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不明确,传统上认为是由清代一些学者、教师共同编写,内容专门为儿童提供声韵的学习方法,是一部启蒙读物。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声律启蒙》是清代儿童启蒙教育的一本经典教材,主要教授儿童拼音、音韵、诗词等基础知识。书中的内容通过简明易懂的韵文,帮助儿童理解音韵的规律及发音技巧。它不仅是儿童学习语言、诗词、字词的教材,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下卷-十三覃-原文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
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
山泼黛,水浮蓝,雪岭对云潭。
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
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
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将对欲,可对堪,德被对恩覃。
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
安邑枣,洞庭柑,不愧对无惭。
魏征能直谏,王衍善清谈。
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
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中对外,北对南,贝母对宜男。
移山对浚井,谏苦对言甘。
千取百,二为三,魏尚对周堪。
海门翻夕浪,山市拥晴岚。
新缔直投公子纻,旧交犹脱馆人骖。
文达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下卷-十三覃-译文
一千对一百,两个对三个,北方对南方。
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房。
山色如墨,水色如蓝,雪山对云潭。
凤凰飞翔显得轻盈,老虎注视显得凶狠。
窗下的书生时常吟诵,酒席上的客人整天沉醉。
白草遍布郊外,秋天里牧放着征人的马;绿桑布满田亩,春天里供给农妇养蚕。
将对欲,可对堪,德行覆盖对恩泽深厚。
权衡对尺度,雪中的寺庙对云雾中的茅庵。
安邑的枣,洞庭的柑,不辜负对无愧。
魏征能直言进谏,王衍擅长清谈。
紫梨摘自山北,丹荔来自海南。
攘鸡不是君子所为,但只应每月一次;养猴子是山公的智慧,只用了朝三暮四的计策。
中对外,北对南,贝母对宜男。
移山对挖井,苦谏对甜言。
一千取一百,二成三,魏尚对周堪。
海门翻腾着晚浪,山城上升腾着晴朗的云雾。
新织的布直接送给公子,旧日的朋友还愿意帮助他人。
文达博学多才,已经吟咏出冰比水还要寒冷的诗句;永和博雅,知道青色比蓝色还要美。
(此句原文未提供,故未翻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下卷-十三覃-注解
千对百: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数字对仗,此处‘千对百’表示数量众多与数量较少的对比,用以形容事物的不对等。
两对三:与‘千对百’类似,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数量对比。
地北对天南:地北指中国的北方,天南指中国的南方,表示地理位置的对比。
佛堂对仙洞:佛堂是供奉佛像的殿堂,仙洞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洞穴,表示宗教场所的对仗。
道院对禅庵:道院是道教修行的地方,禅庵是佛教修行的地方,表示不同宗教修行场所的对仗。
山泼黛,水浮蓝:泼黛指山色浓重,浮蓝指水色清澈,形容山水之美。
雪岭对云潭:雪岭指终年积雪的山岭,云潭指云雾缭绕的湖泊,表示自然景观的对仗。
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凤飞指凤凰飞翔,翙翙是鸟鸣声,虎视已眈眈指老虎凶猛地盯着,表示动态景象的对仗。
窗下书生时讽咏:讽咏指吟诵诗文,表示书生在窗下读书的情景。
筵前酒客日耽酣:耽酣指沉醉于酒中,表示酒客在宴席上饮酒的情景。
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白草指生长在郊外的草,征人指从军的士兵,表示秋日征人牧马的景象。
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绿桑指桑树,盈亩指桑树遍布田亩,农妇之蚕指农妇养蚕,表示春日农妇养蚕的景象。
将对欲,可对堪:将对欲指正确与欲望的对比,可对堪指可行与可堪的对比,表示道德与行为的对仗。
德被对恩覃:德被指德行广泛传播,恩覃指恩惠深厚,表示德行与恩惠的对仗。
权衡对尺度:权衡指衡量轻重,尺度指衡量长短,表示两种衡量标准的对仗。
雪寺对云庵:雪寺指覆盖着雪的寺庙,云庵指被云雾笼罩的庵堂,表示宗教场所的对仗。
安邑枣,洞庭柑:安邑枣指产自安邑的枣,洞庭柑指产自洞庭湖的柑橘,表示不同产地水果的对仗。
不愧对无惭:不愧指问心无愧,无惭指没有羞愧,表示道德品质的对仗。
魏征能直谏,王衍善清谈:魏征是唐代著名的谏臣,能直谏指他敢于直言进谏,王衍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善清谈指他善于清谈,表示不同人物才能的对仗。
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紫梨指紫色的梨,丹荔指红色的荔枝,山北和海南分别指中国的北方和南方,表示不同产地水果的对仗。
