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令狐德棻(583年—666年),《周书》的主编是唐代史学家令狐德棻。他是唐初著名的史学家和官员,曾参与编撰多部史书,包括《周书》《北齐书》《隋书》等。令狐德棻在唐太宗时期受命主持修史工作,对唐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代: 唐代初年(7世纪),《周书》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是唐代官修史书的一部分。唐代初年,朝廷组织学者编撰前朝历史,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巩固统治。
内容简要:《周书》是唐代令狐德棻等人编撰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主要记载了北周(557—581年)的历史。全书共50卷,包括本纪、列传等部分,详细记述了北周的政治、军事、文化及重要人物事迹。《周书》以简洁严谨的文风著称,史料丰富,是研究北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了解北周政权兴衰的关键资料,也为后世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三十-原文
窦炽 兄子毅 于翼 李穆
窦炽字光成,扶风平陵人也。汉大鸿胪章十一世孙。章子统,灵帝时,为雁门太守,避窦武之难,亡奔匈奴,遂为部落大人。后魏南徙,子孙因家于代,赐姓纥豆陵氏。累世仕魏,皆至大官。父略,平远将军。以炽着勋,赠少保、柱国大将军、建昌公。
炽性严明,有谋略,美须髯,身长八尺二寸。少从范阳祁忻受毛诗、左氏春秋,略通大义。善骑射,膂力过人。魏正光末,北镇扰乱,炽乃随略避地定州,因没于葛荣。荣欲官略,略不受。荣疑其有异志,遂留略于冀州,将炽及炽兄善随军。魏永安元年,尔朱荣破葛荣,炽乃将家随荣于并州。时葛荣别帅韩娄、郝长众数万人据蓟城不下,以炽为都督,从骠骑将军侯深讨之。炽手斩娄,以功拜扬烈将军。三年,除员外散骑侍郎,迁给事中。建明元年,加武厉将军。
魏孝武即位,茹茹等诸番并遣使朝贡,帝临轩宴之。有鸱飞鸣于殿前,帝素知炽善射,因欲示远人,乃给炽御箭两只,命射之。鸱乃应弦而落,诸番人咸叹异焉。帝大悦,赐帛五十疋。寻率兵随东南道行台樊子鹄追尔朱仲远,仲远奔梁。时梁主又遣元树入寇,攻陷谯城,遂据之。子鹄令炽率骑兵击破之,封行唐县子,邑五百户。寻拜直合将军、银青光禄大夫,领华骝令,进爵上洛县伯,邑一千户。
时帝与齐神武构隙,以炽有威重,堪处爪牙之任,拜合内大都督。迁抚军将军,朱衣直合,遂从帝西迁。仍与其兄善重至城下,与武卫将军高金龙战于千秋门,败之。因入宫城,取御马四十疋并鞍勒,进之行所。帝大悦,赐炽及善骏马各二疋、驽马十疋。
大统元年,以从驾功,别封真定县公,除东豫州刺史,加卫将军。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皆有功,增邑八百户。河桥之战,诸将退走。炽时独从两骑为敌人所追,至邙山,炽乃下马背山抗之。俄而敌众渐多,三面攻围,矢下如雨。炽骑士所执弓,并为敌人所射破,炽乃总收其箭以射之,所中人马皆应弦而倒。敌以杀伤既多,乃相谓曰:“得此人未足为功。”乃稍引退。炽因其怠,遂突围得出。又从太保李弼讨白额稽胡,破之,除车骑将军。
高仲密以北豫州来附,炽率兵从太祖援之。至洛阳,会东魏人据邙山为阵,太祖命留辎重于瀍曲,率轻骑奋击,中军与右军大破之,悉虏其步卒。炽独追至石济而还。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增邑一千户。十三年,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增邑通前三千九百户。出为泾州刺史,莅职数年,政号清净。改封(武)安〔武〕县公,进授大将军。
魏废帝元年,除大都督、原州刺史。炽抑挫豪右,申理幽滞,每亲巡垄亩,劝民耕桑。在州十载,甚有政绩。州城之北,有泉水焉,炽屡经游践,尝与僚吏宴于泉侧,因酌水自饮曰:“吾在此州,唯当饮水而已。”及去职之后,人吏感其遗惠,每至此泉者,莫不怀之。
魏恭帝元年,进爵广武郡公。属茹茹寇广武,炽率兵与柱国赵贵分路讨之。茹茹闻军至,引退。炽度河至曲伏川追及,与战,大破之,斩其酋帅郁久闾是发,获生口数千,及杂畜数万头。孝闵帝践阼,增邑二千户。武成二年,拜柱国大将军。世宗以炽前朝忠勋,望实兼重,欲独为造第。炽辞以天下未定,干戈未偃,不宜辄发徒役,世宗不许。寻而帝崩,事方得寝。保定元年,进封邓国公,邑一万户,别食资阳县一千户,收其租赋。四年,授大宗伯,随晋公护东征。天和五年,出为宜州刺史。先是,太祖田于渭北,令炽与晋公护分射走兔,炽一日获十七头,护获十一头。护耻其不及,因以为嫌。至是,炽又以高祖年长,有劝护归政之议,护恶之,故左迁焉。及护诛,征太傅。
