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礼》的作者历来存在争议。传统认为《周礼》为周公(姬旦)所著,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辅佐周成王建立了西周的政治制度。然而,现代学者多认为《周礼》并非周公亲撰,而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根据西周制度整理和编撰的著作,可能成书于战国晚期。
年代: 西周至战国时期,《周礼》的内容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但其成书时间可能晚至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书中对理想化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系统化的描述,可能带有战国时期儒家的理想化色彩。
内容简要:《周礼》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成书于战国时期。全书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部分,详细记载了周朝的政治制度、官职设置、礼仪规范和社会治理体系,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礼制思想和国家治理理念。《周礼》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文献,也是研究先秦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它对后世的政治制度、礼法建设以及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礼经”之一,与《仪礼》《礼记》并称“三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礼-天官冢宰-叙官-原文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庖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内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亨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兽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渔人,中士四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鳖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
腊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食医,中士二人。
疾医,中士八人。
疡医,下士八人。
兽医,下士四人。
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浆人,奄五人、女浆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
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笾人,奄一人、女笾十人、奚二十人。
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
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盐人,奄二人、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
幂人,奄一人、女幂十人、奚二十人。
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掌舍,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幕人,下士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次,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徒八十人。
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贾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
内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外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司会,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司书,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职内,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
职岁,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
职币,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裘,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掌皮,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内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
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内竖倍寺人之数。
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四人、奚八人、女史八人、奚十有六人。
典妇功,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四人、徒二十人。
典丝,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二人。
典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三人、奚八人。
缝人,奄二人、女御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染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追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
屦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
夏采,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四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礼-天官冢宰-叙官-译文
君王建立国家,辨别方位,确定位置,治理国家,管理田野。设立官职,分配职责,以作为民众的准则。于是设立天官冢宰,让他率领他的下属,掌管国家的治理,以辅佐君王均衡各国。
治理官员的属官: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旅下士三十二人,府六人,史十二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庖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内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一百人。
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一百人。
亨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兽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渔人,中士四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鳖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六人。
腊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食医,中士二人。
疾医,中士八人。
疡医,下士八人。
兽医,下士四人。
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浆人,奄五人、女浆十五人、奚一百五十人。
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笾人,奄一人、女笾十人、奚二十人。
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
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盐人,奄二人、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
幂人,奄一人、女幂十人、奚二十人。
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掌舍,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幕人,下士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次,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徒八十人。
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贾十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八人。
内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外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司会,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司书,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职内,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
职岁,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
职币,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裘,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掌皮,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内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
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内竖倍寺人之数。
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四人、奚八人、女史八人、奚十六人。
典妇功,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四人、徒二十人。
典丝,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二人。
典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三人、奚八人。
缝人,奄二人、女御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染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追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
屦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
夏采,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四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礼-天官冢宰-叙官-注解
惟王建国:指君王建立国家,确立国家的根本制度和秩序。
辨方正位:指确定方位和位置,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秩序。
体国经野:指治理国家和规划土地,确保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设官分职:指设立官职,分配职责,确保国家的有效管理。
以为民极:指以民众的利益为最高准则,确保国家的治理符合民众的需求。
天官冢宰:指古代官制中的最高行政官员,负责国家的全面治理。
大宰:指天官冢宰的副手,协助冢宰处理国家事务。
卿:古代高级官员的称号,负责重要的国家事务。
大夫:古代中级官员的称号,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
士:古代低级官员的称号,负责具体的执行事务。
府:指官府的办公机构,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
史:指负责记录和管理文书的官员。
胥:指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人员。
徒:指负责具体事务的辅助人员。
宫正: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宫伯: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高级官员。
膳夫:指负责宫廷饮食的官员。
庖人:指负责宫廷烹饪的官员。
内饔:指负责宫廷内部饮食的官员。
外饔:指负责宫廷外部饮食的官员。
亨人:指负责宫廷烹饪的官员。
甸师: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兽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渔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鳖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腊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医师:指负责宫廷医疗的官员。
食医:指负责宫廷饮食健康的官员。
疾医:指负责宫廷疾病治疗的官员。
疡医:指负责宫廷外科治疗的官员。
兽医:指负责宫廷动物医疗的官员。
酒正:指负责宫廷酒类管理的官员。
酒人:指负责宫廷酒类管理的官员。
浆人:指负责宫廷饮料管理的官员。
凌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笾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醢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醯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盐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幂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宫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掌舍: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幕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掌次: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大府: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玉府: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内府: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外府: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司会: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司书: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职内: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职岁: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职币: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司裘: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掌皮: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内宰: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内小臣: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阍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寺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内竖: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九嫔:指宫廷中的高级女官。
世妇:指宫廷中的中级女官。
女御:指宫廷中的低级女官。
女祝:指宫廷中的女祭司。
奚:指宫廷中的女仆。
女史:指宫廷中的女书记官。
典妇功: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典丝: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典枲: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内司服: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缝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染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追师: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屦人: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夏采:指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礼-天官冢宰-叙官-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古代中国宫廷的官制体系,展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复杂性和严密性。通过对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数量的详细记载,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对国家和宫廷管理的重视程度。
首先,文中提到的‘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的核心,即国家的建立和管理必须以民众的利益为最高准则。这种思想在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发展。
其次,文中详细列举了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数量,如‘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等,显示了古代中国官制的严密性和系统性。这种官制体系不仅确保了国家的高效运转,也为后来的官僚制度奠定了基础。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许多具体的官职,如‘膳夫’、‘庖人’、‘医师’等,这些官职的设立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宫廷生活的细致管理。通过这些官职的设置,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对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最后,文中提到的‘九嫔’、‘世妇’、‘女御’等女官,反映了古代中国宫廷中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这些女官不仅负责宫廷的日常事务,还在宫廷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详细记录了古代中国宫廷的官制体系,还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思想和管理理念的深刻内涵。通过对这段古文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