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白蒿〈寒〉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白蒿〈寒〉-原文

(一)春初此蒿前诸草生。

捣汁去热黄及心痛。

其叶生 ,醋淹之为菹,甚益人。

〔嘉〕

(二)又,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

〔嘉〕

(三)子∶主鬼气,末和酒服之良。

〔嘉〕

(四)又,烧淋灰煎,治淋沥疾。

〔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白蒿〈寒〉-译文

(一)春天初的时候,这蒿草前面的各种草都开始生长。捣碎它取汁可以清热,还能缓解心痛。它的叶子生长时,用醋泡制可以做成酸菜,对人的身体很有好处。

(二)另外,将叶子晒干磨成粉末,夏天用来治疗水泻,用一勺米汤调和后空腹服用。

(三)种子:主要用来驱除邪气,磨成粉末和酒一起服用效果很好。

(四)再者,将烧成的灰淋取水后煎煮,可以治疗淋沥病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白蒿〈寒〉-注解

春初:春天初期,指春季刚开始的时候。

此蒿:指一种植物,具体名称未提及,可能是指某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蒿类植物。

诸草:各种草类植物。

捣汁:将植物捣碎后取其汁液。

去热:消除或减轻热症。

黄:可能指黄疸病,一种因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

心痛:指心脏疼痛,可能是指心脏病或心绞痛。

其叶:指上述植物的叶子。

生:新鲜的,未经加工的。

醋淹:用醋浸泡。

菹:一种用蔬菜或野菜等发酵制成的食品。

甚益人:对人的健康非常有益。

末:粉末,指将物质磨成粉末。

夏日:夏天。

暴水:用水浸泡或冲泡。

痢:痢疾,一种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

米饮:米汤,用米煮成的汤。

空腹服之:在空腹时服用。

子:植物的种子。

主鬼气:主要用于驱除邪气或鬼怪。

末和酒服之:将粉末与酒混合后服用。

良:有效,有好处。

烧淋灰煎:将植物烧成灰,用灰水煎煮。

治淋沥疾:治疗淋病,淋病是一种泌尿系统感染,以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为特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白蒿〈寒〉-评注

春初此蒿前诸草生。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其叶生 ,醋淹之为菹,甚益人。

此句描绘了春天初至,蒿草以及其他草木开始生长的景象。‘春初’点明了时间,‘此蒿’则特指某一种蒿草,可能是指具有药用价值的蒿类植物。‘诸草生’则泛指各种草木的萌发,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捣汁去热黄及心痛’说明了这种蒿草的药用价值,捣碎其汁液可以用来清热解毒,对于治疗黄疸病和心痛有显著效果。‘其叶生 ,醋淹之为菹,甚益人’进一步描述了这种蒿草的食用方法,将新鲜的叶子用醋腌制,制成菹菜,对人体大有裨益。这句话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对药用植物的认识,也反映了古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又,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

这句话继续介绍这种蒿草的药用价值。‘又’字表明这是对前一句的补充。‘叶干为末’指的是将蒿草的干燥叶子磨成粉末。‘夏日暴水痢’描述了夏日常见的病症,即因为饮食不洁或天气炎热导致的腹泻。‘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说明了服用方法,即用米汤调和一勺蒿草粉末,空腹时服用。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人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智慧,以及对药物剂型和服用时间的讲究。

子∶主鬼气,末和酒服之良。

此句讲述了蒿草子(可能是指蒿草的种子)的药用功能。‘子’字指代蒿草的种子,‘主鬼气’表明这种蒿草种子可以驱除邪气,具有驱鬼的作用。‘末和酒服之良’说明了服用方法,即将蒿草粉末与酒混合后服用,效果更佳。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植物种子药用价值的认识,以及酒作为溶剂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又,烧淋灰煎,治淋沥疾。

这句话再次补充了蒿草的药用价值。‘又’字表明这是对前一句的补充。‘烧淋灰煎’描述了蒿草灰的制备方法,即将蒿草烧成灰,然后用水淋洗,煎煮后使用。‘治淋沥疾’说明了这种灰的药用功能,可以治疗淋病等疾病。这句话体现了古人对植物灰烬药用价值的认识,以及对淋病等疾病的治疗方法的探索。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白蒿〈寒〉》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19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