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盐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盐-原文

(一)蠼 尿疮∶盐三升,水一斗,煮取六升。以绵浸汤,淹疮上。

〔证〕

(二)又,治一切气及香港脚∶取盐三升,蒸,候热分裹,近壁,脚踏之,令脚心热。

〔证〕

(三)又,和槐白皮蒸用,亦治香港脚。夜夜与之良。

〔证〕

(四)又,以皂荚两梃,盐半两,同烧令通赤,细研。夜夜用揩齿。一月后,有动者齿及血 齿,并瘥,其齿牢固。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盐-译文

(一)治疗尿疮的方法:取三升盐,一斗水,煮到剩下六升。用绵布浸在汤里,然后敷在疮上。

(二)另外,治疗各种气病和香港脚的方法:取三升盐,蒸热后分开放,靠近墙壁,用脚踩在上面,让脚心感到热。

(三)还有,将槐树的白皮和盐一起蒸来使用,也可以治疗香港脚。每晚使用效果很好。

(四)还有,用两根皂荚和半两盐一起烧到通红,然后研成细末。每晚用来刷牙。一个月后,活动牙齿和出血的牙齿都会好转,牙齿也会变得牢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盐-注解

蠼:蠼,古文中的字,指的是一种寄生在人体皮肤上的小虫,俗称虱子。

尿疮:尿疮,指因尿路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肤炎症。

盐:盐,古代常用于医疗用途,具有消毒、消炎、收敛等作用。

水:水,指普通饮用水,用于煮药或清洗。

煮取:煮取,指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然后取其汤汁。

绵:绵,指棉花,这里指用棉花制成的布或棉絮。

淹疮上:淹疮上,指将浸过药汤的棉花敷在患处。

证:证,古文中的字,指的是病症或治疗方法。

气:气,指人体内的气机,这里可能指的是各种气滞、气虚等病症。

香港脚:香港脚,指脚气,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引起的脚部皮肤病。

蒸:蒸,指用蒸汽加热,这里指用蒸汽加热盐。

分裹:分裹,指将热盐分开放置。

近壁:近壁,指靠近墙壁,这里可能是指靠近热源。

皂荚:皂荚,一种植物果实,古代常用于制作肥皂,也用于医疗用途,具有清洁、消炎等作用。

梃:梃,指树木的主干,这里指皂荚的主干。

揩齿:揩齿,指用手指或工具擦拭牙齿。

动者齿:动者齿,指松动或活动的牙齿。

血齿:血齿,指牙齿出血。

瘥:瘥,指病情好转或痊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盐-评注

(一)此句描述了一种古代治疗方法,即用盐和水煮制,用以治疗尿疮。‘蠼’字在古文中指的是一种疾病,‘尿疮’则是指尿路感染引起的疮口。‘盐三升,水一斗,煮取六升’表明了用药的比例和过程,盐具有消毒、消炎的作用,而水则作为溶剂,帮助盐的成分更好地渗透到疮口。‘以绵浸汤,淹疮上’说明使用绵布蘸取药汤,覆盖在疮口上,以起到舒缓疼痛、促进愈合的效果。‘证’字在此处可能指的是疗效的证明或验证,表明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效果。

(二)此句介绍了另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各种气疾和香港脚。‘气’在中医中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香港脚’则是指脚气。‘取盐三升,蒸,候热分裹,近壁,脚踏之,令脚心热’描述了具体的操作步骤,通过蒸盐使盐热,然后包裹在脚上,利用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脚气症状。‘令脚心热’强调了热敷对脚部的重要性。

(三)此句进一步介绍了治疗香港脚的方法,即使用槐白皮与盐一起蒸制。‘和槐白皮蒸用’表明了槐白皮与盐的搭配使用,槐白皮在中医中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与盐结合使用,增强了治疗脚气的效果。‘夜夜与之良’强调了坚持使用的重要性,说明这种方法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四)此句描述了一种口腔保健的方法,使用皂荚和盐混合烧制后研磨,用于刷牙。‘皂荚’在古代常用于洗涤,具有清洁作用,‘盐’则具有消炎杀菌的效果。‘同烧令通赤,细研’说明了制作过程,通过烧制使皂荚和盐变为红色,再研磨成粉末,便于使用。‘夜夜用揩齿’强调了坚持使用的重要性,‘一月后,有动者齿及血齿,并瘥,其齿牢固’则是对长期使用此方法后效果的描述,表明此方法对牙齿健康有显著益处。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盐》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19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