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干枣〈温〉-原文
(一)主补津液,养脾气,强志。三年陈者核中仁∶主恶气、卒疰忤。〔心·嘉〕
(二)又,疗耳聋、鼻塞,不闻音声、香臭者∶取大枣十五枚,去皮核;蓖麻子三百颗,去皮。二味和捣,绵裹塞耳鼻。日一度易,三十余日闻声及香臭。先治耳,后治鼻,不可并塞之。〔嘉〕
(三)又方,巴豆十粒,去壳生用。松脂同捣,绵裹塞耳。〔嘉〕
(四)又云,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嘉〕
(五)生者食之过多,令人腹胀。蒸煮食之,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青州,次蒲州者好。诸处不堪入药。〔心·嘉〕
(六)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嘉〕
(七)枣和桂心、白瓜仁、松树皮为丸,久服香身,并衣亦香。〔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干枣〈温〉-译文
(一)主要补充津液,滋养脾气,增强意志。三年陈的枣核中的仁:主要用于驱除恶气、治疗急性的疰病。〔心·嘉〕
(二)另外,治疗耳聋、鼻塞,听不到声音、闻不到香臭的情况:取十五枚大枣,去壳去核;三百颗蓖麻子,去壳。将这两味药材混合捣碎,用绵布包裹后塞入耳鼻。每天更换一次,三十多天后就能听到声音和闻到香臭。先治疗耳朵,再治疗鼻子,不要同时塞住。〔嘉〕
(三)另一个方子,取十粒巴豆,去壳后生用。与松脂一起捣碎,用绵布包裹后塞入耳中。〔嘉〕
(四)还有说,清洗心腹中的邪气,调和各种药物的毒性。疏通九窍,补充不足的气。〔嘉〕
(五)生枣吃得过多,会让人腹胀。蒸煮后食用,可以补充肠胃,增加中气。首选青州的枣,其次是蒲州的枣,其他地方的枣不适合入药。〔心·嘉〕
(六)小孩子患秋季腹泻,可以给虫枣吃,效果良好。〔嘉〕
(七)将枣与桂心、白瓜仁、松树皮制成丸子,长期服用可以香气四溢,穿的衣服也会香。〔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干枣〈温〉-注解
津液:指人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脾气:中医术语,指脾胃的功能,包括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等。
强志:增强意志力,提高精神状态。
三年陈者核中仁:指存放三年以上的枣核中的仁,即枣核中的种子。
恶气:中医术语,指有害的气体或邪气。
卒疰忤:中医术语,指突然发作的疾病,疰指疾病,忤指突然。
疗:治疗。
耳聋:指听力下降或丧失。
鼻塞:指鼻孔不通畅。
大枣:一种果实,富含营养,中医常用以补中益气。
蓖麻子:蓖麻的种子,中医认为有通窍、解毒的作用。
和捣:混合捣碎。
绵裹:用绵布包裹。
塞耳鼻:将药物塞入耳鼻中。
日一度易:每天更换一次。
巴豆:一种植物的种子,中医认为有泻下作用。
松脂:松树的树脂,中医认为有生津、润肺的作用。
洗心腹邪气:清洗体内的邪气。
和百药毒:中和各种药物的毒性。
九窍:指人体九个通道,包括耳、鼻、口、眼、肛门、尿道等。
不足气:指人体气血不足。
腹胀:指腹部胀满的感觉。
蒸煮食之:指将食物蒸煮后食用。
肥中益气:指食物能滋补身体,增强体力。
青州: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蒲州: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虫枣:一种经过虫蛀的枣,中医认为有特殊的疗效。
桂心:桂树的树心,中医认为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白瓜仁:瓜子的白色部分,中医认为有润肺的作用。
松树皮:松树的树皮,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久服香身,并衣亦香:长期服用能使身体和衣物散发出香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干枣〈温〉-评注
(一)此句中‘主补津液,养脾气,强志’是对枣的功效的概括。从中医角度讲,枣具有滋养阴液、补益脾气、增强意志的功能。‘三年陈者核中仁’指的是存放三年的红枣核中的仁,中医认为其具有消除恶气、治疗疰忤(一种疾病,表现为精神恍惚,身体虚弱)的作用。这里的‘心·嘉’表明此内容出自《神农本草经》中的‘心’部,且被评价为‘嘉’,即好。
(二)此段介绍了治疗耳聋、鼻塞的方法。使用大枣和蓖麻子,去皮后捣碎,用绵布包裹后塞入耳鼻。每日更换一次,三十余日后即可恢复听力及嗅觉。此法先治耳后治鼻,不可同时塞入。‘嘉’字再次表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三)此段描述了另一种治疗耳聋的方法,使用巴豆和松脂捣碎后塞入耳中。巴豆具有强烈的毒性,但在此处使用,可能是因其有通窍的作用。
(四)此句中‘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说明枣具有清洁体内邪气和调和百药毒性的作用。‘通九窍,补不足气’则表明枣可以通利九窍(指五官七窍加上前后阴),补益人体的不足之气。
(五)此段讨论了枣的食用方法及其对人体的影响。生食枣过多会导致腹胀,而蒸煮后食用则能补益肠胃,增强中气。‘第一青州,次蒲州者好’表明青州和蒲州的枣品质最佳,其他地方的枣不适合入药。
(六)此句提到了用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方法,即用虫枣(可能是指经过特殊处理的枣)给小儿食用,效果良好。
(七)此段介绍了用枣与其他药材(桂心、白瓜仁、松树皮)制成丸剂,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散发香气,衣物也会带有香气。‘证’字表明此内容出自《证类本草》,是一部宋代医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