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吴茱萸〈温〉-原文
(一)上主治心痛,下气,除咳逆,去脏中冷。能温脾气消食。〔卷·嘉〕
(二)又方,生树皮∶上牙疼痛痒等,立止。〔卷·嘉〕
(三)又,(患风瘙痒痛者),取茱萸一升,清酒五升,二味和煮,取半升去滓,以汁微暖洗。〔卷·嘉〕
(四)如中风贼风,口偏不能语者,取茱萸一升,美清酒四升,和煮四五沸,冷服之半升。日二服,得小汗为瘥。〔卷·嘉〕
(五)案经∶杀鬼毒尤良。〔卷·嘉〕
(六)又方∶夫人冲冷风欲行房,阴缩不怒者,可取二七粒,(嚼)之良久,咽下津液。并用唾涂玉茎头即怒。〔卷〕
(七)又,闭目者名 子,不宜食。〔卷〕
(八)又方,食鱼骨在腹中,痛,煮汁一盏,服之即止。〔卷·心 ·嘉〕
(九)又,鱼骨刺在肉中不出,及蛇骨者,(捣吴茱萸)以封其上,骨即烂出。〔卷·心·嘉〕
(十)又,奔豚气冲心,兼香港脚上者,可和生姜汁饮之,甚良。〔卷·嘉〕
(十一)微温。主痢,止泻,浓肠胃。肥健人不宜多食。〔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吴茱萸〈温〉-译文
(一)这种药材可以治疗心痛,下气,消除咳嗽和气逆,去除内脏中的寒冷。它能够温暖脾气,帮助消化食物。(出自《嘉草》卷)
(二)还有一个方子,用于治疗牙痛和痒等症状,使用新鲜树皮,症状可以立即缓解。(出自《嘉草》卷)
(三)对于患有风痒痛的人来说,取一升茱萸,五升清酒,将这两味药一起煮,取半升去渣的汁液,用这个汁液稍微加热后清洗。(出自《嘉草》卷)
(四)如果患有中风或邪风,导致口歪不能说话,取一升茱萸,四升美清酒,一起煮四五次沸腾,冷却后服用半升。一天服用两次,出一点汗后病情就会好转。(出自《嘉草》卷)
(五)根据古书记载,茱萸对于驱除鬼毒特别有效。(出自《嘉草》卷)
(六)还有一个方子,对于女性因为受到冷风侵袭而想要行房,但阴部收缩不舒适的情况,可以取二十七粒茱萸,咀嚼一段时间,然后咽下唾液。同时用唾液涂抹在玉茎头上,可以缓解不适。(出自《嘉草》卷)
(七)闭目的人叫做子,不宜食用。(出自《嘉草》卷)
(八)还有一个方子,如果鱼骨卡在腹中疼痛,煮一盏汁液服用,疼痛就会停止。(出自《心》卷《嘉草》卷)
(九)如果鱼骨或蛇骨刺在肉中出不来的情况,可以用捣碎的吴茱萸敷在上面,骨头就会腐烂并自然排出。(出自《心》卷《嘉草》卷)
(十)如果奔豚气冲心,伴有香港脚的情况,可以和生姜汁一起饮用,效果很好。(出自《嘉草》卷)
(十一)这种药材性质微温。可以治疗痢疾,止泻,增强肠胃功能。肥胖健康的人不宜多吃。(出自《证》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吴茱萸〈温〉-注解
心痛:指心脏部位的不适感,古代医学中常用来描述现代所说的心绞痛或心脏不适。
下气:指降低或缓解气逆的症状,如咳嗽、哮喘等。
除咳逆:指治疗咳嗽和气逆的症状。
去脏中冷:指驱除内脏中的寒冷,即温中散寒。
温脾气:指温暖脾胃,有助于消化。
消食:指帮助消化食物。
生树皮:指树皮的新鲜部分,常用于药用。
上牙疼痛痒等:指上牙疼痛和痒等症状。
患风瘙痒痛者:指患有因风邪引起的瘙痒和疼痛症状的人。
茱萸: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解毒等功效。
清酒:指清澈的酒,古代常用于药用。
