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陶渊明(365年-427年),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也是道家文化的传播者之一。他的《神仙传》在记录神仙人物和道家修行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年代:成书于东晋(约5世纪)。
内容简要:《神仙传》是陶渊明撰写的道家人物传记,主要讲述了各路神仙的故事和道家修行的哲理。书中通过对众多神仙的事迹描述,探讨了道家学说中的“长生不老”与“修炼成仙”的理想,揭示了道家对人类与自然、生命与死亡的独特理解。《神仙传》为道家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后代的道教思想与修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仙传-卷九-原文
壶公
壶公者,不知其姓名。
今世所有《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于壶公,故或名为《壶公符》。
汝南费长房为市掾时,忽见公从远方来,入市卖药,人莫识之。
其卖药口不二价,治百病皆愈,语卖药者曰:‘服此药必吐出某物,某日当愈。’皆如其言。
得钱日收数万,而随施与市道贫乏饥冻者,所留者甚少。
常悬一空壶于坐上,日入之后,公辄转足跳入壶中,人莫知所在。
唯长房于楼上见之,知其非常人也。
长房乃日日自扫除公座前地,及供馔物,公受而不谢,如此积久。
长房不懈亦不敢有所求,公知长房笃信,语长房曰:‘至暮无人时更来。’
长房如其言而往,公语长房曰:‘卿见我跳入壶中时,卿便随我跳,自当得入。’
长房承公言为试,展足不觉已入。
既入之后,不复见壶,但见楼观五色,重门阁道,见公左右侍者数十人。
公语长房曰:‘我仙人也,忝天曹职,所统供事不勤,以此见谪,蹔还人间耳,卿可教,故得见我。’
长房不坐,顿首自陈:‘肉人无知,积劫厚,幸谬见哀愍,犹如剖棺布气,生枯起朽,但见臭秽顽弊,不任驱使。若见怜念,百生之厚幸也。’
公曰:‘审尔大佳,勿语人也。’
公后诣长房于楼上曰:‘我有少酒,汝相共饮之。酒在楼下。’
长房遣人取之,不能举,益至数十人,莫能得上。
长房白公,公乃自下,以一指提上,与长房共饮之。
酒器不过如蜯大,饮之,至旦不尽。
公告长房曰:‘我某日当去,卿能去否?’
长房曰:‘思去之心,不可复言。惟欲令亲属不觉不知,当作何计?’
公曰:‘易耳。’乃取一青竹杖与长房,戒之曰:‘卿以竹归家,便称病,后日即以此竹杖置卧处,嘿然便来。’
长房如公所言,而家人见此竹是长房死了,哭泣殡之。
长房随公去,恍惚不知何所之,公独留之于群虎中,虎磨牙张口,欲噬长房,长房不惧。
明日,又内长房石室中,头上有大石,方数丈,茅绳悬之,诸蛇并往啮绳欲断,而长房自若。
公往撰之曰:‘子可教矣。’乃命噉溷,溷臭恶非常,中有虫长寸许,长房色难之,公乃叹谢遣之曰:‘子不得仙也!今以子为地上主者,可寿数百余岁。’
为传封符一卷付之,曰:‘带此可举诸鬼神,尝称使者,可以治病消灾。’
长房忧不能到家,公以竹杖与之曰:‘但骑此到家耳。’
长房辞去,骑杖忽然如睡,已到家,家人谓之鬼,具述前事,乃发视棺中惟一竹杖,乃信之。
长房以所骑竹杖投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
长房自谓去家一日,推之已一年矣。
长房乃行符收鬼治病,无不愈者,每与人同坐共语,而目瞋诃遣,人问其故,曰:‘怒鬼魅之犯法耳。’
汝南郡中常有鬼怪,岁辄数来,来时导从威仪,如太守入府,打鼓周行内外匝,乃还去,甚以为患。
