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翘根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翘根-原文

味甘寒平(《御览》作味苦平)。

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悦好,明目。久服轻身耐老。生平泽。(旧在《唐本》退中,今移)

“《吴普》曰:翘根,神农雷公甘有毒,三月八月采,以作蒸,饮酒病人。(《御览》)”

“《名医》曰:生蒿高,二月八月采。”

案陶宏景云: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

上草中品四十九种,旧四十六种,考菜部假苏,及《唐本》退中,翘根,宜入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翘根-译文

味道甘甜、性质平和(《御览》记载为味道苦涩、性质平和)。主要功效是降低体内热气,增加阴精,使人脸色好,眼睛明亮。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缓衰老。生长在湿润的地方。(原本在《唐本》中分类为退中,现在移到其他分类)

《吴普》说:白芷的根,神农和雷公认为它味道甘甜且有毒,在三月和八月采集,可以用来酿酒,对病人有益。(《御览》中也有记载)

《名医》说:野生艾草长得高,在二月和八月采集。

根据陶宏景的说法:方剂和药物不再使用,民间没有认识的人。

上等草药分类中有四十九种,原本是四十六种,经过考察,发现菜部中的假苏,以及《唐本》中的退中和翘根,都应该归入这一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翘根-注解

味甘寒平:味甘指味道甜美,寒平表示药性温和不热不寒。这种描述通常用来形容药物的性质,意味着药物对人体温和,适合长期服用。

《御览》:《御览》是古代一部综合性类书,由唐代官府组织编纂,内容广泛,包括天文、地理、人事、物产等。

味苦平:味苦表示味道苦涩,平表示药性温和。这与味甘寒平是不同的药性描述。

主下热气:主下热气指的是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火、清热。

益阴精:益阴精表示药物有助于滋养身体中的阴液,阴液在中医理论中与身体的滋润、宁静有关。

令人面悦好:使人面色好,指的是药物可以使人的面色看起来红润、健康。

明目:明目表示药物有助于改善视力。

久服轻身耐老:久服轻身耐老指的是长期服用这种药物可以使身体轻盈,延年益寿。

生平泽:生平泽可能是指这种药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吴普》:《吴普》可能是指某位古代医学家的著作或其言论。

翘根:翘根可能是指某种植物的根部,具有药用价值。

神农雷公甘有毒:神农和雷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医学家,这里的描述可能是指某种药物被神农和雷公认为是甜的且有毒性。

三月八月采:三月和八月是古代中医认为草药采集的最佳时节,此时草药的药效最佳。

以作蒸,饮酒病人:以作蒸可能是指将草药蒸煮后使用,饮酒病人可能是指用酒来帮助病人服用草药。

《名医》:《名医》可能是指某位古代医学家的著作或其言论。

生蒿高:生蒿高可能是指某种蒿草生长得较高。

案陶宏景云:案是依据的意思,陶宏景是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家,云表示他的言论。

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方药不复用可能是指这种药物已经不再被使用,俗无识者表示普通人对此没有认识。

上草中品四十九种:上草中品可能是指古代医学分类中的一种草药分类,四十九种表示这个分类中有四十九种草药。

旧四十六种:旧四十六种可能是指之前的分类中只有四十六种草药。

考菜部假苏:考可能是指查证、研究,菜部假苏可能是指某种与假苏相似的草药。

《唐本》退中:《唐本》可能是指《唐本草》,退中可能是指从原来的分类中移除。

宜入此:宜入此表示这种草药应该被加入到这个分类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翘根-评注

味甘寒平,此句描述了翘根的药性特点。甘味,中医认为能补益、和中;寒性,则表示其性质偏凉,能清热、解毒;平性,则表示其药性平和,不偏不倚。这样的药性特点,使得翘根适用于清热、滋阴、养颜明目等功效。

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悦好,明目。久服轻身耐老。生平泽。这几句详细阐述了翘根的功效。下热气,指的是清热解毒,对热病、炎症等有缓解作用;益阴精,则是滋补身体,增强体质;令人面悦好,说明翘根对皮肤有很好的滋养作用,使人容光焕发;明目,则是改善视力,对眼疾有一定的疗效;久服轻身耐老,说明翘根具有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生平泽,表示翘根生长在湿润的地方,这种环境可能对其药性有影响。

《吴普》曰:翘根,神农雷公甘有毒,三月八月采,以作蒸,饮酒病人。(《御览》)这段话引用了《吴普本草》中对翘根的记载。神农雷公甘有毒,表明翘根具有神农时代的药用价值,同时也提示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三月八月采,说明翘根的最佳采摘时间为春季和秋季;以作蒸,饮酒病人,则是一种传统的使用方法,通过蒸制和饮酒来达到药用效果。

《名医》曰:生蒿高,二月八月采。这是《名医别录》中对翘根的记载,与《吴普本草》中的记载相呼应,再次强调了翘根的最佳采摘时间。

案陶宏景云: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陶宏景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的这句话表明,在当时的医学实践中,翘根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可能是因为其药性或使用方法不被当时的人们所熟知。

上草中品四十九种,旧四十六种,考菜部假苏,及《唐本》退中,翘根,宜入此。这段话是对翘根在《本草纲目》中的定位。草中品四十九种,旧四十六种,说明翘根在《本草纲目》中的地位;考菜部假苏,表示翘根属于菜部,与假苏(即紫苏)相似;及《唐本》退中,说明翘根在《唐本草》中的分类;宜入此,则是对翘根在《本草纲目》中归属的肯定。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品-草部-翘根》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99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