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陶渊明(365年-427年),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也是道家文化的传播者之一。他的《神仙传》在记录神仙人物和道家修行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年代:成书于东晋(约5世纪)。
内容简要:《神仙传》是陶渊明撰写的道家人物传记,主要讲述了各路神仙的故事和道家修行的哲理。书中通过对众多神仙的事迹描述,探讨了道家学说中的“长生不老”与“修炼成仙”的理想,揭示了道家对人类与自然、生命与死亡的独特理解。《神仙传》为道家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后代的道教思想与修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仙传-卷六-原文
淮南王
淮南王安,好神仙之道,海内方士从其游者多矣。
一旦,有八公诣之,容状衰老,枯槁伛偻,阍者谓之曰:
‘王之所好,神仙度世长生久视之道,必须有异于人,王乃礼接,今公衰老如此,非王所宜见也。’
拒之数四,公求见不已,阍者对如初。
八公曰:‘王以我衰老不欲相见,却致少年,又何难哉?’
于是振衣整容,立成童幼之状,阍者惊而引进。
王倒屣而迎之,设礼称弟子,曰:‘高仙远降,何以教寡人?’
问其姓氏,曰:‘我等之名,所谓文五常、武七德、枝百英、寿千龄、叶万椿、鸣九皋、修三田、岑一峰也,
各能吹嘘风雨,震动雷电,倾天骇地,回日驻流,役使鬼神,鞭挞魔魅,出入水火,移易山川,变化之事,无所不能也。’
时王之小臣伍被,曾有过,恐王诛之,心不自安,诣关告变,证安必反,武帝疑之,诏大宗正持节淮南,以案其事,
宗正至,八公谓王曰:‘伍被人臣,而诬其主,天必诛之,王可去矣。此亦天遣王耳,君无此事,日复一日,人间岂可舍哉?’
乃取鼎煮药,使王服之,骨肉近三百余人,同日升天,鸡犬舔药器者,亦同飞去。
八公与王驻马于山石上,但留人马踪迹,不知所在。
宗正以此事奏帝,帝大懊恨,命诛伍被。
自此广招方士,亦求度世之药,竟不得。
其后,王母降时,授仙经,密赐灵方,得尸解之道。
由是茂陵玉箱金杖丹出入人间,抱犊道经见于山洞,亦视武帝不死之迹耳。
李少君
李少君,字云翼,齐国临淄人也。
少好道,入泰山采药,修绝谷遁世全身之术,道未成而疾,困于山林中。
遇安期先生经过,见少君,少君叩头乞活,安期愍其有至心,而被病当死,
乃以神楼散一匕与服之,即起。
少君于是求随安期,奉给奴役使任,师事之。
安期将少君东至赤城,南至罗浮,北至大垣,西游玉门,周流五岳,观看江山,如此数十年。
安期一旦语之:‘我被玄洲召,即日当去,汝未应随我至彼,今当相舍去也。
复六百年,当迎汝于此。’因授神丹炉火、飞雪之方、誓约口诀,毕。
须臾,有乘龙虎导引数百人迎安期,安期乘羽车而升天也。
少君于是还,斋戒卖于市,商佑六国,或时为吏,或作师医治病,或时煦赁,易姓改名,游行处所,莫知其有道。
逮汉武帝之时,闻帝招募方士,特敬道术,而先贫不办合大药,喟然长叹语弟子曰:
‘老将至矣,死将近矣,而财不足用,躬耕力作,商佑求钱,必不致办合药,又吾亦羸拙于斯事也。
闻天子好道,请欲见之,求为合丹,可得恣意,无求不得,天子中成者成之,不中教者便舍去。
吾在世上已五百余年,而不为一权者,必不免于虫蚁之粮矣。’
乃以方上武帝,言:‘臣能凝汞成白银,飞丹砂成黄金,金成服之,白日升天,神仙无穷,身生朱阳之羽,体备圆光之翼,
竦则凌天,伏入无间;控飞龙而八遐已遍,驾白鸿而九陔立周。(宝盖具)海之枣大如瓜,钟山之李大如瓶,臣已食之,
逮先师安期先生授臣口诀,是以保黄物之可成也。’
于是引见,甚尊敬之,赐遗无数,为立屋地。
武帝自谓必能使我度世者。
少君尝从武安侯饮酒,坐中有老人,年九十余,少君言与其祖父游射处,老人为小儿时,
从其祖父,识有此人,一座尽惊。
少君见武帝有故铜器,少君望而识之曰:‘昔齐桓公尝陈此器于栢寝。’
帝按其刻,果齐桓公器,乃知少君数百岁人也。
然视之常时年五十许人,面色甚好,肌肤悦泽,尤有光华,眉目口齿,似十五童子,
诸侯王(上臾下贝)人闻能令其人不死,老更少壮,馈遗之金钱无限,
乃密作神丹,丹成未服,又就帝求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书,凡十二事。
帝以元封四年七月,以书授少君,到元封六年九月,少君称疾,上表云:
‘陛下思心玄妙,志甄长生,于是招访道术,无远不至,精诚感神,天神斯降,
自非宿命所适,孰能偕合?然丹方禁重,宜绝臭腥,汯养物仁,克仙蠢动。
而陛下不能绝奢侈,远声色,杀伐不止,喜怒不除,万里有不归之鬼,市朝有流血之刑。
神丹大道,未可得成。而臣疾与年偕,今者虚瘵,又不获躬亲,斋戒预睹彭祖丹砂之变,于此邈矣。
先师安期先生,昔所赐金丹之方,信而有徵,若按节度奉法戒,尔乃可备用之焉。
若郁砂虹飞,玄朱九转,剖六二而流精夺日,探霜雪而月光风卷,徘徊丹霞,沸腾龙虎,
投铅锡而黄金克成,刀圭入喉而凋气立反。
尔乃驾神虬以上升,骋云车以涉远,当騐此方之神,将明小臣之不妄矣。’
乃以小丹方与帝,而称疾,固非大丹方也。
其夜,武帝梦与少君俱上嵩高上,半道有绣衣使者乘龙持节从云中上下,
言:‘太一请少君。’武帝觉,即遣使者问少君消息,且告近臣曰:‘如朕梦,
少君将舍朕去矣!’
