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不明确,传统上认为是由清代一些学者、教师共同编写,内容专门为儿童提供声韵的学习方法,是一部启蒙读物。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声律启蒙》是清代儿童启蒙教育的一本经典教材,主要教授儿童拼音、音韵、诗词等基础知识。书中的内容通过简明易懂的韵文,帮助儿童理解音韵的规律及发音技巧。它不仅是儿童学习语言、诗词、字词的教材,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七虞-原文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乌。
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
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
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
日暧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
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
客居江左,偶夺骊龙颔下珠。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
名缰对利锁,挈榼对提壶。
鸠哺子,燕调雏,石帐对郇厨。
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
鸜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炉。
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
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
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
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
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
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
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
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七虞-译文
金子对玉石,宝物对珍珠,玉兔对金乌(太阳)。孤舟对短桨,一只雁对一双野鸭。横眼醉意,捻须吟诗,李白对杨朱。
秋天霜多时,雁群飞过,夜晚月亮下有乌鸦啼叫。白天温暖时,园林里的花容易欣赏,雪天寒冷时,乡村的小屋里的酒难买。
人在岭南地区,善于探索大象嘴里的牙齿;客居江左,偶尔能从龙的下巴下得到珍珠。
贤人对应圣人,智慧对应愚人,抹粉对应涂朱。名誉的束缚对应利益的枷锁,提着酒葫芦对应提着酒壶。
斑鸠喂食幼鸟,燕子养育雏鸟,石制的床帐对应贵族的厨房。轻烟笼罩着河岸的柳树,急风摇撼着庭院的梧桐。
翡翠石砚一方,龙涎香三炷在博山香炉中燃烧。曲水中的鱼多,可以让渔夫张网捕鱼;平地上的兔子少,让耕者不必守株待兔。
秦国对赵国,越国对吴国,钓鱼的人对耕田的农夫。编织的竹席对拐杖和鞋子,香柏木对桑树和榆树。
天快亮了,太阳快到傍晚了,狡猾的兔子对应妖艳的狐狸。读书甘愿刺自己的大腿,煮粥时珍惜烧毁胡须。
韩信武艺高强能平定四海,左思的文才足以写三都赋。隐居的贤人,喜欢住在竹篱茅舍中;游玩的公子,喜欢在柳树和花丛中游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七虞-注解
金:金属,常指黄金,古代用作货币和财富的象征。
玉:一种美石,常用于制作装饰品,象征高贵和纯洁。
宝:珍贵的东西,常指宝石、珍宝。
珠:一种珍贵的宝石,常用于装饰。
玉兔:古代神话中的月亮上的动物,也指月亮。
金乌: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常用来指代太阳。
孤舟:单独的小船,常用来比喻孤独或无助。
短棹:短桨,指小船。
一雁:一只大雁,常用来比喻孤独。
双凫:一对野鸭,常用来比喻成双成对。
横醉眼:醉酒后眼睛散乱的样子。
捻吟须:捻着胡须吟诗,形容文人雅士的行为。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的诗风著称。
杨朱:战国时期哲学家,主张重视个人利益。
秋霜:秋季的霜,常用来比喻严酷的环境。
过雁:飞过的雁,常用来比喻旅人。
夜月:夜晚的月亮,常用来比喻孤寂或思念。
啼乌:啼叫的乌鸦,常用来比喻哀伤。
日暖:阳光温暖,常用来比喻美好时光。
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游玩的园地。
花易赏:花朵容易欣赏,常用来比喻美景。
雪寒:雪地寒冷,常用来比喻严寒的环境。
村舍:乡村的房屋。
酒难沽:酒难以购买,常用来比喻稀缺。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部分地区。
巨象:大象,常用来比喻力量巨大。
口中齿:大象嘴里的牙齿,常用来比喻珍贵的物品。
江左:指中国长江以南的地区。
骊龙:古代传说中的龙,常用来比喻珍贵的物品。
颔下珠:龙下巴下的珍珠,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
贤:有德行的人。
圣:道德高尚的人,指圣人。
智:智慧,聪明。
愚:愚笨,不明智。
傅粉:古代男子化妆的一种方法,抹上粉以显得白皙。
施朱:古代女子化妆的一种方法,涂上红色以显得红润。
名缰:名誉的束缚。
利锁:利益的锁链,比喻贪婪。
挈榼:古代盛酒的器具。