炽既朝之元老,名位素隆,至于军国大谋,常与参议。尝有疾,高祖至其第而问之,因赐金石之药。其见礼如此。帝于大德殿将谋伐齐,炽时年已衰老,乃扼腕曰:“臣虽朽迈,请执干橹,首启戎行。得一睹诛翦鲸鲵,廓清寰宇,省方观俗,登岳告成,然后归魂泉壤,无复余恨。”高祖壮其志节,遂以炽第二子武当公恭为左二军总管。齐平之后,帝乃召炽历观相州宫殿。炽拜贺曰:“陛下真不负先帝矣。”帝大悦,赐奴婢三十人,及杂缯帛千疋,进位上柱国。
宣政元年,兼雍州牧。及宣帝营建东京,以炽为京洛营作大监。宫苑制度,皆取决焉。大象初,改食乐陵县,邑户如旧。隋文帝辅政,停洛阳宫作,炽请入朝。属尉迟迥举兵,炽乃移入金墉城,简练关中军士得数百人,与洛州刺史、平凉公元亨同心固守,仍权行洛州镇事。相州平,炽方入朝。属隋文帝初为相国,百官皆劝进。炽自以累代受恩,遂不肯署笺。时人高其节。隋文帝践极,拜太傅,加殊礼,赞拜不名。开皇四年八月,薨,时年七十八。
赠本官、冀沧瀛赵卫贝魏洛八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曰恭。
炽事亲孝,奉诸兄以悌顺闻。及其位望隆重,而子孙皆处列位,遂为当时盛族。
子茂嗣。茂有弟十三人,恭、威最知名。恭位至大将军。
从高祖平齐,封赞国公,除西兖州总管,以罪赐死。
炽兄善,以中军大都督、南城公从魏孝武西迁。后仕至太仆、卫尉卿、汾北华瀛三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永富县公。谥曰忠。子荣定嗣。起家魏文帝千
簿祭之,即日澍雨沾洽,岁遂有年。
民庶感之,聚会歌舞,颂翼之德。
四年,高祖将东伐,朝臣未有知者,遣纳言卢韫等前后乘驿,三诣翼问策焉。
翼赞成之。
及军出,诏翼率荆、楚兵二万,自宛、叶趣襄城,大将军张光洛、郑恪等并隶焉。
旬日下齐一十九城。
所部都督,辄入民村,即斩以徇。
由是百姓欣悦,赴者如归。
属高祖有疾,班师,翼亦旋镇。
五年,转陕熊等七州十六防诸军事、宜阳总管。
翼以宜阳地非襟带,请移镇于陕。
诏从之,仍除陕州刺史,总管如旧。
其年,大军复东讨,翼自陕入九曲,攻拔造涧等诸城,径到洛阳。
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开门出降,河南九州三十镇,一时俱下。
襄城民庶等喜复见翼,并壶浆塞道。
寻即除洛怀等九州诸军事、河阳总管。
寻徙豫州总管,给兵五千人、马千疋以之镇,并配开府及仪同等二十人。
仍敕河阳、襄州、安州、荆州(泗)州总管内有武干者,任翼征牒,不限多少。
仪同以下官爵,承制先授后闻。
陈将鲁天念久围光州,闻翼到汝南,望风退散。
霍州蛮首田元显,负险不宾,于是,送质请附。
陈将任蛮奴悉众攻显,显立栅拒战,莫有异心。
及翼还朝,元显便叛。
其得殊俗物情,皆此类也。
大象初,征拜大司徒。
诏翼巡长城,立亭鄣。
西自鴈门,东至碣石,创新改旧,咸得其要害云。
仍除幽定七州六镇诸军事、幽州总管。
先是,突厥屡为寇掠,居民失业。
翼素有威武,兼明斥候,自是不敢犯塞,百姓安之。
及尉迟迥据相州举兵,以书招翼。
翼执其使,并书送之。
于时隋文帝执政,赐翼杂缯一千五百段、粟麦一千五百石,并珍宝服玩等,进位上柱国,封任国公,增邑通前五千户,别食任城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翼又遣子让通表劝进,并请入朝。
隋文帝许之。
开皇初,拜太尉。
或有告翼,云往在幽州欲同尉迟迥者,隋文召致(凊)〔清〕室,遣理官按验。
寻以无实见原,仍复本位。
三年五月,薨。
赠本官、加蒲晋怀绛邵汾六州诸军事、蒲州刺史,谥曰穆。
翼性恭俭,与物无竞,常以满盈自戒,故能以功名终。
子玺,官至上大将军、军司马、黎阳郡公。
玺弟诠,上仪同三司、吏部下大夫、常山公。
诠弟让,仪同三司。
尉迟迥之举兵也,河西公李贤弟穆为并州总管,亦执迥子送之。
李穆字显庆,少明敏,有度量。
太祖入关,便给事左右,深被亲遇。
穆亦小心谨肃,未尝懈怠。
太祖嘉之,遂处以腹心之任,出入卧内,当时莫与为比。
及侯莫陈悦害贺拔岳,太祖自夏州赴难,而悦党史归据原州,犹为悦守。
太祖令侯莫陈崇轻骑袭之。
穆先在城中,与兄贤、远等据城门应崇,遂擒归。
以功授都督。
从迎魏孝武,封永平县子,邑三百户。
擒窦泰,复弘农,并有战功。
沙苑之捷,穆又言于太祖曰:“高欢今日已丧胆矣,请速逐之,则欢可擒也。”
太祖不听。
论前后功,进爵为公。
河桥之战,太祖所乘马中流矢惊逸,太祖坠于地,军中大扰。
敌人追及之,左右皆奔散,穆乃以策抶太祖,因大骂曰:“尔曹主何在?尔独住此!”