后长房诣府君,而正值此鬼来到府门前,府君驰入,独留长房,鬼知之不敢前,欲去,长房厉声呼使捉前来,鬼乃下车,把版伏庭中,叩头乞得自改。
长房呵曰:‘汝死老鬼,不念温凉,无故导从唐突官府,君知当死否?’急复令还就人形,以一札符付之,令与葛陂君,鬼叩头流涕,持札去。
使以追视之,以札立陂边,以颈绕札而死。
东海君来旱,长房后到东海,见其民请雨,谓之曰:‘东海君有罪,君前系于葛陂,今当赦之。’令其作雨,于是即有大雨。
长房曾与人共行,见一书生,黄巾被裘,无鞍骑马,下而叩头,长房曰:‘促还他马,赦汝罪。’人问之,长房曰:‘此狸耳,盗社公马也。’
又尝与客坐,使至市市鲊,顷刻而还。
或一日之间,人见在千里之外者数处。
尹轨
尹轨者,字公度,太原人也。
博学五经,尤明天文理气、河洛谶纬,无不精微。
晚乃奉道,常服黄精,日三合,年数百岁而颜色美少。
常闻其远祖尹喜,以周康王昭王之时。
居草楼,遇老君与说经,其后周穆王再修楼观,以待有道之士,公度遂居楼观焉,自云:‘喜数来与相见,授以道要。’
由是能坐在立亡,变化之事。
苏并州家先祖频奉事之,累世子孙见之,颜状常如五十岁人。
游行人间,或入山,一年半年复见。
无妻息。
其说天下盛衰治乱之期、安危吉凶所在,未尝不效。
晋永康元年十二月,道洛阳城西一家求寄宿,主人以祭蜡不欲令宿,良久,公度语其姓名,主人乃开门迎公度,与前设酒食,又以数斛谷与公度所乘青骡,公度竟不饮啖,骡亦不食谷。
明旦去,谓主人曰:‘君是不急难人耳,先虽不欲受我宿,后更有勤意吾及骡,虽不食君所设,意望相酬耳。令赐君神药一丸,带以随身,明年当有兵死者满地,此药可以全君体命。’
明年洛中,果有赵王伦之乱,死者数焉。
举家有从军者,皆不还,在家又为劫杀皆尽,惟余得药一人耳。
公度腰中带漆竹管数十杖,中皆有药,入口即活。
天下大疫,有得药如枣者,涂其门,则一家不病,病者立愈。
又弟子黄理,居陆浑山中,患虎为暴,公度使断大木为柱,去家四方各一里外埋一柱,公度即以印印之,虎即绝迹。
又有怪鸟止其屋上,以语公度,公度为书一奏符,著鸟鸣处,至夕,鸟伏死符下,遂绝。
有人遭大丧,当年而食穷不及,公度见而嗟之,孝子说其孤苦,公度怆然曰:‘君能得数斤鈆否?’孝子曰:‘可得耳。’乃具鈆数十斤,公度将入山中小屋下,炉火中销鈆,以神药如枣大投沸鈆中,搅之,皆成银,以与之曰:‘吾念汝贫困,不能营业,故以相与,慎勿言也。’
复又有一人,本士族子弟,遇公事簿书不明,当陪负官钱百万,出卖田宅车牛,不售,而见收系,公度语所识富人曰:‘可暂以百万钱借我,欲以救之,后二十日顿相还也。’富人即以钱百万与公度,公度以与遭事者,乃语曰:‘君致锡百两。’其人即买锡与之,公度于炉中洋锡,以神药一方寸匕投沸锡中,变成黄金,金即秤卖,得钱百万还钱主。
公度后到南阳太和山升仙去矣。
介象
介象者,字元则,会稽人也。
学通五经,博览百家之言,能属文,阴修道法,入东岳受气禁之术,能茅上燃火煮鸡,鸡热而茅不焦,能令一里内不炊不蒸,鸡犬三日不鸣不吠,能令一市人皆坐不能起,能隐形变化为草木鸟兽。
闻九丹之经,周游数千里求之。
不值明师,乃入山精思,冀遇神仙,疲极卧石上,有一虎往舔象,象睡寤见虎,乃谓之曰:‘天使汝来侍卫我者,汝宜停,若山神使汝来试我,汝疾去。’虎乃去。
象入山见谷中有石子,紫色光彩,大如鸡子,不可称数,乃取两枚而游,谷深,不得度,乃还,于山中见一美女,年十五六许,颜色非常,衣服五彩,盖仙人也,象叩头乞长生之方,女曰:‘汝急送手中物还故处,乃来,吾故于此待汝。’象即以石送于谷中而还,见女子在旧处,象复叩头。
女曰:‘汝血羊之气未尽,断谷三年更来。吾止此。’象归,断谷三年,乃复往见,此女故在前处,乃以丹方一日授象,告曰:‘得此便仙,勿他为也。’
象未得合作此药,常住弟子骆延雅合,惟下平床中,有书生数人,共论书传事,云云不判,象傍闻之,不能忍,乃为决解之,书生知象非凡人,密表奏象于主,象知之欲去,曰:‘恐官事拘束我耳。’延雅固留。
