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樱桃〈热〉-原文
(一)益气,多食无损。
〔嘉〕
(二)又云,此名“樱”,非桃也。不可多食,令人发暗风。
〔嘉〕
(三)温。多食有所损。令人好颜色,美志。此名“樱桃”,俗名“李桃”,亦名“奈桃”者是也。甚补中益气,主水谷痢,止泄精。
〔证〕
(四)东行根∶疗寸白、蛔虫。
〔嘉·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樱桃〈热〉-译文
(一)有益于增强体质,多吃也不会有害。〔嘉〕
(二)又有人说,这叫做‘樱’,不是桃子。但不能多吃,否则会引发暗风。〔嘉〕
(三)性质温和。多吃会有所损害。但能让人保持好脸色,心情愉悦。这叫做‘樱桃’,俗称‘李桃’,有时也称为‘奈桃’。它非常有益于补充中气,主治水谷痢疾,能够止泻止遗精。〔证〕
(四)向东生长的根:可以治疗寸白虫、蛔虫。〔嘉·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樱桃〈热〉-注解
益气:指增强体力,补充元气。在中医理论中,认为通过饮食、药物等方式可以益气,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无损:指没有坏处,不会造成伤害。
嘉:古代文献中的注释或注解部分,通常是对文中内容的补充说明。
樱:一种水果,学名为樱桃,属于蔷薇科,果实色泽鲜艳,味甜多汁。
桃:一种水果,学名为桃子,属于蔷薇科,果实甜美,营养价值高。
发暗风:指引发中风,暗风在古代医学中是一种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中风。
温:指性质温和,不会造成过热或过寒的影响。
损:指有损害,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颜色:指皮肤或物体的色泽,这里指人的面色。
美志:指美好的意志或心情。
樱桃:一种水果,学名为樱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中医认为其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李桃:樱桃的俗名之一,因与李子相似而得名。
奈桃:樱桃的另一种俗名,奈字在此处可能指樱桃的某种特征或品种。
补中益气:中医术语,指通过饮食或药物等方式,补充人体的中气,增强体质。
水谷痢:中医术语,指因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
止泄精:中医术语,指治疗精液不固的病症。
寸白:古代医学术语,指人体内的寄生虫,即寸白虫。
蛔虫:一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会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樱桃〈热〉-评注
(一)‘益气,多食无损。’此句出自古代医药文献,‘益气’即指增强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多食无损’则表明樱桃具有补益作用,且适量食用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从中医角度来看,樱桃性温,味甘,归肝、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此句强调了樱桃的养生价值,为后文对樱桃的进一步描述奠定了基础。
(二)‘又云,此名“樱”,非桃也。不可多食,令人发暗风。’此句中‘又云’表明这是对樱桃性质的另一种描述。‘此名“樱”,非桃也’指出樱桃与桃子不同,具有独特的属性。‘不可多食,令人发暗风’则是对樱桃食用量的限制,指出过量食用可能导致风气内蕴,引发暗风(一种中医病证)。这体现了古人对樱桃食用的谨慎态度,以及对食物性质和人体健康关系的深刻认识。
(三)‘温。多食有所损。令人好颜色,美志。此名“樱桃”,俗名“李桃”,亦名“奈桃”者是也。甚补中益气,主水谷痢,止泄精。’此句详细介绍了樱桃的性质和功效。‘温’字点明了樱桃的性味,‘多食有所损’再次提醒人们樱桃虽好,但不宜过量。‘令人好颜色,美志’则描述了樱桃对人体的美容养颜作用。‘此名“樱桃”,俗名“李桃”,亦名“奈桃”者是也’说明了樱桃的不同名称。‘甚补中益气,主水谷痢,止泄精’列举了樱桃的多种药用价值,如治疗中气不足、水谷痢疾、泄泻等症状。此句综合了樱桃的性味、功效、食用注意事项以及名称,是对樱桃全面而深入的描述。
(四)‘东行根∶疗寸白、蛔虫。’此句提到了樱桃的药用部分——根。‘东行根’指的是樱桃根的药用部位,‘疗寸白、蛔虫’则说明了樱桃根在中医中的主要用途,即治疗寸白虫(一种寄生虫)和蛔虫。此句体现了古人对樱桃根药用价值的认识,以及对中药的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