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其它部-彼子-原文
味甘温。
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蛊毒,鬼注,伏尸。
生山谷(旧在《唐本》退中)。
《名医》曰:生永昌。
案陶宏景云:方家从来无用此者,古今诸医,及药家子不复识,又一名熊子,不知其形何类也,掌禹锡云:树似杉子如槟榔。
本经虫部云:彼子。
苏注云:彼字合从木。
《尔雅》云:彼一名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其它部-彼子-译文
味道甘甜且性质温和。
主要用来治疗腹中的邪气,可以驱除寄生虫,治疗蛇咬伤,解毒,鬼神附体,以及尸体带来的邪气。生长在山谷中(原在《唐本》中记载为退中)。
《名医》一书中说:这种药材生长在永昌。
根据陶宏景的说法:方士们从来不用这种药材,古今的医生以及药家子弟都不再认识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熊子,不知道它的形状像什么,掌禹锡说:这种树看起来像杉树,但大小如槟榔。本经虫部中称它为彼子。
苏注中说:彼字从木部而来。《尔雅》中说:彼又称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其它部-彼子-注解
味甘温:指药物的口感和性质,甘味表示药物具有滋补的作用,温性表示药物性质温和,适合温补身体。
主腹中邪气:主,主治的意思;腹中邪气,指腹部的疾病或邪气。
去三虫:三虫,指人体内的寄生虫,如蛔虫、绦虫、钩虫等。
蛇螫:蛇螫,指被蛇咬伤。
蛊毒:蛊毒,古代传说中的毒物,也指某些能致病的毒物。
鬼注:鬼注,古代迷信中指被鬼魂附体或鬼气注入。
伏尸:伏尸,指尸体,这里可能指某些疾病与尸体有关。
生山谷:生,生长的意思;山谷,指山和山谷之间,这里指药物生长的地方。
《名医》曰:《名医》指的是古代医学典籍或医学家的著作。
生永昌:永昌,指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指药物产于永昌。
案陶宏景云:案,按照;陶宏景,指古代医学家陶宏景。
方家:方家,指古代的医生或医学家。
药家子:药家子,指懂药学的年轻人或学者。
熊子:熊子,指一种药物,这里指上文提到的药物。
掌禹锡:掌禹锡,指古代医学家掌禹锡。
树似杉子如槟榔:形容药物的形状,类似于杉树种子,但像槟榔。
本经虫部:本经,指古代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虫部,指《神农本草经》中关于虫类药物的章节。
彼子:彼子,指一种药物,上文提到的药物。
彼字合从木:彼字由木字组成,表示与树木有关。
《尔雅》:《尔雅》,古代的一部辞书,包含了许多古代的词汇和解释。
棑:棑,一种树木,与彼字有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其它部-彼子-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一部分,主要记载了药物的性味、功效以及产地等信息。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味甘温。:这句话描述了药物的口感和性质。‘味甘’意味着药物味道甜美,‘温’则表示药物性质温和,这种性质通常与补益身体、调和阴阳有关。
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蛊毒,鬼注,伏尸。:这一句列举了该药物的主要功效,包括驱除腹中的邪气、消灭寄生虫、治疗蛇咬、解毒、驱除鬼邪和尸毒等。这些功效涵盖了内科、外科、毒物学等多个领域,显示了该药物在古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生山谷(旧在《唐本》退中):《神农本草经》中提到该药物生长在山谷之中,‘旧在《唐本》退中’则说明在唐朝的《唐本草》中,该药物已经不再收录,可能是因为其药用价值不再被重视或者已经失传。
《名医》曰:生永昌:这里的‘《名医》’可能指的是古代医学著作,‘生永昌’则表明该药物在永昌地区有生长,‘永昌’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
案陶宏景云:方家从来无用此者,古今诸医,及药家子不复识,又一名熊子,不知其形何类也,掌禹锡云:树似杉子如槟榔。本经虫部云:彼子。:陶宏景和掌禹锡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们的评论和描述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陶宏景认为方家(指医学家)从未使用过这种药物,而且古今的医学家和药家都不再认识它,这表明该药物在古代医学中的应用已经非常罕见。‘又一名熊子’说明该药物还有一个别名叫做‘熊子’,但它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却无人知晓。掌禹锡则描述了该药物的植物形态,类似于杉子但形状像槟榔。‘本经虫部云:彼子’则引用了《神农本草经》中关于该药物的记载,‘彼’字从木部,与‘棑’字相通,‘棑’是古代的一种树木。
苏注云:彼字合从木。《尔雅》云:彼一名棑。:苏注进一步解释了‘彼’字的构成,指出它从木部,并且引用了《尔雅》中的记载,说明‘彼’和‘棑’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称呼。这些注释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关于该药物名称和形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