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一东

作者: 不明确,传统上认为是由清代一些学者、教师共同编写,内容专门为儿童提供声韵的学习方法,是一部启蒙读物。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声律启蒙》是清代儿童启蒙教育的一本经典教材,主要教授儿童拼音、音韵、诗词等基础知识。书中的内容通过简明易懂的韵文,帮助儿童理解音韵的规律及发音技巧。它不仅是儿童学习语言、诗词、字词的教材,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一东-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一东-译文

云朵对雨滴,雪花对风儿,夕阳对晴朗的天空。来时的鸿雁对去时的燕子,栖息的鸟儿对鸣叫的虫子。三尺长的剑,六钧重的弓,岭北对江东。人间的清凉殿,天上的广寒宫。两岸的晨雾中杨柳青翠,一园春雨后杏花绽放。两鬓风霜,是早行路上的客人;一蓑衣披在身上,是溪边晚钓的老翁。

沿对变革,异对相同,白发的老者对黄发的儿童。江风对海雾,牧童对渔翁。颜巷简陋,阮途穷尽,冀北对辽东。池中洗脚的水,门外迎面的风。梁帝在泰寺讲经,汉皇在未央宫设宴。尘世的烦恼缠绕心头,懒得弹奏七弦琴;鬓发上满是霜花,羞于观看百炼的青铜剑。

贫穷对富裕,阻塞对畅通,山野中的老者对溪边的儿童。头发花白对眉毛青绿,牙齿洁白对嘴唇红润。天空浩瀚,阳光温暖,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碧绿,千树落花红艳。野外渡口燕子穿飞在杨柳雨中,芳池中的鱼儿在芰荷风中嬉戏。女子眉毛细长,额下显出一弯新月;男子气宇轩昂,胸中吐出万丈长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一东-注解

云对雨:云与雨相对,比喻事物相辅相成,如天象与气象的关系。

雪对风:雪与风相对,象征寒冷与猛烈,如同自然界中的两种力量。

晚照对晴空:晚霞与晴朗的天空相对,形容日暮时分的美丽景色。

来鸿对去燕:来去的鸿雁与燕子相对,比喻人生的来去无常。

宿鸟对鸣虫:栖息的鸟儿与鸣叫的昆虫相对,描绘自然界的和谐。

三尺剑,六钧弓:三尺长的剑和六钧重的弓,形容古代勇士的装备。

岭北对江东:岭北与江东相对,指中国地理上的不同区域。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人间的清凉宫殿与天上的寒冷宫殿相对,比喻不同世界的对比。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岸的晨雾与杨柳的绿色,一园春雨中的杏花红色,描绘春天的美景。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两鬓斑白,行走在路上的早行者;一蓑衣在身,溪边垂钓的老翁,描绘不同的人物形象。

沿对革:沿与革相对,沿指继承,革指变革,比喻保守与变革的对立。

异对同:异与同相对,异指不同,同指相同,比喻多样与统一的关系。

白叟对黄童:白发的老者与黄发的儿童相对,比喻老少之间的对比。

江风对海雾:江边的风与海上的雾相对,描绘不同水域的气象。

牧子对渔翁:放牧的牧人与捕鱼的渔翁相对,比喻不同的生活方式。

颜巷陋,阮途穷:颜巷狭窄,阮途穷尽,比喻困境与挫折。

冀北对辽东:冀北与辽东相对,指中国地理上的不同区域。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池中的水可以濯足,门外的风却迎面而来,比喻便利与不便。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梁帝在寺庙讲经,汉皇在宫殿设宴,比喻不同历史时期的盛况。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心中的尘世烦恼缠绕,懒得弹奏七弦琴,绿绮是琴的一种。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鬓发上满是霜花,羞于观看经过百炼的青铜,比喻年老与荣华。

贫对富:贫穷与富裕相对,比喻社会地位的差异。

塞对通:边塞与通途相对,比喻隔绝与通达。

野叟对溪童:野外的老者与溪边的儿童相对,比喻不同年龄段的人。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鬓发花白与眉毛翠绿相对,牙齿洁白与嘴唇红润相对,比喻老少之间的对比。

天浩浩,日融融:天空浩瀚,阳光温暖,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象。

佩剑对弯弓:佩戴剑与拉弓相对,比喻不同的武艺。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半溪的流水呈现出绿色,千树的落花呈现出红色,描绘春天的景色。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野渡上的燕子在雨中穿飞杨柳,池塘中的鱼在荷叶间嬉戏,描绘生动的自然画面。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女子的眉毛细长,额头下像一弯新月;男子的气概豪迈,胸中如同吞吐万丈长虹,描绘男女不同的气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一东-评注

此段古文运用了丰富的对仗修辞手法,通过对立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人物形象以及抽象概念的鲜明对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句‘云对雨,雪对风’以自然现象为对,描绘了天气的变幻无常,同时也暗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对立。

‘晚照对晴空’则描绘了日落与晴朗天空的对比,象征着希望与失望的交替。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通过鸟类的生活习性对比,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三尺剑,六钧弓’描绘了武器的形象,展现了力量与勇气的象征。

‘岭北对江东’以地理方位为对,体现了空间的广阔与地域的差异。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通过宫殿的对比,表现了人间与天界的差异。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色彩鲜明,生机盎然。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通过人物形象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生阶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沿对革,异对同’以事物的发展变化为对,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白叟对黄童’通过年龄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不同阶段。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以自然景观和人物职业为对,描绘了不同的生活场景。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以地名和人物命运为对,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起伏。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通过自然现象的对比,揭示了生活的艰辛。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以历史事件为对,展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通过人物心理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的感慨。

‘贫对富,塞对通’以社会现象为对,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

‘野叟对溪童’通过人物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以人物特征为对,描绘了老年人的形象。

‘天浩浩,日融融’以自然景观为对,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

‘佩剑对弯弓’以武器为对,展现了力量的象征。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色彩鲜明,生机盎然。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通过自然景观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以人物形象为对,展现了男女的不同气质和特点。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声律启蒙-上卷-一东》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09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