吴王诏徵象到武昌,甚敬重之,称为介君,为象起第宅,以御帐给之,赐遗前后累千金。
从象学隐形之术,试还后宫及出入殿门,莫有见者。
又令象变化,种瓜菜百菓,皆立生。
与先主共论鲙鱼何者最上,象曰:‘鲻鱼为上。’先主曰:‘此鱼乃在海中,安可得乎?’象曰:‘可得耳。’但令人于殿中庭方(土舀)者水满之,象即索钓饵起钓之,垂纶于(土舀)中,不食顷,得鲻鱼,先主惊喜,问象曰:‘可食否?’象曰:‘故为陛下取作鲙,安不可食。’乃使厨人切之。
先主问:‘蜀使不来,得姜作鲙至美,此间姜不及也。何由得乎?’象曰:‘易得耳。愿差一人,并以钱五千文付之,象书一符,以著竹杖中,令其闭目骑杖,杖止便买姜,买姜毕,复闭目。’此人如言,骑杖须臾已到成都,不知何处,问人,言是蜀中也,乃买姜。
于时,吴使张温在蜀,从人恰与买姜人相见,于是甚惊,作书寄家。
此人买姜还厨中,鲙始就矣。
象又能读诸符文如读书,无误谬者。
或不信之,取诸杂符,除其标注以示象,象皆一一别之。
又有一人种黍于山中,尝患猕猴食之,闻象有道,从乞辟猴法,象告:‘无他,汝明日往看黍,若见猴群下,大嗥语之曰:‘吾已告介君,介君教汝莫食黍。’’此人仓卒直言象欺弄之。
明日往见,群猴欲下树,试告象言语,猴即各还树,绝迹矣。
象在吴连求去,先主不许,象言某月日病,先主使左右以梨一奁赐象,象食之,须臾便死。
先主殡埋之。
以日中死,其日餔时已至建邺,以所赐梨付苑内种之。
吏后以表闻先主,发视其棺中,唯一奏版符耳,先主思象,使以所住屋为庙,时时躬往祭之。
常有白鹄来集座上,良久乃去。
后弟子见象在盌竹山中,颜色更少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仙传-卷九-译文
壶公,不知道他的名字。现在世上所有的《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等二十多卷书,都是出自壶公之手,所以有人称它们为《壶公符》。汝南人费长房在担任市掾时,忽然看到壶公从远方来,进入市场卖药,没有人认识他。他卖药时价格不二,治疗各种疾病都能痊愈,他对卖药的人说:‘服用这种药后一定会吐出某种东西,某一天就会痊愈。’结果都像他说的那样。他每天收到的钱数以万计,但都施舍给了市场上贫穷饥饿的人,自己留下的很少。他经常在座位上挂一个空壶,到了傍晚,壶公就转身跳进壶中,人们不知道他的去向。只有费长房在楼上看到这一幕,知道他不是普通人。费长房于是每天都打扫壶公座位前的地,以及准备食物,壶公接受了他的供品但不表示感谢,这样持续了很久。费长房从不懈怠,也不敢有所求,壶公知道费长房对他的虔诚,告诉费长房说:‘等到晚上人少的时候再来。’费长房按照他的话去,壶公对费长房说:‘你看到我跳进壶中时,你就跟着我跳,自然就能进去了。’费长房按照壶公的话去做,不知不觉已经跳了进去。进去之后,不再看到壶,只看到五彩斑斓的楼阁,重重的门和道路,看到壶公左右有几十个侍者。壶公对费长房说:‘我是仙人,担任天曹的职务,所管辖的供事不勤快,因此被贬谪,暂时回到人间,因为你值得教导,所以我能见到你。’费长房没有坐下,磕头自述:‘我是凡人,无知无识,积累的功德深厚,有幸被您怜悯,就像剖开棺材散发出气息,使枯木重生,但我只看到污秽和顽固,不能被驱使。如果被您怜悯,那是我百生的幸运。’壶公说:‘既然如此,那就很好,不要告诉别人。’壶公后来到费长房楼上,说:‘我有一些酒,你和我一起喝。酒在楼下。’费长房派人去取,无法举起,增加到几十个人,也无法取到。费长房告诉壶公,壶公就自己下来,用一根手指提着酒壶,和费长房一起喝。酒器不过像蛤蜊那么大,喝起来,到天亮都没有喝完。壶公告诉费长房说:‘我某一天将要离开,你能不能去?’费长房说:‘想要离开的心思,不能再说。只希望让亲属不知不觉,该怎么办?’