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不明确,传统上认为是由清代一些学者、教师共同编写,内容专门为儿童提供声韵的学习方法,是一部启蒙读物。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声律启蒙》是清代儿童启蒙教育的一本经典教材,主要教授儿童拼音、音韵、诗词等基础知识。书中的内容通过简明易懂的韵文,帮助儿童理解音韵的规律及发音技巧。它不仅是儿童学习语言、诗词、字词的教材,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原文
幽对显,寂对喧,柳岸对桃源。
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
鱼跃沼,鹤乘轩,醉胆对吟魂。
轻尘生范甑,积雪拥袁门。
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
诣阙王通,献太平十二策;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
儿对女,子对孙,药圃对花村。
高楼对邃阁,赤豹对玄猿。
妃子骑,夫人轩,旷野对平原。
匏巴能鼓瑟,伯氏善吹埙。
馥馥早梅思驿使,萋萋芳草怨王孙。
秋夕月明,苏子黄岗游绝壁;春朝花发,石家金谷启芳园。
歌对舞,德对恩,犬马对鸡豚。
龙池对凤沼,雨骤对云屯。
刘向阁,李膺门,唳鹤对啼猿。
柳摇春白昼,梅弄月黄昏,岁冷松筠皆有节,春喧桃李本无言。
噪晚齐蝉,岁岁秋来泣恨;啼宵蜀鸟,年年春去伤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译文
幽静对应显眼,寂静对应喧闹,柳树岸边对应桃花源。
黄莺的伙伴对应燕子的朋友,早晚对应寒暄。
鱼儿跳跃在池塘中,鹤在轩车中飞翔,酒后的勇气对应吟诗的灵魂。
轻薄的尘土围绕着范甑,积雪堆满了袁家的门口。
一缕缕轻烟飘过芳草渡口,一丝丝细雨洒在杏花村里。
去见皇帝的王通,献上治理国家的十二策;出关的老子,写下道德五千言。
儿子对应女儿,子孙对应孙子,药园对应花村。
高楼对应深阁,红豹对应黑猿,妃子骑马,夫人乘轩。
广阔的野外对应平坦的平原,匏巴擅长弹奏瑟,伯氏擅长吹奏埙。
浓郁的早梅香气让人想起驿使,茂盛的芳草让人怨恨王孙。
秋天的夜晚月亮明亮,苏轼在黄岗游览绝壁;春天的早晨花开,石家的金谷园开放。
唱歌对应跳舞,德行对应恩惠,犬马对应鸡猪。
龙池对应凤沼,暴雨对应云层聚集,刘向的阁楼,李膺的门户。
鹤鸣对应猿啼,柳树在春天的白天摇曳,梅花在黄昏时玩弄月光。
寒冷的岁月中松树和竹子都有节操,春天的喧闹中桃李花木本是无言的。
傍晚的蝉鸣,年复一年秋天来时都带着怨恨;夜晚的蜀鸟鸣叫,年复一年春天去时都伤着灵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注解
幽:指深幽、宁静的地方,常用来形容风景优美、人迹罕至的地方。
显:指显眼、明亮的地方,与幽相对,常用来形容繁华或引人注目的地方。
寂:指寂静无声,常用来形容环境或心境的宁静。
喧:指喧闹、嘈杂,与寂相对,常用来形容环境或心境的嘈杂。
柳岸:指柳树生长的河岸,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风光。
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比喻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乐的地方。
莺朋:指像黄莺一样悦耳动听的友人。
燕友:指像燕子一样亲密无间的朋友。
早暮:指从早到晚,表示时间的长久。
寒暄:指问候的话语,常用于见面时的客套。
鱼跃沼:指鱼儿在池塘中跳跃,常用来形容生机勃勃的景象。
鹤乘轩:指鹤鸟乘着高大的车轩,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德或超凡脱俗的境界。
醉胆:指饮酒后的胆量,常用来形容酒后大胆的行为。
吟魂:指诗人的灵魂,常用来形容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
范甑:指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具,此处指范蠡,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商人。
袁门:指袁绍家族的门第,此处指袁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缕缕轻烟:指细长的烟雾,常用来形容清晨或傍晚的景象。
芳草渡:指长满香草的渡口,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风光。
丝丝微雨:指细小的雨滴,常用来形容雨天的景象。
杏花村:指盛产杏花的地方,常用来形容美丽的乡村景色。
诣阙:指到朝廷去,阙指皇宫。
王通:指王通,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太平十二策:指王通提出的关于国家治理的十二条策略。
老子:指李耳,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五千言:指《道德经》,老子的代表作,包含五千字左右的哲学思想。
儿对女:指儿子和女儿,泛指家庭成员。
子对孙:指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