明日少君临病困,武帝自往视,并使左右人受其方书,未竟而少君绝,武帝流涕曰:
‘少君不死也,故作此而去。’
既敛之,忽失其所在,中表衣带不解,如蝉蜕也。
于是为殡其衣物,百余日,行人有见少君在河东蒲坂市者,乘青骡,
帝闻之,使发其棺,棺中无所复有,钉亦不脱,唯余履在耳。
武帝殊盖懊恨求少君之不勤也。
明年栢梁台火烧,失诸秘书妙文也。
初,少君与议郎董仲相亲,见仲宿有固疾,体枯气少,乃与其成药二剂,并其方一篇,用戊巳之草,后土脂,精艮兽沉肪,先莠之根,百卉华体,龙衔之草,亥月上旬,合煎铜鼎,童男童女,服尽一剂,身体便轻,服尽三剂,齿落更生,服尽五剂,命不复倾。
仲为人刚直,博学五经,然不达道术,常笑人服药学道,数上书谏武帝,以为人生有命,衰老有常,非道术所能延益,虽见其有异,以为天性,非术所致,得其药竟不服,又不解从问其方,为藏去之而已。
少君去后数月,仲并甚矣。
又武帝数道其梦,恨惜之,仲乃忆所得少君药,试取服之,未半,能行,身体轻壮,所苦了愈,药尽,气力如三十时,乃更信世间有不死之道,即以去官,行求道士,问以方意,悉不能晓。
然白发皆还黑,形容甚盛,后八十余乃死,临死谓子道生曰:“我得少君神方,我不信事,怀恨黄泉,汝后可行求术人问,解之者,若长服此药,必度世也。”
道生感父遗言,遂不肯仕,周旋天下,求解此方。
到江夏遇博泽先生,先生曰:“此乃非神丹金玉也,可使人得数百年而已耳。”
乃具为说解其方意,所用物真名。
道生合药,服之,得寿三百七十岁,入鸡头山中,不知竟得道不。
同时卓元成、张子仁、吴士耳、蔡子盛、魏仲明、张元达服之,或得三百岁,或得五百岁,皆至死不病,不伛,面不皱理,齿不落,发不白,房屋不废。
此盖少君凡弊方耳,尤使人如此,况其上方邪?
少君当去时,密以六甲左右灵飞术十二事传东郭延,以神丹飞玄之方授少君乡里人蒯子顺者,此二人后学道,并得仙。
少君又授子训昆仑神州贞形也。
王真,字叔坚,上党人也。
少为郡吏,年七十,乃好道,寻见仙经杂言,说郊间人者,周宣王时郊间采薪之人也,采薪而行歌曰:“巾金巾,入天门,呼长精,噏玄泉,鸣天鼓,养泥丸。”
时人莫能知,唯柱下史曰:“此是活国中人,其语秘矣,其人乃古之渔父也。何以知之?八百岁人,目瞳正方;千岁人,目理从。采薪者乃千岁之人也。”
真读此书而不解其旨,逐搜问诸所在道士,经年,而遇有解其旨者语真曰:“此近浅之术也,为可驻年反白而已。”
乃语诀云:“巾金巾者,恒存肺炁入泥丸中,徐徐以绕身,身常光泽;噏玄泉者,漱其口液而服之,使人不老,行之七日有效;鸣天鼓者,朝起常叩齿三十六下,使身神安,又夜恒存赤气,从天门入周身内外,在脑中变为火,以燔身,身与火同光,如此存之,亦名曰炼形;泥丸,脑也;天门,口也,习闭炁而吞之,名曰胎息;习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行之勿休。”
真受诀,施行胎息胎食炼形之方,甚有验断。
够二百余年,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自叹曰:“我行此术唯可不死,岂及神丹金玉之方邪?”