敌人不疑是贵人也,遂舍之而过。
穆以马授太祖,遂得俱免。
是日微穆,太祖已不济矣。
自是恩盼更隆。
擢授武卫将军,加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武)安〔武〕郡公,增邑一千七百户。
前后赏赐,不可胜计。
久之,太祖美其志节,乃叹曰:“人之所贵,唯身命耳,李穆遂能轻身命之重,济孤于难。
虽复加之以爵位,赏之以玉帛,未足为报也。”
乃特赐铁券,恕以十死。
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
初,穆授太祖以骢马,其后中厩有此色马者,悉以赐之。
又赐穆世子惇安乐郡公,姊一人为郡君,余姊妹并为县君,兄弟子侄及缌麻以上亲并舅氏,皆沾厚赐。
其见褒崇如此。
从解玉壁围,拜安定国中尉。
寻授同州刺史,入为太仆卿。
征江陵功,封一子长城县侯,邑千户。
寻进位大将军,赐姓拓拔氏。
俄除原州刺史,又以贤子为平高郡守,远子为平高县令,并加鼓吹。
穆自以叔侄一家三人,皆牧宰乡里,恩遇过隆,固辞不拜。
太祖不许。
后转雍州刺史,入为小冢宰。
孝闵帝践阼,增邑通前三千七百户,又别封一子为县伯。
穆请回封贤子孝轨,许之。
及远子植谋害晋公护,植诛死,穆亦坐除名。
时植弟基任淅州刺史,例合从坐。
穆频诣护,请以子惇、怡等代基死,辞理酸切,闻者莫不动容。
护矜之,遂特免基死。
世宗即位,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安武郡公、直州刺史。
武成二年,拜少保。
保定二年,进位大将军。
三年,从随公杨忠东伐。
还,拜小司徒,迁柱国大将军,别封一子郡公,邑二千户。
五年,迁大司空。
天和二年,进封申国公,邑五千户,旧爵回授一子。
建德元年,迁太保。
寻出为原州总管。
四年,高祖东征,令穆率兵三万,别攻轵关及河北诸县,并破之。
后以帝疾班师,弃而不守。
六年,进位上柱国,除并州总管。
时东夏再平,人情尚扰,穆镇之以静,百姓怀之。
大象元年,迁大左辅,总管如旧。
二年,加太傅,仍总管。
及尉迟迥举兵,穆子荣欲应之。
穆弗听曰:“周德既衰,愚智共悉。
天时若此,吾岂能违天。”
乃遣使谒隋文帝,并上十三环金带,盖天子之服也,以微申其意。
时迥子谊为朔州刺史,亦执送京师。
迥令其所署行台韩长
业攻陷潞州,执刺史赵威,署城民郭子胜为刺史。
穆遣兵讨之,获子胜。
隋文帝嘉之,以穆劳效同破邺城第一勋,加三转,听分授其二子荣、才及兄贤子孝轨。
荣及才并仪同大将军,孝轨进开府仪同大将军。
又别封子雄为密国公,邑三千户。
穆长子惇,字士宇。
大统四年,以穆功赐爵安平县侯,寻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进爵为公。
太祖令功臣世子并与略阳公游处,惇于时辈之中,特被引接。
每有遐方服玩,异域珍奇,无不班锡。
俄(受)〔授〕小武伯,进爵安乐郡公。
天和三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凤州刺史。
卒于位。
赠大将军、原灵豳三州刺史。
史臣曰:窦炽仪表魁梧,器识雄远。
入参朝政,则嘉谋以陈;出总蕃条,则惠政斯洽。
窦毅忠肃奉上,温恭接下,茂实彰于本朝,义声扬于殊俗。
并以国华民望,论道当官,荣映一时,庆流来叶。
及炽迟疑劝进,有送故之心,虽王公恨恨,何以加此。
语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然则效忠之迹或殊,处臣之理斯一,榷言指要,其维致命乎。
是以典午擅朝,葛公休为之投袂;新都篡盗,翟仲文所以称兵。
及东郡诛夷,竟速汉朝之祸;淮南覆败,无救魏室之亡。
而烈士贞臣,赴蹈不已,岂忠义所感,视死如归者欤。
于、李之送往事居,有曲于此。
翼既功臣之子,地即姻亲;穆乃早着勋庸,深寄肺腑。
并兼文武之任,荷累世之恩,理宜与存与亡,同休同戚。
加以受扞城之托,总戎马之权,势力足以勤王,智能足以卫难。
乃宴安宠禄,曾无释位之心;报使献诚,但务随时之义。
弘名节以高贵,岂所望于二公。
若舍彼天时,征诸人事,显庆起晋阳之甲,文若发幽蓟之兵,协契岷峨,约从漳滏,北控沙漠,西指崤函,则成败之数,未可量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三十-译文
窦炽,兄长的儿子窦毅,于翼,李穆。
窦炽,字光成,是扶风平陵人。他是汉朝大鸿胪窦章的第十一世孙。窦章的儿子窦统,在汉灵帝时期担任雁门太守,因避窦武之难,逃亡到匈奴,成为部落的首领。后来北魏南迁,子孙因此定居在代地,被赐姓纥豆陵氏。世代在北魏做官,都做到了大官。父亲窦略,是平远将军。因为窦炽的功勋,被追赠为少保、柱国大将军、建昌公。
窦炽性格严明,有谋略,胡须美丽,身高八尺二寸。年轻时跟随范阳的祁忻学习《毛诗》和《左氏春秋》,略通大义。擅长骑射,力气过人。北魏正光末年,北方边境混乱,窦炽跟随父亲窦略避难到定州,结果被葛荣俘虏。葛荣想任命窦略为官,窦略不接受。葛荣怀疑他有异心,于是把窦略留在冀州,带着窦炽和窦炽的兄长窦善随军。北魏永安元年,尔朱荣打败葛荣,窦炽带着家人跟随尔朱荣到了并州。当时葛荣的别帅韩娄、郝长率领数万人占据蓟城不肯投降,任命窦炽为都督,跟随骠骑将军侯深讨伐他们。窦炽亲手斩杀了韩娄,因功被任命为扬烈将军。三年后,被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升任给事中。建明元年,加封为武厉将军。
北魏孝武帝即位,茹茹等各番邦都派使者来朝贡,皇帝在殿前设宴招待他们。有一只鸱鸟在殿前飞鸣,皇帝知道窦炽擅长射箭,想向远方的使者展示,于是给窦炽两支御箭,命令他射杀鸱鸟。鸱鸟应弦而落,各番邦的使者都惊叹不已。皇帝非常高兴,赐给窦炽五十匹帛。不久,窦炽率兵跟随东南道行台樊子鹄追击尔朱仲远,尔朱仲远逃奔梁朝。当时梁朝君主又派元树入侵,攻陷了谯城,并占据了它。樊子鹄命令窦炽率领骑兵击败了元树,封窦炽为行唐县子,食邑五百户。不久,窦炽被任命为直合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兼任华骝令,进爵为上洛县伯,食邑一千户。
当时皇帝与齐神武有矛盾,因为窦炽有威望,能够胜任爪牙之职,任命他为合内大都督。升任抚军将军,穿朱衣直合,跟随皇帝西迁。窦炽和他的兄长窦善再次来到城下,与武卫将军高金龙在千秋门交战,击败了他。于是进入宫城,取走四十匹御马和鞍勒,献给皇帝。皇帝非常高兴,赐给窦炽和窦善各两匹骏马、十匹驽马。
大统元年,因跟随皇帝有功,窦炽被封为真定县公,任命为东豫州刺史,加封卫将军。窦炽跟随皇帝擒获窦泰,收复弘农,攻破沙苑,都有功劳,增加食邑八百户。河桥之战中,诸将都退走了。窦炽当时只带着两骑被敌人追击,到了邙山,窦炽下马背山抵抗。不久敌人越来越多,三面包围,箭如雨下。窦炽的骑士所持的弓都被敌人射破,窦炽于是收集敌人的箭射回去,射中的人马都应弦而倒。敌人因为伤亡太多,互相说:“抓到这个人也不足以立功。”于是稍稍退却。窦炽趁他们松懈,突围而出。窦炽又跟随太保李弼讨伐白额稽胡,击败了他们,被任命为车骑将军。
高仲密以北豫州归附,窦炽率兵跟随太祖去支援。到了洛阳,东魏人占据邙山布阵,太祖命令把辎重留在瀍曲,率领轻骑奋勇出击,中军和右军大破敌军,俘虏了所有的步兵。窦炽独自追击到石济才返回。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增加食邑一千户。十三年后,窦炽被任命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封侍中,增加食邑至三千九百户。出任泾州刺史,任职数年,政绩清廉。改封为武安县公,进授大将军。
魏废帝元年,窦炽被任命为大都督、原州刺史。窦炽抑制豪强,申理冤屈,经常亲自巡视农田,劝民耕桑。在州任职十年,政绩显著。州城北面有一处泉水,窦炽经常去游玩,曾经和僚吏在泉水旁宴饮,舀水自饮说:“我在这州,只当饮水而已。”离职后,人们感念他的恩惠,每次到这泉水旁,无不怀念他。