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攘鸡指偷鸡,非君子所为指这不是君子所为的事情,但当月一表示即使如此,每月也只能做一次,表示行为的限制。
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养狙指养猴子,山公之智指山公(即山简)的智慧,止用朝三指只使用朝三的策略,表示智谋的对仗。
中对外,北对南:中对外指内部与外部的对比,北对南指中国的北方与南方,表示方位的对仗。
贝母对宜男:贝母是一种中药材,宜男指适合生男孩,表示药材与功效的对仗。
移山对浚井:移山指愚公移山的故事,浚井指疏通水井,表示巨大工程与日常工作的对仗。
谏苦对言甘:谏苦指进谏时言辞的苦涩,言甘指言辞的甜美,表示言辞的对比。
千取百,二为三:千取百表示千分之一,二为三表示二分之一,表示数量的对仗。
魏尚对周堪:魏尚和周堪都是古代的人物,表示不同人物的对仗。
海门翻夕浪,山市拥晴岚:海门指海边的门户,夕浪指傍晚的海浪,山市指山中的城市,晴岚指晴朗山间的雾气,表示自然景象的对仗。
新缔直投公子纻,旧交犹脱馆人骖:新缔指新织的布,直投公子纻指直接送给贵族,旧交指老朋友,犹脱馆人骖指仍然能够帮助朋友,表示人际关系与行为的对仗。
文达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文达淹通指文才横溢,已咏冰兮寒过水表示文才高超,永和博雅指永和年间文雅,可知青者胜于蓝表示青色比蓝色更胜一筹,表示才学与品味的对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下卷-十三覃-评注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
此句以对仗工整著称,运用了数字、方位、宗教场所等元素,展现了古汉语的对仗之美。‘千对百’和‘两对三’体现了数字的对比,‘地北对天南’则描绘了地理的南北差异,形成了广阔的空间对比。‘佛堂对仙洞’和‘道院对禅庵’则展现了不同宗教场所的对应,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多样性。
山泼黛,水浮蓝,雪岭对云潭。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
此句通过色彩和动物的形象描绘,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山泼黛’和‘水浮蓝’用色彩描绘自然景观,‘雪岭对云潭’则形成了山与水的对比。‘凤飞方翙翙’和‘虎视已眈眈’则用鸟兽的形象描绘了动态之美,‘方翙翙’和‘已眈眈’更是通过声音和神态的描绘,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此句描绘了不同人物的生活场景和季节变化。‘窗下书生时讽咏’展现了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筵前酒客日耽酣’则描绘了酒宴上的热闹气氛。‘白草满郊’和‘绿桑盈亩’则通过植物的生长状态,展现了季节的变换和农人的生活。
将对欲,可对堪,德被对恩覃。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
此句通过对仗,探讨了道德与欲望、恩惠与惩罚等哲学概念。‘将对欲’和‘可对堪’表达了选择与判断的重要性,‘德被对恩覃’则强调了道德与恩惠的对比。‘权衡对尺度’和‘雪寺对云庵’则通过对称的宗教场所,表达了平衡与和谐的理念。
安邑枣,洞庭柑,不愧对无惭。魏征能直谏,王衍善清谈。
此句通过对仗,赞扬了人物的品质和才能。‘安邑枣’和‘洞庭柑’代表了地方特产,‘不愧对无惭’则表达了品质的高尚。‘魏征能直谏’和‘王衍善清谈’则分别赞扬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忠诚与智慧。
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此句通过对仗,描绘了水果的来源和人物的行为。‘紫梨摘去从山北’和‘丹荔传来自海南’描绘了水果的产地,‘攘鸡非君子所为’和‘养狙是山公之智’则通过行为的好坏,展现了人物品德的差异。
中对外,北对南,贝母对宜男。移山对浚井,谏苦对言甘。
此句通过对仗,表达了内外、南北、药材等概念的对应。‘中对外’和‘北对南’体现了方位的对比,‘贝母对宜男’则通过药材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移山对浚井’和‘谏苦对言甘’则通过行为的对比,表达了努力与回报的关系。
千取百,二为三,魏尚对周堪。海门翻夕浪,山市拥晴岚。
此句通过对仗,展现了数字的运用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千取百’和‘二为三’通过数字的变换,展现了变化与不变的关系,‘魏尚对周堪’则通过人物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才能。‘海门翻夕浪’和‘山市拥晴岚’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
新缔直投公子纻,旧交犹脱馆人骖。文达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
此句通过对仗,描绘了人际关系和人物品质。‘新缔直投公子纻’和‘旧交犹脱馆人骖’表达了新旧关系的对比,‘文达淹通’和‘永和博雅’则通过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才学。‘已咏冰兮寒过水’和‘可知青者胜于蓝’则通过比喻,表达了才学与品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