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陶渊明(365年-427年),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也是道家文化的传播者之一。他的《神仙传》在记录神仙人物和道家修行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年代:成书于东晋(约5世纪)。
内容简要:《神仙传》是陶渊明撰写的道家人物传记,主要讲述了各路神仙的故事和道家修行的哲理。书中通过对众多神仙的事迹描述,探讨了道家学说中的“长生不老”与“修炼成仙”的理想,揭示了道家对人类与自然、生命与死亡的独特理解。《神仙传》为道家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后代的道教思想与修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仙传-卷十-原文
董奉
董奉者,字君异,侯官县人也。
昔吴先主时,有少年作本县长,见君异年三十余,不知有道也,罢去五十余年,复为他职,行经侯官,诸故吏人皆往见故长,君异亦往,颜色如昔,了不异故,长宿识之,问曰:‘君无有道也?昔在县时,年纪如君辈,今吾已皓白,而君犹少也。’君异曰:‘偶尔耳。’
杜变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已三日,君异时在南方,乃往以三丸药内死人口中,令人举死人头摇而消之,食顷,变开目动手足,颜色渐还,半日中能起坐,遂治。后四日,乃能语,云:死时奄然如梦,见有数十乌衣人来收之,将载露车上去,入大赤门,径以寸狱,狱各一户,户才容一人,以变内一户中,乃以土从外封之,不复见外,恍惚间闻有一人言:‘太乙遣使者来召杜变,急开出之!’闻人以釺掘其所居,良久,引出之,见外有车马,赤盖,三人共坐车上,一人持节呼变上车,将还至门而觉。变既活,乃为君异起高楼于中庭。
君异不饮食,唯啖脯枣,多少饮酒,一日三为君异设之。君异辄来就变处饮食,下楼时忽如飞鸟,便来到座,不觉其下,上楼亦尔,如此一年。
从变求去,变涕泣留之,不许,变问曰:‘君欲何所之?当具大船也。’君异曰:‘不用船,宜得一棺器耳。’变即为具之,至明日日中时,君异死,变使人殡埋之,七日,人有从容昌来,见君异,因谢杜侯,好自爱重,变乃开视君异棺中,但见一帛,一面画作人形,一面丹书符。
君异后还庐山下居,有一人少便病癞,垂死,自载诸君异,叩头乞哀,君异使此人坐一户中,以五重布巾韬病者目,使勿动摇,乃勅家人莫近。
病人云:闻有一物来舔之,痛不可堪,无处不匝,度此物舌当一尺许,其气息大小如牛,竟不知是何物,良久乃去。
君异乃往解病人之巾,以水与饮,遣去,不久当愈,且勿当风。
十数日间,病者身体通赤,无皮甚痛,得水浴,即不复痛,二十余日,即皮生疮愈,身如凝脂。
后常大旱,百谷燋枯,县令丁士彦谓纲纪曰:‘董君有道,必能致雨。’乃自赍酒脯见君异,说大旱之意,君异曰:‘雨易得耳。’因仰视其屋曰:‘贫家屋皆见天,不可以得雨,如何?’县令解其意,因曰:‘先生但为祈雨,当为架好屋。’于是明日,士彦自将吏人,乃运竹为起屋,屋成当泥涂,作人掘土取壤,欲取水作泥。
君异曰:‘不烦运水,日暮自当雨也。’其夜,大雨高下皆足。
又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而山中百虫群兽,游戏杏下,竟不生草,有如耘治也,于是杏子大熟,君异于杏林下作箪仓,语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来报,径自取之。
得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云。
每有一谷少而取杏多者,即有三四头虎噬逐之,此人怖惧而走,杏即倾覆,虎乃还去,到家量杏,一如谷少。
又有人空往偷杏,虎逐之到其家,乃噛之至死,家人知是偷杏,遂送杏还,叩头谢过,死者即活。
自是已后,买杏者皆于林中自平量之,不敢有欺者。
君异以其所得粮谷赈救贫穷,供给行旅,岁消三千斛,尚余甚多。
中国古籍全录
