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枸杞〈寒〉-原文
(一)无毒。
叶及子∶并坚筋能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
〔证〕
(二)根∶主去骨热,消渴。
〔证〕
(三)叶和羊肉作羹,尤善益人。
代茶法煮汁饮之,益阳事。
〔证〕
(四)能去眼中风痒赤膜,捣叶汁点之良。
〔证〕
(五)又,取洗去泥,和面拌作饮,煮熟吞之,去肾气尤良。
又益精气。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枸杞〈寒〉-译文
(一)这种植物无毒。叶子以及果实:能够坚固筋骨,使人老而不衰,具有祛风和补益筋骨的功效,能够对人有益,去除虚弱和劳累的症状。[根据经验证明]。
(二)根:主要用于去除骨热,治疗消渴。[根据经验证明]。
(三)将叶子与羊肉一起做成汤,特别有益于人的健康。将叶子煮汁当作茶饮用,对增强性功能有益。[根据经验证明]。
(四)这种植物还能去除眼睛中的风痒和红膜,将叶子捣成汁点在眼睛上效果很好。[根据经验证明]。
(五)另外,可以将洗净去泥的根,和面搅拌后做成饮料,煮熟后吞服,对于去除肾气特别有效。同时也能增强精力和元气。[根据经验证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枸杞〈寒〉-注解
无毒:指该植物或药物对人体没有毒性,安全无害。
叶及子:指植物的叶子及其种子。
坚筋能老:指这种植物的叶子或种子有强健筋骨、延缓衰老的功效。
除风:指可以祛除风邪,治疗因风邪引起的疾病。
补益筋骨:指有助于增强筋骨,治疗筋骨虚弱或疼痛。
益人:指对人的健康有益。
去虚劳:指可以消除虚弱和疲劳。
根:指植物的根部。
主去骨热:指根部的主要功效是去除骨热。
消渴:指可以治疗消渴症,即糖尿病。
叶和羊肉作羹:指将植物的叶子与羊肉一起煮成羹。
尤善益人:特别适合对人的健康有益。
代茶法:指可以用作茶的替代品。
煮汁饮之:指将植物的汁液煮开后饮用。
益阳事:指有益于男性的性功能。
眼中风痒赤膜:指眼中因风邪引起的痒感和赤色薄膜。
捣叶汁点之:指将叶子的汁液捣碎后用来点眼。
良:指效果很好。
洗去泥:指清洗掉根部上的泥土。
和面拌作饮:指将根部与面粉混合后制成饮品。
煮熟吞之:指将饮品煮熟后吞服。
去肾气:指可以去除肾虚。
益精气:指可以增强精力和元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枸杞〈寒〉-评注
(一)此段文字描述了一种无毒的植物,其叶和子具有坚韧的筋骨,能够使筋骨坚韧不衰,具有祛风除湿、补益筋骨的功效,能够增强人的体质,消除虚劳之症。这里的‘证’字表明了此植物的功效经过验证。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种植物很可能是一种药材,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确认。
(二)本段文字描述了该植物的根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骨热和消渴。骨热在中医中指的是骨关节疼痛或热感,消渴则是指糖尿病。根部的这些功效可能与植物的药性有关,如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等,但具体药理作用还需进一步探讨。
(三)此段文字介绍了将植物的叶与羊肉一同煮羹,特别有益于人体。同时,用该植物的汁液代替茶饮,对增强性功能有显著效果。这里的‘代茶法’是指用植物的汁液代替茶叶泡水饮用,体现了古人对植物药用的灵活运用。性功能增强可能与植物的补肾壮阳作用有关。
(四)本段文字说明了该植物的叶汁可以治疗眼中风痒和赤膜,通过捣碎叶汁点眼,具有良好的效果。这里的‘眼中风痒’可能是指眼部疾病导致的痒感,‘赤膜’则可能是指眼部炎症。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的‘外治法’,即通过外部途径治疗疾病。
(五)最后一段文字描述了将植物叶洗净去泥后,与面粉拌和制作成饮,煮熟后吞服,对去除肾气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能益精气。这里的‘去肾气’可能是指去除肾虚导致的症状,‘益精气’则是指增强人体的精力和活力。这种食用方法反映了古人对植物药食同源的重视,以及通过食物调理身体健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