乃师事蒯子训,子训授其肘后方也。
魏武帝闻之,呼与相见,见真年可三十许,意嫌其虚诈,定校其乡里,解异口同辞,多有少小见真者,乃信其有道,甚敬重之。
郄孟节师事真十数年,真以蒸丹小饵法授孟节,得度世。
乡里计真已四百岁。
后一日将三少妾登女几山,语弟子言:“合丹去。”
去遂不复还。
真日行三百里,孟节能合枣核以不食,至十年,又能闭炁不息,身不动摇,若死人,可至百日半岁,亦有家室,此法是真所习郊间人之法也。
孟节为人质谨,不妄言,魏武帝为立茅舍,使令诸方士。
晋惠怀之际人,故有见孟节在长安市中者,魏武帝时亦善招求方术,道士皆虚心待之,但诸得道者,莫肯告之以要言耳。
陈长者,在苎屿山六百年,每四时设祭,亦不饮食,亦无所修,人有病者,与祭水饮之,皆愈也。
刘纲者,上虞县令也。
与妻樊夫人俱得道术,二人俱坐林上,纲作火烧屋,从东边起,夫人作雨,从西边上,火灭。
樊夫人者,刘纲之妻也。
纲字伯鸾,仕为上虞令,亦有道术,能檄召鬼神,禁制变化之道,亦潜修密证,人莫能知。
为理尚清净简易,而政令宣行,民受其惠,无旱暵漂垫之害,无疫毒鸷暴之伤,岁岁大丰,远近所仰。
暇日与夫人较其术用,俱坐堂上,纲作火烧客碓舍,从东而起,夫人禁之,火即便灭。
庭中两株桃,夫妻各咒一株,使之相斗击,良久,纲所咒者不胜。
数走出于篱外,纲唾盘中,即成鲫鱼,夫人唾盘中,成獭,食其鱼。
纲与夫人入四明山,路值虎,以面向地,不敢仰视,夫人以绳缚虎牵归,系于床脚下。
纲每共试术,事事不胜。
将升天,县厅侧先有大皂荚树,纲升树数丈,方能飞举,夫人即平坐床上,冉冉如云炁之举,同升天而去矣。
东陵圣母者,广陵海陵人也。
适杜氏,师事刘纲学道,能易形变化,隐显无方。
杜不信道,常恚怒之。
圣母或行理疾救人,或有所之诣,杜恚之愈甚,告官讼之,云圣母奸妖,不理家务。
官收圣母付狱,顷之,已从狱窗中飞去,众望见之,转高入云中,留所著履一緉在窗下,自此升天,远近立庙祠之,民所奉事,祷祈立效。
常有一青鸟在祭所,人有失物者,乞问所在,青鸟即集盗物人之上,路不拾遗。
岁月稍久,亦不复尔。
至今海陵海中,不得为奸盗之事,大者即风波没溺、虎狼杀之,小者即病伤也。
孔元
孔元者,常服松脂茯苓松实,年更少壮,已一百七十余岁。
人或饮酒,请元作酒令,元乃以杖柱地倒立,头向下,持酒倒饮,人不能为之也。
乃于水边凿岸作一穴,方丈余,止其间,断谷或一月两月而出。
后入西华岳得道也。
王烈
王烈,字长休,邯郸人。
常服黄精并炼铅,年二百三十八岁,有少容,登山如飞。
少为书生,嵇叔夜与之游,烈入太行山,闻山裂声,往视之,山断数百丈,有青泥出如髓,取抟之,须臾成石,如热腊之状,食之味如粳米,仙经云:神仙五百岁,辄一开,其中有髓,得服之者,与天地齐毕。
涉正
涉正,字玄真,巴东人。
说秦王时事如目前,常闭目,行亦不开,弟子数十年莫见其开目者。
有一弟子固请开之,正乃为开目,有声如霹雳,光如电,弟子皆匐地。
李八百呼为四百岁小儿也。
焦先
焦先,字孝然,河东人也。
汉末关中乱,先失家属,独窜于河渚间,食草饮水,无衣履。
时太阳长朱南望见之,谓之亡士,欲遣船捕取,同郡侯武阳语县“此狂痴人耳”,遂注其籍,给廪日五升,人皆轻易之,然其行不践邪迳,必循阡陌,及其抢拾,不取大穗,饥不苟食,寒不苟衣,每出,见妇人则隐翳,须至乃出,自作一爪牛庐,净扫其中,营木为床,而草褥其上,至天寒时,搆火以自炙,呻吟独语。
太和青龙中,尝持一杖南渡,河水泛涨輙独云未可也,由是人颇疑不狂,所言多验佥,谓之隐者也。
年八十九终。
孙登
孙登,字公和,汲郡人。
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坑居之,好读易,抚一弦琴,性无恚怒。
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登既出,便大笑。
尝住宜阳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语,登不应。
文帝闻之,使阮籍往观,既见与语,亦不应。
嵇康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康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
登乃曰:“子识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果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体;用才在乎识贞,所以全其生。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求乎?”
康不能用。
后作幽愤诗曰:昔惭柳下,今愧孙登。
竟莫知其所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仙传-卷六-译文
淮南王刘安,喜欢追求神仙之道,全国各地的方士都纷纷前来与他交往。有一天,有八个老人前来拜访他,他们看起来年老体衰,瘦弱弯曲,守门的人对老人说:“大王喜欢的是神仙长生不老之道,这需要与众不同的人才,大王才会以礼相待。现在您们这样衰老,不符合大王的要求。”守门的人四次拒绝他们,但老人仍然坚持要见刘安,守门人依然坚持原话。八个老人说:“大王因为我们衰老而不愿见我们,如果换成年轻的人,难道就不难了吗?”于是他们整理衣衫,改变容貌,看起来像儿童一样年轻,守门人惊讶地引进了他们。刘安倒穿着鞋子出门迎接,以弟子之礼接待他们,说:“高贵的仙人远道而来,有何指教?”询问他们的名字,他们说:“我们的名字分别是文五常、武七德、枝百英、寿千龄、叶万椿、鸣九皋、修三田、岑一峰,我们各自能呼风唤雨,震撼雷电,翻天覆地,使太阳停止运行,使河流倒流,驱使鬼神,鞭挞妖魔,出入水火,改变山川,变化无穷,无所不能。”