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茅根-原文
味甘寒。
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淤血,血闭寒热,利小便,其苗,主下水。
一名兰根,一名茹根。
生山谷田野。
“《名医》曰:一名地管,一名地筋,一名兼杜,生楚地,六月采根。”
案《说文》云:茅,菅也。菅,茅也。
“《广雅》云:菅,茅也。”
“《尔雅》云:白华野菅。郭璞云:菅,茅属。”
诗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传》云:白华,野菅也,已沤,为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茅根-译文
味道甜而性寒。
主要用来治疗劳伤、身体虚弱、消瘦,能够补中益气,消除淤血,治疗血闭寒热,有利小便的作用。它的嫩芽,可以用来治疗水肿。它还被称为兰根,茹根。生长在山谷和田野中。
《名医》记载:它还被称为地管、地筋、兼杜,生长在楚地,六月份采集根部。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茅,是菅的一种。菅,也是茅的一种。《广雅》中也说:菅,是茅的一种。《尔雅》中提到:白华野菅。郭璞解释说:菅,属于茅类。诗中写道:白华菅啊,白茅束啊。《传》中说:白华,是指野菅,经过沤制后称为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茅根-注解
味甘寒:指该植物的药性味道甜而性质寒凉,通常用于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等功效。
劳伤虚羸:指因劳累过度或疾病导致的身体虚弱、消瘦。
补中益气:指该植物具有补益中焦、增强体质的作用。
除淤血:指该植物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血脉不通、淤血所致的各种症状。
血闭寒热:指因血脉不通引起的寒热症状,如寒战、发热等。
利小便:指该植物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其苗:指该植物的幼苗部分,可能也有药用价值。
主下水:指该植物的主治作用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水湿病症。
一名兰根,一名茹根:指该植物的别称,兰根和茹根。
生山谷田野:指该植物的生长环境,通常生长在山谷和田野之间。
地管:一种植物的别称,可能与土壤中的管道有关。
地筋:一种植物的别称,可能与植物的坚韧纤维有关。
兼杜:一种植物的别称,可能与其他植物有关联。
楚地:指中国历史上的楚国地区,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
六月采根:指在农历六月时采集植物的根部。
茅:一种草本植物,属禾本科,常用于祭祀或编织。
菅:一种草本植物,与茅相似,常用于编织。
白华野菅:指白色的野生的菅草。
郭璞: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注释家,对《尔雅》等古籍有重要注释。
诗:指古代诗歌,此处引用的是古代诗歌中的内容。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出自《诗经》,描述的是白色的菅草和白色的茅草。
传:指古代的注释或解释,此处引用的是对《诗经》中诗句的解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茅根-评注
味甘寒,这是对植物性味的一种描述。在中医理论中,味甘代表其性质温和,具有补益的作用;寒则表示其具有清热解毒的特性。这种性味特点通常用于治疗劳伤虚羸,即因过度劳累而导致的身体虚弱。
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说明这种植物在中医中被用来治疗因劳累导致的身体虚弱,具有补益中气、增强体力的功效。这里的‘补中益气’是中医中常用的术语,指的是通过调理脾胃,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除淤血,血闭寒热,利小便,这些描述了这种植物的具体疗效。‘除淤血’意味着它可以用来治疗血瘀症状,如月经不调等;‘血闭寒热’可能指的是调节血液循环,缓解寒热症状;‘利小便’则表明它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对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有治疗作用。
其苗,主下水,这里的‘其苗’指的是植物的幼苗,而‘主下水’则表示这种幼苗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水肿等疾病。
一名兰根,一名茹根,这是对这种植物不同名称的记载。‘兰根’和‘茹根’都表明了这种植物与兰草有关,暗示其可能具有类似兰草的香气和药用价值。
生山谷田野,这里的描述揭示了这种植物的生态环境,说明它生长在山谷和田野之间,这些地方通常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植物的药用成分积累。
《名医》曰:一名地管,一名地筋,一名兼杜,生楚地,六月采根,这是对这种植物另一种名称的记载,并说明了它的产地和采集时间。‘地管’、‘地筋’、‘兼杜’这些名称带有地域特色,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植物的命名习惯。楚地,即今天的湖北省一带,说明这种植物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认识和使用。
案《说文》云:茅,菅也。菅,茅也。《广雅》云:菅,茅也。《尔雅》云:白华野菅。郭璞云:菅,茅属。诗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传》云:白华,野菅也,已沤,为菅。这一段引用了《说文》、《广雅》、《尔雅》等古代文献,对‘菅’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茅’和‘菅’在这里被反复提及,表明它们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称呼。郭璞的解释和《诗经》中的引用,增加了这种植物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植物知识的积累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