壶公说:‘容易。’于是拿一根青竹杖给费长房,告诫他说:‘你拿着竹杖回家,就称病,之后就把这根竹杖放在你的卧处,静静地就来。’费长房按照壶公的话去做,家人看到竹杖,以为费长房死了,哭泣着为他办丧事。费长房跟着壶公走了,恍惚不知去了哪里,壶公只把他留在了群虎之中,老虎们张牙舞爪,想要吃掉费长房,但费长房并不害怕。第二天,又把费长房带到石室中,头顶上有一块数丈见方的大石头,用草绳悬挂着,许多蛇都去咬绳子,想要把它咬断,但费长房却毫不在意。壶公走过来拍拍他,说:‘你可以教了。’于是命令他吃粪便,粪便臭气熏天,里面有寸许长的虫子,费长房脸色很难看,壶公于是叹息着打发他走,说:‘你不能成仙!现在把你当作地上之主,可以活几百岁。’然后传授给他一卷封符,说:‘带着这个可以召唤鬼神,曾经被称为使者,可以治病消灾。’费长房担心不能回家,壶公把竹杖给他,说:‘骑着这个就能回到家。’费长房告别离开,骑在竹杖上忽然像睡着了一样,已经到家了,家人认为他是鬼,详细地述说了前事,这才打开棺材看,里面只有一根竹杖,于是相信了。费长房把骑过的竹杖扔进葛陂中,一看,竟然是条青龙。费长房自认为离开家一天,一推算已经过去一年了。费长房于是使用符咒收服鬼怪,治病救人,没有不痊愈的,他每次和人同坐共语,目光中却愤怒地驱逐鬼魅,别人问他原因,他说:‘是在愤怒鬼魅违法。’汝南郡中经常有鬼怪,每年都会来几次,来的时候前呼后拥,威风凛凛,就像太守进入府衙一样,击鼓周游内外,然后才离开,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后来费长房去见府君,正巧这时那个鬼怪来到府门前,府君急忙进去,只留下费长房,鬼怪知道后不敢前进,想要离开,费长房大声呼喊让他过来,鬼怪于是下车,拿着文书跪在庭院中,磕头请求自己改正。费长房呵斥说:‘你这只死鬼,不念旧情,无缘无故地带领手下冲撞官府,你知道应该死吗?’急忙命令他恢复人形,给了一封符给他,让他带给葛陂君,鬼怪磕头流泪,拿着符离开了。费长房派人去追视,看到符已经立在陂边,鬼怪用脖子绕着符死去。东海君因为旱灾来到这里,费长房后来到东海,看到那里的百姓在请求下雨,他对他们说:‘东海君有罪,之前被关在葛陂,现在应该被赦免。’命令他下雨,于是立刻下起了大雨。费长房曾经和人一起行走,看到一位书生,穿着黄衣,披着皮裘,没有马鞍骑在马上,下了马跪下磕头,费长房说:‘快还他马,赦免你的罪。’别人问他原因,费长房说:‘这是一只狐狸,偷了社公的马。’又曾经和客人一起坐着,派他去市场买鱼,片刻就回来了。有时候一天之内,人们看到他在千里之外的地方出现了几次。
尹轨,字公度,是太原人。他博学五经,尤其精通天文理气、河洛谶纬,没有不精妙的地方。晚年信奉道教,经常服用黄精,每天三次,活了几百年而脸色仍然年轻。他常常听说他的远祖尹喜,在周康王和昭王时期。住在草楼里,遇到老子给他讲解经文,后来周穆王再次修建楼观,等待有道德的人,公度于是住在楼观中,自称:‘尹喜经常来见我,传授我道家的精髓。’因此他能够坐着或站着消失,进行各种变化。苏并州的家先祖曾经多次侍奉他,几代人见到他,容貌总是像五十岁的人。他在人间游历,有时进入山中,一年半载后又出现。他没有妻子和子女。他所说的天下兴衰治乱、安危吉凶的时期,没有一次不准确。晋朝永康元年十二月,他在洛阳城西的一家寻求住宿,主人因为祭祀蜡烛不愿意让他住宿,过了一段时间,公度告诉了主人他的姓名,主人这才开门迎接公度,为他准备了酒食,还给了公度几斛谷子,用来喂他骑的青骡,公度最终没有喝酒吃饭,骡子也没有吃谷子,第二天离开时,对主人说:‘你是个不懂得急难的人,之前虽然不愿意让我住宿,后来又有意帮助我和骡子,虽然我没有吃你准备的,但我希望得到你的回报。现在赐给你一粒神药,随身携带,明年将有战乱,死者遍野,这药可以保全你的生命。’第二年洛阳,果然发生了赵王伦之乱,死者众多。全家人都有从军的人,都没有回来,在家中的人也被强盗杀害,只有得到神药的那一个人幸存。