当时刘安的小臣伍被,曾经犯过错,担心刘安会处罚他,心中不安,到宫门外报告情况,证明刘安一定会造反。汉武帝怀疑他,下诏让大宗正带着符节去淮南调查此事。大宗正到达后,八个老人对刘安说:“伍被作为臣子,却诬陷他的君主,上天一定会惩罚他,大王可以离开了。这也是上天安排大王的事情,您并没有造反,日复一日,人间怎么可能舍弃您呢?”于是他们拿出药鼎煮药,让刘安服用,刘安的亲属和仆人近三百人,同一天升天,连鸡犬舔食药器的也都一同飞走。八个老人和刘安骑马站在山石上,只留下人和马的马蹄印,不知去向。大宗正将此事报告给皇帝,皇帝非常懊悔,下令诛杀伍被。从此广泛招募方士,也寻求长生不老的药,但最终没有得到。后来,王母降临,传授了仙经,秘密赐予灵方,得到了尸解成仙的方法。因此,茂陵的玉箱金杖丹药在人间出入,抱犊峰上的道士在山洞中出现,也不过是看看武帝追求不死的痕迹罢了。
李少君,字云翼,是齐国的临淄人。他年轻时就喜欢修道,进入泰山采药,修炼绝食避世全身的技艺,但修为未成却生病了,困在了山林中。遇到安期先生路过,看到李少君,李少君跪下请求生存,安期先生怜悯他真诚的心,便给他一勺神楼散服用,立刻就起来了。李少君于是请求跟随安期先生,供给他的仆役使用,成为他的弟子。安期先生带着李少君东至赤城,南至罗浮,北至大垣,西至玉门,周游五岳,观看江山,如此数十年。有一天,安期先生告诉他:“我被玄洲召见,今天就要离开,你还没有跟随我到那里,现在我们应该分开了。再过六百年,我会在这里迎接你。”于是传授给他神丹炼制的方法、飞雪之方、口诀,然后安期先生乘着龙虎引导的数百人升天,乘坐羽车而升天。李少君于是返回,斋戒在市场上卖东西,帮助六国商人,有时做官,有时行医治病,有时出租房屋,改名换姓,四处游历,没有人知道他是有道之人。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听说皇帝招募方士,特别尊敬道术,但因为贫穷无法购买炼制丹药,他长叹一声对弟子说:“年纪大了,死期也近了,但钱财不够用,亲自耕种,做买卖赚钱,肯定无法购买丹药,而且我在这方面也笨拙。听说皇帝喜欢道术,我想见见皇帝,请求为他炼制丹药,如果成功,就可以随心所欲,无所不能,皇帝成功了我继续炼制,不成功我就放弃。我在世上已经五百年了,但从未成为权贵,必然无法避免像虫蚁一样被埋葬的命运。”于是他用方法上报武帝,说:“我能将水银凝结成白银,将丹砂炼制成黄金,炼成后服用,就可以白日飞升成仙,长生不老,身体长出朱阳之羽,身体具备圆光之翼,站立就能冲上云霄,躺下就能潜入无间;驾驭飞龙而八极已遍,驾驭白鹤而九天立周。(宝盖具)海中的枣子有瓜那么大,钟山的李子有瓶那么大,我已经吃过,是先师安期先生传授给我的口诀,所以能够保证丹药的成功。”于是引见武帝,武帝非常尊敬他,赐予无数礼物,为他建造房屋和土地。武帝自认为一定能让他长生不老。李少君曾经和武安侯一起喝酒,座位上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说和他祖父一起游猎的地方,老人小时候跟随祖父,认识有这个人,满座的人都惊讶。李少君看到武帝有一件古铜器,李少君看了后认出来说:“以前齐桓公曾经把这件器物放在柏寝。”武帝查看器物上的刻文,果然是齐桓公的器物,才知道李少君已经几百岁了。但是看起来就像五十岁左右的人,面色很好,肌肤光泽,特别有光彩,眉毛眼睛嘴巴牙齿,都像十五岁的孩子,诸侯王和百姓听说他能让人不死,变得更年轻,送给他无数的金钱。于是他秘密地炼制神丹,丹药炼成尚未服用,又向武帝请求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书,共有十二卷。武帝在元封四年七月将书授予李少君,到元封六年九月,李少君称病,上表说:“陛下心志玄妙,追求长生不老,因此招募道术之士,无远弗届,精诚所至,天神降临,如果不是命中注定,谁能与之相合?然而丹药配方禁制严苛,需要远离腥臭,滋养万物,克制邪恶。而陛下不能摒弃奢侈,远离声色,杀伐不止,喜怒无常,万里有不能归来的鬼魂,朝廷有血流成河的刑罚。神丹大道,难以成就。而我的疾病和年龄一样,现在得了虚劳病,又无法亲自炼制,预见到彭祖炼丹砂的变化,已经遥不可及。先师安期先生所赐予的金丹配方,确实可靠,如果按照法度遵循戒律,就可以使用。如果砂石飞升,玄朱九转,剖开六二流精夺日,探取霜雪而月光风卷,徘徊丹霞,沸腾龙虎,投入铅锡而黄金即成,刀圭入喉而气息即反。然后驾驭神龙以上升,乘坐云车以远行,就可以检验这个方子的神奇,证明我并没有说谎。”于是他将小丹方交给武帝,并称病,实际上并没有大丹方。那天晚上,武帝梦见和少君一起登上嵩山,半路上有穿绣衣的使者骑着龙拿着符节从云中上下,说:“太一请少君。”武帝醒来,立即派遣使者询问少君的消息,并告诉近臣说:“就像我梦到的那样,少君将要离开我了!”第二天少君病情恶化,武帝亲自去看望,并让左右的人接受他的方书,但未完成,少君就去世了。武帝流泪说:“少君不死,所以假装离去。”将他安葬后,突然发现他不见了,衣服和带子都没有解开,就像蝉蜕壳一样。于是为他整理衣物,一百多天后,有行人在河东蒲坂市看到少君,骑着青骡,武帝听说后,派人挖开他的棺材,棺材里什么都没有,钉子也没有拔出,只留下鞋子。武帝非常懊悔,没有更加努力地寻找少君。第二年栢梁台失火,烧毁了所有秘籍妙文。
起初,少君与议郎董仲相亲,见仲宿有固疾,体枯气少,乃与其成药二剂,并其方一篇,用戊巳之草,后土脂,精艮兽沉肪,先莠之根,百卉华体,龙衔之草,亥月上旬,合煎铜鼎,童男童女,服尽一剂,身体便轻,服尽三剂,齿落更生,服尽五剂,命不复倾。
仲为人刚直,博学五经,然不达道术,常笑人服药学道,数上书谏武帝,以为人生有命,衰老有常,非道术所能延益,虽见其有异,以为天性,非术所致,得其药竟不服,又不解从问其方,为藏去之而已。
