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不明确,传统上认为是由清代一些学者、教师共同编写,内容专门为儿童提供声韵的学习方法,是一部启蒙读物。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声律启蒙》是清代儿童启蒙教育的一本经典教材,主要教授儿童拼音、音韵、诗词等基础知识。书中的内容通过简明易懂的韵文,帮助儿童理解音韵的规律及发音技巧。它不仅是儿童学习语言、诗词、字词的教材,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原文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
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
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
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
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
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
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哀对乐,富对贫,好友对嘉宾。
弹冠对结绶,白日对青春。
金翡翠,玉麒麟,虎爪对龙鳞。
柳塘生细浪,花径起香尘。
闲爱登山穿谢屐,醉思漉酒脱陶巾。
雪冷霜严,倚槛松筠同傲岁;
日迟风暖,满园花柳各争春。
香对火,炭对薪,日观对天津。
禅心对道眼,野妇对宫嫔。
仁无敌,德有邻,万石对千钧。
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
充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
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
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译文
邪恶对正义,虚假对真实,獬豸(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对麒麟(另一种神兽)。韩卢(古代犬名)对苏雁(鸟类),陆橘(古代果树名)对庄椿(另一种果树)。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古代国家名)对西秦(古代国家名)。蝉鸣声声哀叹着夏天的结束,莺鸟的歌声中带着对春天余晖的怨恨。野外燃烧的火焰腾空而起,闪烁着红光,溪流中的波浪泛起波纹,水面上闪烁着碧绿的光泽。行动不留痕迹,居住没有固定的住所,写下的颂歌颂扬了酒的美德;动作有规律,藏匿有节制,论述的著作被尊称为‘钱神’。
悲哀对快乐,富有对贫穷,好朋友对尊贵的客人。弹冠(古代官员戴的帽子)对结绶(古代官员佩戴的带子),白天对青春年华。金色的翡翠,玉制的麒麟,老虎的爪子对龙的鳞片。柳树塘中生出细小的波浪,花朵小径上扬起香气四溢的尘埃。闲暇时喜欢登山穿着谢安的木屐,醉酒时想过滤酒液就脱下陶器的巾子。雪冷霜严,倚靠在栏杆上的松树和竹子一同傲视岁月;日迟风暖,园中的花木各自争相展示春天的美丽。
香气对火焰,炭火对柴薪,日观(古代天文观测点)对天津(古代天文观测点)。禅心(佛教修行者的心态)对道眼(道家修行者的心态),乡村妇女对宫廷中的嫔妃。仁爱无敌,德行有邻,万石(古代重量单位)对千钧(古代重量单位)。滔滔不绝的三峡之水,缓缓流动的一溪之冰。充国的功名应当被画在阁楼上,子张的言行应当被记载在丝带上。专心致志于诗书,思想深入到圣贤的境界;忘却官职和爵位,羞于沾染名利尘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注解
邪对正:指邪恶与正义的对立,比喻是非、好坏、善恶的对比。
假对真:指虚假与真实相对,强调真实与虚假的区分。
獬豸: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能分辨是非,比喻公正无私。
麒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吉祥神兽,象征吉祥和仁德。
韩卢:古代著名的猎犬,比喻英勇或出色的猎手。
苏雁:指江苏地区出产的雁,有时也用来比喻高洁的品德。
陆橘:指陆地上种植的橘子,比喻事物的自然状态。
庄椿:指庄子所写的《庄子·逍遥游》中的椿树,比喻长寿。
韩五鬼:古代传说中的五位恶鬼,代表邪恶。
李三人:古代传说中的三位贤人,代表仁德。
北魏对西秦:指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政权,北魏和西秦,代表历史时期的政治对立。
蝉鸣哀暮夏:指蝉在夏天末尾的鸣叫,带有哀伤的意味。
莺啭怨残春:指莺鸟在春天尾声的鸣叫,带有怨恨的意味。
野烧焰腾红烁烁:指野外燃烧的火焰,红光闪烁。
溪流波皱碧粼粼:指溪流中的波浪,碧绿的水面波光粼粼。
行无踪,居无庐:指行走无定踪迹,居住无固定住所,形容生活简朴或隐居状态。
颂成酒德:指颂扬酒的德行,即饮酒的礼仪和美德。
动有时,藏有节:指行动有规律,藏匿有节制。
论著钱神:指撰写关于财富的著作,即经济学或财富管理的书籍。
哀对乐:指悲伤与快乐相对,强调情感的对比。
富对贫:指富有与贫穷相对,强调经济状况的对比。
好友对嘉宾:指亲密的朋友与尊贵的客人相对,强调人际关系的不同。
弹冠对结绶:指古代官员弹冠(整理帽子)准备做官与结绶(系带子)表示离职相对。
白日对青春:指白天与青春相对,比喻时光的流逝。
金翡翠:指珍贵的翡翠宝石,比喻珍贵的东西。
玉麒麟:指珍贵的玉器,与麒麟一样象征吉祥。
虎爪对龙鳞:指虎的爪子与龙的鳞片相对,比喻不同的特点或力量。
柳塘生细浪,花径起香尘:指柳树池塘中的细小波浪和花径上扬起的尘埃,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
闲爱登山穿谢屐,醉思漉酒脱陶巾:指闲暇时喜欢登山穿着谢安的屐鞋,醉酒时思念酿酒脱下陶制的酒巾。
雪冷霜严,倚槛松筠同傲岁:指雪冷霜严的冬季,倚靠栏杆的松树和竹子一同傲然度过岁月。
日迟风暖,满园花柳各争春:指日头缓缓升起,春风和暖,满园的花柳争相绽放春天的美景。
香对火:指香气与火焰相对,比喻美好与危险。
炭对薪:指木炭与柴火相对,比喻不同的燃料。
日观对天津:指日观峰与天津,代表不同的地理或文化地标。
禅心对道眼:指禅宗的清净心灵与道教的洞察力相对,强调不同宗教的修行方式。
野妇对宫嫔:指乡村妇女与宫廷中的嫔妃相对,代表社会地位的不同。