提壶:提着的酒壶。
鸠哺子:鸠鸟喂养自己的幼鸟,比喻养育子女。
燕调雏:燕子抚养雏鸟,比喻抚养教育。
石帐:用石头制成的帐篷,常用来指代简陋的住所。
郇厨:古代贵族的厨房,指丰盛的饮食。
烟轻:烟雾轻柔,常用来形容环境优美。
笼岸柳:笼罩在岸边柳树上的烟雾。
风急:风势急促,常用来形容环境恶劣。
撼庭梧:摇动庭院中的梧桐树,常用来比喻动荡不安。
鸜眼:鸟的眼睛,这里指像鸟眼一样形状的东西。
端石砚:用端州石制成的砚台,端州石是制作砚台的上等材料。
龙涎:古代传说中龙吐出的香气,这里指珍贵的香料。
博山炉:古代的一种香炉,以博山为名,常用来指代精美的香炉。
曲沼:弯曲的池塘。
渔人:捕鱼的人。
结网:织网捕鱼。
平田:平坦的田地。
耕者:耕种的人。
守株:比喻不知变通,只知守旧。
秦:古代国家名,指秦国。
赵:古代国家名,指赵国。
越:古代国家名,指越国。
吴:古代国家名,指吴国。
钓客:喜欢钓鱼的人。
耕夫:耕种的人。
箕裘:用箕和蓑衣编织的家具,比喻简陋的家居。
杖履:手杖和鞋子,指出行。
杞梓:古代指珍贵的木材,比喻贤才。
桑榆:指日落的地方,比喻晚年或垂老之年。
天欲晓:天快要亮了,常用来比喻时间即将到来。
日将晡:太阳快要落山了,常用来比喻时间即将结束。
狡兔:狡猾的兔子,常用来比喻狡猾的人。
妖狐:妖精般的狐狸,常用来比喻邪恶的人。
读书甘刺股:形容勤奋学习,不怕痛苦。
煮粥惜焚须:煮粥时珍惜每一粒米,比喻珍惜资源。
韩信:西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以智勇著称。
左思: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文采飞扬著称。
赋三都:左思所著的《三都赋》,包括《洛阳赋》、《长安赋》、《蜀都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七虞-评注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乌。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
这四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对称美。金与玉、宝与珠,都是珍贵的物质,象征着富贵和美好;玉兔与金乌,分别代表着月亮和太阳,象征着阴阳的平衡。孤舟与短棹、一雁与双凫,则体现了单与双、静与动的对比,寓意着人生的孤独与陪伴、宁静与热闹。
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
这四句描绘了诗人的形象和情感。横醉眼、捻吟须,描绘了李白豪放不羁的形象;李白对杨朱,则是对古代两位思想家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日暖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左,偶夺骊龙颔下珠。
这四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人物性格。日暖与雪寒、园林与村舍、花易赏与酒难沽,对比了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岭南与江左、巨象口中齿与骊龙颔下珠,则展现了不同地域的特产和人物才能。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名缰对利锁,挈榼对提壶。
这四句通过对比,探讨了道德和智慧的不同层面。贤与圣、智与愚,对比了道德境界的高低;傅粉与施朱、名缰与利锁、挈榼与提壶,则对比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鸠哺子,燕调雏,石帐对郇厨。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
这四句通过对比,描绘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人类的生活环境。鸠哺子、燕调雏,展现了鸟类的养育后代;石帐与郇厨、烟轻与风急、岸柳与庭梧,则对比了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
鸜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炉。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这四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物品的珍贵程度和人物的行为方式。鸜眼与端石砚、龙涎与博山炉,对比了物品的珍贵;曲沼鱼多与平田兔少,则对比了自然资源的多寡和人物的努力程度。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
这四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国家和人物的关系。秦与赵、越与吴,对比了古代国家的实力;钓客与耕夫、箕裘与杖履、杞梓与桑榆,则对比了不同职业和生活状态。
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
这四句通过对比,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性格。天欲晓与日将晡,对比了时间的早晚;狡兔与妖狐、读书与煮粥、刺股与焚须,则对比了动物和人物的行为。
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这四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生活方式。韩信与左思,对比了武将和文人的才能;嘉遁幽人与胜游公子、竹篱茅舍与柳陌花衢,则对比了隐居和游玩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