少君去后数月,仲并甚矣。又武帝数道其梦,恨惜之,仲乃忆所得少君药,试取服之,未半,能行,身体轻壮,所苦了愈,药尽,气力如三十时,乃更信世间有不死之道,即以去官,行求道士,问以方意,悉不能晓。
然白发皆还黑,形容甚盛,后八十余乃死,临死谓子道生曰:‘我得少君神方,我不信事,怀恨黄泉,汝后可行求术人问,解之者,若长服此药,必度世也。’道生感父遗言,遂不肯仕,周旋天下,求解此方。
到江夏遇博泽先生,先生曰:‘此乃非神丹金玉也,可使人得数百年而已耳。’乃具为说解其方意,所用物真名。
道生合药,服之,得寿三百七十岁,入鸡头山中,不知竟得道不。
同时卓元成、张子仁、吴士耳、蔡子盛、魏仲明、张元达服之,或得三百岁,或得五百岁,皆至死不病,不伛,面不皱理,齿不落,发不白,房屋不废。
此盖少君凡弊方耳,尤使人如此,况其上方邪?少君当去时,密以六甲左右灵飞术十二事传东郭延,以神丹飞玄之方授少君乡里人蒯子顺者,此二人后学道,并得仙。
少君又授子训昆仑神州贞形也。
王真,字叔坚,上党人也。少为郡吏,年七十,乃好道,寻见仙经杂言,说郊间人者,周宣王时郊间采薪之人也,采薪而行歌曰:‘巾金巾,入天门,呼长精,噏玄泉,鸣天鼓,养泥丸。’时人莫能知,唯柱下史曰:‘此是活国中人,其语秘矣,其人乃古之渔父也。何以知之?八百岁人,目瞳正方;千岁人,目理从。采薪者乃千岁之人也。’
真读此书而不解其旨,逐搜问诸所在道士,经年,而遇有解其旨者语真曰:‘此近浅之术也,为可驻年反白而已。’乃语诀云:‘巾金巾者,恒存肺炁入泥丸中,徐徐以绕身,身常光泽;噏玄泉者,漱其口液而服之,使人不老,行之七日有效;鸣天鼓者,朝起常叩齿三十六下,使身神安,又夜恒存赤气,从天门入周身内外,在脑中变为火,以燔身,身与火同光,如此存之,亦名曰炼形;泥丸,脑也;天门,口也,习闭炁而吞之,名曰胎息;习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行之勿休。’
真受诀,施行胎息胎食炼形之方,甚有验断。够二百余年,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自叹曰:‘我行此术唯可不死,岂及神丹金玉之方邪?’乃师事蒯子训,子训授其肘后方也。
魏武帝闻之,呼与相见,见真年可三十许,意嫌其虚诈,定校其乡里,解异口同辞,多有少小见真者,乃信其有道,甚敬重之。
郄孟节师事真十数年,真以蒸丹小饵法授孟节,得度世。
乡里计真已四百岁。
后一日将三少妾登女几山,语弟子言:‘合丹去。’去遂不复还。
真日行三百里,孟节能合枣核以不食,至十年,又能闭炁不息,身不动摇,若死人,可至百日半岁,亦有家室,此法是真所习郊间人之法也,孟节为人质谨,不妄言,魏武帝为立茅舍,使令诸方士。
晋惠怀之际人,故有见孟节在长安市中者,魏武帝时亦善招求方术,道士皆虚心待之,但诸得道者,莫肯告之以要言耳。
陈长者,在苎屿山六百年,每四时设祭,亦不饮食,亦无所修,人有病者,与祭水饮之,皆愈也。
刘纲者,上虞县令也。与妻樊夫人俱得道术,二人俱坐林上,纲作火烧屋,从东边起,夫人作雨,从西边上,火灭。
樊夫人者,刘纲之妻也。纲字伯鸾,仕为上虞令,亦有道术,能檄召鬼神,禁制变化之道,亦潜修密证,人莫能知。
为理尚清净简易,而政令宣行,民受其惠,无旱暵漂垫之害,无疫毒鸷暴之伤,岁岁大丰,远近所仰。
暇日与夫人较其术用,俱坐堂上,纲作火烧客碓舍,从东而起,夫人禁之,火即便灭。
庭中两株桃,夫妻各咒一株,使之相斗击,良久,纲所咒者不胜。
数走出于篱外,纲唾盘中,即成鲫鱼,夫人唾盘中,成獭,食其鱼。
纲与夫人入四明山,路值虎,以面向地,不敢仰视,夫人以绳缚虎牵归,系于床脚下。
纲每共试术,事事不胜。
将升天,县厅侧先有大皂荚树,纲升树数丈,方能飞举,夫人即平坐床上,冉冉如云炁之举,同升天而去矣。
东陵圣母者,广陵海陵人也。适杜氏,师事刘纲学道,能易形变化,隐显无方。
杜不信道,常恚怒之。
圣母或行理疾救人,或有所之诣,杜恚之愈甚,告官讼之,云圣母奸妖,不理家务。
官收圣母付狱,顷之,已从狱窗中飞去,众望见之,转高入云中,留所著履一緉在窗下,自此升天,远近立庙祠之,民所奉事,祷祈立效。
常有一青鸟在祭所,人有失物者,乞问所在,青鸟即集盗物人之上,路不拾遗。
岁月稍久,亦不复尔。
至今海陵海中,不得为奸盗之事,大者即风波没溺、虎狼杀之,小者即病伤也。
孔元
孔元,经常服用松脂、茯苓和松子,年纪却越来越年轻,已经一百七十多岁了。有人请他喝酒,孔元就用手杖撑地倒立,头朝下,拿着酒杯倒着喝,别人都做不到。他在水边凿了一个一丈多见方的水坑,就住在里面,有时断食一个月或两个月才出来。后来他在西华山得道了。
王烈,字长休,是邯郸人。经常服用黄精并炼铅,活了二百三十八岁,看起来年轻,登山如飞。年轻时是个书生,和嵇叔夜一起游玩,王烈进入太行山,听到山裂的声音,前去查看,发现山裂开了数百丈,有像骨髓一样的青泥冒出来,他取了一些捏成石头,像热蜡一样,吃起来味道像粳米,仙经说:神仙每五百年开一次,其中有髓,吃了就能和天地一样长久。
涉正,字玄真,是巴东人。他谈论秦王时事就像发生在眼前一样,经常闭着眼睛,走路也不睁开,几十年来弟子们都没有见过他睁开眼睛,有一个弟子坚持请他睁开眼睛,涉正就睁开了眼睛,声音像雷鸣,光芒像闪电,弟子们都跪在地上。李八百称他为四百岁的孩子。
焦先,字孝然,是河东人。汉末关中混乱,焦先失去了家人,独自逃到河渚之间,吃草喝水,没有衣服鞋子。当时太阳长朱南望见了他,称他为逃亡的人,想要派人用船去抓他,同郡的侯武阳对县官说“这不过是个疯子”,于是就把他登记在册,每天供给五升粮食,人们都轻视他,但他的行为不踏邪路,必定走田间小路,抢东西时不去取大的穗子,饿了不随便吃东西,冷了不随便穿衣,每次外出,看到妇女就躲起来,等到她们走了才出来,自己造了一个像牛庐一样的住所,里面打扫得干净,用木头做床,上面铺上草垫,天冷时生火取暖,独自吟唱。太和青龙年间,他曾经拿着一根拐杖南渡,河水泛滥,他独自说‘现在还不行’,因此人们都怀疑他不是疯子,他说的很多话都应验了,人们称他为隐士。八十九岁时去世。