和煮:指将两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后煮沸。
取半升去滓:指取半升药液,过滤掉药渣。
微暖洗:指用微温的药液清洗。
中风贼风:指中风或类似的风邪侵袭。
口偏不能语:指口角歪斜,导致不能言语。
杀鬼毒:指具有驱除鬼邪和解毒的功效。
夫人冲冷风:指女性受到冷风的侵袭。
阴缩不怒:指阴部收缩,没有性欲。
二七粒:指27粒,这里可能是指药量。
嚼:指咀嚼。
咽下津液:指将唾液咽下。
唾涂玉茎头:指用唾液涂抹在男性生殖器上。
闭目者名 子:指闭目后看到的幻影或幻觉。
食鱼骨在腹中:指鱼骨卡在喉咙或胃中。
煮汁一盏:指煮一盏药汁,一盏古代计量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约200毫升。
奔豚气:指中医理论中的气逆症状,类似于现代所说的心悸。
香港脚:指香港脚,即脚气。
浓肠胃:指增强肠胃功能。
肥健人:指体态丰满、健康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上-吴茱萸〈温〉-评注
(一)此段文字描述了茱萸的药用价值。茱萸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痛、咳逆等症状。‘上主治心痛,下气,除咳逆,去脏中冷’中的‘上’和‘下’分别指代上焦和下焦,表明茱萸对全身各部位均有调节作用。‘能温脾气消食’说明茱萸还能温养脾胃,促进消化。
(二)此段文字进一步阐述了茱萸的外用功效。‘生树皮’指的是茱萸的新鲜树皮,‘上牙疼痛痒等,立止’表明茱萸具有迅速缓解牙痛、痒等不适症状的作用。
(三)此段文字描述了茱萸治疗风瘙痒痛的方法。‘取茱萸一升,清酒五升,二味和煮,取半升去滓,以汁微暖洗’说明将茱萸与清酒同煮,去渣取汁,用以洗涤患处,可缓解风瘙痒痛。
(四)此段文字描述了茱萸治疗中风、口偏不能语的方剂。‘取茱萸一升,美清酒四升,和煮四五沸,冷服之半升。日二服,得小汗为瘥’表明将茱萸与美清酒同煮,待冷却后服用,可促使身体微微出汗,达到治愈中风的效果。
(五)此段文字强调茱萸的驱鬼毒作用。‘案经∶杀鬼毒尤良’中的‘案经’指医学典籍,‘杀鬼毒尤良’说明茱萸在驱除鬼毒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六)此段文字描述了茱萸治疗冲冷风欲行房、阴缩不怒的方法。‘可取二七粒,(嚼)之良久,咽下津液。并用唾涂玉茎头即怒’表明将茱萸嚼碎后咽下,同时用唾液涂抹在玉茎头上,可缓解阴缩不怒的症状。
(七)此段文字提醒不宜食用闭目者。‘闭目者名 子,不宜食’中的‘闭目者’指的是眼睛闭合的人,‘不宜食’表示这类人不宜食用茱萸。
(八)此段文字描述了茱萸治疗食鱼骨在腹中的方法。‘煮汁一盏,服之即止’说明将茱萸煮汁,服用后可迅速缓解食鱼骨引起的腹痛。
(九)此段文字描述了茱萸治疗鱼骨刺在肉中不出的方法。‘(捣吴茱萸)以封其上,骨即烂出’表明将捣碎的茱萸敷在鱼骨刺上,可促使骨刺腐烂并自然排出。
(十)此段文字描述了茱萸治疗奔豚气冲心、香港脚的方法。‘可和生姜汁饮之,甚良’说明将茱萸与生姜汁混合饮用,可缓解奔豚气冲心和香港脚的症状。
(十一)此段文字描述了茱萸的性味和适用人群。‘微温’表明茱萸性温,‘主痢,止泻,浓肠胃’说明茱萸具有止泻、浓肠胃的功效。‘肥健人不宜多食’提醒肥胖或健康人群应适量食用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