魏恭帝元年,窦炽进爵为广武郡公。当时茹茹侵犯广武,窦炽率兵与柱国赵贵分路讨伐。茹茹听说大军到来,撤退了。窦炽渡过黄河到曲伏川追上他们,与他们交战,大破敌军,斩杀了他们的酋帅郁久闾是发,俘虏数千人,缴获数万头牲畜。孝闵帝即位,增加食邑二千户。武成二年,窦炽被任命为柱国大将军。世宗因为窦炽在前朝有忠勋,威望和实绩都很高,想单独为他建造府第。窦炽以天下未定、战事未平为由推辞,世宗不允许。不久皇帝去世,事情才作罢。保定元年,窦炽进封为邓国公,食邑一万户,另外食邑资阳县一千户,收取租赋。四年后,窦炽被任命为大宗伯,跟随晋公护东征。天和五年,窦炽出任宜州刺史。之前,太祖在渭北打猎,命令窦炽和晋公护比赛射兔,窦炽一天射中十七只,晋公护射中十一只。晋公护因为不如窦炽而感到羞耻,因此对他产生了嫌隙。这时,窦炽又因为高祖年长,有劝晋公护归政的议论,晋公护因此厌恶他,所以将他贬职。晋公护被杀后,窦炽被征召为太傅。
窦炽作为朝廷的元老,名望和地位一直很高,军国大事常常参与商议。窦炽曾经生病,高祖亲自到他府上探望,并赐给他金石之药。窦炽受到的礼遇如此。皇帝在大德殿谋划讨伐齐国时,窦炽已经年老,他扼腕说:“臣虽然年老,但请让我执干橹,率先出征。希望能亲眼看到诛灭敌人,廓清天下,巡视四方,登岳告成,然后魂归泉壤,再无遗憾。”高祖赞赏他的志节,于是任命窦炽的次子武当公窦恭为左二军总管。齐国平定后,皇帝召窦炽参观相州的宫殿。窦炽拜贺说:“陛下真不负先帝的期望。”皇帝非常高兴,赐给窦炽三十名奴婢和一千匹杂缯帛,进位上柱国。
宣政元年,窦炽兼任雍州牧。宣帝营建东京时,任命窦炽为京洛营作大监。宫苑的建造制度,都由他决定。大象初年,改食邑为乐陵县,食邑户数不变。隋文帝辅政时,停止了洛阳宫的建造,窦炽请求入朝。当时尉迟迥起兵,窦炽于是移居金墉城,挑选了数百名关中军士,与洛州刺史、平凉公元亨同心固守,暂时代理洛州镇事。相州平定后,窦炽才入朝。当时隋文帝刚担任相国,百官都劝进。窦炽因为世代受恩,不肯签署劝进表。当时的人都很推崇他的节操。隋文帝即位后,任命窦炽为太傅,给予特殊礼遇,赞拜时不称名。开皇四年八月,窦炽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追赠本官、冀沧瀛赵卫贝魏洛八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号为恭。
窦炽侍奉父母孝顺,对待兄长恭敬,名声远扬。他的地位和名望都很高,子孙也都位居高位,成为当时的显赫家族。
窦炽的儿子窦茂继承爵位。窦茂有十三个弟弟,窦恭和窦威最为知名。窦恭官至大将军。
窦恭跟随高祖平定齐国,被封为赞国公,担任西兖州总管,后来因罪被赐死。
窦炽的兄长窦善,以中军大都督、南城公的身份跟随魏孝武帝西迁。后来官至太仆、卫尉卿、汾北华瀛三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永富县公。谥号为忠。窦善的儿子窦荣定继承爵位。窦荣定最初在魏文帝时期担任千牛备身。
举行了祭祀仪式,当天就下起了大雨,雨水充足,当年获得了丰收。
百姓感激他,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歌颂翼的功德。
四年,高祖准备东征,朝中大臣没有人知道,派遣纳言卢韫等人前后乘驿马,三次前往翼那里询问策略。
翼表示支持。
等到军队出发,高祖命令翼率领荆、楚两地的两万士兵,从宛、叶出发前往襄城,大将军张光洛、郑恪等人也归他指挥。
十天内攻下了齐国的十九座城池。
翼的部下都督,一旦进入村庄,就立即斩杀以示众。
因此百姓非常高兴,纷纷前来投奔,如同回家一样。
由于高祖生病,军队撤回,翼也回到了镇守的地方。
五年,翼被调任陕熊等七州十六防诸军事、宜阳总管。
翼认为宜阳地理位置不重要,请求将镇守地点移到陕州。
高祖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陕州刺史,总管职务不变。
那一年,大军再次东征,翼从陕州进入九曲,攻下了造涧等城池,直接到达洛阳。
齐国的洛州刺史独孤永业开门投降,河南九州的三十个镇,一时间全部被攻下。
襄城的百姓高兴地再次见到翼,纷纷带着酒水堵塞道路迎接。
不久,翼被任命为洛怀等九州诸军事、河阳总管。
随后又被调任豫州总管,给了他五千士兵和一千匹马,并配备了开府和仪同等二十人。
高祖还命令河阳、襄州、安州、荆州(泗)州总管中有武干的人,任由翼征召,不限人数。
仪同以下的官爵,翼可以先行任命,之后再上报。
陈国的将领鲁天念长期围困光州,听说翼到了汝南,立即撤退。
霍州的蛮族首领田元显,依仗险要地势不肯归顺,于是送人质请求归附。
陈国的将领任蛮奴率领全军进攻田元显,田元显设立栅栏抵抗,没有二心。
等到翼回到朝廷,田元显便叛变了。
翼能够赢得不同风俗的人心,都是这样的。
大象初年,翼被征召为大司徒。
高祖命令翼巡视长城,设立亭障。
从西边的鴈门到东边的碣石,新建和改造的亭障,都占据了要害位置。
随后,翼被任命为幽定七州六镇诸军事、幽州总管。
在此之前,突厥屡次侵犯掠夺,居民失去了生计。
翼一向有威武的名声,又善于侦察,从此突厥不敢侵犯边境,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等到尉迟迥在相州起兵,写信招揽翼。
翼抓住了他的使者,并将书信送交朝廷。
当时隋文帝执政,赐给翼一千五百段杂缯、一千五百石粟麦,以及珍宝服饰等,晋升他为上柱国,封为任国公,增加食邑至五千户,另外还赐予任城县一千户,收取其租赋。
翼又派儿子让上表劝进,并请求入朝。
隋文帝同意了。
开皇初年,翼被任命为太尉。
有人告发翼,说他在幽州时曾想与尉迟迥联合,隋文帝召他入宫,派遣理官调查。
不久发现没有实据,翼恢复了原职。
三年五月,翼去世。
追赠本官、加蒲晋怀绛邵汾六州诸军事、蒲州刺史,谥号为穆。
翼性格恭俭,与世无争,常常以满盈自戒,因此能够以功名终老。
翼的儿子玺,官至上大将军、军司马、黎阳郡公。
玺的弟弟诠,官至上仪同三司、吏部下大夫、常山公。
诠的弟弟让,官至仪同三司。
尉迟迥起兵时,河西公李贤的弟弟穆担任并州总管,也抓住了尉迟迥的儿子送交朝廷。
李穆字显庆,年轻时聪明机敏,有度量。
太祖入关时,李穆就在他身边做事,深受信任。
李穆也非常谨慎,从不懈怠。
太祖赞赏他,于是将他视为心腹,出入卧内,当时无人能比。
等到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太祖从夏州赶去救援,而侯莫陈悦的党羽史归占据原州,仍然为侯莫陈悦守城。
太祖命令侯莫陈崇轻骑袭击。
李穆当时在城中,与兄长李贤、李远等人占据城门响应侯莫陈崇,最终擒获了史归。
李穆因功被任命为都督。
他跟随太祖迎接魏孝武帝,被封为永平县子,食邑三百户。
他擒获了窦泰,收复了弘农,立下了战功。
在沙苑之战胜利后,李穆对太祖说:“高欢现在已经丧胆了,请迅速追击,可以擒获他。”
太祖没有听从。
根据前后的功劳,李穆被晋升为公爵。
在河桥之战中,太祖所骑的马被流箭射中,受惊狂奔,太祖坠马,军中大乱。
敌人追了上来,左右的人都逃散了,李穆用马鞭抽打太祖,并大骂道:“你们的主人在哪里?你一个人留在这里!”
敌人没有怀疑他是贵人,于是放过了他。
李穆将马交给太祖,两人得以逃脱。
那天如果没有李穆,太祖已经无法幸免了。
从此,太祖对李穆的恩宠更加深厚。
李穆被提拔为武卫将军,加封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晋升为安武郡公,增加食邑一千七百户。
前后赏赐的财物,不计其数。
过了很久,太祖赞赏他的志节,感叹道:“人所珍视的,不过是生命而已,李穆却能轻视生命的重量,在危难中救了我。
即使再给他爵位,赏赐他玉帛,也不足以报答。”
于是特别赐给他铁券,免除他十次死罪。
李穆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
当初,李穆送给太祖一匹骢马,后来宫中有这种颜色的马,全都赐给了他。
