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生姜〈温〉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生姜〈温〉-原文

(一)去痰下气。多食少心智。八九月食,伤神。

〔嘉·证〕

(二)除壮热,治转筋,心满。

食之除鼻塞,去胸中臭气,通神明。

〔心·证〕

(三)又,冷痢∶取椒烙之为末,共干姜末等分,以醋和面,作小馄饨子,服二七枚。

先以水煮,更之饮中重煮。

出,停冷吞之。

以粥饮下,空腹,日一度作之良。

〔嘉〕

(四)谨按∶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又姜屑末和酒服之,除偏风。

汁作煎,下一切结实冲胸膈恶气,神验。

〔嘉〕

(五)又,胃气虚,风热,不能食∶姜汁半鸡子壳,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头,和水三合,顿服立瘥。

〔证〕

(六)又,皮寒,(姜)性温。

〔证〕

(七)又,姜汁和杏仁汁煎成煎,酒调服,或水调下。

善下一切结实冲胸膈。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生姜〈温〉-译文

(一)用于祛痰和降气。多吃会减少智慧。在八九月食用,会伤害精神。

(二)用于治疗高烧,缓解抽筋,和心满的症状。食用可以消除鼻塞,去除胸中的异味,通达神明。

(三)另外,对于冷痢:取花椒炒成末,与干姜末等量混合,用醋和面,做成小馄饨,服用二十七个。先用水煮,然后加入饮料中重新煮。煮好后,等冷却后食用。用粥水送服,空腹时一天制作一次效果最好。

(四)谨慎使用:可以止住呕吐,消除烦闷,促进胃气。另外,将姜的粉末与酒一起服用,可以治疗偏头痛。姜汁煎煮后,可以消除一切堵塞胸膈的恶气,效果显著。

(五)另外,对于胃气虚弱,风热,不能进食的情况:用姜汁半鸡子壳,生地黄汁少许,蜂蜜一勺,加水三合,一次服下,立刻见效。

(六)另外,姜的性质是温热的。

(七)另外,姜汁与杏仁汁煎煮成煎剂,用酒调服,或者用水调服。擅长消除一切堵塞胸膈的结实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生姜〈温〉-注解

去痰下气:指通过某种方法或药物来消除痰液,减轻气滞,通常用于治疗咳嗽、胸闷等症状。

少心智:指智力或精神状态不佳,可能由于身体虚弱或疾病引起。

八九月食:指在农历的八、九月这个时间段进食。

伤神:指对精神或体力造成损害。

壮热:指身体发热,热度较高,常与疾病相关。

转筋:指肌肉突然痉挛,多见于中暑、劳累过度等情况。

心满:指心脏部位感觉不适或胀满。

鼻塞:指鼻腔不通畅,呼吸受阻。

胸中臭气:指胸部感觉有异味。

通神明:指药物或方法有助于精神清醒,思维敏捷。

椒:指花椒,一种香料,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

烙之为末:指将花椒烤熟后磨成粉末。

干姜末:指将生姜晒干后磨成的粉末。

小馄饨子:指小型的馄饨,一种食物。

二七枚:指二十一枚,表示数量。

止逆:指治疗呕吐或呃逆等症状。

散烦闷:指消除烦躁和闷闷不乐的情绪。

开胃气:指增强食欲,改善消化。

偏风:指中风的一种,表现为半身不遂等症状。

结实:指坚硬的固体物质,此处可能指体内积聚的固体废物。

胸膈恶气:指胸部和膈膜部位感觉不适或有恶臭。

瘥:指病愈,恢复健康。

皮寒:指皮肤感觉寒冷。

姜屑末:指生姜磨成的粉末。

酒调服:指用酒调和药物后服用。

杏仁汁:指杏仁榨取的汁液,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生姜〈温〉-评注

(一)此句出自《嘉·证》,是对生姜的药用价值的描述。‘去痰下气’说明生姜具有消除痰液和缓解气滞的作用,这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范畴。‘多食少心智’则提醒人们,生姜虽好,但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影响心智。‘八九月食,伤神’则是对特定时间食用生姜的禁忌,体现了中医讲究因时制宜的原则。

(二)此句出自《心·证》,进一步阐述了生姜的药用功效。‘除壮热’指的是生姜可以清热解毒,对于发热症状有缓解作用。‘治转筋’和‘心满’则表明生姜对于筋脉拘挛和心脏不适也有治疗作用。‘食之除鼻塞,去胸中臭气,通神明’说明生姜还能改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增强精神状态。

(三)此句出自《嘉》,描述了生姜在治疗冷痢时的用法。‘取椒烙之为末,共干姜末等分’展示了古人在治疗疾病时,常常采用多种药材配合使用的方法。‘以醋和面,作小馄饨子’则是对药物形态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剂型的讲究。‘服二七枚’说明了服用的剂量,‘以粥饮下,空腹,日一度作之良’则是对服用时间和方法的指导。

(四)此句出自《嘉》,继续介绍生姜的药用价值。‘止逆’指的是生姜可以止住呕吐,‘散烦闷’和‘开胃气’则说明生姜有缓解烦躁和促进食欲的作用。‘姜屑末和酒服之,除偏风’和‘汁作煎,下一切结实冲胸膈恶气,神验’则是对生姜治疗偏头痛和胸膈不适的疗效的描述。

(五)此句出自《证》,讲述了生姜在治疗胃气虚、风热引起的食欲不振时的应用。‘姜汁半鸡子壳,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头,和水三合,顿服立瘥’是对药物配方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重视。

(六)此句出自《证》,是对生姜性质的描述。‘皮寒,(姜)性温’说明了生姜具有温性,可以温中散寒,这与中医理论中的“寒者热之”原则相符合。

(七)此句出自《证》,再次强调了生姜的药用价值。‘姜汁和杏仁汁煎成煎,酒调服,或水调下’是对生姜与其他药材配伍的描述,‘善下一切结实冲胸膈’则是对其治疗作用的肯定。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生姜〈温〉》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19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