·证〕
(二)也不可以多吃,这样会损害人的牙齿和筋骨,但(它)能有效治疗腹泻。〔卷·嘉·证〕
(三)另外,将其烧成灰,也能治疗腹泻。它的味道酸甜可口,稍微比白梅要好一些。〔卷·嘉·证〕
(四)另外,取干燥的(这种果实),经常含一颗在嘴里,吞咽其汁液,也能疏通五脏,减少气喘。〔卷·证〕
(五)如果吃得过多,会损害人的筋骨。非常酸的食物,这是因为土地的特性。如果南方人到了北方,杏也不应该吃;北方人到了南方,梅也不应该吃。这都是因为地气郁积,让人感到烦躁,喜欢吃这种东西。〔卷·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羊(杨)梅〈温〉-注解
上主:上主指的是某事物或方法能够主要治疗或控制某种疾病或症状。
脏腑:指人体内部的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等。
调腹胃:调养腹部和胃部,指的是通过某种方法来改善胃部功能,促进消化。
除烦愦:除烦愦指的是消除烦躁和不安的情绪。
消恶气:消恶气指的是消除或中和有害的气味或毒素。
去痰实:去痰实指的是去除身体内的痰液和实邪,改善呼吸系统。
损人(齿及)筋(也):损人齿及筋也指的是对牙齿和筋骨有损害作用。
断下痢:断下痢指的是停止或治疗腹泻。
烧为灰:烧为灰指的是将某物质燃烧后变成灰烬。
小有胜白梅:小有胜白梅指的是其味道略胜于白梅。
干者:干者指的是干燥的状态,这里指的是干燥的某物质。
常含一枚:常含一枚指的是经常含在口中一颗。
咽其液:咽其液指的是吞咽该物质的汁液。
通利五脏:通利五脏指的是使五脏的功能得到疏通和改善。
下少气:下少气指的是减少气短的症状。
损人筋骨:损人筋骨指的是对筋骨有损害作用。
土地使然:土地使然指的是由地理环境或土地特性所导致的。
地气郁蒸:地气郁蒸指的是大地之气郁积而变得闷热。
好食斯物也:好食斯物也指的是喜欢吃这种食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羊(杨)梅〈温〉-评注
(一)上主(和)脏腑,调腹胃,除烦愦,消恶气,去痰实。
此句描述了一种古代药物或食材对人体的调和作用。‘上主’一词,暗示了此物在治疗和保健方面的重要地位。‘脏腑’、‘腹胃’等词汇,指明了药物对消化系统的调节作用。‘除烦愦’、‘消恶气’、‘去痰实’则分别对应了缓解烦躁、消除不良气息和排除痰液的功效,这些都是中医理论中常见的病症描述。整体而言,这句话体现了中医的调和养生思想,强调通过调和身体内部环境来达到健康的目的。
(二)(亦)不可多食,损人(齿及)筋(也),然(甚能)断下痢。
此句中,‘不可多食’是对该药物或食材的用量限制,体现了古代医家对食物性味的细致把握。‘损人齿及筋’则指出了过量食用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断下痢’则是对其治疗效果的肯定。这句话反映了中医在用药上的审慎态度,既注重药物的疗效,也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三)又,烧为灰,(亦)断下痢。其味酸美,小有胜白梅。
此句进一步说明了该药物或食材的用法和味道。‘烧为灰’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方式,可能涉及药物的炮制过程,有助于提高其疗效。‘断下痢’再次强调了其治疗腹泻的功效。‘其味酸美’描述了其口感,‘小有胜白梅’则通过与白梅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其味道的优势。
(四)又,取干者,常含一枚,咽其液,亦通利五脏,下少气。
此句介绍了另一种使用方法,即取干燥的药物含在口中,咽下其液体。这种用法体现了中医的简便性和实用性。‘通利五脏’、‘下少气’描述了其对人体五脏六腑和呼吸系统的益处,进一步丰富了其药用价值。
(五)若多食,损人筋骨。甚酸之物,是土地使然。若南人北,杏亦不食。北人南,梅亦不啖。皆是地气郁蒸,令烦愦,好食斯物也。
此句从地理和气候的角度分析了食物对人体的影响。‘损人筋骨’是对过量食用某食物的警告,‘甚酸之物’和‘地气郁蒸’等词汇揭示了食物味道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南人北,杏亦不食。北人南,梅亦不啖’则是通过对比南北方的饮食习惯,说明了地理环境对食物选择的影响。整体而言,这句话强调了地理环境和气候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食物选择与地域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