仁无敌,德有邻:指仁爱可以战胜一切,德行有邻近的人可以相互学习。
万石对千钧:指重量单位,万石与千钧相对,强调重量的巨大。
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指长江三峡的汹涌水流与一条小溪中缓慢形成的冰块相对,比喻事物的巨大与小巧。
充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指充国(古代名将)的功名应当被画在阁楼上,子张(古代贤人)的言行应当被记载在书带上。
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指专心致志于诗书,思想达到圣贤的境界。
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指不追求官职和名利,以保持心灵的纯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评注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
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道德与邪僻、真实与虚假、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立。獬豸和麒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吉祥的象征,獬豸能够辨别是非,麒麟则代表着仁德。韩卢和苏雁分别代表了南北方的地理特征,韩卢为北方猛犬,苏雁为南方候鸟,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差异。陆橘和庄椿则代表了南北方的植物特色,陆橘产于南方,庄椿产于北方,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
此句中的韩五鬼和李三人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韩非、李斯等,代表了法家思想。北魏和西秦则是历史上两个不同的政权,代表了政治力量的对立。这里的对比,强调了历史变迁中各种政治力量的更迭和思想的碰撞。
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
此句通过蝉鸣和莺啭的对比,描绘了季节更迭中的哀愁与怨叹。蝉鸣代表着夏日的炎热,而莺啭则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
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野烧的火焰与溪流的碧波相映成趣,红与绿、动与静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此句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行无踪、居无庐,体现了隐逸的生活态度;颂成酒德、论著钱神,则表达了文人对于道德和财富的思考。
哀对乐,富对贫,好友对嘉宾。
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人生百态。哀与乐、富与贫、好友与嘉宾,都是人生中常见的对立面,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样性。
弹冠对结绶,白日对青春。
弹冠和结绶都是古代官员的服饰,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白日和青春则分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活力,通过对比,表达了人生的无常。
金翡翠,玉麒麟,虎爪对龙鳞。
此句通过对比,展示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特点。金翡翠和玉麒麟都是珍贵的动物,虎爪和龙鳞则分别代表了虎和龙的力量和威严。
柳塘生细浪,花径起香尘。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柳塘的细浪和花径的香尘,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闲爱登山穿谢屐,醉思漉酒脱陶巾。
此句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登山穿谢屐、漉酒脱陶巾,体现了文人的闲适和率性。
雪冷霜严,倚槛松筠同傲岁;日迟风暖,满园花柳各争春。
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雪冷霜严和日迟风暖,分别代表了冬春两季的气候特征,松筠和花柳则分别代表了坚韧和生机。
香对火,炭对薪,日观对天津。
此句通过对比,展示了自然界的现象和人文景观。香与火、炭与薪、日观与天津,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禅心对道眼,野妇对宫嫔。
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的差异。禅心与道眼代表了宗教的修行,野妇与宫嫔则代表了世俗的生活。
仁无敌,德有邻,万石对千钧。
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仁德和道德的力量。仁无敌、德有邻,表达了仁德和道德的普遍性和力量;万石对千钧,则强调了力量的巨大。
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
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滔滔三峡水和冉冉一溪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充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
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对功名和德行的尊重。充国和子张分别代表了历史上的功臣和贤人,他们的功名和言行被后人铭记。
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
此句反映了古代文人的价值观。笃志诗书、忘情官爵,表达了文人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名利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