孙登,字公和,是汲郡人。没有家人,在郡北山挖了个土坑住下,喜欢读易经,弹一根琴弦,性格没有怨恨和愤怒。有人把他扔进水里,想看他生气,孙登出来后,反而大笑。他曾经住在宜阳山,有个烧炭的人看到他,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和他交谈,孙登没有回答。魏文帝听说了,派阮籍去观察,见到孙登后和他交谈,他也没有回答。嵇康跟随他游学三年,问他有什么打算,他始终不回答,嵇康要离开时,说:‘先生竟然一句话都不说吗?’孙登说:‘你懂得火吗?火生而有光,但不利用它的光,那么它的光在哪里?人生而有才,但不利用它的才,那么它的才在哪里?所以利用光在于得到燃料,所以能保持它的身体;利用才在于认识忠诚,所以能保全生命。现在你才多识少,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很难避免不幸!你没有追求什么吗?’嵇康没有采纳。后来他写了一首《幽愤诗》说:从前惭愧柳下惠,现在愧对孙登。最终没有人知道他的结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仙传-卷六-注解
淮南王:淮南王安,是西汉时期淮南国的诸侯王,他的名字是刘安。在文中,淮南王安是一位热衷于神仙之道的人物。
神仙之道:指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宗教信仰和修炼方法,源自中国古代的道教思想。
方士:古代指那些研究天文、历法、炼丹、占卜等技艺的人,他们常常被君主征召以寻求长生不老的秘术。
八公:指八位仙人,他们是传说中的神仙,具有超凡的能力。
阍者:指守门人,负责守卫宫门。
度世长生久视之道:指追求超脱生死、长生不老的修炼方法。
文五常、武七德、枝百英、寿千龄、叶万椿、鸣九皋、修三田、岑一峰:这些是八公的名字,反映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神通和能力。
役使鬼神:指能够驱使鬼神,控制自然力量。
鞭挞魔魅:指能够驱除邪恶和魔障。
绝谷遁世全身之术:指修炼的道术,通过绝食和避世来达到修炼身体和心灵的目的。
安期先生:传说中的仙人,具有超凡的能力和长寿。
神楼散:一种仙药,能够起死回生。
飞雪之方:一种炼制仙丹的方法。
玄洲:传说中的仙岛,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神丹:指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
飞丹砂成黄金:指通过炼丹术将丹砂变成黄金。
白日升天:指通过服用仙丹能够在白天飞升成仙。
朱阳之羽:指仙人的羽翼,具有朱红色的光芒。
圆光之翼:指仙人的羽翼,具有圆形的光芒。
八遐:指八个方向,即东南西北上下。
九陔:指九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中上下。
宝盖具:指仙人的宝座。
海之枣大如瓜,钟山之李大如瓶:形容仙果之大。
栢寝:古代帝王或贵族的陵墓。
太一:古代神话中的最高神之一,也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祇。
元封:汉武帝的年号,用于纪年。
虚瘵:指身体虚弱,多病。
彭祖丹砂之变:指彭祖炼制的丹砂变化成仙丹的过程。
神虬:神话中的神龙。
云车:指仙人的云彩车,可以载人飞升。
虫蚁之粮:指低贱的食物,比喻贫贱的生活。
栢梁台:汉武帝时期的宫殿。
秘书妙文:指重要的文献和秘籍。
少君: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能长生不老,此处可能指一位传授长生不老之术的仙人。
议郎:古代官名,为皇帝的顾问官,负责议论国事。
董仲:古代人物,具体生平不详。
固疾:指久治不愈的疾病。
成药:指已经配制好的药物。
方:指药物的配方。
戊巳:古代天干地支中的两个地支,此处可能指特定的时间或方位。
后土脂:古代炼丹术语,指后土(大地)的油脂。
精艮兽沉肪:古代炼丹术语,指艮兽(一种传说中的神兽)的脂肪。
先莠之根:古代炼丹术语,指先莠(一种植物)的根部。
百卉华体:古代炼丹术语,指各种花卉的精华。
龙衔之草:古代炼丹术语,指龙口中所衔的草,可能指一种珍稀的草药。
亥月上旬:古代时间单位,亥月指农历的九月,上旬指月初的十天。
铜鼎:古代炼丹用的器具,用于炼制丹药。
童男童女:古代炼丹术语,指未成年的男女,用于炼丹仪式。
齿落更生:指牙齿脱落后再生长,古代炼丹术语,意指返老还童。
道术:指修炼道教法术或炼丹术。
武帝:指西汉时期的皇帝汉武帝。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古代儒家经典。
黄泉:古代指阴间,死后的世界。
江夏:古代地名,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博泽先生:古代人物,具体生平不详。
神丹金玉:古代炼丹术语,指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六甲左右灵飞术:古代道教术语,指一种修炼法术。
东郭延:古代人物,具体生平不详。
蒯子顺:古代人物,具体生平不详。
昆仑神州: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位于中国西部。
王真:古代人物,具体生平不详。
上党:古代地名,今山西省长治市。
郡吏:古代官名,指郡一级的官员。
仙经杂言:指有关修炼成仙的书籍。
周宣王:西周时期的君主。
郊间人:指在郊外居住的人。