又赐给李穆的长子李惇安乐郡公的爵位,他的一个姐姐被封为郡君,其他姐妹都被封为县君,兄弟子侄及缌麻以上的亲戚和舅氏,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他受到的褒奖和尊崇就是如此。
李穆跟随太祖解除了玉壁的围困,被任命为安定国中尉。
不久,他被任命为同州刺史,入朝担任太仆卿。
因征讨江陵有功,他的一个儿子被封为长城县侯,食邑一千户。
不久,他被晋升为大将军,赐姓拓拔氏。
随后,他被任命为原州刺史,又任命李贤的儿子为平高郡守,李远的儿子为平高县令,并赐予鼓吹。
李穆认为叔侄一家三人都在家乡担任官职,恩遇过于隆重,坚决推辞不接受。
太祖不允许。
后来,李穆转任雍州刺史,入朝担任小冢宰。
孝闵帝即位后,增加他的食邑至三千七百户,又另外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县伯。
李穆请求将封号转给李贤的儿子孝轨,高祖同意了。
等到李远的儿子李植谋害晋公宇文护,李植被处死,李穆也因此被免职。
当时李植的弟弟李基担任淅州刺史,按规定也应连坐。
李穆多次去见宇文护,请求用自己的儿子李惇、李怡等人代替李基去死,言辞恳切,听者无不感动。
宇文护怜悯他,于是特别赦免了李基的死罪。
世宗即位后,李穆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安武郡公、直州刺史。
武成二年,他被任命为少保。
保定二年,他被晋升为大将军。
三年,他跟随随公杨忠东征。
回来后,他被任命为小司徒,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另外封他的一个儿子为郡公,食邑二千户。
五年,他被任命为大司空。
天和二年,他被封为申国公,食邑五千户,旧爵位转授给他的一个儿子。
建德元年,他被任命为太保。
不久,他被调任原州总管。
四年,高祖东征,命令李穆率领三万士兵,分别进攻轵关和河北各县,全部攻下。
后来因为高祖生病,军队撤回,放弃了这些地方。
六年,李穆被晋升为上柱国,任命为并州总管。
当时东夏刚刚平定,人心仍然不安,李穆以静制动,百姓对他心怀感激。
大象元年,李穆被调任大左辅,总管职务不变。
二年,他被加封为太傅,仍然担任总管。
等到尉迟迥起兵,李穆的儿子李荣想响应他。
李穆不同意,说:“周朝的德行已经衰败,愚人和智者都知道。
天时如此,我怎么能违背天意。”
于是派遣使者拜见隋文帝,并献上十三环金带,这是天子的服饰,以此表达他的心意。
当时尉迟迥的儿子尉迟谊担任朔州刺史,也被抓住送交京师。
尉迟迥命令他所任命的行台韩长
业攻陷了潞州,抓住了刺史赵威,任命城民郭子胜为刺史。
穆派遣军队讨伐他,抓住了郭子胜。
隋文帝嘉奖他,认为穆的功劳和攻破邺城的首功相同,加封三次,允许他将封赏分给他的两个儿子荣、才以及兄长贤的儿子孝轨。
荣和才都被任命为仪同大将军,孝轨晋升为开府仪同大将军。
另外封穆的儿子雄为密国公,封邑三千户。
穆的长子惇,字士宇。
大统四年,因为穆的功劳被赐予安平县侯的爵位,不久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晋升为公爵。
太祖命令功臣的世子们与略阳公一起游玩,惇在同辈中特别受到接待。
每当有远方的服饰玩物,异域的珍奇物品,都会赏赐给他。
不久被任命为小武伯,晋升为安乐郡公。
天和三年,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凤州刺史。
在任上去世。
追赠为大将军、原灵豳三州刺史。
史臣说:窦炽仪表魁梧,器识雄远。
参与朝政时,能提出好的建议;出任地方官时,能实施惠政。
窦毅忠诚恭敬地侍奉君主,温和恭敬地对待下属,他的功绩在本朝显著,义名在异域传扬。
他们都以国家的荣耀和民众的期望为重,论道当官,荣耀一时,福泽流传后世。
当窦炽犹豫是否劝进时,有送故之心,即使王公们感到遗憾,也无法超越这一点。
古语说:“君主以礼对待臣子,臣子以忠诚侍奉君主。”
然而效忠的方式可能不同,但作为臣子的道理是一致的,关键在于是否愿意献出生命。
因此,典午擅权时,葛公休为之奋起;新都篡位时,翟仲文因此起兵。
当东郡被诛灭时,加速了汉朝的灭亡;淮南覆败时,无法挽救魏室的灭亡。
而烈士和忠臣,前赴后继,难道不是因为忠义的感召,视死如归吗?
于、李的送往事居,有曲于此。
翼既是功臣之子,又与皇室有姻亲关系;穆则早立勋功,深受信任。
他们都兼任文武之职,承受着累世的恩宠,理应与国家共存亡,同甘共苦。
加上他们接受了守卫城池的重托,掌握了军权,势力足以勤王,智慧足以卫难。
然而他们安于宠禄,从未有放弃职位之心;报效朝廷,只追求随时的义举。
弘扬名节以显高贵,这难道是我们对二公的期望吗?
如果抛开天时,从人事来看,显庆起兵于晋阳,文若发兵于幽蓟,协契于岷峨,约从于漳滏,北控沙漠,西指崤函,那么成败的结果,就难以预料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三十-注解
窦炽:人名,北周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纥豆陵氏:纥豆陵氏是北魏时期赐予窦炽家族的姓氏,反映了窦氏家族在北魏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魏正光末:魏正光是北魏孝明帝的年号,正光末指的是正光年间的末期,这一时期北魏内部动荡,北镇扰乱。
葛荣:葛荣是北魏末年的起义军领袖,曾一度占据河北地区,后被尔朱荣击败。
尔朱荣:尔朱荣是北魏末年的权臣,曾掌握北魏朝政,后因内部斗争被杀。
魏孝武:指北魏的孝武帝元修,具体事迹不详。
茹茹:茹茹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曾多次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
高仲密:高仲密是北魏末年的将领,曾投降东魏,后因内部斗争被杀。
隋文帝: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文帝是他的庙号。
牛备身: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贴身护卫。
平东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东部地区的军事指挥。
大都督:古代官职名,负责统领一方军队的高级将领。
骠骑大将军:古代官职名,属于高级军事将领,负责统领骑兵。
仪同三司:古代官职,享有与三司(太尉、司徒、司空)同等的礼仪待遇。
佽飞中大夫: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侍卫。
右司卫上大夫: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的右卫事务。
大将军:古代官职名,属于最高级别的军事将领。
冀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冀州的政务和军事。
员外散骑侍郎: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随从和文书工作。
符玺郎:古代官职名,负责保管皇帝的印玺。
右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右翼的军事指挥。
太中大夫: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顾问和文书工作。
持节:古代官职名,持有皇帝的节杖,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抚军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安抚和指挥军队。