公度腰间挂着几十根涂有漆的竹管,里面都装有药,一吃就能恢复健康。天下流行大瘟疫,有得到这种药的人,只要把药涂在门上,一家人就不会生病,生病的人立刻就能痊愈。还有他的弟子黄理,住在陆浑山中,被老虎骚扰,公度让他砍断大树做成柱子,在离家四方各一里远的地方埋下一根柱子,公度就用自己的印章在上面盖章,老虎就不再出现了。又有怪鸟停在屋顶上,黄理告诉公度,公度就写了一道符,贴在鸟叫的地方,到了晚上,鸟就趴在符下死了,从此就消失了。有人遭遇大丧,那一年家境贫困,吃不起饭,公度看到后感叹不已,安慰孝子说他的孤苦,公度悲伤地说:“你能弄到几斤铜吗?”孝子说:“可以。”于是准备了几十斤铜,公度带着铜进入山中的小屋下,在炉火中熔化铜,用像枣一样大的神药投入沸腾的铜中,搅拌后都变成了银,给他并说:“我考虑到你贫困,不能做生意,所以给你这些,千万不要说出来。”又有一个人,原本是士族子弟,遇到公事簿书不清,被判赔官款百万,他卖掉田地房产车牛,都没卖出去,结果被逮捕,公度对认识的富人说:“可以暂时借我一百万钱,我想救他,二十天后立刻还你。”富人就借了一百万给公度,公度把钱给了那个遇到麻烦的人,并对他说:“你拿一百两锡来。”那个人就买了一百两锡给他,公度在炉中熔锡,用一块方寸大小的神药投入沸腾的锡中,变成了黄金,黄金就称了卖掉,得到钱百万还给了债主。公度后来到了南阳太和山成仙去了。
介象,字元则,是会稽人。他通晓五经,广泛阅读百家学说,擅长写文章,暗中修炼道法,进入东岳学习禁术,能够用茅草在火上煮鸡,鸡煮熟了茅草却不焦,能够使一里内的人不用烧火煮饭,鸡狗三天不叫不咬,能够使一市的人坐着起不来,能够隐身变成草木鸟兽。他听说九丹之经,周游数千里寻找。没有遇到明师,就进入山中潜心思考,希望遇到神仙,疲惫至极躺在石头上,有一只老虎来舔他,介象醒来看到老虎,就对它说:“天派你来保护我,你应该停下来,如果山神派你来试探我,你应该赶快离开。”老虎就离开了。介象进入山中,看到山谷中有石子,紫色光彩,像鸡蛋一样大,数也数不清,就取了两枚带走,山谷深,过不去,就回来了,在山中看到一位十五六岁的美女,容貌非常美丽,衣服五彩斑斓,是仙人。介象叩头请求长生不老的方子,美女说:“你赶快把手中的东西送回原处,再来,我在这儿等你。”介象就把石头送回山谷中再回来,看到美女还在原来的地方,介象再次叩头。美女说:“你身上的羊腥味还没消散,断食三年后再来。我在这儿等你。”介象回家,断食三年,才又去见她,美女还在原来的地方,就一天之内把丹方传授给介象,告诉他:“得到这个就可以成仙,不要做其他的事情。”介象没有得到能够制作这种药的材料,就住在弟子骆延雅家,有几位书生一起讨论书籍,争论不休,介象在旁边听到,忍不住就为他们解决了问题,书生知道介象不是普通人,秘密地向君主上奏,介象知道了想要离开,说:“恐怕官事会拘束我。”骆延雅坚决挽留。
吴王下诏征召介象到武昌,非常尊敬他,称他为介君,为他建造宅邸,用皇帝的帐篷供给他,前后赠送了千金。介象跟从他学习隐身术,试验过在宫中来回走动,没有人看到他。又让他变化,种植瓜菜百果,都立刻生长。和君主一起讨论哪种鱼最好吃,介象说:“鲻鱼最好。”君主说:“这种鱼在海上,怎么能够得到呢?”介象说:“可以得到。只让人在殿中庭方(土舀)的水里装满水,我就去钓鱼,把鱼线垂在(土舀)中,不一会儿就钓到了鲻鱼,君主惊喜地问介象:‘可以吃吗?’介象说:‘特意为陛下钓来做的鱼,怎么不可以吃。’于是让厨师切了鱼。君主问:‘蜀国使者没来,用姜做的鱼味道最美,这里的姜比不上。怎么才能得到呢?’介象说:‘容易得到。希望派一个人,并给他五千文钱,我写一道符,放在竹杖中,让他闭眼骑在杖上,杖停就买姜,买完姜再闭眼。’这个人照着做了,骑在杖上不久就到了成都,不知道在哪里,问人,说是蜀中,就买了姜。当时,吴国使者张温在蜀中,恰巧和买姜的人相遇,于是非常惊讶,写信告诉家人。这个人买完姜回到厨房,鱼才做好。