活国中人:古代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人。
渔父:古代传说中的渔夫,此处可能指一位仙人。
目瞳正方:古代炼丹术语,指眼睛瞳孔呈正方形,意指长寿。
目理从:古代炼丹术语,指眼睛的纹理清晰,意指长寿。
活国中:古代传说中的长寿国。
肺炁:古代炼丹术语,指肺部的气息。
泥丸:古代炼丹术语,指头部。
天门:古代炼丹术语,指口。
胎息:古代炼丹术语,指修炼呼吸法。
胎食:古代炼丹术语,指修炼吞咽法。
魏武帝:指东汉末年的曹操。
郄孟节:古代人物,具体生平不详。
蒸丹小饵法:古代炼丹术语,指一种炼制丹药的方法。
苎屿山: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上虞县令:古代官名,指上虞县的地方官。
樊夫人:古代人物,具体生平不详。
檄召鬼神:古代炼丹术语,指用符咒召来鬼神。
禁制变化之道:古代炼丹术语,指修炼控制变化的能力。
四明山: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广陵海陵:古代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
杜氏:古代人物,具体生平不详。
孔元:古代人物,具体生平不详。
松脂:松脂是一种从松树分泌出来的树脂,常用于中医中作为药材,被认为有滋补作用。
茯苓:茯苓是一种中药材,被认为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松实:松实指的是松树的种子,也称为松子,是一种食品和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酒令:酒令是一种饮酒游戏,通常由一人提出规则,其他人必须按照规则饮酒。
断谷:断谷指的是不吃谷物,只吃其他食物或仅饮水,是一种修炼身体和心灵的方法。
西华岳:西华岳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是道教圣地之一。
炼铅:炼铅是指古代的一种炼金术,试图通过化学反应将铅转化为黄金。
黄精:黄精是一种中药材,被认为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的功效。
青泥:青泥可能指的是含有矿物质的一种泥土,在这里可能被描述为具有神奇性质。
抟:抟的意思是揉捏,这里指的是将青泥揉捏成石头的形状。
仙经:仙经指的是关于神仙修炼的书籍或经典。
少容:少容指的是容貌年轻,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
太行山:太行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位于华北地区,是许多神话和传说的发源地。
髓:髓指的是骨髓,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类似骨髓的物质,被认为有神奇的功效。
阡陌:阡陌是指田间的小路,这里用来形容涉正行走时遵循的路径。
爪牛庐:爪牛庐是一种用树枝和草搭建的简陋住所,这里用来形容焦先的居住环境。
抚琴:抚琴指的是弹奏古琴,这里用来形容孙登的爱好。
易:易指的是《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
抚一弦琴:抚一弦琴指的是弹奏只有一根弦的古琴,这里用来形容孙登的清高和超然。
无恚怒:无恚怒指的是没有怨恨和愤怒的情绪,形容性格平和。
投诸水中:投诸水中指的是将某人扔进水中,这里用来测试孙登是否会有愤怒的反应。
宜阳山:宜阳山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山脉或地名,这里用来描述孙登的居住地。
作炭人:作炭人指的是从事烧炭工作的人。
阮籍:阮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与孙登有过交往。
幽愤诗:幽愤诗指的是表达内心幽怨和愤怒的诗篇。
柳下:柳下可能指的是柳树下,这里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隐居生活。
孙登:孙登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隐士,以超然物外和智慧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仙传-卷六-评注
孔元者,常服松脂茯苓松实,年更少壮,已一百七十余岁。
此句描绘了孔元长期服用松脂、茯苓和松实,从而保持了年轻的外貌和健康的状态。松脂、茯苓和松实均为古代养生之品,体现了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常服’二字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持续性,‘年更少壮’则是对其效果的肯定,‘一百七十余岁’更是对寿命的惊叹。
人或饮酒,请元作酒令,元乃以杖柱地倒立,头向下,持酒倒饮,人不能为之也。
此句描述了孔元饮酒时的独特行为,倒立饮酒,不仅展示了其身体柔韧,更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精神。这种非同寻常的行为,既是对传统饮酒文化的颠覆,也是对自身修炼成果的展示。‘人不能为之也’则是对其能力的赞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超凡脱俗之人的敬仰。
乃于水边凿岸作一穴,方丈余,止其间,断谷或一月两月而出。