通直散骑常侍: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随从和文书工作。
车骑大将军:古代高级军事官职,负责统领骑兵。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高级官职,位列三公之一。
幽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幽州的政务和军事。
神武郡公:古代爵位名,享有郡公的封号和待遇。
左宫伯: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的左卫事务。
小宗伯:古代官职名,负责宗庙礼仪。
柱国:古代高级官职名,地位显赫。
同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同州的政务和军事。
蒲州总管: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蒲州的政务和军事。
金州总管: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金州的政务和军事。
上柱国:古代高级官职,位列三公之一。
大司马:古代高级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
定州总管: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定州的政务和军事。
襄郢等六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襄郢等六州的政务和军事。
谥曰肃:古代对逝者的尊称,表示其生前品行端正。
神武国世子:古代爵位名,享有国世子的封号和待遇。
使持节仪同大将军:古代官职名,持有皇帝的节杖,享有与大将军同等的礼仪待遇。
迁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迁州的政务和军事。
司空:古代高级官职名,负责国家的工程和水利事务。
穆总管荆郢硖夔复沔岳沅澧鄂十州诸军事: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荆郢等十州的政务和军事。
荆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荆州的政务和军事。
杞国公:古代爵位名,享有国公的封号和待遇。
金迁房直均五州诸军事: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金迁等五州的政务和军事。
金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金州的政务和军事。
秦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秦州的政务和军事。
太师:古代高级官职名,负责皇帝的顾问和教育。
燕公:古代爵位名,享有公的封号和待遇。
平原公主:古代公主的封号,享有平原的封地和待遇。
安平县公:古代爵位名,享有县公的封号和待遇。
镇南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南部地区的军事指挥。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顾问和文书工作。
武卫将军:古代军事官职,负责宫廷守卫。
渭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渭州的政务和军事。
右宫伯: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的右卫事务。
麟趾学:古代学府名,负责培养文士。
司会中大夫:古代官职名,负责国家的财政和会计事务。
安随等六州五防诸军事: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安随等六州的政务和军事。
安州总管: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安州的政务和军事。
澍雨:及时的雨,澍指及时,雨指雨水,合指及时雨,常用来比喻恩泽。
有年:丰收之年,指农作物收成好。
高祖:指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泰,高祖是他的庙号。
东伐:指向东方的征伐,此处指北周对北齐的军事行动。
纳言:古代官名,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建议。
卢韫:北周时期的官员,具体事迹不详。
翼:指宇文翼,北周时期的著名将领,宇文泰的儿子。
荆、楚兵:指来自荆州和楚地的士兵,荆州和楚地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地区。
宛、叶:古代地名,宛指今河南南阳,叶指今河南叶县。
襄城:古代地名,今河南襄城县。
张光洛、郑恪:北周时期的将领,具体事迹不详。
齐:指北齐,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政权。
都督:古代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徇:示众,公开处决以警示他人。
欣悦:高兴,喜悦。
班师:军队撤回,通常指战争结束后的撤军。
旋镇:返回驻地,镇指军事驻地。
陕熊:古代地名,今陕西一带。
宜阳:古代地名,今河南宜阳县。
襟带:比喻地理位置重要,如同衣服的襟带一样关键。
陕州:古代地名,今河南陕县。
九曲:古代地名,今河南洛阳附近。
造涧:古代地名,今河南洛阳附近。
洛阳:古代重要城市,今河南洛阳市。
独孤永业:北齐时期的将领,具体事迹不详。
河南九州:指河南地区的九个州,具体州名不详。
壶浆塞道:形容百姓热烈欢迎,壶浆指酒食,塞道指道路堵塞。
洛怀:古代地名,今河南洛阳附近。
河阳:古代地名,今河南孟县。
豫州:古代地名,今河南一带。
开府:古代高级官员的府邸,也指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
仪同:仪同三司,古代高级官员的称号。
陈将:指南陈的将领,南陈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政权。
鲁天念:南陈时期的将领,具体事迹不详。
光州:古代地名,今河南光山县。
汝南:古代地名,今河南汝南县。
霍州:古代地名,今山西霍县。
蛮首:指少数民族的首领。
田元显:霍州蛮族的首领,具体事迹不详。
任蛮奴:南陈时期的将领,具体事迹不详。
大象:北周的年号,公元579年-581年。
大司徒:古代高级官职,负责国家政务。
长城:指中国古代的长城,用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亭鄣:指长城上的瞭望塔和防御工事。
鴈门:古代地名,今山西代县。
碣石:古代地名,今河北昌黎县。
幽定:古代地名,今河北一带。
突厥: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曾多次入侵中原。
尉迟迥:北周时期的将领,后反叛北周。
相州:古代地名,今河北临漳县。
杂缯:各种丝绸织物。
粟麦:指粮食,粟指小米,麦指小麦。
任国公:古代封号,任国指今山东任城县。
任城县:古代地名,今山东济宁市任城区。
租赋:指农民向国家缴纳的税收。
太尉:古代高级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幽州: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带。