介象还能读各种符文,就像读书一样,没有错误。有人不相信他,拿了一些杂乱的符文,去掉标注给介象看,介象都能一一分辨。又有一人在山中种黍,常担心猴子吃它,听说介象有道术,就向他求取驱猴的方法,介象告诉他:‘没有别的,你明天去看黍,如果看到猴子群下来,大声对它们说:“我已经告诉介君,介君教你们不要吃黍。”’这个人急忙直说介象在欺骗他。第二天去看,猴子群要下树,试着他告诉猴子的话,猴子就都回到树上,不再出现了。
介象在吴国连着请求离开,君主不允许,介象说某月某日生病,君主派左右的人用一盒梨赐给介象,介象吃了,一会儿就死了。君主为他殡葬。因为当天中午就死了,那天的晚餐时间已经到了建邺,君主就把赐给他的梨放在园子里种下。官员后来把情况上报给君主,君主打开棺材看,里面只有一块奏版符。君主思念介象,让人把他的住处建成庙宇,时常亲自去祭拜。常常有白鹤聚集在座位上,过一会儿才离开。后来弟子看到介象在盂竹山中,看起来更加年轻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仙传-卷九-注解
壶公:壶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被认为是仙人或神仙。他在故事中以隐士的形象出现,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治病救人,并且能够进入一个空壶中消失。壶公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仙人、神仙和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召军符:召军符是一种古代符咒,据说可以召唤军队或鬼神。在这里,它指的是壶公所著的书籍,包含有召唤鬼神治病的符咒。
召鬼神治病王府符:与召军符类似,这是另一种符咒,用于召唤鬼神来治病,出自壶公之手。
费长房:费长房是东汉时期的人物,据说他遇见了壶公,并跟随壶公学习道术,最终成为了一名神仙。
市掾:市掾是古代官职,指管理市场的官员。
仙人也:仙人也指的是仙人,即修炼成仙的人。
天曹职:天曹职是指天上的官职,这里指壶公在天上的职务。
封符:封符是一种符咒,可以用来封印或驱使鬼神。
葛陂君:葛陂君是指葛陂的神灵,葛陂是一个地名。
黄巾被裘:黄巾被裘是指穿着黄色头巾和皮衣,这里指书生穿着的服饰。
河洛谶纬:河洛谶纬是古代的占卜书籍,河洛指的是黄河和洛河,谶纬是指预言和图谶。
苏并州:苏并州指的是苏姓的人家,并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赵王伦之乱:赵王伦之乱是东汉末年的一次政治动乱,赵王伦是当时的权臣。
祭蜡:祭蜡是指古代祭祀时使用的蜡,这里指祭祀活动。
神药:指具有神奇效果的药物。
公度:指古代的一位道士或仙人,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法术。
腰中带漆竹管:指公度腰间挂着涂有漆的竹管,这些竹管中装有药。
药:指具有神奇疗效的药物,可能含有特殊的草药或秘方。
入口即活:形容药物疗效神奇,服用后立即见效。
天下大疫:指全国范围内爆发的重大瘟疫。
弟子黄理:公度的弟子,居住在陆浑山中。
虎为暴:指山中老虎为害。
印:指公度使用的符咒或法印。
怪鸟:指不寻常的鸟类,可能带有某种神秘意义。
奏符:指书写符咒。
大丧:指重大的丧事,通常指亲人去世。
鈆:古代的一种金属,可能指铜。
士族子弟:指出身于士族家庭的子弟。
簿书不明:指文书账目不清。
锡:一种金属,古代用于铸造器物。
