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栝蒌(瓜蒌)-原文
(一)子∶下乳汁。
〔证〕
(二)又,治痈肿∶栝蒌根苦酒中熬燥,捣筛之。
苦酒和,涂纸上,摊贴。
服金石人宜用。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栝蒌(瓜蒌)-译文
(一)子:挤出乳汁。
(二)另外,治疗痈肿:将栝蒌根放入苦酒中熬煮干燥,然后捣碎并筛成粉末。将苦酒和粉末混合,涂在纸上,然后摊开贴在患处。适合服用金石类药物的人使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栝蒌(瓜蒌)-注解
子:在古汉语中,’子’有多种含义,此处可能指婴儿或幼儿,或表示某物的单位。在中医中,’子’有时也指某种药物或药性。
下乳汁:指产生乳汁,即哺乳。在中医中,有些药物被认为可以促进乳汁分泌。
痈肿:痈指皮肤化脓性炎症,肿指局部肿胀。痈肿是中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由热毒所致。
栝蒌根:一种中药材,学名为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具有清热、化痰、消肿等功效。
苦酒:一种含有酒精的饮料,古代常用作药物的外用溶剂,具有消毒、止痛的作用。
熬燥:将药物放入苦酒中加热,使其干燥。
捣筛之:将熬燥后的药物捣碎并筛过,得到粉末。
涂纸上:将药物粉末涂在纸上。
摊贴:将涂有药物粉末的纸贴在患处。
服金石人:指服用金石类药物的人。金石类药物在古代中医中指金属和矿物类药物,因其成分复杂,故有此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栝蒌(瓜蒌)-评注
(一)子∶下乳汁。
此句出自古代医学文献,‘子’在此处指的是植物的种子,‘下乳汁’则是指服用该种子能够促进乳汁分泌。从专业角度来看,这里的‘子’很可能指的是某些具有催乳功效的植物种子,如王不留行、麦门冬等。这些植物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刺激乳腺发育,促进乳汁分泌,对于产后乳汁不足的妇女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又,治痈肿∶栝蒌根苦酒中熬燥,捣筛之。苦酒和,涂纸上,摊贴。服金石人宜用。
此句描述了使用栝蒌根治疗痈肿的方法。栝蒌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苦酒’指的是用酒加入苦味药材制成的酒剂,这里可能是指用酒加入苦酒中的栝蒌根进行熬制。‘熬燥’指的是将栝蒌根在酒中熬煮至干燥。‘捣筛之’则是指将熬制好的栝蒌根捣碎并筛去杂质。‘苦酒和,涂纸上,摊贴’是指将捣筛好的栝蒌根与苦酒混合,涂在纸上,然后贴在患处。‘服金石人宜用’则是指服用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患有痈肿的病人。
从专业角度分析,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学中‘外治法’的理念,即通过外部应用药物来治疗疾病。栝蒌根的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与苦酒的活血化瘀作用相结合,能够有效地缓解痈肿症状。此外,使用苦酒熬制栝蒌根,不仅能够增强药物的疗效,还能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体现了中医学中‘辨证施治’的原则。
整体而言,这两句古文内容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植物药性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反映了古代中医学在治疗疾病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智慧。通过对这些古文内容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和中医学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