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藁本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藁本-原文

味辛温。

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

一名鬼卿,一名地新。

生山谷。

《名医》曰:一名微茎,生崇山,正月二月采根暴干,三十日成。

案《广雅》云:山芷蔚香,藁本也。

《管子·地员篇》云:五臭畴生藁本。

《荀子·大略篇》云:兰芷藁本,浙于蜜醴,一佩易之。

樊光注《尔雅》云:藁本一名麋芜,根名靳芷,归作藁,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藁本-译文

味道辛辣而温和。

主要用于治疗妇女的疝气和瘕疾,阴部寒冷引起的肿胀和疼痛,腹部疼痛,可以祛除风引起的头痛,促进肌肤生长,使面色变得红润。又称为鬼卿,地新。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说:又称为微茎,生长在崇山之中,正月和二月采集根部晒干,三十天后就可以使用。

根据《广雅》记载:山中的芷草香气浓郁,就是藁本。《管子·地员篇》说:五种气味都来源于藁本。《荀子·大略篇》说:兰草、芷草和藁本,浸泡在蜜酒中,佩戴它就能换得一样东西。樊光在注释《尔雅》时说:藁本又称为麋芜,根部称为靳芷,归入藁的本意并不是这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藁本-注解

味辛温:味辛,指味道辛辣;温,指性质温和。在中医理论中,辛味有发散、行气的作用,温性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妇人疝瘕:妇人疝瘕,指妇女因寒湿引起的腹部肿块和疼痛。

阴中寒肿痛:阴中,指女性生殖器附近;寒肿痛,指因寒邪引起的局部肿胀和疼痛。

腹中急:腹中急,指腹部有紧迫感或不适。

除风头痛:除风头痛,指能够缓解因风邪引起的头痛。

长肌肤:长肌肤,指有使肌肤生长或保持健康的功效。

悦颜色:悦颜色,指有使面色红润、容光焕发的效果。

鬼卿:鬼卿,是藁本的一种别称,可能是因为其具有驱邪的功效而得名。

地新:地新,是藁本的另一种别称,可能是因为其生长于地下,且具有新生的特性而得名。

生山谷:生山谷,指藁本生长在山谷中。

微茎:微茎,是藁本的另一种别称,可能是因为其茎细小而得名。

崇山:崇山,指高大险峻的山。

正月二月采根暴干:正月二月采根暴干,指在农历正月或二月时采摘藁本的根,然后晒干。

三十日成:三十日成,指晒干后的藁本需要经过三十天的自然晾晒才能成为成品。

山芷蔚香:山芷蔚香,指山中的芷草,香气浓郁。

藁本:藁本,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叶可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

五臭畴生藁本:五臭畴生藁本,指藁本具有五种不同的气味。

兰芷藁本,浙于蜜醴,一佩易之:兰芷藁本,浙于蜜醴,一佩易之,指将兰草、芷草和藁本与蜜糖混合,佩戴在身上可以驱邪。

麋芜:麋芜,是藁本的另一种别称,樊光在注解《尔雅》时指出,藁本不是麋芜,麋芜的根名为靳芷。

靳芷:靳芷,指麋芜的根。

归作藁:归作藁,指将麋芜的根称为藁。

非:非,表示否定,樊光在注解《尔雅》时指出,将麋芜的根称为藁是不正确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藁本-评注

味辛温,此句开篇即点明了藁本的味道和性质。在中医理论中,味道是药物功效的重要体现,辛味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温性则能温中散寒,因此,藁本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此句详细描述了藁本的主治功效。妇人疝瘕,即妇女的疝气,阴中寒肿痛指的是女性生殖器周围的寒冷肿胀疼痛,腹中急则是指腹部不适。藁本通过其温中散寒的特性,能够缓解这些症状。除风头痛是指藁本能够治疗因风邪引起的头痛,长肌肤、悦颜色则说明藁本还能促进肌肤健康,改善面色。

一名鬼卿,一名地新。这两句是藁本的别名,鬼卿和地新都蕴含了藁本神秘和滋养的特性,反映了古人对其药效的神秘化和高度评价。

生山谷,藁本的生长环境为山谷,这一描述不仅说明了藁本的产地,也暗示了其生长环境对药效的影响,山谷的阴湿环境可能有助于藁本药效的形成。

《名医》曰:一名微茎,生崇山,正月二月采根暴干,三十日成。这段话引用了古代医书《名医别录》中对藁本的记载,说明了藁本的名字、生长地点、采摘时间和处理方法。微茎是对藁本根部的描述,崇山则说明了藁本生长的地理环境,正月二月采根暴干则是对藁本采集和处理的具体时间和方法,三十日成则是对藁本处理时间的记录。

案《广雅》云:山芷蔚香,藁本也。《管子·地员篇》云:五臭畴生藁本。《荀子·大略篇》云:兰芷藁本,浙于蜜醴,一佩易之。樊光注《尔雅》云:藁本一名麋芜,根名靳芷,归作藁,非。这几句引用了《广雅》、《管子》、《荀子》和《尔雅》等古代文献,从多个角度对藁本进行了描述。山芷蔚香、五臭畴生藁本、兰芷藁本等描述了藁本的香气和药性,而一佩易之则反映了古人佩戴藁本以驱邪避凶的习俗。樊光注《尔雅》则对藁本和麋芜的名称进行了区分,说明了藁本和靳芷的关系,以及归入藁本的原因。这些引用不仅丰富了藁本的文献记载,也展现了古代文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藁本》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01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