洋锡:指将锡熔化。
南阳太和山:位于河南省的一座山,据传是道教圣地。
介象:古代的一位道士,字元则,会稽人。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
百家之言:指战国时期各家的学说和著作。
属文:指写作文章。
入东岳:指到东岳泰山,古代认为泰山是五岳之首,是道教圣地。
气禁之术:指一种控制气或禁锢的法术。
九丹之经:指九种丹药的制作方法,丹药在道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谷:指山谷,这里指深山中的山谷。
石子:指山中的石头。
鸡子:指鸡蛋。
血羊之气未尽:指身体中还有羊的血气未消散,可能指某些禁忌或特殊体质。
断谷:指停止食用谷物,进行辟谷修炼。
书生:指读书人,古代指受过教育的士人。
杂符:指各种不同的符咒。
辟猴法:指驱赶猴子的方法。
连求去:指多次请求离开。
梨一奁:一奁梨,指一篮子梨。
建邺: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南京市。
奏版符:指一种特殊的符咒。
庙:指为纪念某人或某事而建立的庙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仙传-卷九-评注
公度腰中带漆竹管数十杖,中皆有药,入口即活。天下大疫,有得药如枣者,涂其门,则一家不病,病者立愈。
此段描述了公度的神奇能力,腰间携带的漆竹管中藏有神药,能够治愈疾病,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和神秘力量的崇拜。‘入口即活’一句,强调了药效的神速,凸显了公度的医术高明。
又弟子黄理,居陆浑山中,患虎为暴,公度使断大木为柱,去家四方各一里外埋一柱,公度即以印印之,虎即绝迹。
此段描述了公度通过法术驱赶猛虎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法术的信仰。‘印印之’一句,暗示了公度使用的法术具有强大的威力,能够改变自然界的规律。
又有怪鸟止其屋上,以语公度,公度为书一奏符,著鸟鸣处,至夕,鸟伏死符下,遂绝。
此段描述了公度用符咒驱赶怪鸟的故事,再次展现了古人对符咒的信仰。‘著鸟鸣处’一句,揭示了符咒的神秘力量,能够对生物产生直接的影响。
有人遭大丧,当年而食穷不及,公度见而嗟之,孝子说其孤苦,公度怆然曰:‘君能得数斤鈆否?’孝子曰:‘可得耳。’乃具鈆数十斤,公度将入山中小屋下,炉火中销鈆,以神药如枣大投沸鈆中,搅之,皆成银,以与之曰:‘吾念汝贫困,不能营业,故以相与,慎勿言也。’
此段描述了公度以神药变银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对神秘物质的崇拜。‘皆成银’一句,强调了神药的神效,揭示了古人对财富的渴望。
复又有一人,本士族子弟,遇公事簿书不明,当陪负官钱百万,出卖田宅车牛,不售,而见收系,公度语所识富人曰:‘可暂以百万钱借我,欲以救之,后二十日顿相还也。’富人即以钱百万与公度,公度以与遭事者,乃语曰:‘君致锡百两。’其人即买锡与之,公度于炉中洋锡,以神药一方寸匕投沸锡中,变成黄金,金即秤卖,得钱百万还钱主。
此段描述了公度以神药变金的故事,进一步展现了古人对神秘物质的崇拜。‘变成黄金’一句,强调了神药的神效,揭示了古人对财富的渴望。
公度后到南阳太和山升仙去矣。
此段描述了公度最终升仙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
介象者,字元则,会稽人也。学通五经,博览百家之言,能属文,阴修道法,入东岳受气禁之术,能茅上燃火煮鸡,鸡热而茅不焦,能令一里内不炊不蒸,鸡犬三日不鸣不吠,能令一市人皆坐不能起,能隐形变化为草木鸟兽。