县令亲故家,有女为精邪所魅,百不能治,以语君异:‘若能得女愈,当以侍巾櫛。’君异即为君勅诸魅,有大白(蛇),长丈六尺,陆行诸病者门,君异使人斩之,女病即愈,遂以女妻之。
久无儿息。
君异每出行,妻不能独住,乃乞一女养之,女年十岁,君异一旦竦身入云中,妇及养女犹守其宅,卖杏取给,有欺之者,虎逐之如故。
养女张大,纳婿同居,其婿凶徒也,常取诸祠庙之神衣物,庙下神下巫语云:某甲恃是仙人女婿,夺吾衣物,吾不在此,但羞人耳,当为仙人故无用为问。
君异在民间仅百年,乃升天,其颜色如年三十时人也。
李根
李根,字子源,许昌人也。
有赵贾者,闻其父祖言传世见根也,贾为儿时便随事根,至贾年八十四,而根年少不老。
昔在寿春吴太丈家,太丈从之学道,得作金银法,立成。
根能变化入水火中,坐致行厨能供二十人,皆精细之馔,四方奇异之物,非当地所有也。
忽告太丈云:王陵当败,寿春当陷,兵中不复居,可急从去。
众乃使人收根,欲杀之。
根时乃方欲书疏,奄闻外有千余人围其家求根,语太丈父曰:‘怱怱但语吾不知,官自求搜之,昨已去矣。’
太丈出户还顾,窥根失所在,左右书器物皆不复见,于是官兵入索,囷食衣箧之中,无出不遍,不得根,及良久,太丈出,见根固在向坐,俨然如故。
根语太丈曰:‘王太尉当族诛,卿弟泄语,十日中当卒死。’皆果如言。
弟子家有以女给根者,此女知书,根出行,窥视根素书一卷,读之,得根自说其学道经疏云。
以汉元封中学道于某甲,时年计根已七百余年也。
又太丈说根两目瞳子皆方,按仙经说,八百岁人瞳子方也。
根告诸弟子言:我不得神丹大道之诀,唯得地仙方耳,寿毕天地,然不为下土之士也。
李意期
李意期者,蜀郡人也,传世识之。
云是汉文帝时人也,无妻息。
人有欲远行速至者,意期以符与之,并以丹书其人两足,则千里皆不尽日而还;
人有说四方郡国宫观市井者,座中或未见,重问说者,意期即为撮土作之,所作郡国形象皆是,但盈寸耳,须臾消灭。
或游行,不知所之,一年许复还于蜀中,乞食所得,以与贫乏者,于成都角中,作一土窟而居其中,冬夏单衣,发长剪去之,但使长五寸许,啜少酒脯及枣果,或食百日,不出窟则无所食也。
刘玄德欲东伐吴,报关羽之怨,使人迎意期,意期到,玄德敬礼之,问其伐吴,意期不答而求纸笔,玄德与之,意期画作兵马器仗十数纸,便一一以手裂坏之,曰:‘咄咄!’
又画一大人,掘地埋之,乃径还去,玄德不悦,而出军,果大败,十余万众,才数百人得还,器仗军资,一时荡尽,玄德忿耻,发病而卒于永安宫,乃追念其所作大人而埋之正是玄德之死象也。
意期少言语,人有所问,略不对答,蜀人有忧患,往问吉凶,自有常侯,但占意期颜色,若懽悦,则百事吉,惨戚,则百事恶。
邓艾未到蜀百余日,忽失意期所在。
后入瑯琊山中,不复出也。
王兴
王兴者,阳城人也,常居一谷中,本凡民,不知书,无学道意也。
昔汉武帝元封二年上嵩山,登大愚石室,起道宫,使董奉君东方朔等,斎洁思神,至夜,忽见仙人长二丈余,耳下垂至肩,武帝礼而问之,仙人曰:‘吾九疑仙人也,闻中岳有石上菖蒲,一寸九节,服之可以长生,故来采之。’
言讫,忽然不见,武帝顾谓侍臣曰:‘彼非欲学道服食者,必是中岳之神,以此教朕耳。’
乃采菖蒲服之,且二年,而武帝性好热食,服菖蒲每热者,辄烦闷不快,乃止。
时从官多皆服之,然莫能持久,唯王兴闻仙人使武帝常服菖蒲,乃采服之,不息,遂得长生。
魏武帝时犹在,其邻里老小皆云传世见之,视兴常如五十许人,其强健,日行三百里,后不知所之。
黄敬
黄敬,字伯严,武陵人也。
少读诵经书,仕州为部从事,后弃世,学道于霍山,八十余年,复入中岳,专行服气断谷,为吞吐之事。
胎息内视,召六甲玉女,吞阴阳符,又思赤星在洞房前,转大,如火周身。
至二百岁,转还少壮,道士王紫阳数往见,从求要言,敬告紫阳曰:‘吾不修服药之道,但守自然,盖地仙也,何足诘问,闻新野阴君神丹升天之法,此真大道之极也,子可从之。人能除遣嗜慾如我者,不可以学我所为也。’
紫阳固请不止,敬告紫阳曰:‘大关之中有辅星,想而见之翕习成;赤童在马持朱庭,指而摇之錬身形;消遣三尸除死名,审能守之可长生,失之不久伦(穴幻)真。’
紫阳受之,得长生之道也。
鲁女生
鲁女生者,长乐人也。
服胡麻饵术,绝谷八十余年,甚少壮,一日行三百余里,走逐麞鹿。
乡里传世见之二百余年。