药圃:指种植药材的园地。
花村:指种植花卉的村庄。
高楼:指高大的建筑物。
邃阁:指深邃的阁楼,常用来形容高洁的居所。
赤豹:指红色的豹子,常用来比喻勇猛或高贵的人。
玄猿:指黑色的猿猴,常用来比喻聪明或敏捷的人。
妃子骑:指妃子骑马出行,常用来形容宫廷生活。
夫人轩:指夫人的车轩,常用来形容贵族女性的出行。
旷野:指开阔的田野,常用来形容空旷的自然环境。
平原:指广阔的平地,常用来形容开阔的地形。
匏巴:指古代的一位乐师,擅长鼓瑟。
伯氏:指古代的一位乐师,擅长吹埙。
馥馥早梅:指香气浓郁的早开的梅花,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
思驿使:指思念传递信息的驿使,常用来比喻思念远方的人。
萋萋芳草:指茂盛的香草,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怨王孙:指怨恨贵族王孙,常用来比喻对权贵的不满。
苏子黄岗:指苏轼在黄岗的活动,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绝壁:指陡峭的山壁,常用来形容险峻的地形。
石家金谷:指石崇的金谷园,石崇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富豪。
芳园:指美丽的园林。
歌对舞:指歌唱和舞蹈,常用来形容艺术表演。
德对恩:指品德和恩惠,常用来表示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犬马对鸡豚:指狗和马与鸡和猪,泛指家畜。
龙池:指龙居住的池塘,常用来比喻帝王居住的地方。
凤沼:指凤凰栖息的池塘,常用来比喻高贵的居所。
雨骤:指雨势急促,常用来形容雨天的景象。
云屯:指云层密集,常用来形容天空的景象。
刘向阁:指刘向的阁楼,刘向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李膺门:指李膺的府门,李膺是东汉末年的名士。
唳鹤:指鹤鸟的鸣叫声,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
啼猿:指猿猴的啼叫声,常用来形容凄凉的景象。
柳摇春白昼:指春天的白天,柳树随风摇曳。
梅弄月黄昏:指黄昏时分,梅花在月光下摇曳生姿。
岁冷松筠皆有节:指无论岁月如何寒冷,松树和竹子都保持着其坚韧的品格。
春喧桃李本无言:指春天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它们本身是无言的。
噪晚齐蝉:指傍晚时分,蝉鸣声噪。
岁岁秋来泣恨:指每年秋天来临时,都充满了哀怨和遗憾。
啼宵蜀鸟:指夜晚,蜀地的鸟儿在哭泣。
年年春去伤魂:指每年春天过去,都让人感到心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评注
幽对显,寂对喧,柳岸对桃源。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
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幽’与‘显’、‘寂’与‘喧’、‘柳岸’与‘桃源’、‘莺朋’与‘燕友’、‘早暮’与‘寒暄’,这些对比都传达了一种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刻理解。在古文化中,‘幽’往往象征着宁静、深邃,而‘显’则代表张扬、显眼;‘寂’与‘喧’则是对声音的对比,‘柳岸’与‘桃源’是对环境的描绘,‘莺朋’与‘燕友’则是对人际关系的比喻,‘早暮’与‘寒暄’则是对时间的对比。这些对比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感悟,也反映了他们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鱼跃沼,鹤乘轩,醉胆对吟魂。轻尘生范甑,积雪拥袁门。
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怀。‘鱼跃沼’与‘鹤乘轩’是对动物行为的描绘,‘醉胆’与‘吟魂’则是对人的情感状态的描绘。‘轻尘生范甑’与‘积雪拥袁门’则是对环境的描绘,‘范甑’与‘袁门’则是对古代人物的提及。这些意象的运用,既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反映了他们对人文历史的尊重。
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
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优美的意境。‘缕缕轻烟’与‘丝丝微雨’是对天气的描绘,‘芳草渡’与‘杏花村’则是对地点的描绘。这种描绘方式,既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诣阙王通,献太平十二策;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
这一联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古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诣阙王通’与‘献太平十二策’是对王通的描述,‘出关老子’与‘著道德五千言’则是对老子的描述。王通以政治策略著称,老子则以道德哲学闻名,这一联通过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提及,既展现了古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也反映了他们对政治与哲学的重视。
