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杏〈热〉-原文
(一)主咳逆上气,金创,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头痛。
〔心·证〕
(二)面 者,取人去皮,捣和鸡子白。
夜卧涂面,明早以暖清酒洗之。
〔嘉〕
(三)人患卒 ,取杏人三分,去皮尖熬,(捣作脂。)
别杵桂(心)一分,和如泥。
取李核大,绵裹含,细细咽之,日五夜三。
〔心·嘉〕
(四)谨按∶心腹中结伏气∶杏仁、橘皮、桂心、诃梨勒皮为丸,空心服三十丸,无忌。
〔嘉〕
(五)又,烧令烟尽,去皮,以乱发裹之,咬于所患齿下,其痛便止。
熏诸虫出,并去风便瘥。
重者不过再服。
〔证〕
(六)又,烧令烟尽,研如泥,绵裹内女人阴中,治虫疽。
〔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杏〈热〉-译文
(一)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气喘、金创(刀伤)、惊痫(癫痫)、心下烦热、风(气)头痛。
(二)面部的治疗方法是取人皮,去皮后捣碎与鸡蛋清混合。晚上睡觉前涂抹在脸上,第二天早上用温清酒洗掉。
(三)如果有人突然患病,取杏人三分,去皮和尖部熬煮(捣成脂肪状)。另外取桂心一分,和成泥状。取李核大小,用绵包裹含在嘴里,慢慢咽下,一天五次,晚上三次。
(四)谨慎按照:心腹中结伏气的治疗方法是取杏仁、橘皮、桂心、诃梨勒皮制成丸药,空腹服用三十丸,没有禁忌。
(五)另外,将材料烧到烟尽,去皮,用乱发包裹,咬在患牙下面,疼痛就会停止。熏蒸可以驱出各种虫子,并去除风邪,病就会好。病情严重的,不过再服一次。
(六)另外,将材料烧到烟尽,研成泥状,用绵包裹放入妇女阴道中,可以治疗虫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杏〈热〉-注解
咳逆上气:指咳嗽和呼吸急促,多由肺气虚弱或外感风寒引起。
金创:指刀剑等造成的创伤。
惊痫:指因惊吓或癫痫引起的抽搐症状。
心下烦热:指心窝部位感觉烦闷和发热,多与心火亢盛有关。
风(气)头痛:指由风邪或气滞引起的头痛。
面者:指面部。
去皮:指去掉皮肤。
捣和:指将药材捣碎并混合。
鸡子白:指鸡蛋清。
夜卧:指晚上睡觉时。
暖清酒:指温暖且清澈的酒。
杏人:指杏树果实。
去皮尖:指去掉杏子的皮和尖端。
熬:指将药材加热至溶化。
捣作脂:指将药材捣碎成油脂状。
桂心:指桂树的树心部分,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绵裹:指用棉花包裹。
细细咽之:指慢慢吞咽。
日五夜三:指一天五次,夜晚三次。
心腹中结伏气:指心腹部有结聚的气滞。
诃梨勒皮:指诃子树的皮,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丸:指将药材制成药丸。
空心服:指在空腹时服用。
烧令烟尽:指将药材烧到只剩烟。
乱发:指头发。
所患齿下:指患牙痛的牙齿下方。
虫疽:指由寄生虫引起的疽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杏〈热〉-评注
(一)此段文字出自古代医学文献,描述了心病的几种症状,包括咳嗽、气喘、金创(刀伤)、惊痫(癫痫)、心下烦热以及风(气)头痛。这些症状反映了古代医学对心病的认识,强调心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关联,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咳逆上气’表明了呼吸系统的症状,‘金创’则指向了外伤,‘惊痫’和‘心下烦热’则涉及到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失调,‘风头痛’则与头部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有关。这些症状的描述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二)此段文字介绍了面部的护理方法,‘面者’指的是面部护理,‘取人去皮,捣和鸡子白’说明使用鸡蛋清作为原料,可能是因为鸡蛋清具有保湿和滋润皮肤的作用。‘夜卧涂面,明早以暖清酒洗之’则描述了使用方法,即在夜间涂抹于面部,第二天早上用温水清洗,这种方法体现了古代对皮肤护理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日常保健的认识。
(三)此段文字讲述了一种治疗猝死的简易方法,使用杏人、桂心、李核等自然材料。‘取杏人三分,去皮尖熬’表明了杏子的使用,杏子被认为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别杵桂心一分’则说明使用桂心,桂心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取李核大,绵裹含,细细咽之’描述了治疗方法,即含化李核,这种方法可能通过刺激口腔和咽喉来达到治疗目的。‘日五夜三’则说明了治疗的频率,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的细致和耐心。
(四)此段文字介绍了一种治疗心腹中结伏气的方剂,使用了杏仁、橘皮、桂心、诃梨勒皮等药材。‘为丸’说明这些药材被制成药丸,便于服用。‘空心服三十丸’则说明了服用方法,即在空腹时服用,‘无忌’表示服用此药没有禁忌。这种方剂的组成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药材的配伍来达到治疗目的。
(五)此段文字描述了一种治疗牙痛的方法,使用烧尽后去皮的药材,以乱发裹之,咬于所患齿下。这种方法可能通过刺激局部神经来缓解疼痛,同时‘熏诸虫出,并去风便瘥’表明了此方法还具有驱虫和祛风的作用。‘重者不过再服’说明了此方法的适用范围,对于重病患者可能需要重复使用。
(六)此段文字介绍了一种治疗虫疽的方法,使用烧尽后研成泥的药材,绵裹内女人阴中。这种方法可能通过局部用药来治疗阴部疾病,体现了古代对女性生殖健康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