入华山中去,时故人与女生别后五十年,入华山庙,逢女生,乘白鹿,从后有玉女数十人也。
甘始
甘始者,太原人也。
善行气,不饮食,又服天门冬,行房中之事,依容成玄素之法,更演益之,为一卷,用之甚有近效。
治病不用针灸汤药。
在人间三百余岁,乃入王屋山仙去也。
封君达
封君达者,陇西人也。
服黄精五十余年,又入乌鼠山,服錬水银,百余岁往来乡里,视之年如三十许人。
常骑青牛,闻人有疾病时死者,便过与药治之,应手皆愈。
不以姓字语人,世人识其乘青牛,故号为青牛道士。
后二百余年,入玄丘山仙去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仙传-卷十-译文
董奉,字君异,是侯官县人。在吴先主时期,有一位年轻人担任本县长,见到君异已经三十多岁,却不知道他是有道之士,离开后五十多年,又担任了其他职务,路过侯官时,以前的官吏都去见这位前任长官,君异也去了,脸色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变化,老官吏认出了他,问道:‘你没有修道吗?当年在县里的时候,年纪和你们差不多,现在我头发已经白了,而你却依然年轻。’君异回答:‘只是偶尔罢了。’
杜变担任交州刺史时,因中毒病逝,已经三天了。君异当时在南方,于是前往用三粒药丸放入死者口中,让人摇晃死者的头,药物随之消散,片刻后,杜变睁开眼睛,手脚能动,脸色逐渐恢复,半日中能起身坐下,病就好了。四天后,他才能说话,说他在死时仿佛在做梦,看到有几十个穿黑衣服的人来收他,要用车载他离开,进入大赤门,直接进入寸狱,每个监狱只有一个门,门只够一个人通过,将杜变放入一个门中,然后从外面用土封住,不再见到外面。恍惚间听到有人说:‘太乙派使者来召杜变,快把他放出来!’听到的人用针挖出他所在的地方,过了一会儿,将他拉出来,看到外面有车马,红色的车盖,三个人坐在车上,一个人拿着符节叫杜变上车,将要送他回去时突然醒来。杜变复活后,在中庭为君异建了一座高楼。君异不吃饭,只吃肉干和枣,喝少量的酒,一天为君异准备三次。君异就到杜变那里吃饭,下楼时就像飞鸟一样,一下就来到座位上,不觉得楼梯的存在,上楼也是如此,这样过了一年。从杜变那里请求离开,杜变流泪挽留他,不答应,杜变问:‘你想要去哪里?我会为你准备大船。’君异说:‘不用船,只需要一个棺材。’杜变就为他准备好了,第二天中午,君异死了,杜变派人将他安葬,七天后,有人闲逛来到这里,看到君异,于是向杜侯表示感谢,杜变打开君异的棺材,只见一块布,一面画着人形,一面用朱砂写着符。
君异后来回到庐山下居住,有一个人从小就患有癞病,濒临死亡,自己来到君异这里,磕头求他救治,君异让人把这个病人坐在一个房间里,用五层布巾遮住病人的眼睛,让他不要动,吩咐家人不要靠近。病人说:听到有一个东西来舔他,痛得无法忍受,无处不痛,估计这个东西的舌头有一尺多长,它的气息大小像牛,最后才离开。君异于是去解开病人的布巾,给他喝水,让他离开,不久就会痊愈,不要吹风。十几天后,病人的身体通红,没有皮肤非常痛,一旦用水洗澡,就不再痛了,二十多天后,皮肤长出疮疤痊愈,身体像凝固的油脂一样光滑。后来经常大旱,庄稼枯萎,县令丁士彦对属官说:‘董君有道,一定能招来雨水。’于是自己带着酒和肉去见君异,说明大旱的情况,君异说:‘雨水容易得。’于是抬头看着他的房子说:‘贫穷人家的房子都见天,不能得到雨水,怎么办呢?’县令理解了他的意思,于是说:‘先生只需祈雨,我会让人为你盖好房子。’于是第二天,丁士彦亲自带领官吏,用竹子搭建房子,房子建成时需要泥浆,有人挖土取泥,想要用水做泥浆。君异说:‘不用运水,天黑自然会下雨。’那天晚上,大雨从天而降,大小适中。
君异住在山里,给人治病,不收钱物,让病重的人种五棵杏树,病轻的人种一棵,这样过了几年,一共种了十多万棵,郁郁葱葱成了一片林子,山中的百虫群兽,都在杏树下嬉戏,竟然不长草,就像耕作过一样。于是杏子大熟,君异在杏林下建了一个谷仓,对当时的人说:想要买杏的人,不必来报告,直接拿走。得到一器谷子就自己去拿一器杏。每当有人拿的谷子少而拿的杏多时,就有三四个老虎追赶他,这个人害怕地逃跑,杏子就倒下了,老虎才离开,回到家称杏子,数量和谷子一样。又有人空手去偷杏,老虎追赶他到家里,就咬死了他,家人知道是偷杏的,就把杏子还回去,磕头道歉,死者就复活了。从那以后,买杏的人都在林中自己称量,不敢有欺骗的行为。君异用他得到的粮食救济穷人,供给过路行人,每年消耗三千斛,还剩下很多。