理官:负责审理案件的官员。
蒲晋怀绛邵汾:古代地名,蒲指今山西永济,晋指今山西,怀指今河南沁阳,绛指今山西绛县,邵指今山西邵原,汾指今山西汾阳。
谥:古代对死者追封的称号,用以概括其一生的事迹。
穆:指宇文穆,北周时期的著名将领,宇文泰的侄子。
玺:李翼的儿子,具体事迹不详。
诠:李翼的儿子,具体事迹不详。
让:李翼的儿子,具体事迹不详。
李贤:北周时期的将领,具体事迹不详。
太祖:指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泰,太祖是他的庙号。
侯莫陈悦:北周时期的将领,具体事迹不详。
贺拔岳:北周时期的将领,具体事迹不详。
夏州:古代地名,今陕西靖边县。
原州:古代地名,今宁夏固原市。
侯莫陈崇:北周时期的将领,具体事迹不详。
永平县子:古代封号,永平指今河北永平县,子为爵位。
窦泰:北周时期的将领,具体事迹不详。
弘农:古代地名,今河南灵宝市。
沙苑:古代地名,今陕西大荔县。
高欢:北齐的开国皇帝,具体事迹不详。
河桥:古代地名,今河南洛阳附近。
安武郡公:古代封号,安武指今山西安泽县,郡公为爵位。
铁券:古代皇帝赐予功臣的特权凭证,可以免除死罪。
侍中:古代高级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骢马:指毛色青白相间的马,古代视为良马。
安乐郡公:古代封号,安乐指今河北安乐县,郡公为爵位。
郡君:古代封号,郡君为女性的爵位。
县君:古代封号,县君为女性的爵位。
缌麻:古代丧服的一种,指亲属关系较远的亲戚。
玉壁:古代地名,今山西稷山县。
安定国中尉:古代官职,安定国指今甘肃泾川县,中尉为军事官职。
同州:古代地名,今陕西大荔县。
太仆卿: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马车和马匹。
江陵:古代地名,今湖北荆州市。
长城县侯:古代封号,长城指今陕西延安市,县侯为爵位。
拓拔氏:北魏皇族的姓氏,后改为元氏。
平高郡:古代地名,今宁夏固原市。
鼓吹:古代军乐队,用于鼓舞士气。
雍州:古代地名,今陕西西安一带。
小冢宰:古代官职,负责国家的政务。
孝闵帝:指北周的孝闵帝宇文觉,具体事迹不详。
县伯:古代封号,县伯为爵位。
孝轨:李贤的儿子,具体事迹不详。
植:李贤的儿子,具体事迹不详。
晋公护:指北周的晋公宇文护,具体事迹不详。
淅州:古代地名,今河南淅川县。
惇:李穆的儿子,具体事迹不详。
怡:李穆的儿子,具体事迹不详。
世宗:指北周的世宗宇文毓,具体事迹不详。
直州:古代地名,今陕西汉中市。
武成:北周的年号,公元559年-560年。
少保:古代高级官职,位列三公之一。
保定:北周的年号,公元561年-565年。
随公杨忠:指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随公是他的封号。
小司徒:古代高级官职,位列三公之一。
柱国大将军:古代高级军事官职,位列三公之一。
大司空:古代高级官职,位列三公之一。
天和:北周的年号,公元566年-572年。
申国公:古代封号,申国指今河南信阳市,国公为爵位。
建德:北周的年号,公元572年-577年。
太保:古代高级官职,位列三公之一。
轵关:古代地名,今河南济源市。
河北:古代地名,今河北一带。
东夏:指北齐,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政权。
大左辅:古代高级官职,位列三公之一。
太傅:古代高级官职,位列三公之一。
荣:李穆的儿子,具体事迹不详。
周德:指北周的国运,德指国家的德行和运势。
十三环金带:古代皇帝的服饰,象征皇权。
朔州:古代地名,今山西朔州市。
韩长:尉迟迥的部下,具体事迹不详。
潞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历史上为重要的军事和行政中心。
刺史: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一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仪同大将军:古代官职名,仪同三司的一种,属于高级军事将领。
开府仪同大将军:古代官职名,开府仪同三司的一种,属于高级军事将领,有权开设府署,处理政务。
密国公:古代封爵名,属于国公一级,地位显赫。
凤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凤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原灵豳三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原州、灵州、豳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窦毅:人名,北周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政治家,窦炽的兄弟。
典午:指司马氏,晋朝的皇族。
葛公:指葛荣,北魏末年的起义军领袖。
新都:指新都侯王莽,西汉末年的篡位者。
翟仲文:人名,北魏末年的起义军领袖。
东郡:古代地名,今河南省濮阳市一带。
淮南:古代地名,今安徽省淮南市一带。
于、李:指于谨和李弼,北周时期的著名将领。
显庆:指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
文若:指宇文文若,北周时期的著名将领,宇文泰的孙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三十-评注
窦炽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北魏末年至隋朝初年的政治动荡和军事斗争。窦炽作为一位杰出的将领,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还在政治上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他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如东豫州刺史、车骑大将军等,显示出他在北魏和隋朝的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窦炽的军事才能尤为突出,他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如河桥之战中,他独自面对敌军,凭借出色的箭术和勇气成功突围。这一事迹不仅展示了他的个人英勇,也反映了他在军事指挥上的高超能力。
窦炽的政治智慧同样值得称道。他在北魏末年的动荡局势中,始终忠于朝廷,积极参与平定叛乱和抵御外敌。即使在隋朝建立后,他依然受到隋文帝的器重,被任命为太傅,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稳定性和影响力。
窦炽的家族背景也值得关注。他是汉大鸿胪窦章的后裔,家族世代仕魏,皆至大官。窦炽的子孙也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形成了当时的一个显赫家族。这不仅反映了窦氏家族在北魏和隋朝的政治地位,也展示了当时社会中的家族势力和门阀制度。
窦炽的个人品德也备受赞誉。他事亲孝,奉诸兄以悌顺闻,显示出他在家庭伦理上的高尚品质。即使在位望隆重之时,他依然保持谦逊和节俭,如他在泾州刺史任上,亲巡垄亩,劝民耕桑,表现出他对民生的关心和对职责的认真态度。
