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天门冬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天门冬-原文

(一)补虚劳,治肺劳,止渴,去热风。

可去皮心,入蜜煮之,食后服之。

若曝干,入蜜丸尤佳。

〔证〕

(二)亦用洗面,甚佳。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天门冬-译文

(一)可以补益身体虚弱,治疗肺病,止渴,去除体内的热风。可以去掉皮和心,加入蜜煮,食用后服用。如果晒干后使用,加入蜜制成的药丸效果更好。

(二)也可以用来洗脸,效果非常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天门冬-注解

补虚劳: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来增强体质,治疗因体虚而引起的各种劳损症状。

治肺劳:治疗肺脏劳损,即肺脏功能受损或疾病,如肺痨等。

止渴:指药物或食物具有缓解口渴症状的作用。

去热风:指药物或食物具有消除体内热气、风邪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因热邪或风邪引起的疾病。

去皮心:指在食用某种植物时,去掉其皮和核心部分,因为这些部分可能含有不利于消化的物质或有毒。

入蜜煮之:指将某种食材与蜂蜜一起煮制,蜂蜜具有润肺止咳、养胃补中的作用。

食后服之:指在饭后服用药物或食物,以利于消化吸收。

曝干:指将物品放在阳光下晒干,以保存其性质和延长其保质期。

入蜜丸:指将药物与蜂蜜混合制成药丸,便于服用和保存。

证:在这里指的是对某种药物或方法的验证,即通过实际使用来证明其效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天门冬-评注

(一)此段古文描述了一种具有补虚劳、治肺劳、止渴、去热风等功效的食材。从中医角度来看,这些功效体现了该食材的药性。‘补虚劳’指的是补益身体虚弱,增强体力;‘治肺劳’则是指治疗肺脏疾病,如肺痨等;‘止渴’说明该食材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去热风’则是指能够消除体内热邪,缓解因热邪引起的症状。‘可去皮心’说明在食用前需要去除食材的皮和心,这可能是为了避免摄入对人体有害的部分。‘入蜜煮之’和‘入蜜丸尤佳’表明该食材可以与蜜糖一起煮食,或者制成蜜丸,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其药效,还能改善口感。‘食后服之’提示我们应在饭后服用,以利于消化吸收。‘若曝干,入蜜丸尤佳’则是在说明如果将食材晒干后制成蜜丸,其效果更佳,这可能与晒干后药效成分更加浓缩有关。

(二)‘亦用洗面,甚佳’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该食材的用途。‘亦用’表明除了药用外,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美容护肤。‘洗面’即洗脸,说明该食材可以用来清洁面部,具有清洁皮肤、改善肤质的作用。‘甚佳’则是对其效果的肯定,表明使用该食材洗面效果非常好。这体现了古人对食材多功能利用的智慧,也反映了古代对健康和美容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天门冬》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13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