县令的亲戚家里有一个女儿被妖精附身,百般治疗无效,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君异:‘如果你能治好这个女儿,我就让她服侍你。’君异就命令那些妖精,有一只大白蛇,长一丈六尺,在地上行走,到有病人的家门口,君异派人将它斩首,女儿病就好了,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很久没有孩子。君异每次出行,妻子不能独自在家,就请求养一个女儿,女儿十岁时,君异突然身体一跃进入云中,妻子和养女还守着他的房子,卖杏来维持生计,有欺骗他的人,老虎就像以前一样追赶他。养女长大后,嫁了人,和丈夫一起生活,她的丈夫是个恶徒,经常偷取庙里的神像衣物,庙里的神通过巫师说:‘某甲依仗是仙人的女婿,夺取我的衣物,我不在这里,只是感到羞耻,应该为仙人感到羞耻,不必问这些。’
君异在民间只活了一百年,就升天了,他的脸色像三十岁的人一样。
李根,字子源,是许昌人。有一个叫赵贾的人,听说他的父祖传世见到根,赵贾小时候就跟着根,到了赵贾八十四岁时,根还是年轻不老。以前在寿春吴太丈家,太丈跟从他学道,学会了点金术,立刻就能实现。根能变化,可以进入水火之中,坐着就能让厨房供应二十人的精美食物,都是当地没有的奇异之物。突然告诉太丈说:王陵将要失败,寿春将要陷落,军队中不能再停留,要赶快离开。众人于是派人去抓根,想要杀了他。根当时正在写文书,突然听到外面有千余人围住他的家要抓他,对太丈的父亲说:‘匆匆忙忙的,我只知道你们要来搜查,昨天已经离开了。’太丈出门回望,看到根不见了,左右的书器和物品都不见了,于是官兵进来搜查,翻遍了所有的粮仓、衣箱,都没有找到根,过了很久,太丈出来,看到根还在原来的地方坐着,和以前一样。根对太丈说:‘王太尉将要被满门抄斩,你的弟弟泄露了消息,十天内将会死去。’结果都应验了。弟子家里有人把女儿嫁给根,这个女儿有文化,根出行时,偷看了根写的卷子,读到了根自己说的学道经历,说他在汉元封中学道于某甲,那时根已经七百多年了。太丈还说根的两个瞳孔都是方形的,按照仙经的说法,八百岁的人瞳孔是方形的。根告诉弟子们说:我没有得到神丹大道的秘诀,只得到了地仙的方法,寿命和天地一样长,但不是给凡人修炼的。
李意期
李意期,是蜀郡的人,世人传说他很有名。据说他是汉文帝时期的人,没有妻子和子女。有人想要远行而又想快速到达,李意期就给他一个符咒,并用朱砂在人的双脚上写下符咒,这样就可以不用整天赶路也能迅速返回;有人想要了解四方郡国的宫殿、市井,座中的人可能没见过,就再次询问描述的人,李意期就捏土造出那些地方的形象,造出的郡国形象都很逼真,但只有一寸大小,很快就会消失。有时他四处游历,不知去向,大约一年后又会回到蜀中,用乞食得来的食物帮助贫困的人,在成都的街角挖一个土窟住在里面,冬夏都只穿单衣,头发长到一定长度就剪掉,只留五寸左右,喝少量的酒和干肉以及枣果,如果不出土窟就没有食物可以吃。
刘备想要向东征伐吴国,为了报复关羽的死亡,派人去迎接李意期。李意期到了之后,刘备很尊敬地对待他,问他关于征伐吴国的事情,李意期没有回答而是拿出纸笔,刘备给了他,李意期画了十几张兵马器仗的画,然后用手一一撕毁,说:‘唉!’又画了一个大人,挖地把他埋了,然后直接离开了。刘备不高兴,就出发了军队,结果大败,十几万人,只有几百人得以返回,武器军资,一时都被毁尽。刘备既愤怒又羞愧,发病后死在了永安宫,之后追忆他所作的大人埋藏的地方,正是刘备死亡之兆。
李意期很少说话,别人问他问题,他只是简单地回答或不回答。蜀地的人们有忧患时,去问他吉凶,他自己有常侯,只需观察他的脸色,如果高兴,则万事大吉,如果悲伤,则万事不利。邓艾没有到蜀地一百多天,忽然失去了李意期的踪迹。后来他进入琅琊山,再也没有出来。
