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橙〈温〉-原文
(一)去恶心,胃风∶取其皮和盐贮之。
〔证〕
(二)又,瓤∶去恶气。
和盐蜜细细食之。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橙〈温〉-译文
(一)治疗恶心,胃风病,需要取其树皮和盐一起存放。
(二)另外,果实瓤可以去除恶气。可以和盐蜜一起细细地食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橙〈温〉-注解
去恶心:指消除恶心感,这里的‘去’是动词,表示消除或去除的意思,‘恶心’是指胃部不适或想呕吐的感觉。
胃风:中医术语,指胃部因寒邪侵袭或饮食不当引起的胃部不适,如胃痛、胃胀、恶心等症状。
皮:指植物的皮层,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的皮,用于药用。
盐: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具有防腐、消毒的作用,在古代医药中常被用作药物的一部分。
贮:储存,保存。
瓤:指果实或植物的内部肉质部分,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果实或植物的瓤。
恶气:指不良的气味或有害的气体,这里可能指的是食物或环境中的不良气味。
和:混合,这里指将盐和蜜混合。
盐蜜:盐和蜜的混合物,古代常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感冒、咳嗽等。
细细食之:慢慢吃,指要细嚼慢咽地吃下,以充分吸收药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橙〈温〉-评注
(一)去恶心,胃风∶取其皮和盐贮之。〔证〕
此句出自古代医学文献,反映了中医治疗恶心、胃风病症的方法。‘去恶心’指的是缓解恶心症状,‘胃风’则是指胃部不适,可能包括胃痛、胀气等。‘取其皮和盐贮之’表明古代医家认为,通过收集某种植物的皮,并与之搭配盐来保存,可以达到治疗目的。这里的‘皮’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的干燥外皮,具有特定的药用价值。‘贮之’则意味着这种药物需要妥善保存,以保持其药效。‘证’字在此处可能表示这是一条医案或者医学记载的证据,即这种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二)又,瓤∶去恶气。和盐蜜细细食之。〔证〕
此句继续描述了另一种治疗方法的细节。‘又’字表明这是对前一种方法的补充说明。‘瓤’在此处指的是某种植物的果实或果肉部分,通常具有去恶气的作用。‘去恶气’指的是消除不良气味或病邪之气,这与中医理论中的‘气’的概念有关。‘和盐蜜细细食之’则详细说明了使用方法,即将瓤与盐和蜜混合后慢慢食用。这里的盐和蜜可能具有调和药效、增强口感的作用。‘细细食之’意味着需要慢慢咀嚼,以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证’字再次出现,表明这种方法同样有实际应用的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