儿对女,子对孙,药圃对花村。高楼对邃阁,赤豹对玄猿。
这一联通过对家庭成员、自然景观、动物等不同类别的对比,展现了丰富的意象。‘儿对女’与‘子对孙’是对家庭成员的对比,‘药圃’与‘花村’是对自然景观的对比,‘高楼’与‘邃阁’是对建筑风格的对比,‘赤豹’与‘玄猿’是对动物的对比。这些对比既展现了古人对家庭、自然、建筑和动物的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这些事物的独特理解。
妃子骑,夫人轩,旷野对平原。
这一联通过对人物、地点的对比,展现了丰富的意象。‘妃子骑’与‘夫人轩’是对人物的描绘,‘旷野’与‘平原’则是对地点的对比。这种对比方式,既展现了古人对人物和地点的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这些事物的独特理解。
匏巴能鼓瑟,伯氏善吹埙。
这一联通过对古代乐器的提及,展现了古人对音乐文化的重视。‘匏巴能鼓瑟’与‘伯氏善吹埙’是对古代乐器的描述,‘匏巴’与‘伯氏’则是对古代乐人的提及。这种提及方式,既展现了古人对音乐文化的尊重,也反映了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欣赏。
馥馥早梅思驿使,萋萋芳草怨王孙。
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馥馥早梅’与‘萋萋芳草’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思驿使’与‘怨王孙’则是对人物情感的描绘。这种描绘方式,既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人物情感的深刻理解。
秋夕月明,苏子黄岗游绝壁;春朝花发,石家金谷启芳园。
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古代人物的提及,展现了丰富的意象。‘秋夕月明’与‘春朝花发’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苏子黄岗游绝壁’与‘石家金谷启芳园’则是对古代人物的提及。这种描绘方式,既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象的欣赏,也反映了他们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歌对舞,德对恩,犬马对鸡豚。
这一联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对比,展现了丰富的意象。‘歌’与‘舞’是对艺术形式的对比,‘德’与‘恩’是对道德观念的对比,‘犬马’与‘鸡豚’则是对动物的对比。这种对比方式,既展现了古人对艺术、道德和动物的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这些事物的独特理解。
龙池对凤沼,雨骤对云屯。
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对比,展现了丰富的意象。‘龙池’与‘凤沼’是对自然景观的对比,‘雨骤’与‘云屯’则是对天气的对比。这种对比方式,既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
刘向阁,李膺门,唳鹤对啼猿。
这一联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古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刘向阁’与‘李膺门’是对古代人物的提及,‘唳鹤’与‘啼猿’则是对动物的对比。这种提及方式,既展现了古人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也反映了他们对动物的关注。
柳摇春白昼,梅弄月黄昏,岁冷松筠皆有节,春喧桃李本无言。
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柳摇春白昼’与‘梅弄月黄昏’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岁冷松筠皆有节’与‘春喧桃李本无言’则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这种描绘方式,既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象的欣赏,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噪晚齐蝉,岁岁秋来泣恨;啼宵蜀鸟,年年春去伤魂。
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噪晚齐蝉’与‘啼宵蜀鸟’是对动物的描绘,‘岁岁秋来泣恨’与‘年年春去伤魂’则是对人物情感的描绘。这种描绘方式,既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人物情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