王兴,是阳城人,常住在山谷中,本来是个普通人,不识字,也没有学道的想法。以前汉武帝元封二年上嵩山,登上大愚石室,建造道宫,让董奉君、东方朔等人斋戒思神,到了晚上,忽然看到一个身高两丈多的仙人,耳朵垂到肩膀,汉武帝向他行礼并询问,仙人说:‘我是九疑山的仙人,听说中岳有石上菖蒲,一寸九节,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所以来采它。’说完,仙人忽然不见了,汉武帝对侍臣说:‘他不是想学道服药的人,一定是中岳的神,以此来教诲我。’于是采了菖蒲吃了,吃了两年,但因为汉武帝喜欢热食,吃菖蒲时总是感到烦躁不安,就停止了。当时随从的官员都吃了,但都没有能坚持下来,只有王兴听说了仙人让汉武帝常服菖蒲,于是也吃了,不停地吃,最终得到了长生。魏武帝时他还在世,他的邻居和小孩都说世世代代见过他,看起来就像五十岁左右的人,身体强健,一天能走三百里,后来不知去向。
黄敬,字伯严,是武陵人。年轻时读书,在州里做部从事,后来放弃了世俗生活,在霍山学道,八十多年后,又进入中岳,专门练习服气断谷,做吞吐之气的事。胎息内视,召唤六甲玉女,吞阴阳符,又想象赤星在洞房前,变大,如火环绕全身。到了二百岁,身体又变回年轻,道士王紫阳多次去拜访他,向他请教要言,黄敬告诉紫阳:‘我不修习服药之道,只是遵循自然,是地仙,何足深究,我听说新野阴君神丹升天的法子,这是真正的道家极致,你可以去追求。人如果能像我这般摒弃欲望,就不可以学我所做的事。’紫阳坚持请教不止,黄敬告诉紫阳:‘大关之中有辅星,想象就能看到它;赤童在马前拿着朱庭,指向就能摇动身体;消遣三尸除死名,如果能坚守,就可以长生,失之不久就会失去真身。’紫阳接受了这番话,得到了长生之道。
鲁女生,是长乐人。服食胡麻和饵术,断谷八十多年,身体仍然年轻,一天能走三百多里,追赶麋鹿。乡里的人世世代代都见过她,两百多年后,她进入华山,和以前的朋友分别五十年后,进入华山庙,遇到了鲁女生,她骑着白鹿,后面跟着几十个玉女。
甘始,是太原人。擅长行气,不饮食,还服用天门冬,进行房中术,依照容成玄素的方法,又加以发挥,写成了一卷书,使用后效果显著。治病不用针灸汤药。在人间生活了三百多年,然后进入王屋山成仙而去。
封君达,是陇西人。服用黄精五十多年,又进入乌鼠山,服用炼水银,一百多岁在乡里来来往往,看起来就像三十多岁的人。经常骑青牛,听说有人生病即将死去,就过去给他们药治疗,一治就好。他不告诉别人自己的姓名,世人只认识他骑青牛,所以称他为青牛道士。后来两百多年,他进入玄丘山成仙而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仙传-卷十-注解
董奉:董奉,字君异,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位道士,以医术高明和行善积德著称。他居住在庐山,以种植杏树和行医济世而闻名。
侯官县:侯官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福建省福州市。
吴先主:吴先主即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三丸药:指董奉所用的三颗药丸,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太乙:太乙是道教中的一种神祇,被认为是最高级的神之一。
杜变:杜变是董奉救治的一位官员,后来成为董奉的朋友。
棺器:指用来装殓尸体的棺材。
癞:癞,即麻风病,古代对麻风病的称呼。
杏林:杏林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象征,指董奉种植的杏树,后来成为中医的代称。
精邪所魅:精邪,指邪恶的鬼魂或妖精;魅,指被邪气附体的状态。
王陵:王陵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将领。
寿春:寿春是古代的一个城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寿县。
金银法:指能够变出金银的法术。
地仙方:地仙方,指能够修炼成地仙的方法或方术。
蜀郡:蜀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四川省一带,因蜀山而得名,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