此段介绍了介象的生平和法术,展现了他的博学多才和神秘能力。‘能隐形变化为草木鸟兽’一句,强调了介象的道术高深。
闻九丹之经,周游数千里求之。不值明师,乃入山精思,冀遇神仙,疲极卧石上,有一虎往舔象,象睡寤见虎,乃谓之曰:‘天使汝来侍卫我者,汝宜停,若山神使汝来试我,汝疾去。’虎乃去。
此段描述了介象与虎的相遇,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神仙的信仰。‘天使汝来侍卫我者’一句,揭示了神仙的神秘力量。
象入山见谷中有石子,紫色光彩,大如鸡子,不可称数,乃取两枚而游,谷深,不得度,乃还,于山中见一美女,年十五六许,颜色非常,衣服五彩,盖仙人也,象叩头乞长生之方,女曰:‘汝急送手中物还故处,乃来,吾故于此待汝。’象即以石送于谷中而还,见女子在旧处,象复叩头。
此段描述了介象与仙女的相遇,展现了古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长生之方’一句,强调了仙女的神秘力量。
象归,断谷三年,乃复往见,此女故在前处,乃以丹方一日授象,告曰:‘得此便仙,勿他为也。’象未得合作此药,常住弟子骆延雅合,惟下平床中,有书生数人,共论书传事,云云不判,象傍闻之,不能忍,乃为决解之,书生知象非凡人,密表奏象于主,象知之欲去,曰:‘恐官事拘束我耳。’延雅固留。
此段描述了介象修炼丹药的过程,展现了古人对修炼成仙的追求。‘得此便仙,勿他为也’一句,强调了丹药的神效。
吴王诏徵象到武昌,甚敬重之,称为介君,为象起第宅,以御帐给之,赐遗前后累千金。从象学隐形之术,试还后宫及出入殿门,莫有见者。
此段描述了介象在吴国的经历,展现了古人对隐形的神秘力量的崇拜。‘莫有见者’一句,强调了隐形的神奇效果。
又令象变化,种瓜菜百菓,皆立生。与先主共论鲙鱼何者最上,象曰:‘鲻鱼为上。’先主曰:‘此鱼乃在海中,安可得乎?’象曰:‘可得耳。’但令人于殿中庭方(土舀)者水满之,象即索钓饵起钓之,垂纶于(土舀)中,不食顷,得鲻鱼,先主惊喜,问象曰:‘可食否?’象曰:‘故为陛下取作鲙,安不可食。’乃使厨人切之。
此段描述了介象用道术变化出鲻鱼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对道术的神奇力量的信仰。‘可得耳’一句,强调了介象的道术高深。
象又能读诸符文如读书,无误谬者。或不信之,取诸杂符,除其标注以示象,象皆一一别之。
此段描述了介象对符文的精通,展现了古人对符文的神秘力量的崇拜。‘无误谬者’一句,强调了介象对符文的精通。
又有一人种黍于山中,尝患猕猴食之,闻象有道,从乞辟猴法,象告:‘无他,汝明日往看黍,若见猴群下,大嗥语之曰:‘吾已告介君,介君教汝莫食黍。’’此人仓卒直言象欺弄之。明日往见,群猴欲下树,试告象言语,猴即各还树,绝迹矣。
此段描述了介象用道术驱赶猴子的故事,再次展现了古人对道术的神奇力量的信仰。‘绝迹矣’一句,强调了道术的神奇效果。
象在吴连求去,先主不许,象言某月日病,先主使左右以梨一奁赐象,象食之,须臾便死。先主殡埋之。以日中死,其日餔时已至建邺,以所赐梨付苑内种之。
此段描述了介象在吴国的最终结局,展现了古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须臾便死’一句,强调了神仙的神秘力量。
吏后以表闻先主,发视其棺中,唯一奏版符耳,先主思象,使以所住屋为庙,时时躬往祭之。常有白鹄来集座上,良久乃去。
此段描述了介象死后被尊为神祇,并受到人们的祭祀,展现了古人对神仙的崇拜。‘常有白鹄来集座上’一句,强调了神仙的神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