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地黄〈微寒〉-原文
以少蜜煎,
或浸食之,
或煎汤,
或入酒饮,
并妙。
生则寒,
主齿痛,
唾血,
折伤。
叶可以羹。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地黄〈微寒〉-译文
用少量的蜜来煎制,或者浸泡食用,或者煎成汤,或者加入酒中饮用,这些方法都很妙。生蜜是凉的,主要用来治疗牙痛、吐血和跌打损伤。蜜的叶子也可以用来做汤。
(注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地黄〈微寒〉-注解
少蜜煎:少蜜煎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煎制方法,指的是用少量蜂蜜来煎制药物,蜂蜜在这里起到调和药性、增强药效的作用。
浸食之:浸食之指的是将药物浸泡在食物中,通过食物来调和药物的口感和药效,使药物更易于服用。
煎汤:煎汤是指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然后去渣取汁,所得的液体即为煎汤,是一种常见的药物服用方式。
入酒饮:入酒饮是指将药物加入酒中饮用,酒在这里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妙:妙在这里指的是非常好,非常有效。
生:生在这里指的是药物未经加工处理,保持其自然状态。
寒:寒在这里指的是药物具有清凉、降火的性质。
主:主在这里指的是药物的主要功效或主治疾病。
齿痛:齿痛是指牙齿疼痛的症状,常见于牙周病、牙髓炎等。
唾血:唾血是指唾液中带有血液,是口腔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一种症状。
折伤:折伤是指身体某部位因外力作用而造成的损伤。
叶可以羹:叶可以羹指的是将植物的叶子用来做汤,羹在这里指的是汤。
证:证在这里指的是对病情的诊断和验证,也可以理解为病症的描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地黄〈微寒〉-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古代药典或养生著作,反映了中国传统医学对蜂蜜的运用及其药理作用的描述。
‘以少蜜煎’中的‘蜜’指的是蜂蜜,‘少’字体现了古代医学中用药讲究剂量适宜的原则,避免过量导致副作用。
‘或浸食之’表明蜂蜜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用来浸泡食物,增加了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或煎汤’说明蜂蜜可以用于煎煮汤药,这可能是为了增加汤药的甜味,使其更易于服用,同时也可能是因为蜂蜜本身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或入酒饮’指出蜂蜜可以加入酒中饮用,这在古代可能是一种养生方式,蜂蜜的甜味与酒的醇厚相融合,可能有助于舒缓情绪,促进健康。
‘并妙’是对上述几种用法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些方法都很有效。
‘生则寒’中的‘生’指的是未经过加热的蜂蜜,‘寒’在这里指的是性质偏寒,即蜂蜜在生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凉性。
‘主齿痛,唾血,折伤’列举了蜂蜜在生状态下可能引起的症状,表明生蜂蜜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有这些症状的人应避免食用。
‘叶可以羹’提到蜂蜜叶可以用来做羹,这可能是古代的一种食疗方法,利用蜂蜜叶的药用价值来调和身体的某些功能。
‘〔证〕’可能是指上述描述的药理作用或食疗方法有实际的案例或经验作为证明,体现了古代医学的实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