汉文帝:汉文帝刘恒,西汉时期的皇帝,在位期间实行黄老之术,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
符:古代道教中的一种符咒,用以驱邪治病或实现某种愿望。
丹书:用朱砂等红色颜料书写的文字,常用于道教符咒。
宫观市井:宫观指道观,市井指市集和街巷,这里泛指各个地方。
撮土作之:用土捏成或堆成某种形状。
刘玄德:即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以仁德著称。
关羽:刘备的结义兄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著称。
永安宫:刘备在蜀汉后期居住的宫殿,位于今天的重庆市。
常侯:常侯指常山赵子龙,即赵云,刘备的将领,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邓艾:三国时期魏国将领,以智谋和勇猛著称,最终灭蜀。
瑯琊山:位于山东省的一座山,相传是道教圣地。
阳城:古代中国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汉武帝:刘彻,西汉时期的皇帝,推行开疆拓土和儒家文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
石上菖蒲:一种生长在石头上的草药,据传有长生不老的功效。
胎息:道教修炼的一种方法,通过呼吸和意念的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六甲玉女:道教传说中的神灵,与修炼有关。
赤星:道教中的一种象征,代表生命力。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的一座山,是道教圣地。
玄丘山:位于陕西省的一座山,是道教圣地。
黄精:一种草药,有滋补身体的作用。
錬水银:将水银炼制成丹药,古代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
青牛道士:封君达的别称,因他常骑青牛而得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仙传-卷十-评注
李意期者,蜀郡人也,传世识之。云是汉文帝时人也,无妻息。
此句开篇点明李意期的身份和背景,蜀郡人,无妻无子,使得其形象显得神秘,如同仙人一般,为后文所述的神异能力埋下伏笔。
人有欲远行速至者,意期以符与之,并以丹书其人两足,则千里皆不尽日而还;人有说四方郡国宫观市井者,座中或未见,重问说者,意期即为撮土作之,所作郡国形象皆是,但盈寸耳,须臾消灭。
这两句描述了李意期的神奇能力,能够以符咒使人瞬间到达千里之外,以及能够用土造出各郡国的形象,形象生动,充满了想象力和神秘感。
或游行,不知所之,一年许复还于蜀中,乞食所得,以与贫乏者,于成都角中,作一土窟而居其中,冬夏单衣,发长剪去之,但使长五寸许,啜少酒脯及枣果,或食百日,不出窟则无所食也。
此句描绘了李意期的清贫生活,他在蜀中游历,过着乞食为生的日子,居住在土窟中,生活简朴,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境界。
刘玄德欲东伐吴,报关羽之怨,使人迎意期,意期到,玄德敬礼之,问其伐吴,意期不答而求纸笔,玄德与之,意期画作兵马器仗十数纸,便一一以手裂坏之,曰:“咄咄!”又画一大人,掘地埋之,乃径还去,玄德不悦,而出军,果大败,十余万众,才数百人得还,器仗军资,一时荡尽,玄德忿耻,发病而卒于永安宫,乃追念其所作大人而埋之正是玄德之死象也。
这段描述了李意期预知未来的能力,通过画作预示了刘备伐吴的失败和自己的死亡,反映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对未来的恐惧。
意期少言语,人有所问,略不对答,蜀人有忧患,往问吉凶,自有常侯,但占意期颜色,若懽悦,则百事吉,惨戚,则百事恶。
此句表现了李意期的神秘气质,他言语不多,但通过观察其面色就能预知吉凶,这种能力使得他在蜀地享有极高的声誉。