此句进一步展现了孔元的修炼成果。凿穴而居,体现了其隐逸的生活态度;‘断谷’则是对其辟谷修炼的描述,‘一月两月而出’则是对其修炼深度的肯定。
后入西华岳得道也。
‘得道’是古代修炼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此句点明了孔元修炼的最终成果,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向往。
王烈,字长休,邯郸人。常服黄精并炼铅,年二百三十八岁,有少容,登山如飞。
此句介绍了王烈的生平和修炼成果。‘常服黄精并炼铅’说明了其修炼方法,‘年二百三十八岁’则是对其寿命的惊叹,‘有少容’和‘登山如飞’则是对其修炼效果的肯定。
少为书生,嵇叔夜与之游,烈入太行山,闻山裂声,往视之,山断数百丈,有青泥出如髓,取抟之,须臾成石,如热腊之状,食之味如粳米,仙经云:神仙五百岁,辄一开,其中有髓,得服之者,与天地齐毕。
此句详细描述了王烈在太行山的一次奇遇,以及他所得的仙药。‘山裂声’和‘青泥出如髓’等描写,充满了神秘色彩,体现了古人对于超自然现象的想象。‘食之味如粳米’则是对仙药的赞美,‘神仙五百岁’更是对修炼成果的肯定。
涉正,字玄真,巴东人。说秦王时事如目前,常闭目,行亦不开,弟子数十年莫见其开目者,有一弟子固请开之,正乃为开目,有声如霹雳,光如电,弟子皆匐地。
此句描绘了涉正的神秘形象。‘说秦王时事如目前’表明其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常闭目,行亦不开’则是对其超凡脱俗的描述。‘有声如霹雳,光如电’更是对其能力的夸张,‘弟子皆匐地’则是对其尊敬的表现。
李八百呼为四百岁小儿也。
此句是对涉正年龄的描述,‘四百岁小儿’既是对其年龄的夸张,也是对其年轻外貌的赞叹。
焦先,字孝然,河东人也。汉末关中乱,先失家属,独窜于河渚间,食草饮水,无衣履。
此句介绍了焦先的生平和遭遇。‘食草饮水,无衣履’表明其过着简朴的生活,体现了其淡泊名利的态度。
时太阳长朱南望见之,谓之亡士,欲遣船捕取,同郡侯武阳语县“此狂痴人耳”,遂注其籍,给廪日五升,人皆轻易之,然其行不践邪迳,必循阡陌,及其抢拾,不取大穗,饥不苟食,寒不苟衣,每出,见妇人则隐翳,须至乃出。
此句详细描述了焦先的生活状态。‘不践邪迳,必循阡陌’表明其遵循正道,‘不取大穗,饥不苟食,寒不苟衣’则是对其生活态度的描述,‘见妇人则隐翳’则是对其避世态度的体现。
自作一爪牛庐,净扫其中,营木为床,而草褥其上,至天寒时,搆火以自炙,呻吟独语。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焦先的生活环境。‘一爪牛庐’和‘营木为床’等描述,体现了其简朴的生活,‘搆火以自炙’则是对其生活状态的描述。
太和青龙中,尝持一杖南渡,河水泛涨輙独云未可也,由是人颇疑不狂,所言多验佥,谓之隐者也。
此句描述了焦先的预言能力。‘河水泛涨輙独云未可也’表明其具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所言多验佥’则是对其能力的肯定。
年八十九终。
此句点明了焦先的寿命,‘年八十九终’表明其虽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仍然享有长寿。
孙登,字公和,汲郡人。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坑居之,好读易,抚一弦琴,性无恚怒。
此句介绍了孙登的生平和性格。‘无家属’和‘为土坑居之’表明其过着隐居的生活,‘好读易,抚一弦琴’则是对其兴趣的描述,‘性无恚怒’则是对其性格的赞美。
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登既出,便大笑。
此句描述了孙登的宽容大度。‘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表明有人试图激怒他,但孙登却以大笑回应,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精神。
尝住宜阳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语,登不应。文帝闻之,使阮籍往观,既见与语,亦不应。嵇康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康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识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果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体;用才在乎识贞,所以全其生。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求乎?”康不能用。
此句详细描述了孙登的智慧和超脱。他与文帝、阮籍、嵇康等人的对话,体现了其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体;用才在乎识贞,所以全其生’更是其人生哲学的体现。
后作幽愤诗曰:昔惭柳下,今愧孙登。竟莫知其所终。
此句是对孙登的总结。‘昔惭柳下,今愧孙登’表明其在人生道路上有所感悟,‘竟莫知其所终’则是对其最终归宿的疑问,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超凡脱俗之人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