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柿〈寒〉-原文
(一)主通鼻、耳气,补虚劳不足。
〔心·嘉〕
(二)谨按∶干柿,浓肠胃,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
〔心·嘉〕
(三)又,红柿∶补气,续经脉气。
〔嘉〕
(四)又, 柿∶涩下焦,健脾胃气,消宿血。作饼及糕,与小儿食,治秋痢。
〔嘉〕
(五)又,研柿,先煮粥欲熟,即下柿。更三两沸,与小儿饱食,并奶母吃亦良。
〔嘉〕
(六)又,干柿二斤,酥一斤,蜜半升。先和酥、蜜,铛中消之。下柿,煎十数沸,不津器贮之。每日空腹服三五枚。疗男子、女人脾虚、腹肚薄,食不消化。面上黑点,久服甚良。
〔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柿〈寒〉-译文
(一)主要能通鼻窍和耳朵的气,有补益虚弱和疲劳不足的作用。(出自《心·嘉》)
(二)仔细研究后得知:干柿子能加强肠胃功能,温暖中焦,增强脾胃的气机,还能消除陈旧血液。(出自《心·嘉》)
(三)另外,红柿:能补充气血,接续经脉的气。(出自《嘉》)
(四)另外,柿子:能涩敛下焦的气机,增强脾胃的气机,消除陈旧血液。可以做成饼或糕,给小孩子吃,可以治疗秋季的腹泻。(出自《嘉》)
(五)另外,将柿子研磨成粉末,先煮粥快要熟的时候,放入柿子粉末。再煮上三两沸,给小孩子吃饱,同时奶妈也可以吃,也很好。(出自《嘉》)
(六)另外,干柿子两斤,酥油一斤,蜜糖半升。先将酥油和蜜糖混合,然后在锅中加热。加入柿子,煮上十几沸,不用油的容器储存。每天空腹服用三五枚。可以治疗男性和女性的脾虚、腹部薄弱,食物不易消化的症状。还能改善面部黑点,长期服用效果很好。(出自《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柿〈寒〉-注解
主通鼻、耳气:指柿子的功效,可以通畅鼻气和耳气,可能是指其具有通气的作用,有助于缓解鼻塞和耳塞等症状。
补虚劳不足:指柿子的功效,可以补充人体虚弱和劳累后不足的能量,具有滋补身体的作用。
干柿:指经过干燥处理的柿子,常用于中药和食疗中,具有不同的药用和食用功效。
浓肠胃:指干柿能够增强肠胃功能,可能是指其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温中:指干柿具有温中补益的作用,能够温暖人体内部,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
健脾胃气:指干柿能够增强脾胃的功能,改善脾胃虚弱的状态。
消宿血:指干柿能够消除体内积存的血液,可能是指其有助于治疗瘀血。
红柿:指成熟的柿子,与干柿相比,其性质和功效可能有所不同。
续经脉气:指红柿能够补充和维持经脉中的气血,有助于调节身体的气血平衡。
涩下焦:指柿子具有收敛下焦的作用,可能是指其有助于治疗下焦虚寒或湿冷等症状。
作饼及糕:指将柿子制作成饼或糕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方式。
秋痢:指秋季发生的腹泻,可能是指秋季腹泻或秋季肠胃疾病。
研柿:指将柿子研磨成粉末,常用于制作药膳或中药。
铛中消之:指在锅中加热处理,可能是为了提取柿子的有效成分。
津器:指储存柿子的容器,通常需要保持干燥,以防止柿子的有效成分流失。
脾虚:指脾胃虚弱,是中医常见的体质类型,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腹肚薄:指腹部和胃部薄弱,可能是指脾胃功能不足的表现。
食不消化:指食物在体内不能被有效消化,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或消化功能不良的人群。
面上黑点:指面部出现黑斑或黑点,可能是指体内有湿热或瘀血的表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柿〈寒〉-评注
(一)此句描述了柿子的主要功效,即通鼻、耳气,补虚劳不足。从中医角度来看,柿子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润肠通便的作用。‘主通鼻、耳气’表明柿子对鼻塞、耳聋等肺经病症有缓解作用;‘补虚劳不足’则强调了柿子对于体虚、劳累过度的人群具有滋补强身的效果。
(二)此句详细说明了干柿的具体功效。‘干柿’指的是经过晒干处理的柿子,性味温和,具有补益脾胃、温中散寒的作用。‘浓肠胃’指的是干柿可以增强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温中’和‘健脾胃气’说明干柿有助于调和脾胃,改善脾胃虚寒的症状;‘消宿血’则是指干柿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积存的瘀血。
(三)此句介绍了红柿的功效,即补气、续经脉气。红柿相较于干柿,性味更偏温,对于气虚、经脉不通的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四)此句进一步阐述了柿子的功效,特别是对于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涩下焦’说明柿子可以收敛下焦,对于腹泻有止泻作用;‘健脾胃气’和‘消宿血’与前文类似,强调了对脾胃的调和作用;‘作饼及糕,与小儿食’表明柿子可以通过制作食品的方式为小儿食用,方便且有效;‘治秋痢’则指明了柿子对于秋季腹泻的治疗效果。
(五)此句描述了一种用柿子煮粥的食疗方法。通过将柿子加入即将煮熟的粥中,可以增加粥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同时柿子与粥的搭配对于小儿来说更容易消化吸收。‘更三两沸’指的是将柿子与粥一起煮上三两次,使柿子与粥的味道更加融合;‘与小儿饱食,并奶母吃亦良’说明此方法不仅适合小儿,也适合奶母食用,有利于母婴健康。
(六)此句介绍了一种用干柿、酥和蜜制作的食疗方。‘干柿二斤,酥一斤,蜜半升’给出了食材的比例;‘先和酥、蜜,铛中消之’指的是先将酥和蜜混合,然后在锅中加热至融化;‘下柿,煎十数沸’是将干柿加入锅中,继续煎煮多次;‘不津器贮之’指的是用不沾锅储存煎好的柿子食品;‘每日空腹服三五枚’说明了服用的方法和频率;‘疗男子、女人脾虚、腹肚薄,食不消化’列举了此食疗方的主要适用人群和病症;‘面上黑点,久服甚良’则指出长期服用此方对于改善面色、消除黑斑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