邓艾未到蜀百余日,忽失意期所在。后入瑯琊山中,不复出也。
这句话说明李意期在邓艾攻蜀之前就消失了,并隐居瑯琊山,进一步突显了他的神秘和超脱。
王兴者,阳城人也,常居一谷中,本凡民,不知书,无学道意也。
此句介绍了王兴的出身和性格,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不懂得读书和学道,却因一次奇遇而获得长生。
昔汉武帝元封二年上嵩山,登大愚石室,起道宫,使董奉君东方朔等,斎洁思神,至夜,忽见仙人长二丈余,耳下垂至肩,武帝礼而问之,仙人曰:“吾九疑仙人也,闻中岳有石上菖蒲,一寸九节,服之可以长生,故来采之。”言讫,忽然不见,武帝顾谓侍臣曰:“彼非欲学道服食者,必是中岳之神,以此教朕耳。”乃采菖蒲服之,且二年,而武帝性好热食,服菖蒲每热者,辄烦闷不快,乃止。
这段故事讲述了汉武帝与仙人的相遇,以及他服用仙草的经历,反映了古人对长生不老和神秘力量的向往。
时从官多皆服之,然莫能持久,唯王兴闻仙人使武帝常服菖蒲,乃采服之,不息,遂得长生。
王兴因服用仙草而获得长生,与汉武帝形成对比,突显了王兴的非凡之处。
魏武帝时犹在,其邻里老小皆云传世见之,视兴常如五十许人,其强健,日行三百里,后不知所之。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王兴的长寿,以及他在世间的神秘传说。
黄敬,字伯严,武陵人也。少读诵经书,仕州为部从事,后弃世,学道于霍山,八十余年,复入中岳,专行服气断谷,为吞吐之事。
黄敬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古代士人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理想。
胎息内视,召六甲玉女,吞阴阳符,又思赤星在洞房前,转大,如火周身。
黄敬修炼的道术,充满了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人对道术的崇拜和对神秘力量的追求。
至二百岁,转还少壮,道士王紫阳数往见,从求要言,敬告紫阳曰:“吾不修服药之道,但守自然,盖地仙也,何足诘问,闻新野阴君神丹升天之法,此真大道之极也,子可从之。人能除遣嗜慾如我者,不可以学我所为也。”紫阳固请不止,敬告紫阳曰:“大关之中有辅星,想而见之翕习成;赤童在马持朱庭,指而摇之錬身形;消遣三尸除死名,审能守之可长生,失之不久伦(穴幻)真。”紫阳受之,得长生之道也。
黄敬向王紫阳传授长生之道,反映了古人对长生不老和神秘力量的追求。
鲁女生者,长乐人也。服胡麻饵术,绝谷八十余年,甚少壮,一日行三百余里,走逐麞鹿。
鲁女生通过服用胡麻饵术获得长寿,并展现出了惊人的体力和速度。
乡里传世见之二百余年。入华山中去,时故人与女生别后五十年,入华山庙,逢女生,乘白鹿,从后有玉女数十人也。
鲁女生的传说,充满了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对长寿的向往。
甘始者,太原人也。善行气,不饮食,又服天门冬,行房中之事,依容成玄素之法,更演益之,为一卷,用之甚有近效。
甘始通过修炼气功和服用药物获得长寿,并治愈疾病,体现了古人对养生之道的探索。
治病不用针灸汤药。在人间三百余岁,乃入王屋山仙去也。
甘始的长寿和神秘传说,反映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封君达者,陇西人也。服黄精五十余年,又入乌鼠山,服錬水银,百余岁往来乡里,视之年如三十许人。
封君达通过服用黄精和水银获得长寿,并治愈疾病,体现了古人对养生之道的探索。
常骑青牛,闻人有疾病时死者,便过与药治之,应手皆愈。不以姓字语人,世人识其乘青牛,故号为青牛道士。
封君达的形象,充满了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后二百余年,入玄丘山仙去也。
封君达的长寿和神秘传说,反映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