总的来说,窦炽的生平事迹不仅是个人的英雄传奇,也是北魏末年至隋朝初年政治、军事和社会变迁的缩影。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个人品德,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北周时期几位重要官员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当时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背景。文中提到的牛备身、毅、贤、于翼等人,都是北周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风貌。
首先,文中提到的官职和爵位名称,如平东将军、大都督、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等,都是北周时期的重要官职,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官僚体系和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些官职的设置和任命,体现了北周政权对军事和政治的高度重视。
其次,文中提到的几位官员的生平事迹,如毅的深沉有器度、事亲以孝闻,贤的志业通敏、少知名,于翼的美风仪、有识度等,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品德和才能的高度重视。这些官员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个人品德上也堪称楷模,体现了北周时期的社会价值观。
再次,文中提到的军事行动,如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等,都是北周时期的重要军事事件,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军事形势和频繁的战争状态。这些军事行动的成功,不仅巩固了北周的政权,也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最后,文中提到的文化事件,如世宗雅爱文史、立麟趾学等,反映了北周时期对文化教育的重视。麟趾学的设立,为培养文士提供了平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北周时期几位重要官员的生平事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背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周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风貌,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北周时期的重要将领李翼和李穆的事迹,展现了他们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卓越才能以及对国家的忠诚。李翼在北周对北齐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屡次攻占重要城池,深得百姓爱戴。他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胜利,还体现在他对军队纪律的严格要求,使得士兵不敢侵犯百姓,赢得了民心。李翼的政治智慧也体现在他能够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战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李穆的事迹则更加突出他的忠诚和勇敢。他在北周太祖宇文泰的多次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太祖。李穆的忠诚不仅得到了太祖的高度信任,也为他赢得了丰厚的赏赐和崇高的地位。他的事迹不仅是对个人忠诚的赞美,也是对北周政权稳定和强大的重要贡献。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北周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环境。北周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权,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李翼和李穆的事迹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赞美,也是对北周政权合法性和稳定性的肯定。他们的忠诚和勇敢成为了北周政权的重要支柱,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行为,生动地展现了李翼和李穆的形象。文字中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体现了古代史书的历史责任感和道德评判标准。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了解北周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李翼和李穆事迹的记载,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北周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这段文字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后世的启示和教育。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北周时期宇文穆及其家族的功绩和封赏,以及窦炽、窦毅等人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贡献。文本通过详细描述宇文穆及其子嗣的官职晋升和封爵,展现了北周朝廷对功臣的重视和赏赐。宇文穆因其在军事上的卓越表现,获得了隋文帝的高度评价和丰厚的封赏,其子嗣也因此得到了相应的官职和爵位。这种世袭的封赏制度,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对家族荣誉和功勋的重视。
文本中还提到了窦炽和窦毅两位重要人物,他们在朝政和军事上的表现得到了史臣的高度评价。窦炽以其魁梧的仪表和雄远的器识,在朝政中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在地方行政中也推行了惠政。窦毅则以忠肃奉上、温恭接下的态度,赢得了朝廷和民众的尊敬。他们的功绩不仅在当时得到了认可,也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文本还引用了一些历史典故,如典午擅朝、葛公投袂、新都篡盗等,通过这些典故,史臣强调了忠臣义士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历史内涵,也增强了其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详细记载宇文穆家族的功绩和封赏,以及窦炽、窦毅等人的政治和军事贡献,展现了北周时期朝廷对功臣的重视和赏赐制度。同时,通过引用历史典故,文本强调了忠臣义士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